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小故事 優選20個

文思社 人氣:2.18W

【導語】

長征小故事 優選20個

長征小故事 優選20個 由本站會員“MarGi”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長征小故事篇2:長征小故事篇3:長征小故事篇4:長征小故事篇5:長征小故事篇6:長征小故事篇7:長征小故事篇8:長征小故事篇9:長征小故事篇10:長征小故事篇11:長征小故事篇12:長征小故事篇13:長征小故事篇14:長征小故事篇15:長征小故事篇16:長征小故事篇17:長征小故事篇18:長征小故事篇19:長征小故事篇20:長征小故事

【正文】

篇1:長征小故事

《倔強的小紅軍》

長征途中,陳賡看見一個十分瘦小的紅軍,於是便要把自我的糧食分給他。小紅軍拒絕了,並拍拍自我包說還有很多糧食。分開後,陳賡再一次看到小紅軍時,發現他已經死了,開啟他裝糧食的袋子,發現裡面是一個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剛強的小紅軍戰士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寧可犧牲自我也不願意拖累別人,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我。

篇2:長征小故事

《七根火柴》

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裡的七根焦乾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紅軍戰士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及他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令人震撼。

篇3:長征小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長征小故事!

《一袋乾糧》

長征途中,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齊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自我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變成鼓鼓的。不久後,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乾糧”的事後,大家才明白了真相,於是大家自願地分一些乾糧給小蘭,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篇4:長征小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

“飲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個故事為我們講述了偉大*同志,親自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決了鄉親們的吃水難問題,讓我們深刻感悟到*主席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篇5:長征小故事

《老山界》

這個故事真實、生動地講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老山界很高,上山30裡,山勢又陡,異常是雷公巖,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僅有一尺多寬,十分艱難,部隊行軍負載笨重,馬匹馱著受傷戰士,加上敵人追擊,形勢十分急迫,夜裡也得行軍,並且在作戰途中,任務緊急,不能及時開飯,開飯也不能吃飽,體力消耗大,戰士們僅有忍飢挨餓。睡覺也只能風餐露宿,時已冬季,寒冷刺骨,但紅軍戰士們不怕苦難、艱苦奮鬥,順利地翻越了這座難爬的高山。

篇6:長征小故事

《總理親自抬棺送葬》

身患重病的周恩來隨紅3軍團過草地。時任軍團兵站部部長的楊立三身體也很虛弱,卻堅持親自抬周恩來,走出草地後便累倒了。1954年,楊立三去世,身為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親自為他抬棺送葬。

篇7:長征小故事

《戰地女傑賀子珍》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敵機來襲,賀子珍為了搶救紅軍傷員,被炮彈炸傷,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此刻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一樣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景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最終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篇8:長征小故事

《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那裡休整了一天。

那裡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那裡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餬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併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必須要成功啊!”

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

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篇9:長征小故事

[由本站網友投稿]

《半碗青稞面》

紅軍過草地時,糧食緊缺,僅有一點青稞面當軍糧,小戰士吳開生餓了兩天的事被*副主席明白後,他立即把自我省下的青稞面分給他了兩碗。晚上狂風暴雨,用被單做的帳篷根本經不起風雨的襲擊,戰士們全部被淋成落湯雞,周副主席親自去命令戰士們去他的辦公帳篷避雨,溫暖了戰士們的心靈。在草地中又走了好幾天,青稞面吃完了,甚至軍馬都被殺掉吃了,戰士們唯有煮皮帶啃,找紙張咽,看到這種極度的困境,周副主席立即命令警衛員把他僅存的半碗青稞面拿出來給大家泡湯喝,自我卻忍飢挨餓。

篇10:長征小故事

《6只木船過金沙》

當紅軍到達金沙江畔後,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兵分三路搶渡金沙江:一路以一軍團為左縱隊,以龍街渡為渡江方向;二路以三軍團為右縱隊,以洪門渡為渡江方向;三路以軍委縱隊和五軍團為中央縱隊,以皎平渡為渡江方向。三路人馬均以最強的急行軍速度,趕往各自的渡口。一軍團和三軍團各自趕到龍街渡和洪門渡,都因沒有渡河工具,而被阻在金沙江畔。

