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幹部作風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廉政黨課

文思社 人氣:1.5W

改進幹部作風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廉政黨課

改進幹部作風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廉政黨課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習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述了改進工作作風和密切聯絡群眾的重要性。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各項規定,紮紮實實改進作風,做好群眾工作,才能防止黨和人民群眾之間形成無形的牆,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援。

一、深刻理解改進作風和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意義

我們黨歷來重視做群眾工作,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優良傳統和看家本領。我們黨是靠群眾工作起家的,我們黨的事業是在群眾參與中發展壯大的,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是依靠群眾擁護而鞏固的。執政前,我們緊緊依靠群眾;執政後,我們不能脫離群眾;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緊緊依靠群眾;順利的時候,我們不能忘了群眾;貧窮的時候,我們要緊緊依靠群眾;富強的時候,我們更不能脫離群眾。在新的歷史時期,群眾觀念只能強化,不能淡化;群眾利益只能維護,不能損害;群眾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目前,存在著這麼幾種來自基層的反應:群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負擔越來越輕了,群眾工作反而越來越難做了;幹部從以前的催糧催款轉變為為老百姓提供服務了,幹群關係反而越來越緊張了;黨的政策越來越好,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了,各項惠民政策在基層反而越來越難落實了。這些現象看起來很矛盾,不少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對這樣的現象也感到很納悶,無所適從。

常言道:沒有不是的群眾,只有無能的幹部。造成當前群眾工作難做,幹群關係緊張,惠民政策難以落實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們的黨員幹部脫離群眾,作風不實。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必須首先加強幹部作風建設。作風正則民風順,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對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第一,改進幹部作風關係到維護黨委政府形象。幹部作為黨委政府各項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的執行者,一言一行都體現著黨委、政府的形象。幹部作風不正,就會失去群眾的信任,就無法有效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幹部作風不實,甚至敗壞,就會影響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影響黨委、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因此,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加強作風建設,從嚴律己。

第二,改進幹部作風關係到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群眾對幹部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黨員幹部必須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強工作透明度,積極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特別要關心和幫助特困戶、受災群眾、下崗職工等特殊困難群體,真心實意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提高生活水平,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第三,改進幹部作風關係到孝南跨越發展目標的實現。孝南“五個強區”的發展目標,既鼓舞人心,又富有挑戰。實踐多次證明,沒有良好的作風作保障,再好的工作思路都得不到好的貫徹。只有強有力的紀律、作風保障,才能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才能在發展道路上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推動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落實區黨代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

第四,改進幹部作風關係到全區反腐倡廉建設的深入推進。黨員幹部的作風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反映,是幹部黨性修養、政治品質、道德境界的具體表現。良好的作風是抵禦消極腐敗現象和保持清正廉潔的重要保證,不好的作風往往是走向消極腐敗的助推因素。從近幾年查處的幹部腐敗案件上看,不少人違紀違法都是從作風上出問題開始的。這就說明,作風上放鬆要求,就會喪失鬥志,一步一步滑入腐敗墮落的深淵,加強黨員幹部作風建設,必須從做好基礎性的工作開始,及早發現和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隱患,防微杜漸,警鐘長鳴,才能有效的防範和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切實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去年29個單位的78名幹部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問責,最近區紀委又對3起幹部上班時間打算牌的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各地各單位要深刻剖析,查詢幹部作風中存在的問題,要把密切聯絡群眾、提高行政效能當作一件大事來抓。

第五,改進幹部作風關係到第十四個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月活動的成效。省委決定在全省深入開展以“堅持群眾路線 爭做清正表率”為主題的宣教月活動,對於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開展宣教月活動,重在落實,抓好了,幹部作風就會明顯改進,群眾就會支援;抓不好,就會流於形式,幹部群眾就會反感和失望。我們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確保宣教月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正視當前群眾工作中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全區廣大基層幹部長期紮根基層、艱苦奮鬥、為民造福,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經過多年來的實踐,群眾工作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基層幹部,對群眾缺乏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瞭解,不關心群眾疾苦,不重視群眾訴求,幹部作風與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為:

一是疏遠群眾,感情不深。有的黨員幹部封建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嚴重,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淡薄,不願與群眾交朋友。特別是有的機關年輕幹部缺乏在基層的鍛鍊和工作經歷,與群眾的感情淡漠。現在年輕幹部越來越多,學歷越來越高,但密切聯絡群眾的優良傳統發揚的卻不夠。路越修越寬,車越坐越好,通訊越來越方便,但幹部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如在選派村第一書記的時候,有的不願意到群眾中去,有的去了,卻深入不下去,沒有真正瞭解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沒有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是大局意識不強,學習的自覺性不高。有的黨員幹部中心意識淡薄,部門利益至上,政治敏銳性不強。不注重學習和思考,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研究不夠,貫徹不力,滿足於平庸無為,不讀書、不學習新的知識,渾渾噩噩混日子。

三是敷衍了事,作風不實。有的黨員幹部高高在上,對群眾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漠不關心,到基層調研也是走馬觀花,工作華而不實。有的幹部做群眾工作,滿足於聽彙報、看材料、要數字、催報表。少數幹部好大喜功,工作中不願抓落實,迴避、推諉群眾急需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高檔汽車一大排、陪同人員一大幫、考察地點有安排、說句空話就走人”,這樣下基層,群眾肯定不會歡迎;西裝革履、趾高氣昂、心浮氣躁、滿口官話,這樣的調研,群眾肯定不會講真話。

