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

文思社 人氣:3.28W

第一篇:《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

前幾日在新華書店,發現了這本名為《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的書,很快就被封面上的幾行小字所打動——用閱讀溫暖兒童的心靈,也溫暖我們自己。讀吧,讓我們一起回家……於是我也決定帶這本書回家,回家再細細品讀。

當兒童閱讀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努力豐富自己的閱讀經驗,如果孩子的心靈逐漸成長,你卻發現自己的心靈早已麻木空洞,那是多可怕的事啊!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如果你是家長,這本越讀地圖會給你提供多個與孩子交往、交流的角度,讓你更瞭解孩子,改變或完善與孩子的關係,讓你與孩子的心靈靠得更近,讓你與孩子的歡樂更加同步,讓你的心靈更柔軟,讓你迴歸童年的樂土;如果你是老師,這本越讀地圖可以為你提供很多工作上的便利,讓你更加了解學生,可以幫助我們老師形象地把握兒童茲尼、更新教育觀念,甚至領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方法。如果你是孩子,這本地圖就是一個老師,他會無聲的引領你走向美好。”我想,這一大段話足以成為我推崇此書的理由了。

本書以兒童個性發展的內容為視線,為孩子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放飛快樂的青鳥——自信、樂觀這一章裡,作者為低年級的孩子推薦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豬唏哩呼嚕》《第十二隻枯葉蝶》,為中年級的孩子推薦《柳樹風聲》《長襪子皮皮》《笨狼的故事》,為高年級的孩子推薦了《女兒的故事》《青鳥》等。當我仔細閱讀這張地圖後,慚愧地發現有許多景點我不僅沒去過,甚至還沒有聽說過。

當我看到一些熟悉的景物,就欣喜地在地圖的指引下重遊一番,真的發現那裡有一些更有意思的風景,而同一處風景,也真的可以從多個角度欣賞。於是,在這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裡,我又找到了純良的心境和飛翔的心態。

帶上這張“地圖”,讓我們心靈做一次旅行吧!

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讓心靈幸福成長!

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用文學滋養自己的人,那麼這本書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第二篇:心靈地圖讀書筆記

心靈地圖

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斯科特*派克著張定綺譯

我們的心靈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當中摸索成長的道路。

第一部分 紀律

面對難題

人生困難重重,這是一個偉大的真理。一旦我們真正瞭解而且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就不會那麼耿耿於懷,人生也就顯得不那麼多災多難了。

生活的真正難處在於: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程。

規避問題與痛苦的動機是一切心理疾病之源。榮格指出:神經官能症是正當痛苦的替代品。 在逃避問題所產生的痛苦時,我們也錯失了問題帶來的成長機會。

促使心靈健全發展的唯一方法是體認受苦的價值。

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最主要的工具,我所謂的紀律是一套面對痛苦的積極原則,分為四要點:不逞一時之快、承擔責任、終於真相、保持平衡。它們背後的原動力是----愛

不逞一時之快

就是重新安排生活中痛苦與快樂的順序。

先面對痛苦,把問題解決,事後享受到的快樂會更大。這也是唯一正確的生活方式。

自律的起點

愛心勝過一切

“如果父母願意陪我受苦,受苦一定不是壞事,我也該承擔起自己的痛苦才對”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自覺有人珍惜的孩子,自然就會珍惜自己,這種認知可貴甚於黃金。它直接源於父母的愛。

當一個人肯定自我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而照顧自己也就是自律的真正意義。

一碰到問題就希望立刻把它解決,可說是最原始,也最具破壞性的反應。

承擔責任

“這是我的問題,我來解決”

我們必須現扛起解決問題的擔子,才能解決問題。

神經官能症患者強加給自己過多的責任,老是把“我應該”或“我不應該”掛在嘴邊顯示他們一切都要聽從外來力量操縱;人格失調患者卻凡事不肯負責,堅持調整的應是外在世界,拒絕任何自我反省。

