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報告(彙總20篇)

文思社 人氣:2.5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0篇《考察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考察報告》相關的範文。

考察報告(彙總20篇)

篇1:考察報告

考察報告

為了落實江蘇省依法治省五年規劃關於南京建設文明法治城市的要求,根據依法治省領導小組副組長王霞林同志的意見,由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長王淑琴同志帶隊,市司法局、市監察局、玄武區司法局、白下區司法局和秦淮區司法局一行七人,組成南京市司法局“城市法制建設”考察團,於××年月日至日赴×××考察其法制建設的情況。在×××中僑集團日升機構培訓中心的安排下,我們先後聽取關於×××國情及城市法制建設的講座,參觀卡達及黃律師館、市區重建局、初級法庭和國立大學,考察市政區、商貿區和居民住宅區等,並與有關人員進行了研究探討。現將考察情況整理報告如下:一、×××依法治國的概況及特色

×××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由×××島及附近約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平方公里。人口萬華人佔總人口的,馬來人佔,印度人佔。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馬來語為國語,英語是行政用語。其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港是世界最繁忙港口之一,樟宜國際機場被譽為世界最好的機場之一,公路運輸網密集,總里程達公里。它雖然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彈丸之邦,獨立以來不到年的歷史,卻已發展成為一個經濟騰飛、政治清廉、社會穩定、風尚良好的現代化國家。×××環境清潔美麗,法律政紀嚴明,管理井然有序,社會安定文明,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國家,也是一個現代化的法治國家。主要表現為: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嚴密的法網覆蓋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良好的社會秩序,靠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嚴刑峻法“治理”出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有高層領導的帶頭執法、守法、護法,用表率作用彰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一套嚴格的執法機制和執法程式,以硬性的執法主體機制、政府律師隊伍和多樣化執法手段做到執法如山;有素質精良、實權在握的監督稽查隊伍,通過建立嚴密法律監督體系保障清正廉明。他們崇尚“法律之上沒有權威,法律之內最大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什麼會成為法治國家?原為×××東亞政治經濟研究所中國法律問題專家、現為×××最大的卡達及黃律師館的中國法律事務顧問吳擷英教授向我們介紹了來由。×××政府在年獨立初期,面對殖民主義留下的爛攤子,萬弊叢生,百端待舉,主要抓住三大法寶“法律、經濟與教育”。第一代領導核心中,李光耀出身於劍橋法學院特優生,並獲執業律師資格,當然一直十分重視法治;吳慶瑞是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博士,被譽為×××經濟“奇蹟”的主要設計師,為李光耀“排憂解難的能手。這樣完美的夥伴,一個是法律專家,一個是經濟學博士,又都十分重視教育吳擔任過教育部長。他們團結了人民行動黨的精英,團結了全國人民,在不長的時間裡,創造了一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法治國家。具有×××特色的法治的主要表現是:其一、有比較完備的法律:有嚴密的法律才能產生井然的社會秩序。×××在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除了制定×××本土的法律外,對待舊法律制度不搞一律廢除那種極端的.做法,而是採取尊重舊法規,逐步清理改革的辦法,使法律繼續服務於社會。×××是個商業社會,可以設想如果不保留英國的一大批商業法規社會一定會大亂。××ד接收”英國法律,主要分為基本搬用和重新制定兩種前者在×××民事法令第條款中規定,英國的商業法令如公司法、合同法、合夥法、銀行法、代理人法、售貨法、海陸空運輸法、保險法等在×××繼續有效並適用;後者是根據英國有關法令的規定,重新制定×××法律,如票據法、受挫合約法、疏忽致傷法、誹謗法等。獨立以來×××對繼承英國法律制度也進行不少改革如取消了陪審員制度和英國樞密院作為最高上訴審機構的制度年等。×××現行法律有多種,法律調整的範圍非常廣泛,從政府權力、商業往來、旅店管理、交通規則,一直到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無所不包包括口香糖不得在×××生產和銷售。一旦發現無法可循或需要修正,立即由國會立法。屆國會通過的法案和修正法案是贍養父母、僱傭和僱傭外國勞工、移民、土地徵用等內容。法律的完備性還表現在,作為×××法院可以援引作判案根據的法律規則之淵源十分廣泛:有憲法,它是最高的法律;國會法規與條例;制定法,補充性立法;司法判例;法律承認的慣例。這樣真可謂形成一個嚴密的法網。其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國公民一旦犯法“不循私情”,原創:http://不管是部長高官還是平民百姓一樣受到懲罰。有一個人民行動黨的高官犯了罪,託人請李光耀“保”他。李光耀說“保了你我的黨就完了,我要我的黨”。×××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國家領導幹部要求人民群眾守法,自己卻貪汙受賄,生活腐化。×××對外國公民或法人在新犯法,不怕強國大國的壓力,也是一樣照懲不貸。破壞公物的美國不羈青年邁克菲被判鞭刑鞭後考慮到美國總

篇2:考察報告

**月**日至**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市教育局、師院組織的xx市名師培養工程人選到南京、上海、杭州的教育考察學習。我們先後到南京市夫子廟國小、鳳遊寺國小、上海洵陽路國小和杭州崇文學校參觀考察,這四所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鮮明,或傳統、或鮮活、或深厚、或新銳,這四所學校的課堂教學也是各具特色,讓我體會到江滬浙一帶教學改革的多元和深入。印象最深、觸動的應該是專家的講座,華師大的吳亞萍、李政濤、李永成三位專家分別從新基礎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轉型變革的策略、學生工作的核心命題和教師發展的角度為我們做了三場深刻而精彩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也讓我更理性的反思自己。

一、調整心態,享受工作帶來的苦樂

“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這是李政濤博士講座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對我觸動最深的一句話。

雖然在名師培養工程的隊伍裡我是小輩,但實際上我也工作了18個年頭了。隨著自己在工作中從青澀走向成熟,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而內心追求完美的標準卻不曾降低。這些壓力有時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不知不覺中,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不那麼強了。我不得不承認,職業倦怠找上我了。我時常自問:曾經那麼喜歡當老師的我,現在怎麼就不快樂了呢?

