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文思社 人氣:2.65W

目錄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第一篇:關於羊場鎮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第二篇: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第三篇: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第四篇: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第五篇: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羊場鎮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第 1 頁 共 2 頁關於羊場鎮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的定義,將羊場鎮留守兒童確定為:因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他人來撫養、教育和管理的兒童(未滿18週歲的人)。根據年齡將兒童劃分為四個部分:幼兒(0-3歲)、少兒(4-6週歲)、義務教育階段兒童(7-12週歲)和大齡兒童(13-16週歲)。我於2014年8月1日至8月20日,對我鎮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據鎮婦聯不完全統計,羊場鎮有留守兒童3800餘人,其中父母雙雙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就有3000餘人。留守兒童中99%有監護人,但監護人大多數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羊場鎮初級中學現有在校學生1700餘人,留守率高達90%,其中和單親生活的佔45%,與祖(外)父母生活的佔36%,和親戚一起生活的佔9%,輟學率為3%。這些留守兒童家庭中父母一年回家的佔63%。調查顯示,羊場鎮初級中學1280名留守兒童認為在學習上有困難,佔75.3%,學習成績在班級中前列的僅佔12%,成績較差的佔70%。經常感覺孤單的留守兒童佔46%,和臨時監護人相處“有時候感到不愉快”的到佔62%。

二、留守兒童監護型別及家庭教育現狀

一是隔代監護。隔代監護,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知識、精力上承擔不了品德培養、學習輔導之職,使家庭道德教育處於真空狀態。二是上代監護。上代監護即把孩子託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上代監護也大多屬於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於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上代監護還容易出現轉託情況,即小孩被父母託付給親戚後,沒多久因親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轉託給另一個親戚,幾經託付的小孩幾乎無所適從。三是單親監護。由於外出務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城鎮教育費用較高,難以將子女帶在身邊;留家單親父母普遍知識水平低,農活多,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外出單親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三、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現狀

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四、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二是教育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13-16週歲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易出問題,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學校教育側重在校時段教學管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較少,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對那些“問題兒童”難以管理。三是心理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四是安全問題。由於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物件。

五、留守兒童問題對策

各級政府、學校、家庭和公安部門,都應該把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為一件大事來

15 × 20 = 300

第 2 頁 共 2 頁 抓,切實負起責任。一是家庭正視留守兒童問題。家長首先要考慮孩子接受教育和生活照顧問題,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保障。如果夫妻雙方都出去打工,首要問題就是選定好監護人。監護人應該有輔導國小生作業的能力、有責任感、有教育方法,不嬌慣孩子。其次,家長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絡及親子溝通,可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近況。家長應主動多渠道與孩子溝通,如電話、簡訊、視訊聊天等進行交流。二是政府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鎮、村都要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確保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逐步實現全部免費,從受教育機會上確保留守兒童都要有學上。三是學校積極落實教育監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在大多數學校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具體的措施。建議在學校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身心健康狀況、家庭情況、流動情況等進行動態收集記錄。教師要根據這些情況因材施教。並建立“代理家長”隊伍。學校對留守兒童中的“問題兒童”,重點教育監管,讓有條件的教師充當代理家長,落實責任,針對學生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經常性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進行心理矯正工作,幫助留守兒童疏通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彌補家庭親情缺失,給問題兒童營造家的氛圍,讓問題兒童也能享受“家”的溫暖與幸福。四是公安機關進行關愛幫教,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健全警、校、村聯絡機制。民警經常與校警、學校老師、村幹部進行溝通,瞭解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並不定期與留守兒童家長進行電話聯絡,反饋留守兒童在校、在家資訊,為家長實施“遠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資訊資源,從而實現學校、家長、村幹部、校警、民警五位一體聯絡機制。切實加大對城鎮網咖尤其是農村網咖的整治力度,規範網咖經營市場,用鐵的手腕、硬的措施,堅決杜絕未成年人進入網咖現象,為留守兒童營造了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