變化多端的人生中,評估自己該為什麼事負責,是個永遠存在的難題。為能基於良心做適當的選擇,當事人必須不斷自我反省。這過程相當痛苦,而好逸惡勞卻是人的天性。

人格失調者幾乎千篇一律都是不稱職的父母。

“如果你不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做自己的主人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困難之處,就在於行為的後果會帶來痛苦。

我同意世上存在這迫害的力量,可是我們握有如何面對這些力量的選擇權。

忠於真相

我們企圖操縱周圍的世界,使它配合我們經過長時間已經形成的一副具有世界觀的地圖。 放棄過時的地圖

感情轉移現象:童年時代形成的,在當時適用的觀念與反應,被不當的轉移到成人世界裡。 挑戰自我本性

心理學家所受的教誨告訴他們,如果不先認清自己內心的衝突與感情轉移,就不可能瞭解病人的衝突與感情轉移。

唯一確定自己心靈地圖是否符合真相的方法是接受其它製圖者的批評與挑戰。

說真話的遊戲

心理治療就是一場“說真話的遊戲”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病人面對謊言。心理問題的病根千篇一律,都在於自欺與欺人的謊話交織成一片綿密的網,只有靠絕對誠實的氣氛才能消滅。

保持平衡

平衡是一種彈性的紀律。

以生氣為例,要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成功,不但要有生氣的能力,也要有生氣而不表達出來的能力。更甚者還要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生氣的情緒。

必須在各種相互衝突的需要、目標、責任之間取得微秒的平衡,才有成熟健康的心理,這需要不斷的調適,平衡的最高原則是“放棄”。

沮喪是一種訊號

由於心理健康的人必須成長,而放棄過去的自我是心靈成長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因放棄而感到沮喪是一種相當正常而健康的現象。只有當某些事情干預放棄的過程時,它才會變的不正常或不健康,使得過去無法完成,沮喪一直延續,無法化解。

沮喪是一種訊號,代表著為追求成功與適應,必須有重大的改變。

涵容人生境界

涵容基本上是在肯定自我、保持穩定與放棄自我以換取更大更新的知識中,取得一個平衡。

涵容說明了放棄與遵守紀律的主要結果:你會獲得的永遠比能放棄的更多。自律就是一種擴充自我的過程。

第二部分 愛

愛是為了滋長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一種發乎真誠意願的行動;不但需要努力,也要有勇氣做後盾。除了持續投入奉獻外,更需要運用智慧。

“唯有兩個堅強而獨立的個人,才能建立美滿的婚姻”

養寵物的出發點是希望他們永遠不要長大,陪伴著我們。

人生唯一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充分享受人生中的不安全感。

生命的本質就是改變、不斷的成長與衰退。

童年時代未得到父母間愛的投入的人,成年後往往會發生“先發制人的遺棄對方”的併發症。

第三部分心靈的宗教

對人生的瞭解就是我們的宗教,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最有活力和最適合我們的宗教必須從現實的試煉中產生,經過親自質疑,才真正屬於我們。

世界觀的體現

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對世界的本質都有一套特定的觀念與信念。通常,一個人的宗教與世界觀充其量只有一部分處於意識的層面。病人大多不曾覺察自己對世界的真正看法。

潛意識的主宰

破除小宇宙觀

所有人的宗教無疑都發源於他們的文化。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其實還是家庭。成長中,我們在家庭

的小宇宙裡經驗的一切,決定我們對世界本質的看法。父母的行為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我們的世界觀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

我們就像摸象的瞎子

擴充套件大宇宙

心靈的成長是一段從小宇宙進入不斷擴張大宇宙的旅程。

質疑的勇氣(權威)

“治療上的盟友”關係,是所有成功心理治療不可或缺的要素。

擺脫心靈桎梏

信仰重新萌芽

人生痛苦本來不可避免,生命原是充滿矛盾的“斑斕”與“駁雜”。

問題在於,我們該消除的,究竟是信仰本身,或是教條主義?

