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學聯考命題趨勢以及教學啟示

文思社 人氣:8.7K

21世紀以來,科技革命日新月異,世界各國迎來了經濟發展的新時代,而教育領域也開展了新一輪改革。200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要指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2016年《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明確指出,學生素養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評價招生改革方面,2019年底,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版了《中國大學聯考評價體系》及其解讀,為全面推進大學聯考命題改革提供了重要方向。這一份基於心理髮展與我國未來教育發展導向的檔案,實現了“教學評”的一體化,為解讀我國深化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參考。

近年大學聯考命題趨勢以及教學啟示

一、近年語文大學聯考的理念導向。

大學聯考要落實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既要考核出學生個人的內在水平,又要能選拔出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正確價值觀念的人才。與此相應,新時代大學聯考呈現以下導向:

1. 倡導以思維來引導核心素養四要素。

四要素裡言語思維能力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價值,思維能力是語文綜合改革素養中很關鍵的能力。2020年王寧教授在評析大學聯考試題時就指出,大學聯考試題暗含推理,概括、辨析等理性思維要素。例如2021全國甲卷論述類文字閱讀第一題B項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的各篇“採多樣之體例”,好處是尊重史實,缺點是強立名義。此處需要考生辨析本項內容,有一半是對的,另一半是錯誤的,是姚名達反對的觀點。同樣2021全國甲卷實用類文字閱讀第6題,就需要學生運用推理和概括的思維去解決。本文前半部分講一個因素,從第七自然段才開始講另外幾個因素,劃線部分說與其他幾個因素聯絡在一起,能幫助我們理解河水何以會氾濫,可推理出,這幾個因素共同作用,並在第七自然段概括出另三個因素。

2. 倡導由知識能力到素養的轉化。

2014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對考試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和規劃,提出了“一體”“四層”“四翼”的大學聯考評價體系。其中四翼指的是大學聯考能力考查要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型和創新性”,詳細的說,基礎性要求考察學生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是四個性質的基礎;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是基礎性的拔高與提升。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的前提下深度理解,有效整合,精準概括,靈活遷移,發散創新,實現由掌握知識到培養關鍵能力,再到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轉化。2021全國甲卷詩歌鑑賞: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

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②,出山猶帶骨毛清③。

白雲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註釋】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②側徑:狹窄的路,籃舁:竹轎。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第15題,由曾鞏的“仕”與“隱”的做法入手,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其內在思維邏輯和人生追求,運用矛盾分析法,靈活遷移運用,分析“仕”與“隱”這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二者看起來對立,實際上和諧統一在曾鞏身上;當二者不能並存時,舍魚而取熊掌,引導青年拒絕佛系,有責任擔當,有濟世情懷。

3. 倡導以核心價值理念為導向的典型情境,任務和材料。

情境是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有益路徑。任務是語文實踐活動。典型化的材料一般是貼合時代、社會和生活的,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事實,思考當代社會問題,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2021全國甲卷語言文字運用第20題,新疆長絨棉問題是典型化材料,國外別有用心者利用長絨棉攻擊中國,抹黑中國製造,出題人用社會國際問題,設定情境,考查學生銜接,連貫,表達,邏輯,修辭手法,引導學生了解長絨棉,形成正確的認知,學會辨析資訊的能力。載入2020新課標全國卷3語言文字運用第23題,選擇了武漢抗擊新冠肺炎勝利之後,重振武漢經濟的新聞,助力武漢災後重建的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2020新課標全國卷3文言文閱讀第12、13題創設一個古代生活情境,有古代抗擊疫情的方法和描述,是在繼承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語文實踐活動(任務),2020新課標全國卷內3實用類文字閱讀第6題,鍾紅明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對話並將話題引向深入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 ①有比較充分的準備:熟悉對方的寫作,作為責編,尤其熟悉作品《鍾南山:蒼生在上》;②重視對方的觀點:提問時採用對方文章中的說法來引出話題,營造對話氛圍;③逐步深入地提問:從寫作動機問起,問到寫作方式和具體內容,最有回到對方的文學觀。該題考查了訪談這一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的內容;同樣當年的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

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該題以即將高三畢業的學生身份,寫一封信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進口自我反省,談談人生規劃,也是語文實踐活動,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也考查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近年來語文大學聯考試題命制趨勢。

1. 重視基本思維能力,更注重高階思維能力。

基本能力的考查聚焦在詞語填空,句子填補等題型上,比如要求考生選擇搭配最符合語境的詞語,要求考生根據上下文填補空缺內容,使內容貼切,全文連貫。2017--2021全國卷都有這種型別題,變化就是2017年要求15字,2021年要求8個字以內,越來越精簡。高階思維能力則需要考生深入分析、綜合評價、獨立創造等。近幾年大學聯考題要求考生對文字邏輯有深入把握。例如2021年新大學聯考1卷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更新穎的考法是作文題中設定有矛盾性的材料,引導學生開展辯證思考,如2021全國甲卷“可為與有為”,2020上海卷“無能為力與有可為之”,2021北京卷“生逢其時與生不逢時”等。

