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文思社 人氣:2.61W

第一篇:《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追隨“新教育之夢”——讀《新教育之夢》有感

鐵力市第一中學校 劉暢

2014年11月

手捧朱永新教授所撰寫的《新教育之夢》靜靜細讀時,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心中竟然時而如沐春風,時而心潮澎湃,時而惆悵茫然,時而感動不已??“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朱教授說得多好啊!他懷著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新教育”的理想境界,更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教育理想的種子。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想的種子定能發芽,成長為一片繁茂之林!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建立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這個準教師眼睛一亮。“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著就要懷有夢想,工作著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裡也是以“德”為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路,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 “人格長城”。

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為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我們必須要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

比如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很多學生家裡添置了電腦,上了網;有的學生的知識面絕不亞於教師,甚至有些高年級學生知道的東西比有的教師還要多。在這種形勢下,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做到以前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教學改革,同樣也需要教師具有創新精神。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三、甘願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當讀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無心就不能成功”。在工作中,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著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著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這些都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

因為,我更加真切地看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我想,這也將成為我未來踏上教師這個職位後所必須堅持的一點。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教育需要理想”,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作為一名教師,讓我們甘願做“新教育”的有心人,追隨“新教育之夢”。這樣,我們才能為教育播下理想的種子,才能留住教育的春天。

第二篇: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建立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線上”,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第三篇:《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蘇巨集明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蘇巨集明

前段期間,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感想頗多。

自去年認識朱永新老師和他的新教育以來,我也在很多方面循著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去嘗試。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著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著諸多困難,於是咀嚼著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著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我在讀書時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

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裡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一切人的發展。主張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並實施教育。新教育實驗追求從知識的人本化和學習的人本化出發,引導教育圈中每一個人發展個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將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終把人“還原”為“人”,達到人的“自我實現”。

新教育實驗的主要觀點是:無限相信學生與老師潛力,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認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不要坐而論道。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不要瞻前顧後,不要猶豫彷徨。從加入實驗這一天開始,就要真正地動起來。

新教育實驗的目標追求是:追尋理想,超越自我。朱永新特別鼓勵參加實驗的所有學校的師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要相信相當部分的老師會有成就,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成才。成長並快樂著,這是新教育實驗追求的一種境界。通過“新教育實驗”,有效地促進我國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改革、創新、發展,讓學生、教師和學校一起成長,以理想的教育“培養傳承與發展人類文明的現代人”。

第四篇: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doc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

《中華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關於實施女職工提升素質 為進一步實施好《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建功立業工程的意見》、《貴州省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根據黔南工女子(2014)3號檔案通知,甕安縣總工會女職工結合“爭創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在全縣女職工中廣泛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體會”活動,在女職工中掀起讀書熱潮。

筆者是一個愛書之人,更是一個愛看書之人,針對此次活動更是非常認真的對待。我從朋友那兒借來一本關於教育方面的書——《新教育之夢》,此書是朱永新編著的。該書主要談論的是作者理想的教育,分別從理想的德、智、體、美、勞以及“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這幾個方面來展開他的文章的。在此,筆者想重點談談自己對該書最後一章“理想的父母”的心得體會。

作者在文章中談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善於發現孩子天賦,善於挖掘孩子潛能,善於培養孩子特長的父母”,這使我想到,如今,仍存在著許多父母不顧子女的感受、不考慮孩子自己的想法而為他們“包辦一切”。筆者認為,這一行為,不僅不能培養起孩子自己的思想、獨立的能力,而且

還可能扼殺了孩子的天賦和潛能!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的學堂。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應該且必須擁有一雙慧眼,善於去發現孩子的天賦、潛能,善於去培養孩子的特長。朱永新也談到“父母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天賦與潛能,要求父母必須尊重子女的興趣與自身的選擇,鼓勵子女在不斷嘗試中發現和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這種發現應該在孩子產生興趣的過程中,否則適得其反。筆者舉一個例子:例如實現生活中,孩子想學習音樂,而父母不僅不理解孩子的想法,相反,以“音樂不能當飯吃”為由反對孩子,甚至強迫孩子選擇自己安排的道路。這一舉措,勢必會扼殺孩子的天賦,打擊孩子的一顆對興趣、理想追求的心。