四是按部就班,能力不高。一些幹部工作方法簡單落後,不熟悉群眾語言、不研究群眾工作規律,不熟悉業務知識,不瞭解相關政策,不能主動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遇到難事、大事一推二拖三繞。有的同志工作多年,甚至幾十年,不善於學習,沒有進取心,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些黨員幹部不善於做群眾工作,有的群眾觀念淡薄不屑做,有的缺乏感情不想做,有的本領欠缺不會做,有的迴避矛盾不敢做,有的認為通訊發達不需到群眾中去做,還有的不出大事不去做。

五是固步自封,創新不夠。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求幹部具備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但有的幹部創新意識不足,存在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現象;存在思想陳舊,不敢創新的現象;存在目光短淺,停滯不前的現象。在少數幹部中,推進工作時吹鬍子,瞪眼睛,動不動就是強徵強拆、強攤強派、強處強罰。不但加大了工作難度,也傷害了群眾感情,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

六是違紀違法,自律不嚴。少數幹部廉潔自律意識不強,抵禦不住各種腐朽落後思想的侵蝕,滋長了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錯誤思想,有的幹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個人私利,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怎樣改進作風,做好群眾工作

當前,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求富意識與以往相比,都有了全新的提高,表達自己訴求的願望強烈,管理的難度不斷加大,一些領域出現了“管不住”、“管不了”的現象。新形勢下,只有我們心裡時刻裝著群眾,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工作中的分歧才能統一,困難才能克服。

(一)要與群眾心手相連。一是要與群眾心往一處想。與人民群眾一條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當前,我們許多黨員幹部幹勁十足,一心希望能為人民群眾辦實事,這都是很好的現象,但也有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所獲得的群眾認可卻很少,其根源是沒有紮根於群眾之中,不能與群眾的需求同步,對群眾急需的、期待的事情辦得很少,這都需要加以轉變。只有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多辦群眾急需之事,期待之事,才能取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

二是要與群眾勁兒往一處使。做群眾工作,必須廣泛發動群眾,取得群眾的支援。在革命年代,我們黨之所以能在及其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勝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黨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並發動群眾朝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奮鬥。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今天的一些黨員幹部,由於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侵犯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幹部過於地強調“經濟總量”的增長,忽略了人民群眾個人“小腰包”的增長,有的甚至不顧群眾承受能力,大搞“政績工程”,導致勞民傷財,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這都需要加以改正。我們只有與人民群眾勁兒往一處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奮鬥,才能凝聚最廣大的力量,將黨的事業向前推進。

(二)要始終關注民生民生問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性問題。要按照市委陶書記講話要求,切實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發展成果。

一是民生問題要與經濟發展同步伐。立足於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與發展經濟相比,民生問題往往體現出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一面,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民生問題的投入,關係到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支援,人民群眾如果住不好、穿不暖、吃不飽,其潛力就無法挖掘出來。重不重視解決民生問題,體現出了我們的黨員幹部是否真正做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當前,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民生問題的投入,多發展有利於改善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產業,統籌城鄉發展,縮小收入差距,減少貧困人口,讓人民群眾分享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二是要著眼於“小處”。要為人民群眾解決看得見的問題,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多到老百姓家中去,充分了解每一家、每一戶的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首先,要優先解決好人民群眾的“飯碗”問題。就業問題是解決人民群眾其他問題的基礎性問題。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和發展能為群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產業,提高全區的就業水平;另一方面,對於就業困難的群體,要用足用好國家的優惠政策,積極引導他們轉變就業觀念,大力支援自主創業。同時,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對廣大勞動者的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提高其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及時釋出就業資訊,為廣大人民群眾開拓更多的就業渠道。其次,要解決好人民群眾的“退路”問題。要加快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擴大參保人群的範圍,逐步建立起全民參與的養老保障體系,最終使人人都能實現“老有所養”。要不斷加大對醫療事業的公益性投入,提高醫療條件和水平。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最低就業工資標準和失業保險待遇,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

三是要關注好弱勢群體。要不斷完善社會財富的分配體系,使公共財政資源和社會資源多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弱勢群體的就業體系和保障體系,給他們當好“參謀”, 搞好培訓工作,並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實現人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來源。對失去勞動能力的又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群眾,要搞好“一幫一”援助,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積極上門服務。在農村,要特別關注好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生活,逢年過節,都要上門進行慰問,讓他們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三)要用人民之鏡自省。最近,中央提出要突出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收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這個要求非常形象,非常生動。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納言就是一面鏡子,是全面掌握人民群眾的心聲、集聚人民群眾智慧的重要方式。但當前我們一些黨員幹部沒有充分認識到納言的重要性,不納言,不會納言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作為黨員幹部,要把人民群眾的納言當作一面“鏡子”,多聽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對鏡自省,並加以改正。

一是要多渠道收集民意。處於不同地方、不同行業的人群,其訴求既有共同之處,又各具特點。我們既要聽取主動納言的群眾的意見,又要聽取那些“不善言辭”的群眾的意見,確保意願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二是要善於整理民意。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黨員幹部下基層日趨頻繁,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成批上門“幫扶”、“問計”的現象,為老百姓解決了許多難題。但也有少數黨員幹部僅僅滿足於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沒有及時辦理,同樣的問題反映了好幾次,但始終沒有迴音,在百姓心中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收集到的群眾意見,一定要及時進行整理,歸類存檔,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就會流於形式。同時,對於群眾的訴求,要在第一時間予以回覆,能解決的,要及時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要搞好回覆工作,讓群眾自己心中也有數。

三是要及時整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人民群眾有意見和建議要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期待有差距。因此,聽取民意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改善我們的工作。要把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考慮百姓的感受,總結分析在執政過程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有針對性地改善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新要求、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