“教師職業特點就是艱難、繁重、勞累。累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有沒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創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長和發展?”李政濤博士一連串的問題,問得我醍醐灌頂,原因很簡單,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務太重,不是超過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記了享受,忘記了享受教學、享受學習、享受失敗、享受成長!再看看比我年長的名師們,這幾天相處下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熱情、執著,感染著我,也讓我汗顏,我想他們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後的品位、成長和發展,所以才能累並快樂著。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寵愛自己,用工作寵愛自己。

二、審視自己,看清自我更新的方向

吳亞萍教授將課堂教學的“改革”狀態分為:方法的改革(舊框架+方法技術=教師主導)、形式的改革(舊框架+新元素=學生主動)、加法的改革(情境+活動+技術+開放題)、區域性的改革(認識部分內化並轉化為行為),而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框架不變,學科知識立場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的狀態。這讓我不自覺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自己真的還要努力更新自己、提升自己。

吳教授用案例的方式解析了新基礎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的結構設計,從教結構到用結構,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其間體現了融合滲透的策略和整體感悟的策略。這種結構設計很適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它完全打破了現有的教材體系,不是將知識一口一口掰碎了餵給學生,而是呈現一個整體,讓學生髮現它們的共性,先是跟著老師學結構,再讓學生去用結構,這種大體系、大探究,對學生掌握知識,尤其是掌握學習方法、思想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聽實驗國小老師的執教時,以上的思想體現得並不是很理想,讓我有一點懷疑它的可操作性,好在吳教授的課後評課,並不停留在批評層面,而是給出了具體的做法。讓我羨慕洵陽路國小有華師大這麼雄厚的專家支援的同時,也讓我堅定地相信這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願景,更是可以真實達到的現實

三、名師團隊,獲得持久前進的力量

名師培養工程這個團隊,既有市教育局人事處的方向領航,又有xx大學師範學院的專業引領,再加上各區名師們的相互碰撞,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在華師大的教室裡,我們放下盒飯就開始分組討論,不管是師院的老師還是名師都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所感所想進行交流、甚至爭論,一直到下午的教授來上課才被迫停下來。在從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整整一路我們都在交流、在分享,話筒在手中傳遞,思想在分享中豐富,情感在掌聲中交融,不知不覺間,三個小時的車程讓我們更加充盈、更加豐沛。相信浸潤在這個優質團隊中,我們的課堂一定會逐漸充滿生長氣息,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生命自覺,乃至達到對學生的生命自覺。

市城市建設問題的考察報告

一、明確的城市定位,使××市的城市建設成為“有為之為” 二、精心組織,市場運作,使城市建設做到了 “ 事半功倍 ” ㈠團結高效的組織領導是先導 ㈡確保工程質量是關鍵 ㈢文明施工是支撐 ㈣堅持依法辦事是保障 ㈤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眾是前提 ㈥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是重要條件 三、關於××城市建設經驗的幾點啟發 ㈠城市建設是一種經濟行為 ㈡城市建設需樹立一種“經營理念” ㈢經營城市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8 月 24 號至 27 號,筆者隨北海市“下崗職工‘出中心’問題考察組”在考察××市解決下崗職工“出中心”問題和政府採購工作情況的同時,順便也實地考察了××市城市建設工作的進展情況。現將有關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明確的城市定位,使××市的城市建設成為“有為之為” 早在中期,××市委、市政府就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形勢,研究市情,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著眼於××市的長遠發展,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明確了“把建設成為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安定、行居方便、市民文明的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的城市定位。圍繞這一定位,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要求,××市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儘快改變城市建設落後面貌,把××市區建設成為與美麗的自然風光相協調,具有完備的現代化城市功能、鮮明的山水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內涵的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基於這樣的戰略考慮,市委、市政府按照保護山水城、建設園林城市、發展生態城的規劃構想,以極大的決心、勇氣和氣魄,動員和組織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以啟動一批重點專案為先導,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工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績。以城市中心廣場、解放橋、象山廣場和正陽路步行街建設專案,中山中路等幾條城市街道的綜合改造專案,以及更大規模的環城水系建設專案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工程,展示了××市城市建設空前的力度和發展態勢。經過精心策劃和組織, 1999 年××市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在奮力開拓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面開工重點專案 33 個,當年竣工 13 個——新文昌橋首創××市城市橋樑比路寬、橋底雕刻、融交通與旅遊於一體的橋樑建設新風格;翊武路二期改造有效地改變了四會路口至廣西師大附中路口的交通瓶頸和該路段長期存在的髒、亂、差狀況;中心廣場的建成結束了沒有大型城市廣場的歷史,××人民終於擁有了一個集商業、集會、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客廳”;民主路、中山北路、濱江路、南環路、七星路等路面拓寬,管線下地,立面改造,交通狀況和街容街貌得到明顯改善;桂陽公路雁山鎮段改造完工,改善了旅遊通道上交通阻塞的現象;城北防洪堤( 11.92 公里)建成,在當年防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虞山公園建成使用,改善了城市公園佈局;鳥語林公園當年投資、當年建成使用,開創了吸納海內外發達地區資金建設旅遊景點的先例。 年完成續建重點工程專案 24 個,其中正陽路步行街,象山廣場,中山中路快、慢車道等 8 項工程完工,繼續建設專案 16 個,新開工重點專案 18 個。 年 1-6 月份,已動工專案 45 個,新開工專案 31 個,續建專案 14 個,完成投資近30 億。 二、精心組織,市場運作,使城市建設做到了 “ 事半功倍 ” ㈠團結高效的組織領導是先導。 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按照已經確定的規劃、設計以及總體構思,進一步強化了領導體制,做到了整個城建程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市長是城市建設的總指揮長,各項工程都有相應的指揮長,建立了統一高效的指揮系統,強化了指揮長負責制。各部門、各單位在城建過程中,都服從指揮,聽從安排,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按照市政府的具體部署和要求,認真履行各自職責,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共同確保了各項工程順利進行。 ㈡確保工程質量是關鍵。 在城市建設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質量第一”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設質量責任制,切實建立工程質量行政領導人責任制、專案法人責任制、參建單位領導人責任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為使每一項工程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群眾的評說,各指揮部都極端重視工程質量,絕不為趕工期,為節省一點兒建設資金而降低質量要求,更不允許出現“豆腐渣”工程。在各施工單位之間開展了工程質量競賽活動,使每一項城市建設工程都成為讓群眾滿意的優秀“作品”。 ㈢文明施工是支撐。 在市政建設中,××市委、市政府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把大規模城建設施工造成對環境的汙染和對市民工作、學習、生活的影響減到最低限度。要求各有關部門、各施工單位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施工管理。有關部門在整個大規模城市建設中,精心組織力量,打破常規,採用先進、實用技術手段,認真做好交通管制、疏導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維護等工作。在各項工程、各施工單位之間,組織開展了文明施工競賽活動,絕不允許以重點工程為藉口,以時間緊、任務重為藉口,以經費緊缺、人力不足、條件有限為藉口,汙染環境、干擾市民。同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工地安全規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安全施工。 ㈣堅持依法辦事是保障 。深入開展了整頓和規範建設市場工作,堅持和完善工程的招投標制度,嚴格按國家法律法規辦事,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單位在這個問題上搞隨意性,自作主張,另搞一套,更不允許以權謀私。特別是招投標嚴格按規定的原則、程式,公開、公正地進行,絕不允許暗箱作業,搞假招標、假投標。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市級領導幹部和有關職能部門的領導幹部帶頭堅持原則,帶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及工程建設的有關規定,不搞條子工程人情工程。紀檢、監察、審計、建設等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執法檢查,一經發現工程專案中的違紀、違法行為,就及時認真地查處。 ㈤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眾是前提 。實施城市建設工程之所以進展順利、成績顯著,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支援和參與是分不開的。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是搞好城市