2. 重視問題解決的結果,更關注問題解決的路徑。

近年大學聯考試題,更傾向於引入學生比較熟悉的大師作品,並且不再提供相應的背景材料。這就需要考生根據具體語境,自己從已有的認知圖式裡選擇解答問題的知識和方法,難度加大。2021全國甲卷詩歌鑑賞第15題,曾鞏的儒道互補相容,是中國古代讀書人身上常見的一種精神人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2021年全國乙卷詩歌鑑賞《贈鷺鷥》

鵲橋仙·贈鷺鷥

辛棄疾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裡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第15題,這首詞語言特色鮮明,請簡要分析。學生要先確定語言特色是什麼,然後結合詩句分析自己是如何得出這個答案的。(展示思維過程)

3. 重視已有素養的考查,更關注學生獨立學習的潛能。

試題要求考生在特定問題情境中快速重組資訊,形成新的認知圖式,然後再運用新獲得的資訊解決新情境正宗的問題,完成綜合性任務。2021新大學聯考卷在實用類文字閱讀中,既考查了已有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又考查了運用現學的知識解釋現象的能力。實用類文字閱讀第5題,學生需要對材料的快速閱讀,學習與重構,考生從中學習到新的思維方式,組建新的解決問題的路徑,或者形成與過去觀念不同的新看法,重組自身的認知圖式,並針對考場的問題情境,進行解決。以新大學聯考2卷第五題為例,網際網路上,有年輕人為炫耀技術故意在網路植入病毒,導致病毒傳播。請根據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看法。考生首先要整合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先界定了網路失範行為,而後倡導建立網路行為的底線,並闡述了底線包括“等效意識”“反身意識”“價值意識”“契約意識”四類;接著考生要判斷題目中所呈現出來的植入病毒的現象屬於“網路失範行為”;而後要運用底線意識來解決這個問題,談談看法。

三、基於語文大學聯考命題趨勢的教學建議

教學評一體化是語文教育的熱點問題,也是語文教育發展的目標。語文大學聯考改革給一線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下面將結合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具體闡釋從教與學到評價的階梯遞升過程。

1. 教學要以學生基礎思維為核心,錘鍊高階認知思維。思維訓練是語文教育教學的核心,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以思維為核心,以語言為媒介,實現審美和文化目標。要把課本整合好,從單篇、單元到專題的順序,由低到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必修上冊的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是:五首詩歌風格各異,但詩人都善於運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思。任選一首,想一想:詩中運用了那些意象?這些意象有怎樣的特點?激發了你怎麼樣的情思?如何通過意象來欣賞詩歌?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寫一幅札記。對於這個學習任務,教師首先可有針對性的實施單篇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基礎思維。此時學生獲得的知識點是散落的,也是片面的。然後教師進行單元整體設計,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教師可以佈置任務讓學生對比隔片文章中的意象,實現意象的群組化,把相似的意象整合為意象群。

2. 教學要以語文學科基礎知識為原料,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教師要理清從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到核心素養之間的過渡路徑,切莫貪急貪快。如新編教材必修一上冊第一單元學習任務二:反覆誦讀本單元詩歌作品,圍繞“意象“和“語言”探討欣賞詩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蘊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風格。查詢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資料,今已閱讀愛德加斯諾的《毛澤東自傳》,瞭解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革命經歷,加深對這首詞主旨的理解。還要注意感受詞作的意境,抓住“紅遍”“盡染”“碧透”等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去欣賞這首詞。選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點進行分析並與同學交流。這裡明確告訴學生,欣賞詩歌,揣摩作品的意蘊和情感,感受風格的方法和切入點是“意象”和“語言”,這與贈鷺鷥出的題目很相似;理解主旨,文中給出了兩個方法:“知人論世”和“感受意境”,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3. 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自主與探究,激發學生的獨立學習的潛能。教師在教授知識,幫助學生養成基本能力後,應該製造情境,安排任務,精心指導方法,讓學生把所學進行實踐運用,使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敢於運用的實踐者。如本單元詩歌學習結束後,可以安排每位同學寫一首詩,彙總所有同學的創作,全班編輯一本詩集作為青春的紀念。要求借鑑本單元意象創作和語言錘鍊,讓自己的詩歌多一些“詩味”。

總體來說,近年大學聯考試題命題趨勢,符合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理念。未來,教師需要運用高中語文課本,開展教學和備考,以實現教學評一體劃,使學生學習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