單元教學反思(精選7篇)

文思社 人氣:1.2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單元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單元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單元教學反思(精選7篇)

篇1:單元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許多《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漸漸為廣大國小數學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體現。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是每個公民必學的科目,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學生要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升,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學是一種傳授社會經驗的手段,”因此,我們今天的數學教學要與資訊社會發展的趨勢相適應,要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的求知慾,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用數學思維的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如何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開展教學工作,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觀看優質可課的見聞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的為起點,呈現創新的教學內容,激發興趣。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師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和經驗,形成了對問題的某中解釋,所以,我們的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中建築出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能呈現給學生一個熟悉的學習材料,以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貯存,在產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實的第一感覺後,學生馬上就會與同伴交流看法,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例、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我沒有侷限書本例題,而是創設了一個“猜一猜做一個長方體紙盒和一個正方體紙盒,那一個用的紙板多”,這一情景。引發學生爭論,激發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才能比較出來呢?學生在爭論中認識到“必須分別計算出它的.六個面的總面積”,此時,我及時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就叫做它的表面積”。這樣設計,使學生在充分觀察和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以“問題學習”為支撐點,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裡,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種。實踐證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它一旦使學生形成了“認知的衝突”,便可激起學習的動機,思維的漣漪,此起彼伏,學生潛在的學習情緒自然爆發,課堂便“活”起來例,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這節課時,我親切地問“同學們,你們認為什麼樣的數能被3整除,有的學生在學習能被2、5、整除基礎上會利用以有的經驗衝口而出“個位上是3、6、9、的數就能被3整除,我並不急於表態,而是讓學生隨意說出個位上有3、6、9的兩位或多位數,然後讓學生筆算驗證,發現問題,我及時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討論交流,最後較成功地探究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怔,學生經歷了感知—模糊認識—澄清規律特徵的構建新知的過程

三、聯絡實際,靈活應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在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後,我問“如果把教室粉刷一遍,你能幫忙算一算藥粉刷多少面積嗎?由於數學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從“以人為本”出發,變革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使新課標賦予的理念通過新課堂教學設計變的可操作實踐,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篇2:單元教學反思

1、創設“分物情境”,建立表象。

通過學生動操作和老師的點撥、啟發,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律,獲得“按比例分配”的感知,為分散難點起來承上啟下的作用。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主觀意識。

設計“猜想——嘗試——討論——歸納”的教學程式進行例題的教學。組織學生操作、討論,引導學生動腦想,動口說並進行歸納總結,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求知識的全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繫統性的發展。

3、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4、安排有梯度的練習,強化新知識。

在鞏固練習階段,安排了多層次的練習,由淺入深來鞏固和強化新知識。正所謂“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和不同的訓練方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既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鞏固學生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更為不同的學生謀得了不同的發展。例如:“黃金比”開放性知識習題,解題方法多樣,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發展的空間。真正體現了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篇3:單元教學反思

這節課開始,有了拼音教學。這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怎樣上拼音課?通過網路,觀摩了幾節課後,我大膽地做了教學設計,馬馬虎虎地通過了一節課。

一、聯絡生活親情匯入,使語文課堂充滿的生活味兒。

在複習過後,指導兒童看“情境圖”,通過談話引出有關聲母。我問:爸爸帶著一個小朋友去看什麼呀?(看大佛)對,這就是“大佛”的“f ”,相機出示卡片“f ”指著圖上的山坡部位,問,他們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麼呢?(山坡)這就是“山坡”的“p ”,出示卡片“p ”,這個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這就是“用手去摸”的“m ”,出示卡片“m ”。這個時候旁邊的大喇叭正在廣播:“大佛是文物,我們要愛護文物,不要用手去摸!”這就是“廣播”的“b ”,出示卡片“b ”。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國小生學得親切自然。

二、把兒歌、遊戲引入課堂,符合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在教學中多采用兒童樂於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如遊戲、兒歌、小組合作等,把遊戲、兒歌等形式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由讀到寫的學習過程中,輕鬆自如,使教學過程快樂而富有情趣。如兩扇小門m 、m 、m 。一根柺棍“f f f ”。採用兒歌方式教學,易學、易懂、易記,使學習過程充滿情趣,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充滿智慧的設計,語文課堂上充滿了人文氣息。使國小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三、培養一種好習慣,收穫一生幸福。

在指導書寫上,我十分注重強調學生的寫字姿勢,下筆的順序,位置,並且組織學生觀察我示範的過程,讓學生比較書寫得美觀與否。本環節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為下面的教學搭橋鋪路,作好了鋪墊。

要注意的是,教學掛圖僅僅是提供了一個語言環境,只要孩子們能理解圖意,引出b p m f 四個聲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圖意上花太多時間,以免喧賓奪主,把一節拼音課上成半節看圖說話課。