建設最基本的經驗、最深切的體會。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動員組織廣大市民群眾,特別是工地附近居民群眾積極配合和參與工程建設。各部門、各單位在實施拆遷過程中,注意認真細緻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採取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維護拆遷戶的合法權益,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㈥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是重要條件 。城市建設工程是××市發展經濟社會的重點工程,搞好這項工程,事關跨世紀發展的大局。城市建設工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特別是有拆遷安置任務的單位,都以大局為重,做到個人利益、集體利益服從全域性利益,“小家”服務“大家”,多做具體的艱苦的實際工作,教育群眾,化解矛盾,多為重點工程著想,多為政府分憂,經受考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各部門、各單位都從實際出發,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熱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重點工程,為重點工程建設排憂解難。 三、關於××城市建設經驗的幾點啟發 ㈠城市建設是一種經濟行為。 城建本身就有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經濟行為。從經濟方面考慮城市建設問題,也就是講求城市建設的經濟性(即在經濟上是否可行,是否節約,是否有足夠的回報與收益、從經濟上分析是否是方案等等)。長期以來,許多城市包括北海市對城市功能、規模的界定和遠景藍圖的描繪,面對城市建設的經濟性考慮不多,導致了一些不良的建設後果。比如,城市《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不相協調,目標脫節、措施各異,脫離經濟能力貪大求洋,盲目鋪攤子,出現了一些半拉子工程;有的不考慮長遠發展,搞了一些低水平的重複建設,浪費了大量的建設資金;有的成本觀念淡薄,一味地進行投入,致使城建投資效益嚴重流失等等。凡此種種,都與我們對城市建設的經濟屬性認識不足和經濟論證不充分有直接關係。因此,有必要在城市建設中引入“經營”理念,並切實加強“經濟論證”,包括城市建設在經濟上的可行性論證、投入產出論證、投資來源與償還能力論證、投資效益與回收期論證、建設成本論證等等。這不僅可以使城市建設的合理規模得以從經濟上度量,也有助於提高都市計畫的可操作性和城市建設的實際效果。 ㈡城市建設需樹立一種“經營理念”。 ××市城市建設經驗的核心之處,就在於他們建立了多元化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調動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參與城市建設;同時建立和完善了城市設施的經營與市場運作機制,將城市資產納入市場化經營軌道。目前我市城建工作要樹立 4 個觀念:一是樹立產業觀念。按照城市建設的經濟屬性和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對城建經濟進行科學的巨集觀調控,將城建經濟納入國民經濟計劃體系,並象搞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商業經濟那樣精心地謀劃專案、核算成本、計算盈虧,要特別注重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手段,引導和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城建經濟,真正將其發展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產業。二是樹立市場觀念。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將所有可以推向市場的城建活動和城市設施推向市場,放開手腳讓市場去優勝劣汰、調劑餘缺。三是樹立資產觀念。將已經形成的城市資產(包括有型資產,如土地資產和各種城市設施等;無形資產,如歷史文化遺產、城市特色文化以及路橋冠名權等)當作經營城市的資本,限度地發揮每一項城市資產在城建經濟中的作用,同時要按照市場供求關係和城市發展需要不斷地優化結構、增加總量,以求城市資產的滾動增值。四樹立效益觀念。徹底改變那種視公用設施為福利產品的舊觀念,通過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設的市場規則(包括市場準入規則、競爭規劃、交易規則)和政策措施,讓城建投入能夠獲得相當於社會平均利潤的經濟回報,從而賦予城建經濟真正的經濟內涵,並使其得以發展壯大。 ㈢經營城市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一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 。毋庸置疑,社會效益是城市建設必須考慮的問題,城市建設必須以滿足人的需要為天職,創造更加適宜的人居環境。但問題在於,城市建設是一個經濟活動,不能也不可能凌駕於經濟規律之上,因此,城市建設也要講求經濟效益,包括巨集觀效益和微觀效益、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眼前效益和長遠效益等等。尤其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要更加明確地闡明城建經濟的合法性與尋求城建效益的合理性,並通過相關政策的巨集觀調控,確保城建投入的合理收益。同時要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經濟方法推進城市建設,要把城市建設納入“大經濟”的範疇,統籌考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顧此失彼、失之偏頗。 二是城建投入與發展經濟的關係 。經濟是城市建設的基礎,城建是經濟發展的條件,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制約,既對立統一,又互為因果。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城建投入時,要投入的恰如其分(包括動機的把握與“度”的控制)、投入的合情合理、投入的積極有效。總的原則應該是:既滿足需要、適度超前,又厲行節約、講求效益。現實中有幾種傾向需要克服:安於現狀,止步不前,囿於原有的城建投資渠道,滿足於修修補補、維持現狀,城市設施的缺口越來越大,狀況越來越差,成為影響投資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目光短淺,缺乏遠見,將城市建設建立在較低的起點上,結果使城市走上“建設——改造——再建設——再改造”的惡性迴圈,造成建設資金的嚴重浪費;脫離實際,好高騖遠。有的行政首長過於追求任職期間的政績,熱衷於城市面貌的迅速改觀,在經濟地理、客觀需要、投資回收期和經濟發展的可能性缺乏論證的情況下,不惜舉債建設工業城、商貿城、科技城等“面子工程”,使城建資金造成一種極大的人為浪費。 3 、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關係。 城市建設要講求經濟效益,但不能為了經濟效益而破壞生態環境,不能在環境上搞赤字。在防止汙染的問題上,如果吝惜當前的一份投入,則日後將以 20 倍的代價償還,而由此造成的汙染損失更是無法估量。環境保護不僅是生態理智,而且也是經濟理智的要求;城市發展必須考慮環境容量,並把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視為城市經濟持續增長的先決條件,真正做到經濟、環境和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施、同步實施。 “法變而日新”。我們相信,只要借鑑等地的經驗,在立足北海實際的基礎上,

