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音樂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

文思社 人氣:1.02W

中國小音樂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

中國小音樂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

(試行)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結合教學實際,制定本綱要。

一、德育特點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性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思想情感表現與交流必不可少的聽覺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學科實施德育主要通過聆聽、鑑賞與創造音樂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興趣、實踐能力及創造精神。

(一)人文性

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藝術魅力影響著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音樂課程中的藝術作品和音樂活動,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創作者、表演者、傳播者和參與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風格,是世界各個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現,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審美性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以美育人”的思想取向滲透在音樂教育的整個過程與每一環節。音樂教育應“寓教於美”“寓教於樂”“寓教於悅”,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實踐性

音樂教育具有非語義性、非模擬性、非同一性、非具象性、非靜態性等特徵。在音樂學習或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與鑑賞中,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創編等多種實踐形式,音樂教育教學中的德育功能才得以實施。

(四)創造性

音樂教育具有“寓教於(活)動”的特點。在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生必須親身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才能領悟音樂的內涵,演唱(奏)音樂作品,進行音樂創(編)作,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二、德育範疇

(一)高尚情操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讚美和歌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潛移默化的感染和薰陶學生的內心世界,建立對人類、對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二)精神涵養

學習並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豐富其精神內涵。

(三)審美能力

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和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持久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水平,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四)文化傳承

通過系統地學習母語音樂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揚民族音樂文化的使命感。

三、實施建議

義務教育學段

德育

範疇

教學內容

活動建議

感受與欣賞

表現

1.通過聆聽、演唱、演奏不同情緒的音樂作品,區別並描述音樂情緒變化,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通過聆聽演唱感受中外民族民間音樂,瞭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音樂作品,熟悉並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3.通過演唱、演奏和識讀樂譜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自信、勇敢、嚴謹、敏銳、堅毅、果敢的意志品質。

4.在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增強集體主義精神。

音樂創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5.通過多種途徑瞭解社會生活,感受並關注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逐步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培育優秀品格,為終身喜愛音樂奠定基礎。

6.教學中應做到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促使他們運用音樂形式表達個人情感。在表現上既要有集中統一的形式,也應有學生充分的個人表現機會和時間

7.要注意通過對音樂表現要素、體裁與形式、風格與流派等音樂知識的學習,滿足學生精神生活和審美需求。

感受與欣賞

表現

音樂創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1.通過聆聽、演唱、演奏不同音樂作品,感受體驗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激發音樂學習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2.通過引導學生養成自信、有表情的良好演唱習慣和演唱不同型別風格的作品,掌握正確的音準和節奏,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和表現能力。

3.在培養音樂聽覺的基礎上識讀樂譜,提高對音樂的聽辨能力。

4.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即興式的創作活動,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音樂聽覺與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培育基本音樂素養。

5.通過探索、研究、發現、創造等方式,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打破創作神祕感,培育強烈的創作慾望;開闊視野,增強和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6.在教學中應從音樂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利用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理性分析音樂和編創音樂的能力。

7.要注意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把演唱、演奏等音樂技能的訓練,有效融入到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提高學生富有情感的音樂表現能力。

感受與欣賞

表現

1.通過聆聽、演唱、演奏不同的音樂作品,感受體驗音色、強弱、速度、力度、節拍、旋律等各種音樂要素,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欣賞能力。

2.通過聆聽不同情緒的音樂,區別並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創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3.通過聆聽、演唱不同體裁和形式的歌曲和樂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強人際交往、情感溝通能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通過運用人聲、樂器聲和其他聲音材料表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激發探索自然音響與音樂音響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5.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藝術實踐活動,滲透和運用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和相關學科的知識,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6. 教學中應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

7.器樂教學應與唱歌、欣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在演奏中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學會尊重別人,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8.國中學段要重視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和鑑別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

感受與欣賞

表現

音樂創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1.通過聆聽、演唱我國不同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熟悉並熱愛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

2.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音樂作品,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3.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藝術實踐活動,滲透和運用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和相關學科的知識,擴大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藝術審美能力,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特殊表現形式和獨特價值。

4.要注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以開闊的視野走進音樂世界,加深對祖國及世界音樂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5.可以結合鄉土音樂進課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等方式,讓本土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高中學段

