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文思社 人氣:6.35K

第一篇:《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開學初,因課題研究和理論學習的需要,到徐主任處借了一本幼兒園教師必讀叢書——《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幾個月來,因瑣事繁忙,一直沒有機會閱讀,直至前幾天得空,才隨手翻閱起來。

本書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譯是單敏月、王曉平。本書共有7個章節。在第一章裡,主要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要觀察”,並介紹了幾種記錄觀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觀察”,同時也給讀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實踐的機會;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紹各種觀察法,並給出許多例項,羅列了一些目的、目標,以便於讀者決定採取最恰當的模式來記錄觀察;第四章是更詳盡地回顧了記錄觀察的益處,以及觀察對於兒童的重要意義;第五章是“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絡起來”,第六章是對各個發展性領域分別作了介紹,並列舉了一些與早期學習目標的標準有關的活動,對我們想拓展兒童經驗有所幫助。第七章是“發展的里程碑:從出生到8歲”,可供我們參考查閱,但它只是一個指導方針,因為每個兒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經驗。

作者創作本書的初衷是鼓勵照料嬰幼兒的工作者樂於觀察兒童,通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而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也使自己在規劃未來的專業發展時,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學習和完善的方面。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許你已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只要我們按順序通讀本書的章節,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這些章節在內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帶你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詢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會讓你更好地建構起你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雖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還是被它的實用性給吸引了。它真可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觀察記錄工具書。它讓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觀察的價值所在,讓我熟知了觀察兒童的全過程,讓我瞭解了觀察兒童的方法,習得了許多觀察的技能,更讓我有信心成為一個觀察兒童的技能嫻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動時,我把它介紹給了我的姐妹們一改往常理論學習的形式,我先根據第一章的學習內容出了3個簡答題,讓姐妹們即興作答,並把答案寫在白紙上。問題1.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問題2.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看到什麼,瞭解什麼?3.通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答題完畢,我們當場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如為了瞭解孩子現在的發展水平,獨特的個性特點,更加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促進孩子的有效發展等……然後我再組織大家一起學習,找出正確的答案,並將自己剛才的回答與書中給出的答案相互比較。附書中的答案:

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為了發現他們獨特的特點。

我們能看到什麼?——兒童能夠做些什麼;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我們能瞭解什麼?——他們已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

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通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援,促進這些發展性技能。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

可見,我們老師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的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其理念和價值觀也是比較正確的,只是在“我們能看到什麼、瞭解什麼以及怎樣去幫助他們”這些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過學習、比較,會讓我們的觀察記錄更加客觀、科學、有效,也能更好地促進我們孩子的發展。

《幼兒教師處處要細心》讀書筆記

這次環境佈置,我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特別的體育玩具,其中跳高的木頭架子就是其中的一種。當第一天把它拿出來時,那些男孩子都興奮不已。看到他們玩得那麼高興,我也彷彿樂在其中,心想:這個玩具總算沒白做,孩子的興趣正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回報

我正沉浸在喜悅中,忽然,一個老人從我教室門口經過,他嚴肅地說:“你這個不能這樣跳!”,他邊說邊把跳高架子換了一個方向,繼續說:“你這樣跳萬一小朋友跳不過去,竹子絆一跤,頭磕在地上就太危險了,如果這樣竹子反對著小朋友,跳不過竹子也會很容易掉下去,就不會有危險了。”我連連點頭,是呀,其實之前我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可真到拿出來玩時,我怎麼偏偏忘了呢,我怎麼這麼粗心,我不停地責備自己。當時還有幾位家長在場,我的心裡真是羞愧萬分。萬一真的出現那種情況,我該怎麼辦?