開動腦筋,發揮各方面的聰明才智,北海的城市建設就一定會實現再一次騰飛。

篇3:考察報告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十月,五華區政協文史組按照年初工作計劃,並按七屆政協的相關組織程式,於14日至16日組織部分委員到文物保護和文史工作做得較好的建水、石屏縣等地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參觀考察。主要考察了建水瓦窯村紫陶、石屏秀山、鄭營村、石屏蘆子溝民居建築群、石屏一中、石屏明清古州衙、石屏文廟和袁嘉穀故居等文物古蹟,以及沙甸新建的大清真寺。此次參觀考察活動,組織嚴謹有序,安排緊湊得當,委員們通過考察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將考察情況彙報如下。

一、考察情況簡介

1、瓦窯村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一起被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如今,隨著原料的枯竭,市場上大品牌紫砂煲出現了製假現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建水紫陶,情況如何?帶著這樣的疑問,此行第一站,委員們實地走訪了建水的做陶名家,參觀了製陶工藝。

建水紫陶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瓦窯村。這是一個位於建水北部距縣城2公里的村落,村內一溜排開有幾十家紫陶手工作坊。在當地老師的陪同下,委員們首先參觀了製陶名家陳紹康的工作室,陳紹康大師是建水紫陶的代表性人物,瓦窯村人,出生於製陶世家,能書會畫,精於雕刻設計,諳熟一整套建水製陶工藝流程,1995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 稱號,XX年6月,被命名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向大家簡單介紹了紫陶製作的工藝,要經過鎮漿制泥、手工拉坯、溼坯書畫裝飾、雕刻填泥、風乾焙燒、打磨拋光等工序,做一把小茶壺的週期約15天。並說建水紫陶目前沒有造假,原因首先是沒有大批量生產,原料暫時充足;其次,建水紫陶的工藝一般人很難仿得出建水紫陶獨特的古拙韻味。他還介紹了欣賞陶器的方法,主要看外形、看裝飾、看做工,看茶壺要看它的水線,水線越長,質量越好,一把他自己製作的茶壺要1200元左右。委員們還參觀了瓦窯村的幾家紫陶作坊和店鋪,它們各有特點,紫陶製品價格的高低與紫陶師傅的名氣有關。

2、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位於石屏縣城西10公里寶秀鎮南,寶秀鎮西南吳營村,距離石屏縣城12公里,是滇南的名山勝地之一。 1983年公佈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明洪武年間建真覺寺,清代多次重修。現存古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凌雲閣。大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像,兩旁塑有普賢、文殊像各一尊,塑工精細,衣紋流暢,神采各異。登樓遠眺,寶秀鎮村舍歷歷在目。寺內種有唐代櫻花、宋代梅花、元代羅漢松、清代紫竹等珍稀古樹,石屏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古樹的保護,委員們參觀時正好碰上縣裡舉辦古樹保護掛牌儀式,縣委書記李建陽親自為古樹掛牌。

3、石屏鄭營村

石屏鄭營村位於縣城西邊10公里的寶秀鎮赤瑞湖畔,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裡山青水秀,村內古建築、宗祠、學校及地理環境、自然景觀十分秀美。1999年1月19日,石屏鄭營村被雲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現已成為歷史文化名村。

鄭營村裡民居房屋建築很有特色,以土木結構的四合院為主,方位皆坐南 朝北。委員們在縣文管所、縣文化局同志的陪同下,參觀了其中比較的古建築有陳氏宗祠、鄭氏宗祠、陳氏民居、司馬第等。陳氏宗祠建於1925年,佔地面積2577平方米,在鄭營古建築中最為壯觀。祠門為牌坊式,磚石結構。從祠門進去依次為石橋、蓮池、中殿、正殿。中殿、正殿前院子兩側均建有對稱式的偏殿、樓閣。祠門前有石亭、石獅各一對。祠門進去有一石橋,橋上有欄板望柱,望柱頭上有石雕12生肖動物,皆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中殿、正殿木結構建築上雕樑畫棟,花蟲鳥獸歷歷在目。陳氏民居建築樣式有中西合璧的特點,是鄭營村民居房屋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其房屋特點為木石結構,走馬轉角樓式四合院,坐南朝北。

鄭營村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典型的民居建築,雄偉壯觀的宗祠、樓閣、學校,使其頗具魅力,當地盛產的寶秀煎魚也頗具特色。

4、石屏蘆子溝民居建築群

蘆子溝民居建築群位於石屏縣壩心鎮蘆子溝村委會,距縣城36公里。蘆子溝民居為清末民初建築,已有百年曆史,但儲存完好,大多數房屋的方位皆座北朝南,以土木結構四合院為主,有天井、石板鋪地等空間。委員們重點參觀了蘇家寨幾座蘇姓民居,這些民居建築材料用料考究,建築結構嚴謹,建築裝飾精美,木雕精雕細刻,建築彩繪絢麗多姿,有重彩、鎏金等,繪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顯得十分雅緻。