宗教與科學合而為一的展望,可說是今日知性生活最重要,也最令人興奮的一面。

第四部分神恩—超自然的奇蹟

佛陀在不再尋求企盼時頓然開悟,因為他讓“悟”來到自己心中。

我們雖然不能憑意志達到神恩,但我們可以準備自我,成為一片沃土,一片歡迎它紮根的地方。

健康,也是一種奇蹟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承受創傷的韌性如此之大。我們很清楚為什麼有人會自殺,但為什麼在一般的因果下,有人不去自殺,這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團。

我們只能說,有某種力量,一套我們不瞭解的機制,在冥冥中操縱大多數人,保護他們安然度過難關,不產生心理問題。

所有病症都應歸入身心症的範圍-----心理先出問題,身體的自衛系統才會失效。

潛意識祕密領域

聆聽潛意識

榮格提出“潛意識的智慧”。我個人經驗證實這個看法。我認為心理疾病不是潛意識造成的,毋寧說是一種意識現象,或是意識和潛意識中間的關係出了問題。

人類有性慾和恨意並不構成問題。意識心靈不願面對這些感覺並承受處理它們所帶來的痛苦,寧可自欺欺人的作法,才是真正的問題之源。

壓抑下的真相

我們的能力跟自以為是的不免有所差距。但潛意識卻把真相看的一清二楚。心靈成長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步發展,就是使意識中的自我愈來愈接近事實。

心電感應

我在這一部分要談的一個重點就是,經由“意外發現有價值或令人喜愛事物”所展現在世人眼前的神恩,其實是人人有份的,只不過有人懂得把握,有些人卻坐視機會流失罷了。

每個人都有機會不期而遇某些事情,只可惜往往不知道他們是一種恩典。我們把這類事件視為稀疏平常,就任憑他們溜走。

進步之夢

心靈成長是個人的進化。

原罪與邪惡

阻撓心靈成長的障礙,只有一個,那就是懶惰。我們只要能克服懶惰,所有其障礙就會迎刃而解。 懶惰跟花多少時間工作或盡對別人的責任,都沒有關係。

懶惰呈現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恐懼。

我們大多數的恐懼都是為了怕改變現狀,怕一時冒險向前,就會失去目前擁有的一切。

自我中懶惰的成分就像魔鬼一般狡猾,不但擅長偽裝和欺騙,還會運用各種手段使自己的懶惰合理化。

懶惰就是原罪。

意識的突破

“覺察”

如果你渴求崇高的智慧,你應當反顧自己的內心。

我們的潛意識就是神,我們心裡的神。

我相信,所有心理疾病源於意識出了問題。因為意識抗拒潛意識的智慧,而使我們生病,也正是因為意識已經有病,它才會在潛意識企圖治療它時,跟潛意識發生衝突。換言之,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個人意識背離潛意識的意志。

展現心靈潛能

我們最有把握的時候通常也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自覺最聰明的時候也就是對整個情況不瞭解的時候。

頂峰的孤獨

體認心靈力量固然令人愉快,但也令人害怕,因為一個人知道的越多,就愈難採取行動。 所有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的人,都會嚐到孤獨的滋味。

我相信絕大多數心理病症都是用這種模式。疾病在症狀出現之前已存在。症狀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療的開端。它的不受歡迎,使它更有資格被視為一種神的恩典。它來自潛意識的資訊,喚醒我們展開自我檢討和改過。

成長意願

病人的“成長意願”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成長意願的本質與愛是相同的。愛是為了心靈成長擴充自我的意願。

一般人愛的能力和成長意願不僅靠童年時代父母親情的滋養,也靠他畢生體會的神恩。

迎接靈性生活

夢的價值

夢不過是神恩降臨的一種方式。其他方式:各種心血來潮,預警,及突如其來、不期而遇的事件。 如果我們滋養自己和別人,不以取得報償為念,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值得愛的人,獲得被愛的報酬。我們不去找它,它會主動來找我們。

走上成長旅途

儘管有先知的話語和神恩的幫助,你還是得獨自前進。

任何字句或教訓,都不能使心靈旅行者免於自行選擇道路、歷經個別生活中的努力與焦慮、不斷尋求認同的歷程。

神的旨意致力於每一個人的心靈成長!

