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文思社 人氣:1.52W

第一篇: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今天聽了一節四年級的語文課,內容是讓學生讀前一天寫的讀後感,讀的文章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課《雅魯藏布大峽谷》,文章非常優美,學生還是比較喜歡的。我記錄了幾個孩子寫下來的感受:

生1:我的感受是想去那裡看看,泡一下溫泉。(孩子們笑)

生2:雅魯藏布大峽谷非常美麗,我想去那裡看看大峽谷,看看生長在那裡的各種各樣的植物。 生3:我的感受是雅魯藏布大峽谷景色優美,風景怡人,我想去那裡看看。

……

從他們的表述中不難看出,學生對文章還不是很熟悉,至少僅僅是淺層次的知道這個地方風景優美,動植物稀奇,是個好去處,至於作者是怎麼把文章寫優美的,是怎麼描述的,可能沒去更多的探討,導致寫讀後感時,可能是有感而發不出。其二,怎麼寫讀後感,可能學生也是比較模糊的。雖然老師一再告訴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要記錄自己真實的感受,但是,對於四年級的學生,怎樣才算是寫出真情實感,怎樣才能更好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可能還是比較困難的,老師是不是可以以本班寫的好的、或者課外好的範文為例,和學生一起研究、探討出一個模板,讓學生根據自己制定的模板去寫,這樣學生就相對有下手的地方。另外,怎麼寫讀後感,教師心中要有數,起始階段雖然不能全面要求,可能寫片段較多,但一定要給學生建構一個清晰的寫讀後感的輪廓,然後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是寫片段,還是完整的讀後感,這些不能混談,也不能忽視。

讀後感可簡單歸納為四部分。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靈活選擇。

第一部分、總寫讀後的總體感受。

首先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地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概括性地說出有什麼感想。當然前提是要讀好原文,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原文內容。

第二部分、抓住文章中的重點以及感受最深刻的地方進行寫。

國小生寫讀後感一般以一個細節或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一點(能力強的可以是幾點)為主題入手寫,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很容易寫散了。

寫作過程可以簡述文章或摘一兩處詞句,然後寫出自己的看法,不能單純摘抄課文,也不能脫離課文泛泛地談自己的感受。寫出的文章要感動讀者先把自己感動了,才是好文章!

第三部分:寫結合自己實際的真實感受。

寫自己的真實感受是讀後感的重點內容。儘量結合實際用親身經歷談自已的所思所想, 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想像也是來源於生活的)抒發情感。避免沒有情感的讀後感,少寫蒼白無力的文章,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第四部分:再總寫自己的感受,並把感受落實到生活中。

寫讀後感的一個目的是要讓學生逐漸把內心感受到的轉化為實際行動(較高要求)。可以引導學生把書中感動的人或事同自己現在的學習、生活比較,找出差別,逐漸修正。

第二篇: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2014-07-26 16:40 星期二 .到了國小高年級老師常常要求學生寫讀後感。可許多學生不知如何下筆。其實讀後感的寫作對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格式的。

什麼是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我們內心會有許多體驗、感受,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開頭第一段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第二段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寫寫情節內容,寫寫自己為什麼被感動,寫寫感動到什麼程度,如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讀,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等等;

可以寫一個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品格,所做的讓人最感動或最震撼或最憤怒、最難過的的事或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展現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可以以對文章的遣詞用句細心品味,對文章的謀篇佈局悉心揣摩,對文章的中心表達方式認真研究,從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描寫中領會作者的良苦用心。

(3) 第三段重點應是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絡都要圍繞中心論點說話。

(4)要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看一篇例文:魯濱遜一個令我佩服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魯賓遜是一個愛好航海的人,他靠自己的努力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執著,他勇敢,他智慧,他熱愛勞動,他擁有無數的優秀品質,令我心生敬佩。

我佩服魯賓遜的執著。出生於上流社會的他,從小就有到世界各地遠航的偉大夢想。父母的百般阻撓,並沒有讓魯賓遜放棄自己的夢想,他用盡方法進行航海,一次、兩次、三次??????航海讓他收穫到了幸福。雖然在海上,他經常遇到大風大浪,甚至在第四次航海中

不幸沉船,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和執著克服了種種困難。實在讓人敬佩。

我佩服魯賓遜的勇敢。在沉船之後,他一個人來到了荒島上,克服了初到荒島的恐懼和絕望,創造了自己的小 王國。當島上來了很多野蠻人時,他勇敢地拿起槍和大刀殺死了他們,還救下了一個俘虜,起名為“星期五”。從此,魯賓遜帶著星期五在島上辛勤勞作,還製造了船隻返回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實在讓人敬佩。

我佩服魯賓遜的智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木筏、房屋,儲存了淡水、食物,種植了大麥、稻子,採摘了葡萄,飼養了山羊??????還用的自己的智慧克服了島上發生的狂風暴雨和地震,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如果魯賓遜不能夠在沉船後冷靜地選擇逃生的方式和智慧地判斷荒島的條件,那麼他怎麼能夠在荒島生存下來並且有機會返回家鄉呢?實在讓人敬佩。

魯賓遜的執著、勇敢、智慧讓我們感動。但回想一下自己,過去我經常浪費糧食,做事情半途而廢等等,相比魯賓遜,我不禁心生慚愧,以後一定改正這些錯誤。如果我有和魯賓遜同樣的經歷,我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多久?如果活了下來,我又能有多少勇敢驅逐野蠻人?又有多少信念能夠返回家鄉?而魯賓遜把這些困難都克服了,足以見證他有多麼的勇敢和智慧。

通過閱讀《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我懂得了理想要從小樹立,並且時刻去付諸行動,積累經驗,這樣才有可能成功。面對困境,我們要冷靜思考,理智判斷,並且善於把握機遇。面對順境,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樹立目標,真正地自立自強。

《魯賓遜漂流記》—一一本給人以啟迪的書。

第三篇: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可簡單歸納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

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第二部分、具體的感受過程。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是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

寫法應採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的情節,議就是抒發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受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能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聯絡自己的實際來寫感受,受到什麼教育)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

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1、述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的最基本要求。

2、平述原文多,無“感”而發,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個毛病。

第四篇: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可以簡單歸納為三段法: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代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看門見山,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的感受過程。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是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

寫法應採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情節,讀後感《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議就是抒發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受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聯絡自己的實際來寫感受,感受到什麼教育。)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報電影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

第五篇: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後,

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寫作步驟:第一:要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

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要確立“感發點。

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後,必然會受到

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 - 1 -

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

第三: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

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

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1、述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感的最基本要求。

2、蜻蜓點水,面面俱到,沒有重點。這類文章主要癥結是沒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沒有確立好感發點的要點。

第四單元習作點撥:

“學會生存”是本次習作的主題,跟口語交際一樣,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生存 - 2 -

的本領,有條理地寫出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或者寫讀了《魯濱孫漂流記》後的感想。

教學建議

1.本次習作,一是寫一件關於自我保護的事,一是寫《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後感,學生可以任選。但有一點應引起注意,雖然體裁不同,但主題是一樣的,都是講“學會生存”。

2。讀後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語言真實自然,避免表決心式的感想。

- 3 -

TAG標籤:讀後感 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