蘆子溝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 村民勤勞躬耕,安居樂業。蘇氏人才輩出,古代有進士、舉人、士進歲、貢生,近現代有留學生、研究生、本科生。參觀時聽說有兩戶蘇姓人家的子女均為大學畢業,有在昆明工作的,有在本地中學任教的。

蘆子溝民居建築群是去年石屏縣文物考古的重大發現,已申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望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5、石屏一中

石屏一中位於縣城西北隅,創建於1923年,是鄉賢陳鶴亭先生倡導,鄉紳富戶李恆升、張信之等出資建立,原名“石屏中學校”、“雲南省石屏中學校”、“雲南省立石屏師範學校”等,1952年更名為雲南省石屏縣第一中學。

老校址現為國中部校區,校園建築古色古香,企鶴樓簷牙高啄,噴珠池綠水微漪,心池曲徑通幽。名聯古碑,雕樑畫棟,讓人肅然起敬。古柏長青,奇花鬥豔,讓人怡然忘憂。能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成長是幸福的,石屏一中幾代學子始終恪守“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的校訓精神勤奮學習,有許多人成為的高階工程師、專家、學者和作家。

6、明清古州衙

石屏古州衙始建於元代九年(1272年),明清兩代,州衙共連續使用了500多年時間,石屏古州衙建築群在雲南省屬儲存最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衙門。古州衙位於縣城中央,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六年,坐北朝南。州衙左面是文廟,正對是賣米巷,足以說明當時州衙*是重教興文和關注民以食為天的。民國時期,沿用石屏的古州衙作為縣政府。民國28年由石屏富商張正堂捐資,拆除破舊房屋,新建了大堂、二堂、東西廂房、大門及監獄等,均為土木結構樓房。新中國成立後,古州衙仍然作為石屏縣人民政府辦公地點,一直沿用至XX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好古老建築群,縣政府實施整體搬遷全面整修後,作為石屏歷史文化遊覽參觀點向民眾和遊客開放。

走進古州衙,只見大堂威嚴肅穆,二堂清幽寧靜,東西廂房古樸典雅,整幢院落莊重幽靜,讓人彷彿回到了明清時期,在歷史的長河中徜徉。

7、石屏文廟

石屏文廟位於石屏縣異龍鎮北正街,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毀於兵燹。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重建。嘉靖二年至天啟五年(1523—1625年)又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擴建。清康熙初年,知州劉維世和學正羅天柱主持又進行全面修繕。

文廟原佔地4257平方米,坐北朝南,臨街有“禮門”、“義路”兩道券門,背面刻有“玉振”、“金聲”。北進是一座四柱三門,高13.5米,寬43米的坊。正中懸掛紅底金橫匾“櫺星門”,左右懸掛“德配之地”、“道冠古今”橫匾。背面正中懸掛“洙泗淵源”橫匾。皆由清乾隆年間石屏州學正,蒙化人張瑞亮書寫。坊不但斗拱、客枋、雀替等構件雕刻精美,前面的一對石獅,正中兩根門柱、前後的石雕,有抱鼓石上的團龍圖和基石上的麒麟圖。

“太和正氣”是石屏舉人塗焯的墨寶;背面的“鳶飛魚躍”是石屏貢生劉宣所書。

泮池周圍裝有石護欄,一座單孔石橋南北橫跨,欄板、望柱雕刻十分精美。欄板有六十六塊,長0.88米,寬0.43米,厚0.07米,雙面浮雕,傳統圖案有“如意靈芝”、“鶴鹿長春”、“蓬萊翔風”、“麒護天書”等一百三十二幅。望柱有六十八根,高1.09米,邊長0.16米,柱頭有石雕獅、象、兔、龍、麒麟等六十八尊。

大成殿傳統上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是供奉孔子的廟堂。但石屏文廟的大成殿卻不是主體建築,也沒有孔子塑像。東邊有名宦祠,西邊有鄉賢祠。

先師殿,建在有七級踏步的石基上,是文廟的主體建築。臺基四周有雕刻精美的石護欄,二十六塊欄兩面都有浮雕圖案;望柱二十九根,柱頭雕刻有各種圓雕石獸。七級踏步中間有“御道”,長1.55米,寬1.2米,厚0.12米,深浮雕石龍一條,龍頭居上,龍身彎曲下垂,四周祥雲繚繞。左右垂帶各有一條吞雲吐霧的石龍,首尾卷左右翻滾。

先師殿重建於清雍正年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抬樑式歇山頂結構,是祭祀孔子的殿堂。原有一座明代萬曆年間的銅香爐,重七百餘公斤。東廡、西廡各九間,內供七十二弟子牌位。穿過側門,還有崇聖殿、尊經閣。

石屏文廟保護的完整程度,特別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職能部門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管理令委員們讚歎。1983年10月公佈為第二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XX年12月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袁嘉穀故居

袁嘉穀(1872-1937),樹五,號澍圃,雲南石屏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經殿試考中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欽授翰林院編修。清宣統元年(1909),袁嘉穀赴浙江任提學使兼布政使,致力於興辦學校,設立圖書館。辛亥革命後,袁嘉穀回到雲南,先後擔任國會議員、省參議員,雲南鹽運使,省政府高等顧問、省圖書館館長,東陸大學(雲南大學)教授等職務,身兼數職,仍將主要精力用於學術研究和文化教育工作,著述頗豐。

袁嘉穀故居位於石屏縣城南正街22號,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磚木結構四合院樓房建築,坐南朝北,佔地面積695.8平方米。由大門、二門、內院上下層組成。大門向東,由大門而進是一條通道,內分上下兩堂屋,中間是天井,左右有耳房。

故居內懸掛“經濟特元”、“太史第”、“國朝第三人”、“輝映星斗”、“名高東海”、“圭章特達”、“萱蔭千秋鬆聲九里,邦楨四葉世範三篇”,“海明三島見,山曉一樓青”等許多匾聯,均由雲南書法家尚文、李群傑、周善甫、馮國語、段雪峰、趙浩如、孫太初、劉昆生等人重書。正堂屋懸掛著袁嘉穀先生19xx年在浙江杭州任提學使兼布政使時穿朝服之攝影像一幅。天井中花木繁茂,景色秀麗。

