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和寓意分別是什麼

文思社 人氣:1.34W

元宵節的來歷和寓意分別是什麼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也被稱為是正月十五,但很多人對元宵節並不瞭解,那麼元宵節的來歷和寓意分別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元宵節的來歷和寓意分別是什麼”,歡迎閱讀與借鑑!

元宵節的來歷

傳說在很久之前,凶禽猛獸是非常的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於是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生氣,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的心地很善良,不忍心看到無辜的百姓們受難,於是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類。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

當時的人類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以後,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然後就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的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內心非常的開心。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

元宵節的寓意

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夕、上元節,標誌性時間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漢文帝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從中國傳統的春節文化來看,元宵節又只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古代春節習俗為期長達一個半月,漫長的春節要經過備年、過年、賀年三個階段,從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進入春節,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才算是過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樂章來比擬的話,處於賀年階段尾聲的元宵節,就是中國春節三部曲的高潮華彩樂段。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真正進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元宵節之所以得以傳承,是因為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團圓,和諧,追求自由,這些都是我們所向往,也是我們的美好期盼,每一個節日之所以可以得到傳承就是裡面包含了人民的祈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元宵節文化內涵豐厚,其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獨樹一幟,當下民俗節日的世界之爭愈演愈烈,我們必須好好保護好,好好的傳承下去。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說起元宵節,常見的風俗習慣一定就是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等。可究其根本的話,元宵節又為何有這些習俗呢?說到底,還是和傳統的農耕文明是息息相關的。俗話說“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意思就是說國家的大事,就在於祭祀和戰爭。

像元宵節這樣大規模的傳統節日,自然是要以祭祀祈福為主。而古代的時候,農民多相信神鬼的說法,想要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自然也就要向管水的龍王祈求,所以也就有舞龍舞獅,向龍王祈求新一年的風調雨順。之所以把元宵節稱之為燈節,則是因為古人講求多子多福,“燈”字更與人丁的“丁”極其相似,所以由此得名。

TAG標籤:寓意 來歷 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