15 × 20 = 300

第二篇: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近兩個星期我們小組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情況做了一個實踐調查。對現在農村留守兒童情況有了一個深刻的瞭解。並對我們的調查結果給以了總結和分析,對其面臨的問題給以文字表現。並經過我們組員的討論與研究提出了幾點解決建議。

一、 農村兒童成長與教育調查統計表 問題 調查選項 比例 父母外出打工比例 父親母親雙方外出打工 31% 父親單方外出打工 60% 母親單獨外出打工 9% 父母探親時間 一年一次 74% 兩年一次 17% 三年一次 9% 監護人狀況 與母親居住 51% 與父親居住 5% 與祖父母居住 30% 與外祖父母居住 11% 獨居 3% 感到孤獨煩躁時 找朋友傾訴 64% 看電視 14% 玩耍 16% 無法解脫 5% 學習態度 對學習感興趣 51% 一般 37% 學不進去 9% 曠課逃學 3% 遵守紀律情況 遵守紀律 85% 經常遲到 15% 課外活動與娛樂 做家務 56% 幹農活 29% 玩 3% 遇到困難時 靠家人 45% 靠朋友 20% 靠自己 17% 靠老師 18% 生病時 母親照顧 56% 父親照顧 29% 祖父母照顧 5% 親戚或其他人 10%

二、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軟弱無力,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又關心不夠。他們被父母“遺棄”,被學校“遺棄”,也被社會所“遺棄”。由於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教育處於一種“真空”狀態,從而導致許多留守兒童人格發展不健全、學習成績滑坡、人際交往出現障礙、良好思想樹立出現危機,有的行為甚至表現得很極端。具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務工,致使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親子間溝通中斷,互動缺失。外出務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終因天各一方,對留守子女的教育難免陷入“鞭長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許多外出務工父母連與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沒有,更何談對子女的引導、教育與關心。有的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才與孩子聯絡一次,有的甚至長年累月沒有聯絡。抑或一年回家探親一次,抑或數年不知家裡的境況。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聯絡,使得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變化,從而對其缺乏必要的關愛與引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親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監管的情況下,出現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的狀況,,祖輩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對孫輩的監護僅僅從物質生活方面予以滿足,這難免會走向一個極端:他們對孫輩過分的溺愛,使得留守兒童變得嬌生慣養。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對留守子女照顧不周,內心感到愧疚,為了補償孩子,他們就儘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因此,留守兒童也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種以物質的滿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撫,將孩子一步步往懸崖邊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進深淵。而委託他人監護孩子則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受委託者更多的是對留守兒童的漠不關心,持一種放任的態度。有的是留守兒童太調皮,他們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們的監護也只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留守兒童也就變得膽大起來,他們可以為所欲為,肆無忌憚。總而言之,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給留守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不力,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價值取向的扭曲,無限制的物質滿足,行為規範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關心,使孩子變得功利起來,表現出個人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錯誤思想觀念極易在留守兒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另一嚴重後果表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缺乏起碼的父愛母愛。他們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關懷,沒有傾述和求助的物件,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容易引發多種心理疾病。他們不願與外界接觸或是接觸甚少,因此很多兒童表現得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其有的行為甚至讓人不可理喻。這些心理障礙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學校教育軟弱無力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學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農村留守兒童成績較差,二是農村留守兒童失學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績差的問題,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長期留守的兒童由於見不到父母而產生強烈的思親情緒,導致他們上課思想拋錨,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而在家中,他們要麼由祖輩照顧,要麼由父母委託的監護人監管。由祖輩照顧的情況下,祖輩由於年紀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們即使想對孫輩的學習給予幫助,但難免也要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託人監管的情況下,更多的則體現為對其監管下的留守兒童的學習持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認為只要讓他們監護的留守兒童吃飽穿暖就已經盡到了監護職責,至於學習方面則事不關己,聽之任之。由此可見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監督和輔導,學習自覺性和興趣感大大降低,學習成績下降也就不足為怪了。在教師方面,雖然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但是“唯分論英雄”的應試教育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以分數評價學生優劣,以分數論教師水平之高低的狀況也沒有得以消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差等生的態度難免顯得粗暴,特別是對差生中那些不服從管教者尤為突出。體罰學生的情況在所難免,且學生不忍處於這種地位,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這也為留守兒童面臨的學校教育的第二大問題——失學率高埋下了禍根。留守兒童在家受到的監護力度不夠,在學校又受到老師的冷落,於是他們逃學,曠課。有的留守兒童受到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產生“讀書無用論”思想,他們認為不讀書也能掙錢,於是紛紛離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學校對此也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離開校園。這是中途退學方面,另外留守兒童的升學率也不容樂觀,留守兒童上高中的幾乎微乎其微。另外,學校教育還有一個不足就是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往往只關心學生智的提高,卻忽視了對其德、體、美、勞的關注,致使留守兒童思想散漫,體質下降,不服從管理,自以為是。在這種教育局面下,學生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

