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怎樣寫讀後感(精選多篇)

文思社 人氣:1.65W

第一篇:怎樣寫讀後感

中學生怎樣寫讀後感(精選多篇)

一、什麼叫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才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二、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一篇讀後感可以擬一個正題和一個副題(只有一個正題也可以)。如:

我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2.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3.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 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幾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讀後感的一般結構模式可以如下圖所示:

述讀(前提) 引

感點(橋樑) 議

發感(論證) 聯

結感(昇華) 結

三、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

妹妹死了,父親瘋了……12歲還是一個孩子的洪戰輝的天空就在這個普通的日子裡轟然倒塌。洪戰輝趴在已經骨折的母親身上號啕大哭。弟弟懵了,甚至忘記了哭。

周圍的親友來了,他們幫忙把戰輝的父親和母親都送到了醫院。照顧住院的父親、母親、照顧年幼的弟弟,12歲的洪戰輝稚嫩的肩膀上開始肩負了家庭主人的責任,一早起來,洪戰輝就沒有看到父親,一種不祥的預感猛然間縈繞在頭頂,他忙告訴母親。即將過年了,是不是父親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親又出去惹事了?母親急了,母子倆滿村的尋找,可是始終沒有見到父親的影子。臨近中午時分,在離村莊約10裡地的一棵樹下,洪戰輝找到了父親,此時的父親,懷裡抱著一個包裹,那是一個嬰兒。父親解開了包裹,小心地呵護著。眼光裡透出一種父愛,一種久違的蘊含有慈祥光芒的愛。天快黑的時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看著已經哭不出來的孩子,母親尋思著等天明瞭看誰家願意收留,就送給誰。

這個家太窮了,其實母親很願意收留這個女孩,可是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這個善良的母親不想再看到一個類似自己女兒的下場。女兒曾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多的歡笑,似乎後來的痛苦猶如一塊傷疤,沒有人願意再提起。母親也是這樣,眼前的女孩勾起了她內心深處最為痛苦的傷痛,她似乎沒有抱起女孩的勇氣。臨時照看小孩的任務就落到了洪戰輝的身上,他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懷裡鑽,他想起了妹妹。

他對母親說:“不管怎樣,我不送走這位小妹妹了……你們不養,我來養著!”小孩子留下了,洪戰輝給她起名為洪趁趁,小名“小不點”。一個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一個目不識丁的母親身上,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還經常遭受父親無緣無故地毒打。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過午飯之後,母親不停地忙著蒸饅頭,直到饅頭足可以讓一家人吃一個星期之後,她才停了下來。第二天,母親不見了,家庭重擔、父親的拳頭讓母親不堪重負,她選擇了逃離。

“娘,你去了哪裡?回來吧……”弟兄倆的哭聲在暮色中飄了很久。他們不想這樣失去母親,一個家裡賴以維繼的支柱,洪戰輝哭喊著和弟弟在周邊村落尋找媽媽,夜已經深了,娘那天沒有回家。似乎一夜間,洪戰輝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撫養尚不會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穩定的父親,照顧年幼的弟弟,年僅13歲的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承擔責任。在他去學校的時候,他就把小不點交給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學回到家裡面,再忙著準備全家人的飯。更難的是小不點的吃飯問題,每天一早,小不點“哇哇”不停的哭聲總會讓洪戰輝手足無措,只好抱著孩子去求附近的產婦們。天天討吃也不是辦法,洪戰輝後來千方百計籌錢買了一些奶粉。在一些有經驗的人的指導下,他學會了給小不點衝奶粉。為了讓奶的溫度適中,餵奶的時候,他考慮到自己用口吮吸不衛生,他就將調劑好的奶水先倒點在手臂上,感覺不冷也不燙了,他才喂她。

夏天還算好過,冬天的時候,小不點的棉褲尿溼了,又沒有多餘棉衣可供替換,每天的晚上,洪戰輝都是把溼透了的棉褲放在自己的被窩裡面暖幹,天明的時候,再給小不點換上。

1995年時,洪戰輝已到西華縣東夏亭鄉中學讀國中,學校離家有兩三公里,他在學校期間,把小不點放在什麼地方也成了他心中的一個難題,如果放在家裡,患病的父親會不會傷害小不點?於是,洪戰輝又找到鄰居,讓鄰居幫忙在他上學期間照顧小不點。在讀國中的三年中,洪戰輝無論是在早上、中午還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學校和家之間,及時照顧小不點。