要始終把準確拼讀、正確書寫字母、韻母作為重點。重點是培養學生準確的拼讀音節的`能力。對音節,只要求能夠準確拼讀、進行適量描紅、抄寫,不要默寫。()以減輕負擔,保證重點。值得注意的是拼讀要與識字、與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能只是單純技能上的訓練。

在寫字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兒童化,儘量設計多種多樣的適合兒童的練習。避免簡單、重複的抄寫。比如課堂上安排書空訓練、口頭書寫、同桌互相寫在對方手心上並檢驗等等。大量的書寫作業會使學生感到疲倦、無味,導致不寫作業、厭惡學習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篇4:數學單元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教學這一單元前,先回憶學過的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

在教學這一單元前,我仔細看了教材,例題不適宜教師做過多的講解,只要向學生交代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的五大步驟:1、名稱;2日期;3單位名稱;4圖例;5點點連線;標資料、

在教學例一的複式折線時,讓學生看書老師強調要看清“圖例”實線代表什麼,虛線代表什麼,一定不能混淆。

交給學生看橫軸的單位名稱代表什麼,縱軸的單位名稱代表什麼。

結合書本的例題複式折線統計圖重點強調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學生根據要求製作統計圖中最重要的要注意的:第五步:點點、連線、標資料。說明:點點時,點要點到位置,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連線用鉛筆和尺子;標資料時為了美觀要標的統一,結合書本上的範例說明。

在交代好以上幾大步以後,就是讓學生進行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講評。

學習這一單元要注意:按照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五大步逐步地照著做,不可漏掉某一項,看清資料看準圖例代表什麼,點點要準,連線要直,資料標的位置要恰當。

篇5:數學單元教學反思

“找次品”是五年級下學期數學廣角里的教學內容,屬於一節思維訓練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掌握找次品的最優方法。教材的編排是先分析5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後再來分析在9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這時進行優化,並且延伸10、11個零件怎麼分?教材雖然給我們提供一個基本教學思路,但是教學過程如何展開;優化在什麼時候妥當;這麼多內容如何在40分鐘得到落實;都是值得深思的。這節課我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並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式進行了設計,反思整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優點與不足。

一、匯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首先,我以課題提問匯入,抓住學生好奇心理(什麼是次品?怎樣找次品?等等一些問題。)課一開始,發揮學生對新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主體意識。而後又加以課件來解決他們心中的某些疑問,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過程注重循序漸進

然後,我讓學生先從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學生有初步體驗的基礎上,再過度到從5個,9個、12個。這樣首先是一次驗證,其次加深了學生的體驗。為了解決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課堂時間的有限性的矛盾,本節課我還提供部分典型的資料的方法解決了這個矛盾,即節省了時間,有很好的提供了歸納優化的資料。其次,充分的動手操作和幻燈片直觀演示是學生分析找次品次數的基礎。本節課是屬於思維訓練課,所以難度較大,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有困難,特別是對學習能力中下的學生。這節課我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學具,讓學生借學具模擬稱一稱,並小組交流方法,同學間相互幫助,讓學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為接下來符號化分析稱球過程打下了基礎。

三、結論注重猜測與驗證

猜測與驗證是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波利亞認為:“參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積極地參與發現工作,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猜測與驗證來實現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常常從自由猜測入手(在得出從9個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結論,把9平均分成3份後,所稱的次數是最少的。然後我引導學生大膽猜測,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數的數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後,所稱得的次數是最少的呢?然後學生就會想到拿一個是3的倍數的數去驗證。從而得出了結論。在課結尾時,我也讓學生大膽猜測不是3的倍數的數你認為應該怎樣分呢?這樣學生有了剛才是3的倍數的數的分法的'經驗,也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用思維;繼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邏輯推理驗證猜測,從而理解概念,把握規律,知曉原理;最後設計延伸猜測活動,啟迪思維,鼓勵創新。

四、拓展開啟學生思維

在得出待測物品是3的倍數後,我適當將知識進行了拓展,(當待測物品是27個、81個、243個、729個、2187個,你們能不能很快說出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學生經過觀察後,很快地分別說出了所要稱的次數。這一拓展,有效地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當然不足之處也有很多:1、本節是思維訓練課,但最終是不是所有的同學的思維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呢?現在反思一下,確實課堂上還有一部分同學一直很“安靜”,那就是他們的思維根本就沒有調動起來。2、所用的圖示的辦法,應該多做講解,要讓每一位同學能熟練的運用它。3、沒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不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上存在的種種不足,我認為上好這節課應該從以上幾點進行調整。