3.社會關愛不足

社會關愛不足,使他們彷徨在社會的邊緣,這是留守兒童面臨的第三大問題。沒有社會的關愛,社會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兒童在行為方面很不規範,思想修養方面出現嚴重偏差。繼家庭、學校教育的缺失之後,對留守兒童成長影響最大的因素就來自於社會。然而,如今的鄉土秩序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麼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鄉土秩序越來越由以往那些被社會排斥的街頭小混混所把持。他們缺乏必要的管制,為所欲為,嚴重擾亂了鄉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對事物正確判斷力的留守兒童難免受其影響,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著實令人堪憂。他們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報,片面追求個人利益,對家庭、朋友、鄰居、社會冷漠無情,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小小年紀就染上了吸菸、酗酒、賭博、小偷小摸等惡習,在行為方面放任自流,違反學校紀律,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這又引起了下面將要探討的問題,留守兒童給社會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可謂之環環相扣,留守兒童年齡均不大,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沒有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另一方面,由於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監管,他們的自身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情況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打工,留下成千上萬的兒童在農村留守。留守兒童的現狀及走向不僅對構建和諧社會有重大影響,而且關係到國家明天的發展。因此,留守兒童的現狀應引起廣泛的關注,他們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其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障礙。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逐步淪為街頭小混混,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由以上分析可見,不論是在家庭、學校教育方面還是在社會教育方面,留守兒童所處的環境令人怵目驚心,拯救留守兒童工作的開展刻不容緩。

三、留守兒童問題解決建議

目前,隨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留守兒童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政府,基金會,慈善機構和社會人士各盡其責。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們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問題。

1.政府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溫家寶總理曾在2014年“六一” 前夕,專門看望了家住陝西省興平市西吳鎮的一位留守兒童楊賽克。總理認真地察看了(敬請期待好文網更好文章)他的作業本,並詢問了他的學習狀況。此外,政府多次組織制定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實施方案,併力爭摸清留守兒童的數量、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在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的基礎上,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只要把這些切實可行的工作繼續下去,政府會把留守兒童的問題處理好

2.學校

由於留守兒童大部分是在校學生,學校承擔著管教同時撫育他們的最關鍵的一環。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並不是所有學校都為留守兒童們創建出了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空間。鑑於留守兒童的特殊性,學校應該為他們在固定時間召開特別代表會,交流問題或表彰優秀。同時,學校應該給留守兒童更多機會擔當責仁。擔當責仟,能激起留守兒童的責仟心和主人公意識。有了學校的配合,留守兒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對社會。

3.社會

留守兒童出現的各方面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於親情的疏遠,留守兒童很容易對自我能力的認知產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幫助,為這些孩子重新梳理陽光自信,熱情開朗的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愛的作用在於,彌補留守兒童心靈的缺失,讓他們相信這個世界

是充滿愛的。目前,社會各界人士都已經行動起來了。許多專門為留守兒童建立的託兒所,圖書館,遊戲室在留守兒童聚集的地區建立起來。同時,很多志願者也來到最需要溫暖的家庭中,為留守兒童帶去禮物和問候。這些做法反響極好,已經慢慢吸引了更多社會熱心人的關注。