這樣,紅軍全軍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皎平渡的中央縱隊身上。

劉伯承率領中央縱隊幹部團三營化裝成國民黨軍,乘守敵疏於防備的情景下,弄到了兩隻船,當即就把一排人送過江。過江後才明白,川軍在皎平渡並沒嚴加設防,僅有一個收稅哨卡。當紅軍戰士衝進哨卡時,從酣睡中驚醒的川軍官兵還以為是神兵天降。紅軍戰士很快就找到川軍的4只船,連同原先的兩隻船,此刻已經有了6只船。

不久,紅軍千軍萬馬靠著這6只木船渡過天險金沙江。

當時是如何迅速而有序地過江的呢?陳雲曾回憶說:“一切渡河部隊均須聽命於渡河司令部。每船有號碼。船內規定所載人數及擔數,並標明座位次序。不得同時幾人上船,只得一路縱隊上船。每船除船伕外,尚有一司令員,船中秩序必須聽命於這個司令員。”紅軍的組織本事,除表現於組織秩序外,還與極好地組織船伕密切相關。船伕第一天僅有18人,之後增加至27人。工人之所以能增加,由於紅軍渡河司令部除派黨的幹部進行宣傳工作外,並優給工資。當時每一天日夜工資大洋5元。工人“日夜進食六次,每次殺豬。而共黨指揮渡河之人員,則每餐之蔬菜只吃青豆”。渡河以後,除工資外,各給船伕大洋30元,所以船伕對紅軍頗有好感,很多人所以參加了紅軍。

篇11:長征小故事

《草地夜行》

“小鬼,快離開我!咱們兩個人都不能犧牲!……要……要記住革命!”小紅軍使勁伸手去拉老班長,可是什麼也沒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經沒了頂,小紅軍的心疼得像刀絞一樣,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多麼堅強的同志,為了“我”這樣的小鬼,為了革命,他被這可惡的草地奪去了生命……《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憶錄,講述在過草地時,老紅軍為了幫忙一個小戰士趕上隊伍而不惜獻出自我寶貴生命的動人事蹟。

篇12:長征小故事

《賀龍嚼了3天的牛皮》

“為救命,賀龍把他的棗紅馬都殺掉給戰士們吃了。”老紅軍胡守富回憶說,每到宿營地,賀老總便千方百計地釣魚,“幾條小魚熬成的湯,把餓暈的軍團政委關嚮應救醒了,而他自我卻嚼了3天的牛皮。”

篇13:長征小故事

《豐碑》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依靠在光禿禿的樹幹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能夠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自我被嚴寒凍死。

篇14:長征小故事

《一個銅鍋的故事》

紅3軍團某連有一個9個人的炊事班,攜全連僅有的一個銅鍋進入草地。炊事員一個個犧牲,銅鍋一次次換肩膀……走出草地後,銅鍋已挑在司務長的肩上,炊事班的其他同志全都犧牲了。

篇15:長征小故事

《金色的魚鉤》

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指導員的囑託,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我。“魚鉤”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篇16:長征小故事

《5位戰士渡烏江》

1935年元旦,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耿飈化裝到烏江江邊偵察,他剛剛接到強渡烏江的任務。

烏江素以天險著稱,為遵義的天然屏障。江面寬約250米,深不可測。水流湍急,水溫僅有10度,對岸敵人密佈崗哨,工事堅固。這麼寬的江面,如沒有渡河工具,渡過幾乎不可能。二師立即趕製竹筏,同時挑選出習於水性的18個戰士,準備派他們游水過江,以擾亂敵人的警戒,掩護後續部隊強渡。

第二天9時左右,18人中的8個勇士,每人各備駁殼槍一支,奮然躍入江中,帶著架設懸橋的繩索,向對岸游去。江寬水急,人雖遊至對岸,可繩索怎樣也拉可是江。只得以竹筏強渡,竹筏至中流時被敵擊沉,強渡無功而返。當夜,又組織第二次強渡,將單層竹筏改為雙層竹筏。4只竹筏同時強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邊。三連連長毛正華的第二筏劃至江中後也沒有了訊息。

第二天,強渡繼續進行,當竹筏劃至中流,只見從敵人工事下的石崖裡,跳出幾個人來,向著敵人一陣猛烈掃射,敵人被打得暈頭轉向,落荒而逃,我們的竹筏這才順利地登了岸。這些接應的人是誰呢?