篇6:語文單元教學反思

由於整個四年級的音樂課都是我教,所以班級之間有橫向的比較。有的班級能把歌曲唱的非常流暢,基本無太大節奏問題,而且聲音也不錯,但是會有一點內容來不及完成;而有的班級雖然全部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歌曲卻唱的並不理想。於是這就陷入了兩難。根據現在常州的音樂教學精神,是要求完滿地達到歌曲演唱要求,而且要求有優美的聲音。然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這個班級的學生要具備比較良好的音樂素質和功底,其次課堂紀律一定要好,人人都樂於參與,再一個,老師也要具備比較好的教授能力,要善於運用對比法、聽唱法來讓學生圓滿完成任務。根據我前幾個班級上完之後的情況,我發現魚和熊掌無法兼得,除非課堂上孩子們的紀律相當好,才有可能做到歌曲唱的很棒,別的律動或者創編等環節也能順利完成。

所以這就給我帶來了難題,如何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如何做到效率高又質量好的課堂?我想這就要在不斷地實踐中去摸索,去反思了。

篇7:語文單元教學反思

本園地有四個知識環節“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從教材內容分析,這四個知識環節不但訓練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更是注重了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通過讀、背、積累詞句、口語交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付出,懂得奉獻也是一種愛。

本人在完成本單元的教學程式上將四個知識點作了梳理。

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知、自主發現。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提供探索的條件,拓展學生思路,展開自由討論,引出結論,展開爭論,嘗試活動的興趣。如“我的發現”在引導學生髮現一些漢字的結構特點的同時並感悟漢字的形體結構美感。這三組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由兩個或三個相同的字組成,給人一種方正、勻稱、平穩的美感。漢字結構形式不同,我在教學中著手讓學生自述自己的發現,旁作總述。(這一知識點,學生很感興趣,並有好幾個學生能找出像這樣結構的字。如“圭、赫、淼、磊”等字,學生很聰明的他們在字典中找的)。

“日積月累”這部分三項內容“讀讀認認、讀讀記記、讀讀背背”在“讀讀認認”裡有九個漢字,都是熟字減偏旁組成新字,讀音相同或相近,但字義不同。我在這個知識點上,讓學生在複習識字的方法基礎上自主發現識字特點,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熟字跟生字讀音的關係,為了讓學生鞏固對生字的理解,可以多組詞。(這裡,本人在訓練中落到實處)。“讀讀背背”這六個詞語讓學生反覆朗讀後將發現的構詞特點作以簡單的敘述。教材在安排這一訓練是為了讓學生注意積累,廣泛積累詞語。針對低年級學生,積累字詞是重點,也是難點。本人在教學中力求落到實處,不放一難。

在識詞環節中,本人蔘閱了斯霞老師的教學風格“分散識字”“分散識字”又稱“隨文識字”。就是把生字或詞放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其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刺時間,天空烏雲翻滾,雷聲大作,不一會兒,下起了傾盆大雨。又過了一會兒,天放晴了,陽光燦爛,微風吹拂著楊柳,枝條隨風舞動。經歷了暴風雨的玫瑰花。芬芳撲鼻,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貓也跑出來湊熱鬧。)

“讀讀背背”這四個句子都是諺語,其中包含的思想體現了本單元的主題:要學會真誠地關心人,幫助人,因為這樣不僅能給他人帶來溫暖,而且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在教學中,本人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領讀、齊讀、輪讀、空式讀、組詞搭配讀”。(就這個程式下來,全班學生幾乎能背誦,能熟練地和老師輪讀。)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理解句意。(本人在這環節進行了超越性的拓展。如,我準備了文字,讓學生選填諺語。“孩子們,常言道‘————,————’我不知道最近你們是怎麼啦,我又是怎麼啦!每天早晨身批晨霧的我,第一個來到教室,為你們整理好桌椅,總是想怎麼能真正的走進你們的心靈!我在教室門口等著你們一個個地到來。摸摸你們的頭,那是我真誠地在乎孩子們的表示;一聲孩子們好,是我真誠地問候;一個淺淺的笑容,是我真誠的呵護;為什麼我的疼愛與呵護,還有我的小心翼翼怎麼就不能感動你們呢?做點家庭作業就那麼難嗎?……)我將上述內容列印成文字,每個孩子一份,讓孩子們大聲朗讀,然後填空。(效果很好,有30個孩子填“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8個學生填“花要葉扶,人要人幫”)。這項訓練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同時也無形地引導孩子們怎樣尊重別人的勞動,怎樣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因為語文老師是雙重的責任,既要教會孩子怎樣學知識,又要教會孩子怎樣學做人。

“口語交際”之前我讓學生去積累一些關於“愛”的詞語或句子。(比喻句、排比句等)。結合生活實際,放錄音《愛的奉獻》然後出示課題“伸出我們的雙手”。反饋“讀讀背背”中的諺語的句意,貼近學生身邊的小事(借筆、小刀、橡皮等幫助同學的一些小事。)。再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到寫一寫。(由於鄰班的老師要借我班學生上公開課,也是口語交際“伸出我們的雙手”)所以只好推遲完成。

總之,“語文”就這麼神奇有趣,喜、怒、哀、樂只要閒聊有餘時去翻翻書,都會有親臨現場的“好劇”。

TAG標籤:反思 單元 精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