第三篇: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精華版

《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國小生閱讀指導書目

這是一本具體引導教師和家長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閱讀心理,幫助孩子選擇圖書的指南,是兒童閱讀成長計劃的重要書目。

目錄

卷首語

第一章 放飛快樂的青鳥——自信·樂觀低年級

嘲笑醜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像孩子一樣可愛——《小豬唏哩呼嚕》

如沐春風——《第十二隻枯葉蝶》

中年級

隨心而動——《柳林風聲》

最盼望的童年——《長襪子皮皮》

快樂著你的童年——《笨狼的故事》

高年級

為你歡喜為你憂——《女兒的故事》

時尚與傳統的融合——《e班e女孩》

幸福近在咫尺——《青鳥》

第二章 緊緊握住你的手——珍惜·感恩低年級

溫暖的詩意——《猜猜我有多愛你》

你是我們的天使——《你來了,我們就變成一家人》

變呀變呀變——《爺爺一定有辦法》

中年級

為反對找個理由——《蘭心的祕密》

我的心啊在家鄉——《時代廣場的蟋蟀》

我們擁有一顆心——《烏丟丟的奇遇》

高年級

用心尋找——《小王子》

簡單也可以精彩——《亮晶晶》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膠水——《我的媽媽是精靈》

第三章 塗抹童年的本色——幻想·冒險低年級

天真快樂的樂趣——《愛麗絲漫遊奇境》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

尋找男子漢——《裝在口袋裡的爸爸》

中年級

春天來了——《雄獅 女巫和衣櫥》

喚醒童年的幻想——《魔法師的帽子》

漫畫般的故事——《大林和小林》

高年級

想象力就是所向披扉的魔法——《大魔塔》

靜靜如蘭花開放——《風的旱冰鞋》

隨幻想飛翔——《格列佛遊記》

第四章 捧出我真誠的心——分享·接納低年級

這個城市不寒冷——《城市的麻雀》

快樂其實很簡單——《鬼精靈》

讓生活更光彩——《凱琪的包裹》

中年級

特別的你有特別的美——《鼴鼠的月亮河》

我們曾經的樣子——《淘氣的故事》

讓這個世界更美麗——《花婆婆》

高年級

捍衛尊嚴——《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

第五章 敢問路在何方——堅持·執著你真是一個好孩子——《窗邊的小豆豆》

愛是一片晴朗的天——《人間有情天》

低年級

光榮的荊棘路——《安徒生童話全集》

為願望而努力——《鼴鼠做褲子》

為名譽而戰——《舒克和貝塔歷險記》

中年級

為自由而堅持——《邦戈歷險記》

交換的代價——《出賣笑的孩子》

永遠的飛翔——《彼得 潘》

高年級

勇敢者最美的姿態——《草原上的小木屋》

我就是我——《風之王》

尋覓沒有終點——《一隻狗和他的城市》

第六章 天使在你左右——關愛·寬容低年級

快樂消融——《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

童心童趣無法抵擋——《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關注你身邊的人和物——《卡夫卡變蟲記》