1997年,是洪戰輝幾年來最為幸福的一年,小不點3歲了,她從一個處在襁褓中的女嬰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學會了懂事。這年洪戰輝也順利地完成了國中學業,成為東夏鎮中學考上河南省重點高中西華一中的三個學生之一。

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洪戰輝體現到了一種久違的幸福。伴隨幸福的還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是辛酸?是痛苦?都不是,又都是。

要上高中了,家貧如洗的現實又成了面前的一道門檻。學費錢從哪來?小不點怎麼帶?洪戰輝第一次想到了退縮。

西華一中離家30多公里路,也不可能像上國中一樣天天回家,自己也不可能帶小不點上高中,怎麼辦?思來想去,洪戰輝想到了媽媽。他想找回娘,讓娘承擔一部分自己的難處,萬一找不回娘,就只能把小不點送回到她親生父母身邊,小不點的來處,已有好心人悄悄告訴他了。

上高中前的這個暑假,洪戰輝開始了他的尋母之旅。10多天後,一位好心鄰居告訴他,她曾在石羊一次“趕會”時見過他娘。這條資訊讓洪戰輝聽了大喜,一大早就騎車趕了過去。3個多小時後,他終於到了石羊,在向路邊一人家詢問時竟撞見了日夜想念的母親。兒是娘心頭的肉,骨肉分離已經一年了,娘一把把洪戰輝抱在懷裡,放聲大哭起來。所有的委屈終於爆發了,洪戰輝有多少心裡話要對娘講啊,也許只有哭才能發洩自己的情緒,只有哭才能撫平已經傷痕累累的內心,只有在孃親的懷裡酣暢淋漓的大哭才能解脫對孃的思念,對孃的期待。

娘倆就在路旁痛哭了一場,一年的想念化成了淚珠浸溼了娘倆的衣襟。洪戰輝用雙手捧著娘消瘦的臉頰,懇求母親回去。母親亮出身上被他父親毆打而致的累累傷痕,哭著使勁搖著頭……

父親給母親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洪戰輝知道,這種內心的傷害比身上的傷疤更能讓人痛苦,看到母親的樣子,洪戰輝的心軟了,他想娘,娘何嘗不是,他希望娘能過的很好,可回去又能給娘帶來多大的快樂呢?

一天,他趁父親病情稍有穩定時說:“大,我想掙錢去讀書”,父親似乎聽懂了他的話,把家裡的一袋麥子換成了50元錢。洪戰輝懷揣著這50元錢冒著炎炎烈日在河南周口市、漯河縣等地跑了一趟,在西華縣城時,他髒兮兮的模樣引起了一箇中年人的同情,在瞭解了他的情況後,他在那位中年人承建的裝雨棚的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傳遞釘槍的工作。一個暑假,他掙了700多元。

這年9月1日,洪戰輝到西華一中報到了。他把人家給的1000元中留下500元給了父親作藥費,用餘下的加上這個假期裡打雜工所掙的錢,交了學費。高中生活是一個嶄新的生活,洪戰輝第一次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喜悅中充滿著一種恐懼。

高中的學習壓力是國中所無法比擬的,可喜的是洪戰輝具有著一種同齡人少有的堅毅秉性。他擔心小不點的生活,擔心她的吃,擔心她的身體。在入學逐漸安定下來後,洪戰輝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從家裡面把小不點接到了身邊,自此,洪戰輝開始如上國中一樣,每天奔跑在學校與住處之間。一早,他要讓小不點吃早點,再交代她不外出,然後上學。中午和晚上,他從學校打了飯,帶回住處與小不點一起吃。

從此,洪戰輝在校園裡,利用課餘時間賣起了圓珠筆、書籍資料、英語磁帶。用微薄的收入來負擔整個家庭的生活。校園推銷是一個被別人看不起的事,洪戰輝的舉動讓很多不瞭解內情的人很反感。在他一次推銷的過程中,有個老師對他小小年紀就滿腦子賺錢的行為非常的惱火,將他毫不留情地趕出了教室:“你是來讀書的還是來當小販的?你家庭再困難,這些賺錢的事情也該你父母去做,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洪戰輝沒有辯解,強忍住眼中的淚水,收拾東西走了出去。