四、總結

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模流入城市開始,已經持續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國城市化程序快速推進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的。留守兒童問題是關係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他也關係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青少年的成長。所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不僅要靠各級政府的積極協調配合,社會各界更應伸出援手,承擔責任。只有政府,學校,社會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兒童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城市化建設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第三篇: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外出打工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打工的農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處於學生階段。這些身為學生家長背井離鄉的農民帶子女到打工地上學的很少。因為撇開在外地上學的高費用和種種關卡問題不說,農民工大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換好幾個地方好幾個工種,有的由於企業生產開工不足或當地經濟環境等問題,每年中途要返鄉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四處“流浪”。於是,為了方便打工,他們一般選擇將孩子留在家裡。

刀壩鄉是印江的貧困鄉,也是鄂南打工大鄉,據鄉政府不完全統計,每年外出打工的農民超過10000人。我對刀壩鄉蘭克學點外出打工農民子女教育問題進行了抽樣調查。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由父母一方在家養育孩子的佔42%,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守孩子的佔52.2%,將孩子寄養在親戚或鄰居家的佔5%,帶孩子外出打工的佔0.8%。這樣,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就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現象。有的家庭,父母一方留在家裡,另一位常年在外,留守父親或母親的農活相對於兩人都在家時更多更忙,他們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時在外打工家庭的子女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顧,祖孫輩的年齡相差在44歲至70歲之間;再加上這部分農村老年人多半不能讀書識字,文盲半文盲的超過40%,往往只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學習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同時在外的家庭,還有一部分將孩子託寄在親戚或鄰居家,每年支付一定

數額的“撫養費”。這些接受寄養的家庭只以確保孩子安全為目標,對孩子的學習一般不聞不問。

在對留守孩子的教育上,主要存在三種形式:一是嚴厲型。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由於忙於事務,沒有過多的時間關照孩子,當孩子一旦不聽話或犯錯時,就大聲喝斥,動輒打罵;有的祖父母由於思想觀念陳舊,以“書是南山竹,不打書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為信條,往往手段粗暴。二是溺愛型。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有的經濟條件較好,在家的父母一方不怎麼從事農業勞動,有較多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大都溺愛孩子的較多;有的家長認為,家中只有一個大人,應該給孩子更多關愛,以彌補一方不在家的缺憾,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一般言聽計從;有的祖父母將孩子們視為掌上明珠,過分疼愛,不講原則。三是放任型。有的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在家,由於精力有限,對孩子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大多數接受寄養的家庭,由於不是自家的孩子,一般不敢大膽管理,怕因此引起誤解,影響親戚、鄰里之間的關係,對孩子也往往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少數祖父母,由於是“被迫”看管孩子,也無意對孩子進行約束,任憑孩子自由散漫。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農村中許多孩子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在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成長。留守孩子,會因父母不在身邊而感到失落、孤獨,因沒有了信任的傾訴物件而變得自我壓抑和封閉,也會因日常生活中沒有人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而感到無奈和自卑。長此下去,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大問題。

在抽樣調查的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中,有46%的學習成績較差,42%的學

習成績中等偏下,10%的學習成績較好,僅有2%的學習成績優秀。在素質、品質教育和個性培養方面,留守孩子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實際上,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家庭沒有稱職的監護人,有些孩子變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於監護人的過分溺愛、嬌慣和放任,部分孩子變得難以管教,有的經常逃學,有的喜歡打架、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已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應當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重視。

第四篇: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

今年來,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規模的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但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留在農村,由此產生了一批特殊群體,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據網上了解,目前中國留守兒童已達4000萬,而且在以後幾年還有上升的趨勢,所以“留守兒童”已成為引起人們備受關注的問題。本身我自己便是一個農村的孩子,身邊就有許多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呆在家裡的孩子,所以趁著這個假期,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生活以及學習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下面是我瞭解到的一些基本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