中年級

就是那棵樹——《愛心樹》

善良與微笑——《橋下一家人》

成長路上誘惑多——《木偶奇遇記》

高年級

用心編織——《夏洛的網》

外面的世界精彩而無奈——《狗來了》

用美好洗滌心靈——《藍鯨的眼睛》

第七章 站直了,別趴了——勇氣·堅強低年級

不怕挫折的人離希望最近——《小鼴鼠的土豆》

帶著勇氣向前——《小蛋殼歷險記》

魅力永存——《格林童話》

中年級

堅毅與詩意並行——《藍色的海豚島》

永恆的微笑——《媽媽走了》

吹出我心中的嘹亮——《吹小號的天鵝》

高年級

站立天地間——《魯賓孫漂流記》

讓我們攜手面對——《再見,西蒙》

用心靈飛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八章 藍天與碧海的幽默——性別·情感低年級

用愛追啊追——《逃家小兔》

其實我和你一樣——《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遠遠的一縷微笑——《一百條裙子》

中年級

女孩子的心思——《女生日記》

謊言與真實——《伊爾莎出走了》

愛像一陣風——《波麗安娜》

高年級

你在我的故事裡——《男生賈裡女生賈梅》

有愛相隨——《少女的紅髮卡》

痛苦著曾經的快樂——《快樂王子》

第九章 慢慢咀嚼橄欖——成功·成長低年級

無法替代的過程——《再見,老蓬》

風雨過後見彩虹——《小皮斯凱的第一次旅行》

就這樣慢慢長大——《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

中年級

焦躁不安的渴望——《總有一天會長大》

在學習中成長——《小鹿班貝》

真真假假——《絕招》

高年級

陽光燦爛的飛翔——《我要做個好孩子》

記憶中的聖殿——《草房子》

每一個孩子都七彩繽紛——《壞女孩》

第十章 生命是流動的河——生存·思索低年級

生命的詩意——《黃葉兒跳舞》

真心地為你祝福——《祝你生日快樂》

愛是生命的源泉——《活了100萬次的貓》

中年級

且看我從容而優雅——《再見了,艾瑪奶奶》

遊走在生死之間——《天藍色的彼岸》

善良而從容——《奧菲利亞的影子劇院》

高年級

生命意味著變化——《不老泉》

生命是一條河流——《小河男孩》

學會傾聽學會愛——《毛毛》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米切爾。恩德 (有點深。但是用心讀,會很好看)

第四篇:中年級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

中年級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

長子營一國小生閱讀推薦書目

讀書將使孩子走向優秀和幸福,我校每學期將評選小讀書博士和書香家庭。讓我們的家長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書籍,與孩子共讀書。根據孩子的讀書情況將評選小讀書博士和書香家庭。特推薦書目如下:

放飛快樂的青鳥——自信·樂觀

隨心而動――《柳樹風聲》

最盼望的童年――《長襪子皮皮》

快樂著你的童年――《笨狼的故事》

緊緊握住你的手——珍惜·感恩

為反對找個理由――《蘭心的祕密》

我的心啊在家鄉――《時代廣場的蟋蟀》

我們擁有一顆心――《烏丟丟的奇遇》

塗抹童年的本色——幻想·冒險

春天來了――《雄獅?女巫和衣櫥》

喚醒童年的幻想――《魔法師的帽子》

漫畫般的故事――《大林和小林》

捧出我真誠的心――分享?接納

特別的你有特別的美――《鼴鼠的月亮河》

我們曾經的樣子――《淘氣的故事》

讓這個世界更美麗――《花婆婆》

敢問路在何方――堅持?執著

為自由而堅持――《邦戈歷險記》

交換的代價――《出賣笑的孩子》

永遠地飛翔――《彼得?潘》

站直了,別趴下――勇氣?堅強

堅韌與詩意並行――《藍色的海豚島》

永恆的微笑――《媽媽走了》

吹出我心中的嘹亮――《吹小號的天鵝》

藍天與碧海的雙眸――性別?情感

女孩子的心思――《女生日記》

謊言與真實――《伊爾莎出走了》

愛像一陣風――《本愛安娜》 1

慢慢咀嚼青橄欖――成功?成長

焦躁不安的渴望――《總有一天會長大》

在學習中成長――《小鹿班貝》

真真假假的――《絕招》

第五篇:幼兒教師《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作者簡介:瑪利亞•蒙臺梭利,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於羅馬大學畢業後,在本校附屬精神 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於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後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臺梭利又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並創辦了第一所 “兒童之家”。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

本書是根據二戰期間,蒙臺梭利在印度艾哈邁德巴德授課時的義大利語講稿而完成的。

第一章 兒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我們開始發現這些未經採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於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語言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

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我們為3歲之前的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 校,他們在這裡可以通過環境的薰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麼,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 的。

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

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他會通過自己的天賦喜好 不疲倦地進行學習,並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僕伺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程序順利進行。

