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文思社 人氣:2.36W

第一篇: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絡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絡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參考資料:是的

推薦答案 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首先要選出好的題材。國小生寫讀後感也就需要選出造合國小生寫讀後感的文章。哪些文章比較適合國小生寫讀後感呢?我認為選擇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較好。因為這一類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說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煉出中心。

在選好寫讀後感的文章後,我們就要理清思路,一般把文章大致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簡

要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部分詳細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介紹主要內容時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說明的道理來介紹就可以了。但在寫感受時,就應該針對文章所說明的道理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例項;也可以針對文章的一句或幾句重點的話來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根據文章中某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來寫出自己的想法。提醒大家注意一種常見的問題:有些同學選的文章不適合寫讀後感,讀完後因為沒有太多的感受可寫,為了湊字數就把內容介紹得非常詳細。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選好文章。

另外,我建議大家寫讀後感時可以儘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成語或名人成功的經歷,這樣會使你的文章內容更豐富,更具說服力。

讀《走遍天下書為侶》有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讀書要常讀常新,善於讀書,必有所獲。

我聽過有人把書比作精神食糧,把書當做人類進步的階梯,卻從未聽過把書當作伴侶。還記得文章裡的一句話:一本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這句話給我很大啟示,因為朋友見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也不會生厭,反而會有一些新的發現,新的收穫。

一本好書能夠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能夠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讓我們無拘無束地感受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對啊,一本好書,在讀過每一次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令你還想再讀幾遍。

我們也要把書當作自己的伴侶,當作自己的好友,當作自己的家,當作自己心靈的港灣。讓我們一起讀書,享受讀書的快樂吧!

讀《走便天下書為侶》有感

預設分類 2014-08-06 20:01:20 閱讀11 評論0字號:大中小 訂閱

今天,我們學完《走便天下書為侶》這篇文章,裡面講:如果作者要環遊世界,他會選擇一本書作為他的伴侶。就算作者在自己的船裡把這本書讀一百遍,再把它背下來,他也願意,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一本書如果你讀了一百遍,你就會獲得許多知識。

要讀好書就得做到:一、瞭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二、繼續把故事的內容編寫下去,回過頭來品味自己欣賞的一些片段,再問自己為什麼喜歡它。三、全面理解這本書,找出被遺漏的知識。四、把學到的知識列個單子。五、聯絡作者的背景,提高對這本書的認識。

我讀書,喜歡看了一遍後過幾天再看一遍,不喜歡看了一遍又馬上再看一遍,因為我覺得看來一遍已經知道大致的內容了。如果馬上再看一遍,會覺得很煩,過幾天就會忘掉,到時候再看會覺得好象才看過一樣。我看書有一個缺點:一、看書不喜歡把內容大聲地讀出來。

二、不喜歡在書上勾勾畫畫。而且看得很快,甚至是囫圇吞棗,一本書一會兒就看完了,有的地方懂也沒懂。

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怎樣讀書,讀書要細細品位這本書,最好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走偏天下書為侶〉有感

從古至今,名人留下的讀書法浩如煙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都有屬於自己的讀書法.所以說,讀一本書,還是要有不同的讀書方法.

從古至今,名人留下的讀書法浩如煙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都有屬於自己的讀書法.所以說,讀一本書,還是要有不同的讀書方法.

尤安.艾肯的讀書方法就令我羞愧不已.首先,他會思考內容,比如: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人為什麼這麼做.就瞭解了這個故事的情節.然後,他會把最欣賞的片段找出來品味,並加以想象.再從一些段落不斷獲取新知,來改進自己,瞭解世界。接著,他會把各式各樣的收穫列個單子,隨時翻閱。最後,他會在完全熟悉故事的情況下擴充套件開來想象作者,想象作者的處境。小荷作文網

如此井井有條的讀書法使尤安。艾肯成為作家。對此,我感到羞愧而驚喜。到現在我看書都是囫圇吞棗,光看熱鬧,讀一遍就完了,過幾天就忘了。遇到這種讀書法,我又不得不驚喜,因為我發現了它,知道了要完全讀一本書,是要經過許多環節的。小 荷 作文網