原先,毛連長於2日晚偷渡時,率戰鬥員4人登第二筏,這個竹筏不知怎樣竟然靠了彼岸。在他們登了岸後,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卻都不見來人。這種情景下,5位戰士只能圍坐在一堆,在烏江邊石崖下過了一夜。

第一批強渡的十幾個戰士與毛連長等會合了,在佔領了敵軍的崗哨陣地後,繼續向敵人仰攻,接連幾個手榴彈,在輕機槍掩護下,刺刀用上去了,敵人陣地被徹底奪取了,一個排死傷過半,其餘的倉皇逃竄。所以,天險的烏江,就這樣的被突破了。

篇17:長征小故事

《揮淚槍斃炊事員》

“甲戌嚴冬那時期,紅軍來到我苗區;過了七天又七夜,愛護百姓守紀律。”這是紅軍過廣西龍勝後,苗族同胞中流傳的一首歌謠。在湖南的侗族自治縣,發生了這樣的事……

1934年冬天,紅軍駐紮在湖南省通道縣馬龍鄉向暉村。炊事班住在侗族人楊文春的家裡。一大早,炊事員小李就琢磨著今日給大夥兒做點什麼吃。另一個炊事員拉肚子,小李就讓他休息,自我一個人幹兩份活,邊燒火邊擇菜。

正在認真擇菜的小李絲毫沒有注意到有個沒有燒完的柴火從灶膛裡掉了出來,起風了,那個小小的火苗“呼”的一聲,引燃了楊家旁邊的祠堂。小李反應過來的時候,火勢已經藉著風力,從寨子中間蔓延開來,熊熊地燃燒著,發出劈啪劈啪的響聲。小李一邊往祠堂上澆水,一邊大聲呼喊救火,聞訊趕來的戰士都動手往火上潑水,並且動員鄉親們也一齊救火,可是,火太大了,火勢太猛。所有的鄉親們和紅軍的力量加起來也是杯水車薪,只能眼看著大火熊熊燃燒,一共燒了36戶人家。

第二天一早,寨子裡響起了鑼聲,侗族有個習慣,敲鑼就意味著發生了大事,全寨子的人都要集合。一個紅軍戰士在敲鑼,旁邊的紅軍喊:“鄉親們,大家都到寨子前大樹下開會啦。”向暉村村前有兩株巨大的杉樹,杉樹下頭是塊大空地,平展展的,足夠容納下三千人。

不一會兒,戰士們都排著隊站得整整齊齊,群眾散著站在場子中間。一位個子不高的紅軍鐵青著臉,來到樹下開始講話,他說:“對不起,鄉親們,我們的炊事員失火,燒了鄉親們的寨子,違反了紅軍紀律,此刻我按照紅軍的規定,槍斃了他!失火的人家,我們會給每人賠償兩塊大洋,我把錢交給族長,請族長分給各家。”說完他嘆了一口氣,眼圈有些紅,顯然,他的心裡十分不捨。

這時候,許多群眾就七嘴八舌地喊道,“別槍斃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們明白紅軍是好人,省一顆子彈打敵人”,“小李是多麼好的小夥子呀,細心周到,不要殺他”,甚至有些人還哭了起來。

然而,紅軍的紀律如鐵一般,小李被拉走了,不久,山坳上一聲槍響,三十多歲的小李用生命向向暉村的鄉親道了歉。

第三天,紅軍就走了,走的時候,那個講話的紅軍跟每一個人道別,一一握手,反覆說“對不起了,鄉親們”。他們走後,寨子裡的人都說,這樣的軍隊從來沒有見過,以前老見偷雞摸狗、見什麼搶什麼的軍隊,沒見過這麼仁義的軍隊。