高二的時候,父親的精神病突然地犯了。孝心和自己的學業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父親住院需要照顧,父親看病需要花錢,為了借錢,他跑了周圍的幾個村子,求了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給人家說好話,甚至給人家磕頭,可是“救急不救貧”思想的根深蒂固,讓洪戰輝跑了兩天才借來了47元錢,這對父親的病是杯水車薪。就在他極度困難的時候,有一位阿姨伸出了援助之手。父親需要照顧,欠了很多外債和人情的洪家需要洪戰輝的休學來救急。就在他進入高中學習的第二個年頭,洪戰輝揮淚告別了難捨的校園。

回到了家裡面,他收拾農田,照顧父親,閒暇的時候教妹妹識字,並在農閒的時候出門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出外打工的日子,洪戰輝愈加懂得知識的重要。到了xx年的時候,小不點已經(好 範文網)6歲了,父親的病情也控制了下來。這時,久別的校園充溢著他的夢境,他渴望再度與之相逢。也就在這年夏天,在西華一中曾經執教過洪戰輝的秦鴻禮老師調到西華二中。秦老師一直在關心著洪戰輝的事情,來到新的工作崗位後,他就讓一個瞭解洪戰輝情況的學生給洪戰輝捎信:希望洪戰輝能重新回到學校上課。在秦老師的幫助下,洪戰輝又重新回到了學校。不過,當時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只能從高一讀起。於是,洪戰輝成了西華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戰輝又把小不點帶在身邊,小不點到了上學年齡了,秦老師幫助他在二中附近找了所國小,小不點也開始上學了。接下來的生活一切都很平淡,可上天頗有些捉弄人的味道,xx年10月份,父親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親送到了一家精神病醫院,可是不交住院費人家不願意接受病人,洪戰輝給醫院醫生跪下來磕頭,醫生的鐵石心腸並沒有被洪戰輝最為傳統的乞求方式所感動,洪戰輝的哭求無濟於事,醫院把他們趕了出來。弟弟可能厭倦了這個家,不辭而別,出去打工了。

10月底的一天,扶溝縣精神病院被洪戰輝的孝心所感動,答應收下他父親並免去住院費只收治療費。父親有救了,洪戰輝高興極了,趕緊回家取住院用的東西,到家後又連夜騎上自行車趕往醫院。家到醫院有近100公里路,夜已經很深了,一天的奔波讓洪戰輝極度的疲憊,騎著騎著,他的眼睛就睜不開了,結果連人帶車栽倒在路旁的溝裡……等他醒來的時候,自行車壓在身上,開水瓶的碎片散落一地。他已經沒有力氣推開自行車,身體只有一個感覺——疼痛,無比的疼痛。公路上已經很少有行人,不時的車輛通過後,瞬即又陷入了黑暗,痛苦、委屈、酸楚、絕望全部湧上心頭,他不禁號叫起來:“大(編者注:豫東一帶對父親的稱呼),你幾時才能康復過來啊?娘,你咋不回來呀,你知不知道兒子的苦呀,一個人支撐了這麼多年,你都不會來看我。小不點的父母,你們既然生下了她,為什麼又要遺棄她……所有的重擔,為何都要壓在我的身上?老天爺,為什麼?為什麼啊?”在深秋的夜裡,只有風的聲音伴隨著他的哭聲嗚咽……後來,他看到學生對複習資料的需求量很大,就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坐車到鄭州批發圖書回學校來賣。為了節省成本,從汽車站到鄭州西郊的鄭州圖書城,他都是用2個多小時的時間步行過去,然後乘車返回。由於他的情況大家有所瞭解,再加上誠信經營,他的生意很是紅火,甚至外學校的學生也來他這裡購買圖書。可是一種災難也悄悄地降臨到了他的頭上。

第二篇:怎樣寫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第三篇:怎樣寫讀後感

問: 怎樣寫《曹劌論戰》和《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謝謝!!!!