這使我感到:幼兒園裡無小事,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孩子年幼體弱,在各個環節中都可能出現安全事故,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處處留心、細心,安全意識要時刻放在心中,萬事以安全為首,千萬不要做馬大哈,不要因為我們的一個小小的疏忽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做事細心不僅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生活習慣,更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工作習慣,也是對我們的更高要求,以後一定要謹記。

第二篇:幼兒園教師觀察筆記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

新課程給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出現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熱熱鬧鬧”、“樣樣俱全”等現象,讓我們重新審視課堂教學的評價問題。

一、如何評價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有的教師在新課改過程中出現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絕對化的傾向,探究變成了一種模式,變成了機械、刻板的操作。有的教師把“自主、合作、探究”寫在黑板上,作為一種固定的模式或程式,每節課照著去做。有些實驗探究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基本上學生沒有思維活動……教師只培養了學生機械的動手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沒有得到培養,看似熱鬧,實際上只是形式而沒有實效。這樣做實際上是把新課程的理念簡單化,是機械套用。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師缺少深刻的思考。

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或者用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動要動得有序,不是雜亂無章,課堂教學法要的不是熱鬧場面,而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當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索時,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時,要放手讓學生活動,但要避免學生興奮過度或活動過量,應當具體研究怎樣放,怎樣收;什麼時候放,什麼時候收。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從教學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不能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

二、如何評價課堂氣氛

新課程強調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於是教師為了展示課堂的熱烈氣氛,顯示啟發式教學,便採用邊講邊問,把可供探索的問題分解成為較低認知水平的“填空式問題”,一節課竟能提問上百次。試問這樣不停地碎問、亂問,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嗎?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學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

新課程還強調建立新型的、和諧的、民主型的、開放的課堂氣氛。於是有些學生上課太自由化了,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想鬧就鬧……甚至有些教師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視而不見。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現代課堂教學“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具體表現,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給予學生最多的應是鼓勵、尊重。但在強調師生之間這種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關係同時不要忘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要的紀律制度和規範的要求是學習的必備保證,學生課堂紀律的好壞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這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是學生髮展,以及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所不可缺少的。

三、如何評價學生

新課標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尊重學生、激勵學生、保護學生。於是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出現了“好”聲一片,只要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一概以“好”、“很好”、“掌聲鼓勵”……進行籠統地評價。這樣廉價的結果很容易使學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對學生的錯誤結論不加以糾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無論學生對問題回答得如何,都會得到教師的表揚,無論課堂上學生怎樣不守紀律,從不給批評。久而久之,學生變得很浮躁,他們還會在乎表揚嗎?他們還會對破壞紀律、影響到他人的學生感到羞愧嗎?一味表揚,正如一味處罰一樣並不可取。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並不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對有過錯或偶有過失的學生的評價,不應該太多地去動用什麼語言的腦筋。而是要言之有物,行而有效。儘可能由“評價無痕”做到“教育無痕”,從而形成學生的自我評價,做到學生評價的自主內化。

四、如何評價認知目標的完成

完成認知目標是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務,但認知性任務不是課堂教學法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師不應只關注知識的有效傳遞,而不考慮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傳統的評課標準,往往強調教學程序要安排合理,教學環節井井有條。許多觀摩課,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什麼時間講授,什麼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設計得“絲絲入扣”,結果往往是把一節好課上成了表演課,演員就是教師,或者說主角是教師,學生則是配角,是觀眾。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常常採取迴避的處理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應變,看不到對學生思維出現阻礙時的點撥。教學過程好似一杯淡而無味的水,觀後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無任何收益。

五、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

新課程理念下一堂好課的標準應該是看教師:是否創造了學生髮展的良好環境氛圍,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思維度,是否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是否統一了教學的規範性和創新性,是否落實了知識、情感、思維、技能等目標。

一堂好課不應是自始至終的高潮和精彩,也不必是高科技現代教育技術的集中展示。一堂好課不是看它的熱鬧程度,而在於學生從中得到了什麼,它留給人們的應是思考、啟示和回味。