不光尤安。艾肯,其他許多名人的讀書方法也令我感嘆不已。魯迅先生講究的是三性與三法,所謂三性,就是目的性,靈活性和廣泛性;三法就是指背書法,抄書法和設問法。他還喜歡跳讀。他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是停留於此,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像前進,於是,連以前不懂的地方都明白了。

當然,無論哪種方法,對求學者而言,都只是一種工具。所以,不要讀死書,要靈活地讀,使他人的知識為自己所用。

讀《走偏天下書為侶〉有感時間:2014-10-18 12:55來源: 作者: 點選:1次

從古至今,名人留下的讀書法浩如煙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都有屬於自己的讀書法.所以說,讀一本書,還是要有不同的讀書方法.

尤安.艾肯的讀書方法就令我羞愧不已.首先,他會思考內容,比如: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人為什麼這麼做.就瞭解了這個故事的情節.然後,他會把最欣賞的片段找出來品味,並加以想象.再從一些段落不斷獲取新知,來改進自己,瞭解世界。接著,他會把各式各樣的收穫列個單子,隨時翻閱。最後,他會在完全熟悉故事的情況下擴充套件開來xiangxiangzuo者,想象作者的處境。

不光尤安。艾肯,其他許多名人的讀書方法也令我感嘆不已。魯迅先生講究的是三性與三法,所謂三性,就是目的性,靈活性heguangfanxing;三法就是指背書法,抄書法和設問法。他還喜歡跳讀。他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是停留於此,那麼無lundao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像前進,於是,連以前不懂的地方都明白了。

當然,無論哪種方法,對求學者而言,duzhishiyi種工具。所以,不要讀死書,要靈活地讀,使他人的知識為自己所用。

我願做書的朋友——讀《走遍天下書為侶》有感

來源:e度作文網原創 文章作者:陳曦 2014-08-25 10:07:57

[標籤:讀後感 走遍天下書為侶]國小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e度網專稿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讀完《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課文,我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開篇就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當你獨自一人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選擇一樣供自己娛樂的東西,這似乎很難,很難選擇,而文章的作者——尤安。艾肯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為什麼呢?我想:作者是獨自一人駕舟去環遊世界,在茫茫大海上一個人難免孤獨、寂寞、無助。每當這時便可以讀這本喜愛的書,可同書中的作者對話,汲取精神的營養,樹立信心,打發孤獨寂寞;也可同書中了不起的人物對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跟他們做朋友,尋求幫助。我想:世界上最能打發孤獨、寂寞的娛樂品肯定是一本你喜愛的好書。因為,一本你喜愛的書就像一位高尚的朋友,讀這本書,就像同一位高尚的朋友談心。

讀完課文,耳畔時時迴盪著作者那鏗鏘有力的話語:“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

讀到能背誦的程度。”我想象得出,作者對書那如飢似渴的喜愛之情,對書那執著追求的痴迷樣。作者為什麼願意將同一本書讀上百遍,難道作者的理解能力有問題?還是真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百思不得其解,原來,不管當你第多少遍去看同一個事物,或去讀同一本書時,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我不禁慚愧起來,我也是個書迷,但倘若要我讀同一本書,別說讀上百遍,就是重新多讀一遍,我都不願意,更何況去讀上百遍,那根本辦不到。想到這些我萬分慚愧,但我暗下決心也要學習作者的讀書方法,百讀不厭,細細品味,更有效地吸收書中的營養。

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語句,時時感染著我。我最忘不了這句:“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隨地想去就去的故地。”我覺得把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比喻成“朋友”和“故地”,顯得特別親切、形象。讓我明白了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用意——讓我們都來做書的朋友。

我願做書的朋友,到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讀《走遍天下書為侶》有感

今天,我仔細地學習了課本第三課《走遍天下書為侶》,心中有了許多的感受……課文的開頭設了一個疑問,給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如果讓我來做選擇,不過就是選“吃、喝、玩、樂”,可作者卻做出了一個讓人們驚歎的選擇——一本書!是啊!如果這一趟下來,我可以把這本書讀上一百遍啊!如果是我,一定在草草看完之後,就拋之腦後,無所事事。可作者的回答卻與眾不同,他將書比作了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家和好友,並說出了一系列具有說服力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讀書可不能亂讀,得有方法。我認為作者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首先要思考,為的是弄清楚原因,以便於更快的往後讀。而繼續編故事,則是為了考驗自己能否按照文章所表達的思想來為文章編一個完美的結局。至於反覆品味,則是為了發現新知識,當然,光想可不行,好記性不如一個爛筆頭嘛,所以列個單子吧,以便於日後溫習。最後的想象,當然是為了弄清楚這篇文章的風格與特色。