袁嘉穀故居1989年5月公佈為石屏縣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11月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箇舊市沙甸大清真寺

沙甸新建大清真寺主要由當地穆斯林自籌資金,總投資1.1億元,歷時五年,主體工程禮拜殿及和諧廣場的主要設施已完工,於XX年8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全國的清真寺。

沙甸大清真寺佔地面積100多畝,建築面積近18000平方米,4座獨立的觀禮塔與大清真寺合為一個建築群,尖塔高度93米,外觀巨集偉壯觀、莊嚴,內部典雅、大方,大殿內可同時容納1萬人做禮拜。整個建築具有濃厚的伊斯蘭教建築風格,再加上廣場上的音樂噴泉和大顯示屏,顯示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氣勢。

今年年底,隨著與大清真寺配套的和諧廣場建設完工,沙甸回族文化旅遊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取得突破性進展,將為沙甸區打造“沙甸回族文化旅遊小鎮”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啟示與思考

通過對建水、石屏、箇舊等縣(市)的考察,委員們很受啟示並引發了一些思考。綜合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應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宣傳力度和監管力度。

在文化旅遊產業建設程序中,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比如:目前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小作坊的自產自銷,由於沒有規範的市場運作和管理,建水紫陶市場越來越小,知名度也在萎縮。近年來,建水縣意識到紫陶產業的潛力,因此在每年孔子文化節舉辦紫陶展,制定出臺《建水紫陶》標準,推動建水紫陶發展。此外,當地政府還應抓住建水紫陶在上海世博會大放異彩的時機,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瞭解建水紫陶,同時,加大對紫陶生產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紫陶產業健康發展。

另外,石屏的文物古蹟很多,且很有特點,但目前文化旅遊產業還不發達,知名度遠不如大理、麗江、騰衝等地方。因此,石屏縣政府應圍繞文化旅遊業帶動經濟發展的目標,以推進蘆子溝民居建築群、石屏文廟建築群等文物保護工作為抓手,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文化休閒旅遊產業,彰顯“文獻名邦”的獨特魅力,擴大石屏的知名度。

2、積極拓展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搞好歷史文化村基礎設施建設。

石屏鄭營村已成為歷史文化名村,距縣城僅10公里,但縣城通往鄭營村的公路為較窄的鄉村公路,不能滿足今後旅遊開發的需要;蘆子溝村地處石屏縣壩心鎮東北邊,距縣城26公里,其中有近10公里道路為土路,交通很不方便。

因此,要將鄭營村歷史文化村、蘆子溝民居建築群打造成為我省重要的文化旅遊景點,應通過政府投資、民間融資、招商引資等途徑,籌集資金,保證必要的資金投入,首先解決公路交通問題。其次,切實加強歷史文化村的保護和建設,搞好民居的修復和保護,街道、停車場、環保廁所、農家樂餐廳、遊客休閒娛樂活動中心以及旅遊景點配套的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完善優化文化基礎設施,構建適應村民文化需要的公共設施網路。

3、科學編制規劃,繼承和提升歷史文化村的歷史文化特色。

歷史文化村以建築群為整體環境風貌展現著歷史特色,印證著歷史脈絡。保護歷史文化村,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精心塑造符合自然和歷史環境、具有地方特色的、體現時代特徵的形象。

歷史文化村形象的塑造涉及自然、社會、經濟、政治、歷史等諸多因素,必須規劃先行。在制定總體規劃過程中,要總攬歷史、文化、文物、旅遊等因素,做好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綜合評價;保持村內文化的延續性,體現村民生產、生活的原汁原味;保持村內古建築群原貌,禁止大拆大建,對民居進行修復、改造時,要與原有建築風格一致,新建房屋在村外另闢新址建設,並對街道環境進行規劃;把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作為形象設計的基本點,限度地保護水系和山系,限度地做到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

同時,要由政府協調文物、文化、旅遊、園林等部門做好文物旅遊線路的規劃,形成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實現人文資源合理利用,為發展地方經濟增加新的增長點,為歷史文化名村建設增輝添色。

4、採取有效措施,將歷史文化村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首先,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領導和群眾對歷史文化村及其地面文物的保護意識,變被動保護為主動保護。其次,必須建立保障機制,採取有效措施,由文物主管部門對歷史文化村內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造冊登記,在報刊上予以正式公佈。同時,與可移動文物使用、管理人簽訂保護責任書,將保護職責落實到組、到人。

5、加強安全教育,提高村民用火用電安全意識。

在蘆子溝參觀時,委員們看到村裡的電線是空中架線,存在亂拉亂接電線的情況,而村中建築多為土木結構,這就給建築和村民的安全帶來了隱患,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民居建築群保護和建設過程中,必須將消防安全內容納入其中,具體落實消防水源、消防車通道、消防通訊、消防裝備等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確保“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同時,通過在村內主要路口懸掛消防警示標語,設立消防宣傳櫥窗,利用消防漫畫、消防知識掛圖、宣傳展板、消防幻燈、編制防火歌謠等形式,倡導科學的生產生活習俗,指導村民安全用火、用電,切實增強村民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外出參觀考察報告