第三篇:幼兒園教師觀察筆記

2014/1/3

鋼鋼自從無形中受封“小博士”尖筒後,幾乎沒把誰放在眼裡,動不動就丟擲一句:“笨蛋”,連這也不置:對這個既聰明又自負的孩子,我總是慎用表揚,平時常提一些較難的問題讓他回答。若答對了,我就以點頭、微笑表示讚許;若答錯了或答不上來,我就讓大家討論,從而讓他知道一個人再聰明也比不過集體的智慧。有時,我還特意與他探討難題,同時提一些相關的問題讓他思考,並趁機教育他知識是學不完的,驕傲自滿有害無益。現在,他不僅善於看判別人的長處,還能找到自己為不足。

2014/1/10

斌斌是個聰明能幹的孩子,唯一的毛病就是自私。他不懂得與人分享,不懂得幫助別人,有時甚至寧可摔壞自己不喜歡的玩具,也不給另人玩。看了木偶劇《我們愛你;小象嘟嘟》後,我有意在全班樹立起事事為他人著想、愛幫助別人的榜樣——嘟嘟,還有意讓斌斌扮演嘟嘟。漸漸地,斌斌變了,變得有點像嘟嘟了,他把自己最喜歡的機器貓讓給大家玩,還慷慨地獻出了自己的寶貝水彩筆……

2014/1/17

珍珍是個聰明卻自私的孩子。有時,她會把同伴的作品扔到一邊,卻小心翼翼地保管自己的作品,有一次,她對摔倒的小班小朋友視而不見,還說“她又不是我弟弟”。後來,我抓住她喜歡角色遊戲的特點,有意在遊戲中觀察;引導她的行為。如:在她扮演醫生時,我故意扮演一個得了急病腳耳朵不靈的病人,暗示她作為一個醫生應處處為病人若想,不辭辛苦地為病人服務;在她扮演女交警時,我一會兒扮演拄著拐過馬路的老爺爺,一會兒扮演抱著小孩,揹著重物過街的婦女,以此暗示她應無私地幫助他人……後來,自私的珍珍終於成了人人喜愛的“小雷鋒”

2014/1/24

天天、小海既聰明又活潑,但不愛勞動,經常面對老師的“我們一起幹好嗎?的邀請無動於衷,對老師“請把積木拾起來”的提醒也充耳不聞……為了教育他們,我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組織幼兒進行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如:疊被子比賽、擦桌子比賽、檢積木比賽,拖地板比賽等等,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學會勞動的技巧。每次比賽後,我都與孩子們一起鄭重其事地選出“勞動小能於”並向他們頒發特殊的獎品,如一塊擦桌子用的色彩鮮豔的海綿,一把自制的靈便輕巧的小拖把……從此,全班掀起了“勞動竟賽”之風,獲得“勞動小能手”的孩子也成了人家學習的榜樣。好強的天天、小海在群體中也鼓足了勁,雙雙獲得“拖地小能手”的稱號。

2014/3/7

晨晨是個天賦極好的孩子,朗誦、唱歌、舞蹈等樣樣拔尖,可在有些方面卻表現得很脆弱;生活上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鼻子,學習上遇到一點挫折就神情沮喪,受

了一句批評就生平天悶氣……

有一次,晨晨跌破一點皮,便捂著臉哭了半天,嚷著要回家。等她平靜後,我給大家講了自編的《你喜歡堆》的故事,故事中勇敢的珍珍與怯懦的紅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孩子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後,我請晨晨作了總結,她說:“我喜歡珍珍,因為她勇敢,擦破一點皮其實沒關係。”這樣既教育了她自己,也教育了大家。此外,我還讓晨晨參加各種體育遊戲,當她遭遇失敗而出現畏難情緒時,我和全班小朋友孝給予鼓勵,直到她獲得成功。