作者談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善於學習,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覺性,能夠善於利用各種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機智的父母。”筆者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因為,父母通過學習可以吸收到“新鮮血液”,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教育科學素養,從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這種教育不管是直接的還是潛移默化的),灌輸的不是一種陳舊落後的思想,而是進步的、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對於每個人來說,學習都是一個終生的事情,父母“善於學習”此行為同時也會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在孩子中起到榜樣作用。此外,“理想的父母,應該是

善於利用各種教育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父母”,的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較,具有滲透性、隨時性的特點。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飯、購物等小事情教育孩子,時時處處的、全方位的對孩子進行教育,教會孩子正確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教育素材教會孩子做人做事。俗話說“小事情,大道理”,的確是這樣。

“好書如摯友,情誼永不渝”,通過閱讀朱永新《新教育之夢》,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思想得到了昇華。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教育是人類的未來,家庭教育正是未來目標實現的保證。就國家而言,教育是保障國家發展壯大的基礎性工程;對家庭而言,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陽,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和出發地,家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導師和助手。

實踐證明,許多孩子成功的基礎和關鍵都是傑出的家庭教育,合格的父母是子女成功的關鍵因素,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是教育,教子成才是父母的職責和義務,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家長們需要了解教育的奧祕,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隨時隨刻把握教育的時機,挖掘教育的潛力。同時,父母應該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為孩子插上高飛的翅膀,朝向蔚藍的天空放飛孩子的理想!

第五篇:《新教育之夢》讀書筆記

對於朱永新,曾在網站上看到過某位老師的文章中所提到過,隱約瞭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而對於他的文章則從未看過。上次學校特為我們訂了他的《新教育之夢》,帶著對他的好奇,我認真地看了這本書,真可謂收益頗多、感慨頗多。

對於有關教育類的書,我看的不多,應該說是很少,因為這類書通常是很抽象、純理論的,看起來很乏味,讓人想睡覺。但這本書則大不相同,書中所寫的純粹是朱老師根據教育現狀而談到的他所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外加理想的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及父母,非常實際、實在。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看完書後的一些感受。

關於德育,朱老師定位其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我非常贊同。書中講到,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長城’來,要我們大家‘建築人格長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之人格。”

我們幼兒園的德育基本上是通過晨間談話、教學活動形式來進行的。晨間談話時,我們經常通過一些故事來感染孩子,表面上效果不錯,但實質上則不然。在學校,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如何孝敬長輩,幼兒都會說,但實際生活中呢?現在的家長都非常的寵愛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都要接送,父母工作很忙所以這接送工作大都落在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每天放學,孩子們要拿好自己的衣物,換好鞋子回家,我經常看見一些爺爺奶奶在吃力地為孩子換鞋子,而坐在椅子上的孩子還在東搖西擺。小班的孩子我們還可以理解,但有些中、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我還看到過一個孩子出手打奶奶。可見我們的德育效果如何,至少在孝敬教育這一塊是失敗的。

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引導孩子要愛祖國、愛護公物、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等,有時候講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感到可笑。正像朱老師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比如我在網上也會經常看到一些訊息,如某地區的一公交車上,扒手偷東西,一女學生及時指出,卻遭到扒手的斥罵甚至毆打,而車上其他人卻如同沒看見一樣,更可氣的是那被偷的人非但沒有感謝那位女生,而是轉過頭來對那位女生說“其實我身上沒帶錢包,哪怕偷。”看到這樣的事例,誰還會去學那位女生呢?再比如,在某所成人高校中,有位女學員的男朋友在大白天衝進教室當著在場所有學員的面將其女友砍死,而在場的學員包括任課教師居然沒有人出來阻止,直到人被砍死、凶手離去,才有人報警。還有某地區幾位公安人員在大街上勇鬥歹徒,結果有一位公安人員大腿動脈被割斷躺在大街上奄奄一息,儘管行人很多,但誰也沒有伸出援助之手,結果那位公安人員終因失血過多而英勇獻身。這樣的事雖然不多,但要列舉出來也不少,可見我們現在的人的道德處於何種水平。在如何進行德育方面,我覺得僅僅靠學校是不夠的,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榜樣。

關於教育方面,我還只是一個新手,因此,在此,我也不多說什麼了,以上只是我的一點點想法。總之,朱老師所提出的這些,我覺得正是我們教育所應達到的目標,正是我們一代代老師所為之奮鬥而想實現的理想,我將以此為奮鬥方向,並朝著這個理想而努力工作。只要我們朝著這個理想而不懈地努力,相信這個新教育之夢一定會實現。

TAG標籤:之夢 教育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