為學習和了解浙江發展的經驗,更新觀念,轉換腦筋,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兩站”建設的機遇,實現昭通跨越式發展。20xx年10月11日至20xx年10月19日,由市委王書記、市政府曹副市長帶隊,有市直相關部門及十一縣區主要領導參加的一行20餘人赴浙江學習考察。通過這次考察學習,對浙江幾個市的發展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實際領會了他們在發展中政策的開放與靈活,人的聰慧與自強,幹部敢創新、善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深化了對我們黨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重要性的認識,堅定了依託溪洛渡電站建設,加快永善社會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這次學習考察了浙江杭州、紹興、諸暨、義烏、溫州。我從接到參加考察的通知後,自己就把重點定位在溫州。在一些資料上曾看到改革開放20多年來形成了影響中國發展的“三個模式”,即“溫州模式”、“深圳模式”、“蘇南模式”。因此,有幸參加由市委主要領導帶隊的考察組,到了三大模式之一的“溫州模式”的發源地,理應花更多的精力作一些深層次的學習與瞭解。從杭州到溫州沿途聽取了所到地方黨委或政府的情況介紹,同時參觀了杭州的娃哈哈集團,紹興的袍江工業區,環城河整治,喜臨門集團,諸暨的服裝業、五金業、大唐襪業,中國珍珠之鄉,義烏的大市場,溫州的正泰集團及柳市電器、永中閥門、市區服裝、打火機、鞋革等生產基地和市場。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一路思考,啟迪最深的還是溫州。據介紹,20多年前溫州“三少一差”突出:一是國家投資少;二是人均耕地少(0.4畝);三是資源少,交通條件差,在沿海地區發展也是較為滯後的。20多年後的今天,溫州發展了,崛起了,創造了溫州模式,成為全國發展的領路典型之一。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溫州的發展如此之快呢?靠的就是溫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我發展,自強不息”;靠的就是溫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放手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這次學習考察把聚焦點集中在溫州,主要帶著三個問題去尋求解答:一是溫州經濟的特點;二是通過學習考察主要有什麼啟示;三是應該學習“溫州模式”的什麼基本精神。

(一)溫州區域經濟的主要特點

通過學習與瞭解,我自己對溫州經濟是這樣認識的:在經濟發展的主體上,如投資主體、經營主體、生產主體和承擔風險的主體是千家萬戶,而不是依靠少數人;在產品的銷售方式上,市場建在國外、國內,在全國設立了成千上萬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店和溫州專櫃進行銷售;在發展經濟的活動方式上,不是單守在家門口辦企業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闖北,四海為家,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產力的分佈方式上,不是把生產力分散在一個個山溝裡,而是集中在建制鎮,把經濟建設與城鎮的發展結合起來等等。其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溫州的區域經濟是以民營企業作為主要增長點的經濟。為了養家餬口,具有傳統流動和經商意識的溫州人開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後期已有十萬供銷大軍大踏步走向全國;82年當地民營企業“八大王”入獄,民營企業發展受到挫折;84年“八大王”平反,溫州迎來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春天,幹部群眾放開手腳,投入了商品經濟的滾滾洪流,開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場,小規模、大協作,小機器、大動力,小能人,大氣魄”為主要特徵的治窮致富、發展商品經濟的新路子。溫州的民營企業就是以起初的“人無我有”(即放手發展個體私營、家庭工業),經過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人有我轉”(即發展股份合作制),發展到現在的“人轉我好”階段,標誌著溫州民營經濟邁上現代企業制度。目前,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以自然人投資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些被稱為“民營經濟”的企業的數量和產值均佔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的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民營經濟在溫州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溫州國民經濟的骨幹力量,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場的開路先鋒,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

二是溫州區域經濟是以市場機制作為執行基礎的經濟。多年來,溫州堅持市場取向改革,在不斷髮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形成了市場體系完整性,市場競爭特色性,市場發展動態性,市場規模效益群體性,市場機制作用滲透性等自身特點和優勢。特別是商品市場“在發展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新發展”。由過去企業依賴專業市場推銷產品為主轉向專業市場和企業直接推銷並舉;由過去有形市場為主轉向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並舉;由過去內銷為主轉向內銷外銷並舉。走遍全國的200萬溫州人,一邊掙錢,一邊傳播著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意識和本領。他們在依靠勤勞苦幹逐漸富裕起來的同時,影響和帶動更多的當地人走向勤勞致富之路,除了帶動平原城鎮人員務工發展二、三產業,也間接地帶動了溫州本地農村勞動力的梯次轉移。實現了平原種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種田。

三是溫州區域經濟是典型的區域性規模經濟。溫州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規模為主的企業連線起來,形成了塊狀經濟。服裝、打火機、鞋革等都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生產、銷售基地。區域性規模企業群體、區域性規模生產基地、區域性規模品牌效應、區域性規模市場體系,產生了區域性規模效應,使溫州民營企業不僅有“小”的活力,同時形成“大”的實力,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和較強的競爭力。

四是溫州區域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溫州的成功,第一是靠黨的改革開放的路線和政策;第二是溫州人窮則思變;第三是溫州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底蘊。這種文化底蘊,興起於北宋,形成於南宋的永嘉學派,它的代表人楊葉適,他們提出了一個事功學說,主張惠工通商,這種文化底蘊就影響了一代一代的溫州人。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物化在溫州人的身上,表現為人人都想當老闆,形成了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精神,來自千家萬戶的溫州人,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用了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掙了千金萬銀。也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溫州人“不找市長找市場”,全力發展商品經濟。就連下崗職工也是個個奮勇,人人爭先,“不找市長找市場、不言下崗言轉崗”,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溫州的企業是我要幹,而不是人家要我幹,所以是主動的。它有一種內在的衝動,也就是溫州企業建立了內在的動力機制。

(三)學習考察的主要啟示

啟示之一:“溫州模式”的可貴之點在於:溫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人們不安於現狀,不墨守成規,不滿足於貧苦的生活。為了追求財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們十分勤勞,善於學習,甘於吃苦,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無論到哪裡都能紮根,生存發展。而我們這些地方,在歷就沒受到過或很少受到過市場經濟的洗禮,農業文化根深蒂固,計劃經濟的秩序又成為不可逾越的陳規,人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與溫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溫州人不遠千里到那裡開發廊、辦服裝店,甚至擺修鞋攤,在那裡發現賺錢的機會,而當地人卻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了,卻不屑於幹、不願意幹,或者不會幹而又不去學。學習溫州,首先要學習和培育市場經濟的文化,學習溫州人的創業精神。