2014/3/14

今天,自由活動時,我悄悄地走過去想聽聽他們究竟在說什麼,結果被發現了:“老師來了!”——孩子們似乎不想讓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這下子,我就更好奇了:“你們在玩什麼呢?能和我一起玩嗎?”凱雄脫口而出:“我們在玩神奇寶貝,很好玩的!”“是嗎?我也看過電視上演的神奇寶貝!”為了取得孩子們的信任,我又接著說:“我知道皮卡丘,它好可愛哦!”這一說,孩子們像是找到了知音一樣,都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認識的神奇寶貝,郭威指著圖片上的小精靈說:“這是可達鴨,它平時看起來笨笨的,可是它很厲害哦,它會用它的念力來攻擊敵人。”凱雄激動地揮舞著圖片說:“老師你看,這是臭臭花,它長得很難看,但它以後進化成霸王花,就不那麼難看了!”劍楷也急著要讓我瞭解:“我知道尼多力諾,它是尼多郎進化來的,以後還會進化成尼多王呢!尼多王可厲害了,它的尾巴特別厲害,你要是跟它打,會被它打斷骨頭的哦!”??孩子們是那麼地天真、幼稚,對神奇寶貝的瞭解又是那麼地深入,他們在交流中已經能認得各種神奇寶貝的特徵,並能說出它們的進化物,不僅如此,有幾個孩子還能說出各種小精靈的進攻武器及其招式

2014/3/21

今天早上,我若有所思的正在上樓梯,孩子們一聲聲甜甜的、脆脆的問候聲,時時從耳邊飄過,而我只是機械的、應付式的在回答。突然大(1)班的天添小朋友,攔住了我的去路,追問著“老師,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呀?”“沒有!”我從沉思中醒悟過來搪塞著回答,還親親的摸摸她的頭,向她回報了一個燦爛的笑容。“哪為什麼我喊了你,你只是?嗯?了一聲呢?”天添似信非信、滿臉的疑惑不解,我帶著有些“負罪”的內疚心裡,連忙解釋道:“剛才,老師在想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喊我,我聽見了,來不及和你說話呀,真對不起”。天添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一轉身,飛也似的向教室跑過去,向正迎面出來的孩子玄耀著說:“老師是非常喜歡我的”。

2014/3/28

暉暉小朋友由於爸媽工作的關係需要送回姥姥家裡,雖然是暫時離開幾個月,想起暉暉平時的聰明伶俐,真有點捨不得,還有全班小朋友也許都捨不得吧,正好

今天有空,開個簡單的話別會。當我將暉叫出來讓孩子們回顧與她一起相處的日子,與她談談她的表現時,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竟然數落起她的小缺點,有的說:“她老是倒灑飯”,有的說:“她中午不睡覺”,有的說:“她愛大聲吵鬧”。就是沒有人想起她的優點。

當時的暉,頭低得不能再低,臉也漲得通紅,由於她的堅強,沒把眼淚掉下來,可想而知,她心裡是什麼滋味,我作為教師心裡也覺得非常的難受,我的活動目的背道而馳了,我和班上的老師急忙用自己的語言欲作彌補:如:

暉暉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畫畫得好,能專心學本領等。不知是否彌補到了,她把頭抬起來了。

暉暉是一個活潑開朗、聰明伶俐非常有內在邏輯思維的孩子不知是否我們有平日裡為了給予她更高的要求而忽略了她在同伴面前的優點,這也許是一普通的現象,當遇到孩子吵鬧、倒灑東西、不睡午覺、撕破圖書……等現象時,教師採取不正確的處理所造成孩子形象的損傷,和孩子心目中不是好孩子的概念,也有的時候,免不了對孩子進行評價,勿略了對行為較差的孩子的鼓勵。蒙特梭利教育觀念中的一句話:教師不注意應用語言,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不要隨便懲罰和獎勵,這會給他們造成自卑和驕傲的結果。

2014/4//4

課間操時,從核桃樹上掉下來一條大青蟲。大青蟲有拇指那麼粗,渾身棕綠色,實在不招人喜歡,於是我用樹葉把它移到牆角。

本以為這麼醜的大青蟲,孩子們是會躲著它的。可誰知,孩子們對它卻很感興趣:有的用小棍去撥弄;有的一邊用手指著大青蟲,一邊招呼同伴:“快來看呀!好大的蟲子喲”;還有的蹲下身子,仔細地觀看。我說:“大青蟲多醜呀?你們想想,是玩具好玩,還是大青蟲好玩?”儘管這樣,孩子們仍然對大青蟲興致不減,不斷有人跑過去看。