第二章 決定一生的教育

教學體制與社會生活相當疏遠。教育界就像一個孤島,裡面人們的生活與世隔絕,並且準備終生這樣隔絕下去。

兒童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兒童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們應該主動採取措施,對處於這一成長時期的兒童給予科學的關心和關注。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當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兒童並不是一個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被動個體,並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沒有兒童就沒有成年人,沒有兒童就沒有人類。

嬰兒的語言不是來自於母親,而來自於嬰兒自覺的學習,就像他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一樣。

父母一旦能夠說服自己從這一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

兒童也是一個勞動者,他們勞動的目的是長大成人。父母要給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章 成長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它雖完全不同於以後的階段,但在這一時期的心理型別基本保持不變。可分為兩個小的時期:0—3歲,成年人無法瞭解兒童的心理,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3—6歲,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6—12歲 這一階段兒童平靜而快樂,在精神和身體上,他都處於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定的時期。在這兩個心理階段之間,身體也有明顯變化,換牙就是一例。

第三個階段: 12—18歲 這一階段人有相當大的變化,身體也在這一階段基本長成,18歲之後不會再發生顯著的變化。也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12—15歲,15—18歲。

令人驚異的是,官方教育已從經驗上認識到了這些不同的心理型別。大多數國家的兒童6—12歲上國小,12歲以後的中學又分成國中和高中,這並非偶然巧合。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別,與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沒有什麼實質性區別。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卻被當作兒童來對待:他們必須坐在那兒聽講,服從教授的要求。年輕人花費了多年時間去聽講,而僅僅聽講並不能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才。只有實際工作和經驗才能使年輕人成熟起來。

今天同過去一樣,大學仍然被認為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因為在那裡讀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樣,許多人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在0—6歲這一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我們說:“兒童記住了這些東西”。但是想要記住這些東西必須有記憶力,而兒童卻沒有。相反,他必須建立起記憶力。在人知道語序影響 語義之前,他必須先學會推理。這種能力也是兒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知識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我們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一個接受者而已,知識輸入了我們的大腦,我們又把它儲存起來,我 們與這些知識卻沒有建立直接的聯絡,就像一個花瓶與它裡面裝的水沒有直接聯絡一樣。相反兒童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使了 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部分。兒童通過他們周圍的環境建立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稱這種心理型別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教育成了向兒童心理髮展提供幫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個灌輸語言和觀點的過程了。

第四章 新的途徑

與成年人逐步走向死亡不同,兒童正在走向生命和輝煌。隨著年齡的增大,他變得愈加強壯和聰明。但年齡增長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無法像兒童時期那樣完善自己,簡單地說,再沒有人像以前那樣幫助他成長。

我們可以發現成年人有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是作為父母的心態,一種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心態。成年人作為父母的心態表現出了人類無私奉獻的美好情感。

如果生存僅僅依靠強壯的身體,那麼物種早就消失了。因此,生存和物種延續的主要原因就是成年個體對幼仔的愛。這種愛使父母為不能自衛的幼仔提供保護。

第五章 造物的奇蹟

每種動物,每種哺乳動物,包括人這個最為神奇的動物,都是從一個簡單的細胞發展而來的,就像許多原始的細胞一樣,沒有任何差別。

本章主要講胚胎的發展過程,對理解後面的內容有所幫助,但聯絡不太密切。

第六章 胚胎學與行為

就好像人類的原始生殖細胞裡面沒有人一樣,新生嬰兒也似乎沒有形成固定的心理個性。人類的心理平臺最初僅僅是一個物質的堆砌,一個細胞的組合。這一過程是 由我所稱的“有吸收力的心靈”來完成的。在這一平臺上,在感覺中心點的周圍依次逐漸形成了心理器官。這一過程是如此精密,以至於我們無法重現。

地球表面的自然和諧是由無數生命的共同努力得來的,每種生命都有它們各自的任務。生命不只是為了保持其物種的延續而存在於地球上,它要對所有其他物種負起應有的責任。

因此,兒童不但有創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們的存在必定還有另一種目的,那就是創造和諧,為整個生物群體服務。

兒童負有雙重責任,如果我們只考慮其中一個,也就是他們的成長問題,兒童的巨大潛力可能就發揮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