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多篇】

文思社 人氣:4.5K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多篇】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一

一、認同的觀點

真正阻止我們成功的,並不是我們不懂或是不明白的事,而是我們深信不疑、但其實不然的事情或是觀念,這是我們的最大阻礙,成功的祕密。

的確,就智商而言,大部分人都是處在同一個水平的,但為何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有些人能事業成功,而有些人卻默默無聞,甚至還犯下大錯。我想,這就是每個人對事物的思想認識以及是非對錯判斷的偏差。

二、聯絡實際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會跟學生強調,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對事物是非對錯有個正確的認識觀,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和岔路。發生在20xx年的清華大學大四學生的傷熊事件仍讓我記憶猶新。我想,作為一名清華學子,無可厚非是大家公認的優等生了,但是由於他思想認識上的偏差,釀成了如此慘劇,也阻礙可他個人的發展。對於我們職校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相對的落後,一直被視為劣等生,但被視為劣等生的他們並非不能成功,相反的,只要他們對事物有個正確的認識,相信他們會比一些所謂的優等生更成功。

而作為一名教師,無論你身處重點學校或是職業高中,我們的職責都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其中,"傳道"被擺在了首位。但是現在社會上的普遍認識都是把學習成績--也就是教師"授業解惑"的成效,來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主要標準。作為教師本身,我覺得我們對學生應該先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我們要真正的履行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義務,在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的同時,再傳授知識給他們,幫助他們解決疑問。

三、反思與重構

成功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和美好的願望,有事業的成功,家庭的成功等等。雖然每個人都有如此美好的追求,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這就要看我們各自的努力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想要做一名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而想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除了自身在思想上要有嚴格的要求外,還要及時的反思自己和聽取身邊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自己錯誤的思想及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努力付出,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作為老師,更要在思想上有正確的認識以及及時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樣才能把正確的思想傳輸給我們的學生,才不枉為人師。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二

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了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一、學到什麼這本書道理淺顯易懂,其中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要的東西非到手不可,其實你是在推開這個東西;要學習防守,學習信賴,你才會輕鬆得到你真正渴望的東西。這兩句也存在相同之處,說的是一個道理,在做了自己所有該做的之後,就該等待本應順其自然的結果。

二、聯絡實際

剛上面提到的兩個觀點,有的人會誤解為放棄。放手和放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放棄是犧牲本來屬於你的,放手是放下那些不該屬於你的東西。說道這裡也許又有迷糊了,既然前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實現自己的願景,怎麼到這裡又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其實是忽略了神祕學院裡鍊金師的解釋,他說了,當做了該做的一切之後,宇宙只要接收了你的訊號,接下來就是宇宙的事情,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正確態度,而不是強求,急於求成,這隻能增強了負面的能量。類似於這樣句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凡是一切都如同沙子一般,握得越緊就越容易失去他。當這樣的情緒特別強烈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整顆心都撲在這個結果上,而不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實現心想事成的路程中。我們往往說過程是最美的,因為其中包含了太多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內在與外在的,思想與行動的,而結果只能代表著我們最後獲得的東西。

三、重構反思

往往當某個東西被賦予力量時,我們就會特別緊張,特別在意這個結果,反而沒法把這個事情做好。最鬱悶的時候變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與願違。在"心想事成"的嘗試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一個規律:當你有兩個願望想要實現時,如果你選擇實現你認為最重要的而放棄另一個,往往這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願望會某種程度的實現。一個人應以什麼樣的心態生活:以一種樂觀向上,懂得接納和放手,並且時常感恩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這個目標能夠實現,時常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目標的實現就不會離自己太遠。人的一生其實也就這兩種狀態,只是我們每個人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和價值,才會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堅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覺,把希望變成一種習慣,最後就能品嚐到心想事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