為什麼孩子們這麼感興趣呢?帶著這個問題,我來到孩子們中間。孩子們拉著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它是怎樣吃飯的?”“老師,大青蟲的衣服為什麼是這種顏色的?”“老師,大青蟲的家在哪裡呢?”“老師,大青蟲的爸爸、媽媽在什麼地方呀?”......聽著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問題,我也仔細地看起來。我忽然覺得大青蟲可愛起來了,走起路來滿有趣的,身子一拱一拱,很用力,爬得還真快呢。此刻,我體會到,作為教師,擁有一顆童心是多麼重要啊!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有太多太多的問題要弄個明白。他們從不以成人的眼光來看世界。我們要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他們,允許他們觀察,鼓勵他們去發現,要讓孩子在主動探索中學到知識,切忌以教師為中心,讓幼兒無條件地服從。

2014/4/11

到了大班,孩子們逐漸步入換牙期。一天,張琪的一顆牙搖搖欲墜,被她一把拔了下來,順手託付給樂凱保管,自己去漱口。過了一會兒,一位小朋友著急地跑來說:“老師,不得了了,張琪的牙讓樂凱給弄丟了,張琪哭了。”我趕忙走過去,孩子們正著急地滿地找牙呢,樂凱更是慌得不知所措。張琪哭著說:“媽媽說了,上牙要往床底下扔,下牙要朝房頂上扔,這樣,牙才會長出來。瞧我這顆牙,就

是因為弄丟了到現在還沒長長出來,今天又丟一顆,嗯......”說完,又哭了起來。我笑著正要解釋,有人在足我的胳膊,回頭一看,樂凱遞過一顆牙,另一隻手捂著自己的嘴。原來正巧他也有一顆牙正要脫落,一狠心拔下來要還給張琪。我告訴孩子,新牙長得慢不是因為弄丟了舊牙,原因有很多,如缺鈣呀、牙床較厚呀、營養不良呀等等。老師小時候也和你們一樣這麼認為,老師當時也弄丟過牙,你們具,老師的牙不還是長得好好的嗎?聽了這話,張琪和樂凱如釋重負地笑了

2014/4/18

一唯幾乎沒有在幼兒園吃過飯菜,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飯菜不是說“我不餓”,就是說“我不想吃”,有時甚至吃一口吐兩口。為了能讓她把飯吃進去,我們幾位老師一到吃飯的時間就想方設法耐心地勸導她,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飯。但是,儘管我們給予了特殊照顧,卻仍不見成效。通過分析,我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是我們過分的關心,強化了她的厭食情緒,使吃飯成為她沉重的心理負擔。在負擔的重壓下,孩子厭食加劇。為了淡化一唯小朋友對吃飯的緊張與焦慮,我們注意多讓她做幾次值日生。在第一次請她做值日生時,她認真地將勺子逐一地發到小朋友的碗裡,最後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什麼也沒有說就吃了起來,雖然吃的不多但已有了一定的進步。我們並未在當時當眾表揚她自己吃飯了,而是在離園時,獎給她一枚“大拇指”畫片,誇獎她值日生做得好。家長第二天反映,一唯回家後非常高興,說很願意做值日生的工作。我們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後來,我們又不斷利用餐前的環節,在班上談論“我最愛吃的東西”。大家吃得非常開心,一唯也很高興地告訴我們她喜歡吃餃子......漸漸地,她的進餐情緒好轉了,有時我們問她是否添飯,她也很痛快地點點頭,並能把飯菜都吃完。沒有了心理負擔與緊張情緒的一唯,現在活潑了許多,臉上也有了笑容。

2014/5/9

最後一個孩子被家長接走了,我一天的工作也結束了。剛準備離開,只見圓圓小朋友兩眼含著淚花,跑回到我跟前,急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他心愛的小汽車丟失了,看著他沮喪的小臉,我暗暗思量,是誰拿了他的小汽車呢?我安慰他不要著急,老師一定會想辦法幫他找到的。