解析: 讀後感的寫法很簡單,要求我們先“讀”,然後寫出你的感想。因此,你讀一篇文章是否有你的獨到感受是讀後感的靈魂,具體的寫作格式我們不要拘泥於形式,可以寫你今天讀了什麼書,直接寫出你的感想,這些感想可以是文章內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寫作方法上的。

讀後感的一般的結構是這樣的:第一段寫我看了一本什麼書或文章,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相當於議論文的提出觀點(可以是文章內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寫法上的,或文字語言上的等)。然後就圍繞你的這個觀點來論述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寫出你的見解來,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寫。最後,可寫一些對你的啟示,做個總結吧。

《曹劌論戰》:可以寫曹劌的遠見卓識等,但你想想你的感想是什麼呢?

《扁鵲見蔡桓公》:這一篇文章一般人的感受都是蔡桓公的諱疾忌醫,你有別的感受嗎?寫出來就是一篇好讀後感!

第四篇:怎樣寫讀後感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呢?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絡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覆想,反覆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絡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絡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第五篇:怎樣寫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

【導寫】

考場作文中也有要求寫讀後感的。這類考題並不複雜,一般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指明某篇讀物,要求寫出其讀後感。

另一種是連環題,即一張語文試卷上往往有閱讀練習的文章,作文就是要求寫讀這文章後的感想和體會。

具體的考題也有好幾種形式,如《讀》。《讀有感》、《小凡卡,快來吧——讀<凡卡>有感》、《讀後感》等等。

寫讀後感的方法如下:

一、聯絡實際,有感而發,不要泛泛地議論。讀後感要以“感”為主,對原作的介紹要概括、簡略,不能大段大段地抄錄。為此,要認真地閱讀原作,深入思考,只有讀得精,才能感受深。

二、要突出重點,選自己感觸最大,體會最深的一點來寫,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有時,也可針對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裡的幾句話或一段話來談體會、感想。當然感想和體會可以從各個方面去寫,如可以寫思想上的收穫,也可以寫哲理上的啟示,還可以寫知識上的長進。

三、要寫出真情實感,不要寫成書面檢討。讀後感要求寫出內心的真切感受。自己是怎麼體會的,就怎麼寫,不要硬把缺點往自己身上拉,一味地說自己不好。讀後感聯絡思想,貴在真實。

四、要善於聯想,以豐富讀後感的內容。聯想的面要廣,如從古到今,從人到物,從天到地,從國內到國外等等。當然聯想必須同主題有緊密的聯絡,否則離題萬里,聯想變成空想,你、那就不合要求了。

【範文】

讀《一套禮服》有感

一提到周總理,大家都知道,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之一。正因為如此,大家很難想像出,周總理的生活是那樣的儉樸。在《大地的兒子》一書中,《一套禮服》一文記敘了周總理的一個生活片斷,我讀了以後,情不自禁地喊著: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大地的兒子,我們的好伯伯!

周伯伯無論是接待外賓,還是在辦公室工作,總是穿著一套中山裝,那套衣服不知補了多少回。外賓們見了感到很驚訝,深深為這位高階領導人儉樸的生活和崇高精神所感動。國內熟悉他的人對他的敬仰之情更難以形容。

讀完這篇短文,我又激動又難過。周伯伯——一個大國總理,生活上是那樣艱苦樸素,而我自己呢?以前,我總想著身上要穿漂亮的衣服,頭上要扎美麗的蝴蝶結,有時還纏著媽媽要買這買那。有一次,我穿的褲子膝蓋上磨出一個小洞,媽媽補了補丁讓我穿,我很不高興,看到那個補丁就覺得討厭。晚上睡覺時,我就偷偷地用手指把褲子上的小洞摳大一點,好讓媽媽補不成,給我做新的。但褲子很結實,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撕開一點點,後來我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第二天早晨,媽媽叫我起床,發現我的手指頭在褲洞裡,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當時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我還感到委屈哩。讀了《一套禮服》後,一想到這事,我就感到慚愧啊!

勤儉節約是勞動人民的本色,是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周伯伯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如果我們思想上不要求進步,只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就會讓壞思想腐蝕我們幼小的心靈。我決心向周伯伯學習,做到勤儉節約,今後不輕易叫媽媽為我買新衣服了。(作者為國小考生)

【評點】

文中,小考生通過讀書,先是由衷地發出讚歎: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大地的好兒子,我

們的好伯伯。接著概括介紹原文內容,讚揚周總理儉樸的生活和崇高的精神。然後,考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講述了一件小事及自己的思想變化。這篇讀後感緊扣原文,有感而發,顯得十分自然,也很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