我的方法也是很有特色的。首先,我會先看目錄,挑選自己喜愛的文章仔細品味,再一頁頁地接著看。可是我的方法卻有一個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不能集中思想仔細讀一篇文章,所以我要向作者學習。

每日回家、老友重逢……什麼事物都隱藏著深奧的玄機,無論你做過多少遍,都會從中發現新驚喜、新變化、新知識。不要因為爬上了一座山,就暗自得意,因為,在另一邊,還有更多的奇山異巒等著你去攀爬!

第二篇: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要想寫出好的讀後感,首先要選出好的題材。寫讀後感也就需要選出造合國小生寫讀後感的文章。哪些文章比較適合國小生寫讀後感呢?我認為選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因為這一類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說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這類的文章就能很容易提煉出中心。出現偏題、走題、中心不明確等問題的可能性也就比較小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下列體裁的文章就不適合國小生寫讀後感:一、寫景的文章,因為這類文章大多都沒有蘊含深刻的道理,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說,要想提煉中心可能比較難了。二、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系列故事等,因為這類文章字數一般都很多,在寫故事內容介紹時就很難抓住重點。提煉中心對於我們來說就更難了。在選好讀後感的文章後,我們就要理清思路,一般把文章大致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部分詳細寫感受。介紹主要內容時只要把文章的開頭、經過、結尾敘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說明的道理來介紹就可以了。但在寫感受時,就應該針對文章所說明的道理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例項;也可以針對文章的一句或幾句重點的話來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通過文章的句子,來寫出自己的想法,提醒大家注意一種常見的問題:因為有些同學選的文章不適合寫國小生的讀後感,而“感”又寫不出來,因為沒有感受,而為了湊字數就把內容介紹得非常詳細。這就是我提醒大家選出適合我們國小生讀後感的道理。

我再給大家提幾點特別建議:你可以儘量多用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成語或名人成功的經歷,這樣會使你的文章內容更豐富,並且更有說服力。

第三篇: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在選好讀後感的文章後,我們就要理清思路,一般把文章大致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寫書的題目,書的作者,再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介紹主要內容時只要把文章的開頭、經過、結尾敘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說明的道理來介紹就可以了。第二部分詳細寫感受。但在寫感受時,就應該針對文章所說明的道理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例項;也可以針對文章的一句或幾句重點的話來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通過文章的句子,來寫出自己的想法,提醒大家注意一種常見的問題:因為有些同學選的文章不適合寫國小生的讀後感,而“感”又寫不出來,因為沒有感受,而為了湊字數就把內容介紹得非常詳細。這就是我提醒大家選出適合我們國小生讀後感的道理。

我再給你提幾點特別建議:你可以儘量多用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成語或名人成功的經歷,這樣會使你的文章內容更豐富,並且更有說服力。

第四篇: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後,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性同),屬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一般性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後感最突出的 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

“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寫讀後感,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原則上講,先述讀後發感的形式比較好把握,適合初學寫讀後感的同學選用。要寫好讀後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寫作步驟:

第一,要研讀原文。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矗

第二,確立感發點。既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馬虎不得。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寫起來就會象開啟閘門的水,一瀉而出,使文章一氣呵成,前後貫通。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否則,會在文章一開頭就給自己人為地設立障礙,使文章不能順暢表達。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齣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後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麼,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後,必然會受到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例如: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點、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

第三,述讀與發感。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絡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絡。對聯絡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後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從現實中聯

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應自然融和。

第四、讀後感的結尾,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型別的讀後感可採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擴充套件閱讀篇】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裡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

“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如何寫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絡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絡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絡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

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第五篇:如何寫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TAG標籤:國小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