為了幫圓圓找到小汽車,更是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品質,我決定進行一次全班“汽車大賽”。要求每位小朋友從家裡帶一部小汽車來參賽,誰贏了就得一份獎品,不帶汽車來的就不能參加比賽。

次日,我叫每個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汽車放在一個筐子裡,然後,我把筐子拿進休息室,叫圓圓小朋友仔細辨認。不一會兒圓圓就認出了他心愛的小汽車。由於怕影響了小朋友們比賽的情緒,我沒讓圓圓把車拿走,我站在遠處靜靜地觀察。我看見明明小朋友遲疑地走近小筐,拿走了圓圓丟失的那輛小汽車。比賽結束後,的把明明叫到一邊,問道:“這輛小汽車是誰給你買的?”他一時回答不上來。我又問他:“你知道做錯了什麼事情嗎?”他羞紅了臉,低著頭向我認了錯。我沒有當眾批評他,而是給他講這種行為的危害。他決心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2014/5/30

思錦的媽媽來接她,向我瞭解孩子在班上的表現。我說思錦很乖、聽話,就是膽子小些。她媽媽同意了我的看法,但最後說了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老師,您猜前幾天思錦跟我說什麼?”孩子能說什麼呢,我好奇地等待著下一句。“她說,你跟老師說說,讓我也發一次筆。”當時我一愣,停了幾秒鐘,馬上說:“是啊!我真沒讓思錦發過東西。”

因到家,“讓我也發一次筆”這句話,總在我腦子裡轉。我聯想到有時請孩子幫助發東西,只注意到能力強的、聰明的孩子,而很少請調皮的和默默無語的孩子,以致當我說請小朋友幫助發東西的時候,調皮的孩子不屑一顧,知道一定沒自己的份兒,老實的孩子則用乞求的目光注視著我,心裡肯定在想,老師您請我吧!而我真的忽視了他們。當孩子用求媽媽幫忙的方法來告訴我時,我真的震撼了。第二天,我把思錦叫到身邊,首先做自我批評,承認自己從沒讓她發過東西是不對的,誇獎思錦其實很能幹,以後一定要請她幫忙。她微微點點頭,在向座位走去時,我看到她臉上露出了安慰的笑容。然後,我又和全班小朋友講:“我知道,咱班小朋友都特別能幹,都愛為大家做事情。以後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但要有一個條件,比比誰的進步大,如能大膽發言、能幫助小朋友等,我請大家來選。”我這樣做一是把發東西當成一項鼓勵孩子、樹立信心的手段,二是把老師的特權交給孩子,易拉近老師和孩子距離。後來我鼓勵思錦大膽發言,她真的有了進步。她發筆的那天,晚上媽媽來接時,思錦高興地奔跑著撲進媽媽懷裡,第一句話就說:“媽媽,我今天發筆了。”媽媽聽了,在她紅撲撲小臉上親了一下,然後對我說:“謝謝您,老師。”當時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眼淚在眼眶裡轉。這情景讓我感動,也讓我內疚,對老師來說這是最容易、最平常的事,而對孩子和家長來說卻很重要。因為這是對孩子自身價值與能力的一種肯定。所以,我們老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那些不善言談,不夠聰明,長的不夠漂亮,不愛表現自己的孩子,要讓他們從心裡感到老師是信任他們的,老師認為他們是有能力的。

2014/6/20

上午的室內活動又開始了,我正在給孩子們講解遊戲的玩法。碩碩跑到我身後,雙手拽住我的衣服,彎著身子,用頭使勁朝前頂。碩碩是個聰明但非常淘氣的孩子,因為有鼻炎,每天鼻子下面總是耷拉著兩根“麵條”,擦都擦不及。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我一直沒理他,直到我把遊戲的玩法講完才說:“好孩子,別頂老師了,咱們一起做遊戲吧。”這時,我的手忽然觸到了什麼,扭身一看:“哎呀!”碩碩的鼻涕蹭了我一身,好幾塊還亮閃閃的。頓時我的火就上來了:“碩碩,你幹什麼呀!”我一邊繃著臉嚷,一邊拽著衣服讓他看。只見他滿臉委屈,眼裡含著淚花,仰著頭,望著我。“看什麼看,你還委屈呀!”說完我就轉身去水房擦衣