之後,在小李槍斃的地方,好心的相親們為他立了一塋墳。

篇18:長征小故事

《紅軍女戰士“理解檢查”》

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

部隊進入宿營地之後,所有小販都向紅軍部隊圍攏過來。為避免買賣擁擠,各部紅軍戰士都只派出採買員去購買東西,並且買賣用現大洋。群眾覺得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又公平,這樣多的人馬一點不嘈雜,都感到有點驚奇。

在那裡更有意思的是幾位漢族、回族農婦對於紅軍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戰士產生了興趣,她們覺得這些女戰士言語行動明明是女子,但細看她們穿著戎裝、麻鞋,又纏上綁腿,配著手槍,雄赳赳地又引起她們懷疑。於是幾個農婦格外親熱地拉著一個女同志向他們家裡跑,因為她們對女戰士是男是女還抱一點懷疑態度,所以向女戰士“實行檢查”。紅軍女戰士當時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譁然一笑,然而那些“執行檢查”的農婦們則更進一步“親熱”,請那些紅色女戰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來了都請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請女客)。女同志不僅僅被請上炕,並且被農婦請吃了晚飯。

一般的戰士們雖然沒有農婦請吃晚飯,但各個伙食單位都買到了羊肉和白麵、鹽、油,與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數月不嘗鹽油之味的情形比較起來,簡直就像“困於囚籠之鳥兒,一旦逃脫而翱翔空中一樣”。

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由此繼續向陝北行進,由於宣傳北上抗日的主張,由於秋毫無犯的紀律,沿途都受到群眾的歡迎。

篇19:長征小故事

《紅軍長征吃皮帶的故事》

紅軍周國才長征中捨不得吃的半截皮帶,為紀念犧牲的六位戰友,他在皮帶上燙了三個字:長征記。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收藏和展示著的一條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帶十分引人注目,皮帶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長征記”3個字。這條皮帶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戰士周國才。但就是這樣一條皮帶,真實見證了長征那段艱辛而充滿期望的歲月。

野菜、草根畢竟不頂餓,實在餓得不行時,有的紅軍戰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帶,他們便將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帶切成細條嚼進肚子,來充飢救命。紅軍吃牛皮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是煮著吃。先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然後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細心颳去,裡面就是能夠吃的牛皮。

二是烤著吃。紅軍戰士回憶說:“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開水裡煮,然後,再埋在火堆裡烤,藉著裡面沒熄掉的火燒熟。紅軍將士曾回憶說,這是草地上最抗飢的東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裡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齊。其實呀,大鍋裡才飄著幾根牛皮絲,看得見,撈不著……他們還據此創作了一首《牛皮腰帶歌》: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

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

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

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

很多紅軍將士直到老年,仍然還會唱這首關於牛皮鞋底的“美味佳餚”歌。

紅軍戰士周國才當時僅有14歲,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戰士,到達草地時就只剩下7個人了。進入草地不久,他們班的乾糧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到之後連野菜也找不著了,他們只好開始吃槍帶和鞋上的皮子。可這些東西也沒堅持多久就被吃光了,於是大家解下自我的皮帶煮著吃。

6位戰士的皮帶吃完後,大家對周國才說:“該吃你的了。”戰友們都明白,周國才的這條皮帶是繳獲的戰利品。周國才實在捨不得吃掉自我的心愛之物,可為了抵抗飢餓,挽救全班戰友的生命,他只得將自我的皮帶貢獻了出來。看著心愛的皮帶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裡,周國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當皮帶第一個眼兒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後,他實在忍不住了,哭著懇求戰友說:“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著作個紀念吧,我們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著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飢挨餓,將這吃剩的半截皮帶保留了下來。

在隨後的長征途中,周國才的6位戰友相繼犧牲,僅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了延安。為了緬懷犧牲的戰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並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才將這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後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篇20:長征小故事

《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那裡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那裡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鐘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裡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蕩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最終會師成功。

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最終架設成功了。

【小編簡評】

長征小故事 優選20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尋更多其他長征小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引起深思的好文章。

TAG標籤:優選 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