一,留守兒童現狀

留守兒童是今年來一個突出的問題。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湧向城市發展,於是便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他們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但是卻無法享受到父母的關愛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的幫助,這樣極易產生認識及價值觀上的偏差。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軟弱無力,學校教育又達不到理想的狀態而且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不夠,所以會導致許多留守兒童的人格發展不健全,學校成績不夠理想,跟他人無法進行很好的交往,無法確立很好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有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存在的問題

1,心理問題由於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象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把握,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變化。長久以往使得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愛,變的孤僻,內向,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通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調查分析報告》顯示,32.9%的家長每天會和孩子聯絡一次,39.8%的家長每週會同孩子聯絡一次,21.1%的家長每個月才和孩子聯絡一次,4.9%的家長每年才和孩子聯絡一次,1.3%的家長甚至和孩子沒有聯絡。由於長期遠離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兒童感到孤單,三成以上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衛生問題。

2,生活問題由於大多數留守兒童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且在家撫養孩子的多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對其所提出的要求大多采取妥協,縱容的態度,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形成刁專,任性的毛病,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如:在家不聽爺爺奶奶的教導,頂撞長輩,稍有不順,便吵吵鬧鬧;不好好吃飯,不是嫌這不好就是那不如意,挑三揀四:在我校不遵守規章秩度,不服從管理且說謊騙人,偷拿別人東西等不良行為很多。

3,學習方面由於撫養兒童的多是一些老人,他們文化水平低,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對孩子的學習起不到監督,幫助的作用,在家裡孩子有了問題也無人能幫助其解答,於是孩子的學習便處於無人監督的境地,不管學習好或壞都沒人管,即使父母打電話時會象徵性的問一下學習方面的問題,但效果都不大,長此以往這部分兒童便會形成學習上的惰性,對學習失去興趣。而且,孩子一旦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便會尋找另一個替代品來消耗他們的時間,遊戲無疑是他們的首選,現在很多學生都沉溺於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裡,而這部分兒童別看年齡小,卻也是他們當中的一部分,我經常會在網咖裡看到國小生上網,而且網咖裡的老闆也驗證了這一說法。所以,在留守兒童當中,僅一部分的學習為優秀,絕大部分為中等或偏下,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差生。 4,安全方面留守兒童的年齡大小不等,年紀稍小點如三歲以前還沒有上學的那部

分還好說,身邊會時常有人跟著,存在的安全隱患少,再大點的孩子家長便放鬆了警惕,以為他自己可以,或者認為只是在家附近應該沒什麼事情,於是孩子的安全便失去了保障。閒聊時有人跟我說起過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情:六歲的小女孩晴晴自三歲起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來,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回來一兩次。小孩子都不喜歡呆在家裡,總是喜歡往外跑,可是有一天在門口玩時卻突然沒了蹤影,家裡人怎麼找都找不到。孩子的奶奶說她前後也只是離開了不到十分鐘而已,晴晴的媽媽因為找不到孩子,現在精神還有點不正常呢,所以說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現在社會上很多壞人專靠拐賣兒童生活,在路上隨處可見兒童在路上乞討,其中絕大部分是被人販子拐帶出來的兒童。由此希望人們再看到這樣的兒童時儘快報警,讓警方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儘快回家,同時這也應該引起絕大多數父母的高度重視,不要總是想著掙錢,錢掙的再多也不如孩子安全,良好的成長來得重要。

三,解決對策

大家一致認為,關愛留守兒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件大事,對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庭的和諧穩定,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援,需要各相關部門及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納入到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之中逐步加以解決。

1,加大支援力度,優化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環境。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各村幹部也應定期到這類家庭中瞭解情況,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我從網上了解到,許多鄉鎮開辦了類似託兒所的留守兒童教育站,這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時學校也可針對次類情況開辦留守兒童寄宿式學校,即家長向學校交一部分錢,使得學生這一個星期或一個月,一學年內都在學校裡呆著,學校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及其他方面。而且,留守兒童留在學校裡的時間佔很大的比例,所以,學校裡的老師應高度重視這部分學生,經常與他們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瞭解他們在生活以及學習上的困難,並幫助他們解決,讓他們感覺到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同樣擁有很多的愛護。