服,心情也慢慢平靜下來。本打算回去接著玩遊戲,可一進活動室,我愣住了:碩碩沒有像平常一樣高興地和小朋友玩,而是一個人悶頭趴在桌上,一動不動。我想他已經知道自己錯了,於是我便輕輕地走過去,叫了一聲:“碩碩。”還沒等我開口,他撅著嘴把頭轉向另一邊,我心想:“是不是嚇著他了。”

下午離園,爸爸媽媽來接孩子,只見炎炎撲到爸爸懷裡,彎著身子,一個勁兒地用頭頂爸爸的前胸。我不禁一怔:這不是孩子喜愛對方的表現嗎?如果碩碩不喜歡自己的話,還會有上午的一幕嗎?“碩碩,老師錯了,你那不是淘氣,而是在表達對老師的愛,而我卻以冷冷的面孔,嚴厲的訓斥做了回報,我感到內疚和慚愧。”

2014/6/27

體育活動——自行車比賽中,生龍活虎的男孩子們,首當其衝地衝過了終點,威風凜凜地帶上了勝利的花環,賽場上一片吹呼。忽然,“咣噹”一聲,歡呼被壓住了。大家一看,揚揚站在被用力推倒的車旁,眼裡含著淚水。我連忙跑過去,扶起車,蹲下身問她:“怎麼了?”她哭著說:“這車......壞的。”我反覆地檢視,這輛車沒毛病,揚揚為什麼這樣?

我明白了,揚揚是因為沒得第一才這樣的,回想平時,我有意無意地為她流露出特別的愛,使她又驕傲,又虛榮,為了遮掩她沒得第一才說車壞了。看到這樣可愛的孩子在我的偏愛下變成這樣,我真後悔莫及。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使我懂得:教師的愛應是博大的愛,不論幼兒聰明、漂亮與否,教師都應正確對待,不偏不倚,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傾注在每個孩子身上,使他們健康成長。

第四篇:學習《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的重要技能》觀後感

學習《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的重要技能》觀後感

淮安實小幼兒園富康分園:鄒秀珍 最近通過江蘇幼兒網上教師培訓網站,我觀看、學習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教與特教研究所張暉老師題為“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的重要技能”的視訊和相關文字資料。經過仔細學習和認真思考,覺得收穫很多,對今後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二個方面:

一、幫助我近一步認識到認真觀察兒童的重要性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發展的個體,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先了解每一名的幼兒,才能尋求出較好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良好的發展,所以說觀察是瞭解幼兒特點及促進及發展的適合幼兒教育的良好開端。而教師把自己觀察所地記錄下來進行分析與反思則是出促進幼兒良好的發展及提高本身素質的重要手段。在我的教學生活中,深刻的認識到不同的孩子都有各自的情感、行為和學習方式。在一個班裡,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正確指導。我們在班級生活中都有可能碰到好動調皮的幼兒,他們不願遵守班級常規,影響他人,因此這就更需要我們通過細心周到的觀察,才有可能發現這些孩子背後的深層次的問題。此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仔細觀察他們的興趣點,並且多與他們交往,教育他們怎樣的行為得到大家的認同,怎樣的行為受到排斥。同時,對他們的每點進步進行肯定,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逐步改變。

