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文思社 人氣:1.02W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鄉村建設的總要求”,昭示著鄉村振興戰略是“關於農村發展道路和未來目標的綜合性治理藍圖”。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見效仍要克服許多困難,解決農村發展目前主要的問題。經過筆者一段時間的駐村走訪與基層工作經歷,發現目前農村普遍存在以下幾大問題。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一、 人口流失嚴重,青年人口比例不高

撫遠市農村土地的價格由2004年初的約3000元一晌,發展到現在的約15萬元一晌。土地價值的瘋漲造就了一批有錢的“農民”,這些人有了錢以後大多數會選擇在佳木斯市內或撫遠市內買房定居。財富的暴增並沒有給農村帶來多大利益,反而使她處於更荒涼的位置。現在的人都追求著更好的生活,相比於農村來說,城市有著更好的資源、更便利的交通也有著更多的發展機會。為了能夠改變農村生活,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湧入城市,不願意返回農村。這就導致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老人們成為了農村的中堅力量,並且現在老人們的年齡越來越高,幾十年後,這些老人過世之後,農村又會變成什麼情況呢?

二、農村基層組織公信力缺失

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是鄉間社會與國家聯結點,他們在行使自身權力的時候是否依法依規,與老百姓有著重大利益關切。有些村兩委幹部盡職盡責,守法依規幹好本職工作。但毋庸諱言,也有極個別幹部蟻食農民利益,給基層幹部集體形象抹黑,貶損農村基層組織的公信力。村內的基層組織公信力缺失,村民們就會亂成一鍋粥,筆者曾耳聞某村幾個家族為爭取村支書的職位互相攻訐。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選出來的村幹部會被掣肘而難有作為。黨和國家的戰略也難以落實到位。

三、 農村生產力低下

在當下撫遠農村,有很多農民依靠、自己原有的土地和流轉進來的土地進行農耕生產。土地分散化程度高,農業生產不具有穩定的可持續性。一旦經受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襲,農民們就只能面臨著“白忙活”或者“賠錢”的處境。更具體的分析農村生產力低下有幾個原因:

1、農民科學生產意識薄弱。大部分農民文化素質低,文盲、國小文化水平居多(老年勞動力為主,年輕勞動力為國中)。他們合理安排收支的意思差,筆者瞭解到某戶一年收入為三萬元,但是在前其投入中不計成本,不考慮實際,盲目跟風,化肥亂施,農藥不停,本以為可以提高產量,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量,收割中使用機器(農民自身沒有經濟能力購買機器,只得出錢請人)的費用也不是一筆數目,加上運輸等環節的花費,一年入不敷出,欠外債數千元。

2、農村勞動力轉移,剩餘勞動力減少。由於耕地面積有限,人口眾多,使得務農收。入無法滿足生活需求,使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下大量老人,實際上這些人已經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卻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青壯年所受教育比老年人高,他們的轉移也帶走了大量的智力,同時農村培養出來的文化程度較高的優秀分子(大學生)被源源不斷地吸納到城裡去了,真正能夠留在農村鎮守熱土的是文化程度低、能力弱、素質差的那一部分,造成一種人才單向流動的局面,農民素質難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也難以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難以傳播。

3、農業基礎設施極不完善,抗災能力大為削弱。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制約作用極大,優越的自然條件也為農業生產帶來了災難,旱澇災害在本地時有發生。水利設施的缺失,使得旱災時排不進,澇害時排不出。旱災發生時,農民不得不將自來水用容器運送到地裡灌溉,水災時為了將水排出早已淘汰的水車也開始“大顯身手”,在21世紀的農村還會出現這種原始的生產方式不得不叫人心寒。當自然災害發生時農民無力對抗。

通過以上分析基本勾勒出農村生產力落後的因素,不完善之處有待更細緻的調查。

四、如何破解農村發展諸多問題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撫遠地區作為祖國東極,農旅結合發展將是趨勢,村容村貌的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尤為必要。當前,需要通過鋪設地下管網的方式,集中解決農村的供排水、消防安全、供電安全等問題,消除安全隱患。另要積極鼓勵各村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修建文化廣場、長廊甚至禮堂等公共設施,增添村民業餘文化生活平臺,擴大村莊對外宣傳視窗。

2、培育新型農民,建設基層幹部隊伍。注重提升農村基層領導幹部的文化水準。村莊兩委要“除舊佈新”,制定相關政策,按照程式,逐步吸納有能力高學歷的人更替工作能力差或年紀過大的工作人員,優化基層組織結構,提升農村基層領導幹部素質。同時,多舉措培育新型農民、吸引人才重返故鄉、充實鄉村人才儲備庫,打造鄉村振興人才支柱。要把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重點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在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的同時,對農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和農業、農村有關政策等方面知識的教育,使農民成為有覺悟、守法律的勞動者。還要依託產業發展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的農業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豐富農民環保和食品安全意識的農業環境保護、無公害農產品、食品安全、標準化生產等知識;豐富農民經營管理水平和適應市場經濟能力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經濟知識與技能;豐富農民轉崗就業能力的所需知識。

3、注重環保教育,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環境離不開環境保護。撫遠地區農村要構建宜居家園,需要對村民進行環保教育,確立“兩山”理念,轉變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

首先,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地依法科學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汙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防養殖業汙染水源,嚴禁直接或者間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汙水。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汙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其次,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汙水。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採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汙水。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採取分散處理方式處理生活汙水;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生活汙水集中處理。新村莊建設規劃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配套建設生活汙水和垃圾汙染防治設施。

最後,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汙染做好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摸清情況,把握機理,逐步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加強對土壤汙染的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汙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發展生態農業。

五、總結

其實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已今非昔比,黨的支農、惠農政策日漸完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但是我們仍然要認識到城鄉發展、區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相當突出。當前,我國的整個改革正處於攻堅階段,農村的改革與農村的發展也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我們對解決“三農”問題、建設新農村的長期性、實現鄉村振興艱鉅性和複雜性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形勢變化和發展趨勢,給我們新時代農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加強農村工作隊伍建設,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不斷探索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理念,做好農村工作。落實好黨在農村的政策,把農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築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農村發展必將更加美好。

TAG標籤:調研 報告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