2,父母應重視與孩子的溝通,從目前調查來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半數以上,我家就是一個例子,由於哥嫂都在外地工作,孩子就有我爸媽照顧。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水平偏低,多半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包括行為習慣等都跟現在有很大差別,跟孩子溝通有困難,而且還要幹農活沒有時間監護孩子,沒有跟孩子進行很好的溝通,不能很好的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是滿足孩子的物資,生活上的需求。所以家長應及時跟孩子溝通,雖然因為工作原因沒有辦法時常呆在孩子身邊,只是節假日的時候回來一兩次,但要經常給孩子打電話,間隔時間越短越好,隨時瞭解孩子的身體,心理的變化,並及時給以幫助,同時督促孩子的學習,讓他們經常彙報學習上的變化,成績提高時要予以獎勵,下降也不要批評,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使孩子有學習的動力。同時多跟孩子的老師及臨時監護人進行溝通,通過其他方式瞭解孩子的變化。

3,就國家政策方面,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加大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體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家長的關懷,照顧下生活,學習。 從以上分析可知,不論是從家庭,學校還是社會來說,留守兒童所處的環境都是令人擔憂的,他們的成長應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別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別人收穫的時候她還在耕作,她挑著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是80後。”這是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李靈的頒獎詞。我們都應向這位最美的鄉村女校長學習,關注留守兒童,為他們的成長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長期的、必然的社會問題。由於歷史和現實等諸多原因,“留守兒童”在我國經濟社會結構中處於“弱勢”地位,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特別是在我縣,“留守兒童”為我縣“打工經濟”的繁榮承擔了很多壓力和責任,有理由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關心和關愛。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所謂留

守兒童,就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具體是指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並留守在農村的少年兒童。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僅成為我縣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而且給正在成長中的兒童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通常情況下,在父文祕雜燴網母外出打工後,農村留守兒童有四種被監護方式。一是隔輩監護。監護人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他們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主體。他們佔監護者總數的90%左右。他們的年齡大都在60歲以上,這些人絕大多數人文化水平較低,文盲半文盲佔絕大多數。二是上輩監護。監護的主體是叔叔、嬸嬸,舅舅、舅媽等。這類監護比例不是很大。但是,這種監護方式存在著監護權比較頻繁流動的問題,很不穩定。三是同輩監護。監護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這類監護者一般是年紀較輕,文化水平也較高,如果有就業資訊或機會,他們隨時都會外出打工。所以,該類監護者也存在著監護權不穩定的問題。四是監護缺失。也就是農村流動父母外出打工後,把監護權交付給了留守兒童自己。這類留守兒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外,還要承擔起農文祕雜燴網業勞動力的角色,照顧好自家的農田。

二、留守兒童現狀產生的根源

(一)農民工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最直接的根源。我縣農村青壯年約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於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二)從農村家庭認識來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了離開土地,到沿海地區、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三)從農村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在家裡的父親或母親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援和知識上的解答。

三、留守兒童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親情長期缺失的狀態裡,這些孩子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學習等方面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

(一)安全問題。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護人,但父母所委託的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了監護責任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則是孩子學校的事情。因此在課餘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他們直接的關愛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擊物件,如我縣就曾經發生過“留守”女孩被誘姦的案件。

(二)心理問題。由於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鬱、悲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時,沒有自己信賴的長輩可以傾訴和指導,往往只能自己處理。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他們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多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願意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老師找其談話容易掉眼淚。二是自尊心過強內心較敏感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總感覺有人在欺負他,斤斤計較,不合群。三是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認為父母為了賺錢而拋棄了自己,對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遠他們。

(三)品行問題。留守兒童一般為學齡前兒童、國小生、國中生,正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如果是由祖父母來隔

您可能還需要以下相關範文: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假期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河南固始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