二、完善我觀察兒童的方法和技巧

通過學習,我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開展觀察兒童的活動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1、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減少觀察的盲目性。問題和目標是我們觀察的出發點。觀察肯定要思考,要帶著問題,想達到什麼目標才能去觀察。不同的觀察形式,教師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2、運用多種觀察手段,解決集體觀察與個別觀察的矛盾性。首先需要選取合適的觀察位置。觀察中教師要儘可能地選擇孩子的對面或側位,保證面向幼兒集體的位置。這樣,在個別觀察的過程中,通過掃視來完成集體觀察,獲得資訊。其次以點帶面,解決集體觀察與個別觀察的矛盾性。觀察前根據目標選擇幾個幼兒為觀察重點,以點帶面進行觀察,教師在觀察點之間的轉移過程中,注意一下週邊孩子的活動情況,從而獲得資訊。

作為年級組長,以前我經常會為了如何開展觀察兒童的活動而苦悶。通過網上的再學習我彌補了自己的業務上不足,腦袋裡湧現出許多的觀察目標、物件和內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培訓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工作中合理使用,更好的開展觀察兒童這項工作。

第五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兒園裡,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教師這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為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著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一次戶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著手跑過來找我說:“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著說:“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請關注:)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說,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著,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著:“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說:“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氣地說:“我沒玩好,還要玩!” 雨桐說:“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說“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裡,聽在耳裡,只是為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為什麼搶琨琨的玩具?” 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說:“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接著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說:“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著追輪胎去了。

在對幼兒施教時,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平時話少和因教師提問而怯場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爭吵時,往往面無懼色,變得口齒伶俐,思路敏捷,用語豐富。可見,爭吵有利於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由於幼兒詞彙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語言的情景性較強;他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詞語,對於那些雖然具體但表達程度不同的詞語也難以區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擠、碰、踩等詞語統統用“打”來代替,從而誇大了事實。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來只是爭吵,可一幼兒卻向老師報告他們“打架”了。這種誇大事實的現象在幼兒中是常見的,多是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益的。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兒分組洗手,準備吃午飯。這時,洗手間傳出了哭聲和叫聲。原來,健健將水刷到了小嵐的頸膊裡,把衣服給弄溼了一片。只聽小嵐說“我給老師說,你把我的衣服弄溼了。”健健站在一邊說:“我沒有看見,又不是故意的。”小嵐邊哭邊說:“你看見了,是邊笑邊弄的!”這時,瀲瀲走過來了,邊用手絹給小嵐擦眼淚邊說:“小嵐別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將你的衣服弄溼的,一會讓他給你說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飯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幹涉,因為孩子們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這時,我找了一條幹毛巾,悄悄交給健健,讓他主動給小嵐道歉並把乾毛巾墊在小嵐的溼衣領裡。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為起初都認為自己有理,這說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一天早鍛鍊罷回活動室,孩子們都去拿小椅子準備吃早餐。貝貝突然為自己做有記號的椅子和楊軍爭吵起來:“你為什麼搶我的椅子,這個是我的。給我!” 楊軍理直氣壯地說:“又不是你從家了拿來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給!”貝貝央求說:“是我爺爺給我刻的記號,你看。” 楊軍將信將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貝”的小椅子,然後還是不大情願的說:“好吧,還是還給你。”貝貝大概見楊軍沒堅持不給,就說:“現在你先坐,吃罷飯了你還我哦?”楊軍態度堅決地說:“不,給你。”貝貝也便語氣溫和地說:“我倆就坐一塊吃好嗎?”於是,兩個小朋友笑笑,一塊去取飯了。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孩子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是很感興趣的。一把小椅子應該由誰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這種標準在爭吵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衝突,反而缺少了這種機會。所以,成人常常發現,有些幼兒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後又成了遊戲夥伴。孩子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因利益衝突而長久記恨對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為了這種利益,孩子可以馬上發生衝突,也可以馬上和好。

如今的幼兒,很少有與人交往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孩子進了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交往經驗的缺乏,必然會產生人際衝突,於是其行為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表現為懦弱膽小,二是表現為有攻擊性行為。因而,幼兒間的爭吵現象不時發生。作為教師,應當通過這種現象細心地分析幼兒心理,瞭解發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正確評判幼兒的行為,注意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儘可能地掌握與夥伴友好相處的方法,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