德育

範疇

教學內容

活動建議

音樂鑑賞

歌唱與演奏

音樂創作

音樂與舞蹈

音樂與戲劇表演

1.通過聆聽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把音樂基礎知識、名曲鑑賞和樹立遠大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與音樂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效果。

2.通過欣賞演唱優秀的聲樂作品,藉助歌曲中豐富的情感,激發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熱情。在參與合唱、重唱、獨唱等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3.通過歌曲演唱與表現,體會詞曲作者等諸多主體對世界對自我的感受,進而認識世界,感悟人生,自我成長。

4.在演奏、演唱、綜合性藝術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增強集體主義精神。

5.引導學生在演奏中,把樂曲中蘊含的思想內涵藉助演奏的手段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使審美能力和表現力得到提升,進一步完善人格,達到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6.結合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動作組合以及欣賞和排練舞蹈或舞劇片段,在舞蹈的藝術宮殿裡體驗人生的哲理和對理想的追求。

7.選擇適當的題材,創編有配樂的戲劇小品或小型音樂劇,並參與排練與演出,鍛鍊與他人和諧共處、相互合作的能力,培養正確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觀念,促進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8.通過多種途徑瞭解社會生活,感受並關注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逐步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鍛造優秀品格,為終身喜愛音樂奠定基礎。

9.高中階段是學生基本確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通過音樂這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向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感受體驗人類音樂藝術精品的同時,得到高尚思想品格的薰陶。

音樂鑑賞

歌唱與演奏

音樂創作

音樂與舞蹈

音樂與戲劇表演

1.通過演唱不同型別風格的作品,掌握音準、節奏等音樂要素,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

2.學習音樂創作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嘗試為歌詞譜曲、為旋律配置簡易伴奏或利用各種不同的音源材料進行某一主題的命題創作等活動,培養和發展對音樂創作的興趣與愛好,並在創作實踐活動中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音樂聽覺與表現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基本音樂素養。

3.藉助樂譜熟悉音樂作品的主題。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常見音樂體裁及表演形式,認識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4.通過學習並逐步掌握演奏樂器的基本技能,培養和發展演奏樂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奏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5.欣賞優秀的舞蹈或舞劇片段,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及動作組合,並能夠生動地進行表演,培養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鍛鍊肢體協調性,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

6.結合欣賞和排練,瞭解舞蹈的起源、發展、體裁及相關文化知識,瞭解音樂與舞蹈的關係,根據舞蹈的節奏和情緒選配適合的音樂,設計與之相應的舞蹈動作及隊形。

7.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戲劇、中外歌劇、音樂劇及戲劇和影視配樂等,瞭解戲劇結構的主要元素,認識音樂在不同類別的戲劇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

音樂鑑賞

歌唱與演奏

音樂創作

音樂與舞蹈

音樂與戲劇表演

1.通過聆聽豐富的音樂作品,培養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提升感受音樂美的判斷能力。

2.在演唱和演奏過程中,通過深入挖掘歌曲和樂曲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

3.通過欣賞優秀的器樂作品,感受器樂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

4.藉助舞蹈直觀的藝術感染力,豐富自身藝術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有效提升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5.通過在音樂課堂中接觸戲劇藝術,提高綜合藝術素養,在鑑賞戲劇作品的過程中,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戲劇美。

6.幫助學生提升區分美與醜的能力,辨清、遠離和堅決反對低俗文化。

音樂鑑賞

歌唱與演奏

音樂與舞蹈

音樂與戲劇表演

1.瞭解中國音樂發展的主要線索和成就,激發對傳統民族音樂藝術的熱愛。

2.通過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對各類音樂作品的比較、評價,認識、理解民族民間音樂與人民生產勞動、文化習俗的密切關係,感受、體驗音樂中的民族文化特徵,增強文化傳承意識。

3.利用民間音樂資源,進行採風活動,採集並學唱優秀的民間歌曲和民間音樂,作為創作或改編的素材,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揚民族的音樂文化。

4.瞭解我國傳統戲劇及中外歌劇的起源、發展、流派風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藝術成就,並引導學生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評價,傳承與發揚我國和世界的優秀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