啟示之二:從溫州經驗看,要發展民營經濟,最重要的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寬鬆環境,讓人們自己去闖、去創業、去克服困難、去承擔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市場經濟的文化。要知道,在溫州發展民營經濟之初來自各方壓力很大,也做過一些不利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如,把最早創業的“八大王“投入了監獄,也多批次派幹部到溫州“滅火”等等。那時,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政府不可能給民營經濟以優惠政策,但政府的支援和保護卻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環境,民營經濟的火越燒越旺。而在我們這些地方,決策層儘管千呼萬喚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但在相當一個層面的部門或幹部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設卡,處處干預;或者是把民營經濟當作“唐僧肉”,各個部門都要去“吃”一口,這是其一;其二是面對招商引資,高喊開放開發,歡迎你來投資,但是不主動出擊,而是坐等上門。後來又覺得人家是來賺錢的,心理不平衡。所以,可以對你熱情,也可以不熱情,吃、拿、卡要隨之產生。學習溫州,就是一定不要怕“肥水流進外人田”,特別是不要怕別人賺錢。

啟示之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溫州在幹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沒有檔案,也不看別人做過沒有,只看實踐中需不需要,實踐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實踐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做通的,他們都會千方百計地去做,有檔案的照執行,沒有檔案的創造檔案,實踐與檔案有牴觸的,繞道走,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實踐“三個代表”和認真落實發展是硬道理。如農民手裡有錢卻沒有城鎮戶口,進不了城,他們就集資建農民城,從異地回溫州沒航班就包機,自己開闢航線,異地商場不上溫州貨,自己就租櫃檯賣自己的貨;分散的家庭經濟規模被列為私有制的樣板,他們就創造了股份制,既解決規模小的問題,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這個思維的特點是:不是從教條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不管什麼事情,不管你旁人怎麼講,我都要試試看。試不成拉倒,試成了就要千方百計地堅持下去。而我們這些地方由於受落後的官本位的影響,不少人的思維的特點是唯實的少,唯書、唯上的多,做官講保險,責任找落腳點,講話發言講安全感,導致敢闖的難闖、想試的難試……

(四)應該學習的基本精神

1、溫州人淡漠於意識形態之爭和熱衷於物質利益的追求,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生生不息的推動力量。這種力量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繁榮,也是整個現代文明的進步。溫州人勇於承認自己的追求物質的動機,這比他們已經取得的那些物質成果更加重要。只要尊重、鼓勵、保護廣大群眾的強烈的致富慾望和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群眾自己會找到致富之路。

2、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為了致富、為了創業,要不斷追求、不斷開拓、不斷前進,永不滿足。由於傳統的影響,我們這些地方的人們往往安於現狀,很容易滿足,日子過得好一點,就“小富即安”,不想再幹了,沉溺於搓麻將,上飯館。

3、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為了致富,人們異常勤勞,敢於冒風險,工作不挑撿,努力學習本領,善於適應環境,即使極端偏遠、極端艱苦的地方,都有溫州人在奮鬥,在創業。但我們這些地方卻不一樣,人們也想生活過得好,但又圖舒服,甚至寧願失業也不願幹那些“苦累”之活,甘願在當地受窮也不願到外面去闖蕩,尋找發展的機會。

4、溫州人的基本精神還在於:講雙贏重誠信,溫州人做生意,既彼此競爭,又較為團結互助,不是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榮。所以溫州的所有制結構是多元的,經營主體是多元的,它的市場也是多元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溫州的靈魂是創新,商業文明的核心是誠信,經濟格局的特點是靈活,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是多元。

三、圍繞大電站,推進產業佈局大調整,實現縣域經濟大發展

溪洛渡電站建設的機遇已來臨,如何實現服務與發展共贏,在支援溪洛渡電站建設的前提下,如何使移民群眾的利益得到合情合理的解決。為此,重點思考了三個問題:一是要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二是要加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農民增收,把產業做強做大;三是強化城市建設與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環境。當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認識,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

徵地移民工作是當前的焦點、難點。自今年四月孟連協議簽定後,在施工區發生了大規模的、多批次的移民群眾上訪,*、張貼小字報、辱罵幹部、圍攻深入移民區做工作的工作組。針對這些問題,縣委政府先後召開幹部大會、移民親屬機關幹部座談會、老幹部會等各類會議,多次從鄉鎮及機關抽調200多名幹部堅持長達四個多月的工作;還組織了老幹部代表、移民代表到孟連考察。經過多方面的思想發動,貼近群眾,交心談心,移民群眾由牴觸到理解、到配合進行實物指標複查。9月18日開始歷時兩個半月,全面完成了施工區移民的實物指標現場調查工作,現正進行歸類,分析、利用。當前,重點是爭取政策、組織內外遷。在移民政策的爭取過程中,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深思:一是移民搬遷的宗旨“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二是土地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移民沒有能養家餬口的基本土地,將產生長期的不穩定;三是移民工作的艱鉅性、複雜性、歷史性、長期性、社會性、群眾性、國際性,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把握;四是面對電站建設,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應該是在業主與移民利益分配上找到結合點。既要積極而為,大力支援,又要維護移民的應得利益。五是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應學習溫州敢創新、善創新的精神,現有標準是十幾年前制定的,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移民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政策的合情、合理、科學,老百姓最講實惠,施工區移民已為電站建設作出了犧牲,應得利益兌不了現,既搬不出,也穩不住。縣委、政府有決心和信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懇請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援。

(二) 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隨著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進展加快,給永善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永善的“支援與服務”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要根據溪洛渡電站建設需要和目前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健康需求和消費趨勢,結合資源優勢,從資源、市場、時空綜合考慮,重點抓好有市場、有特色、效益好的產業群體,提升產業品位,使產業結構調出規模,調出“亮點”,調出“賣點”,迅速把產業做強做大,做出特色。在機制上要堅持政策帶動、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帶動、專案帶動、科技示範帶動及專業村、專業戶帶動戰略,培植一批種植、養殖示範大戶和龍頭企業,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種養銷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產業化程序。堅持江邊、高二半山、高寒山區分類指導,分層發展的原則。

在高寒冷涼地區,突出以經營管理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為動力,發展養殖業為主,努力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大力發展羊、肉牛,依託“雲南半細毛羊”品種資源優勢,在馬楠、茂林、伍寨、碼口等鄉(鎮)建設半細毛羊擴繁基地;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和“借母還兒、產子分成”的成功經驗;減少高寒冷涼片區生豬飼養比例,減輕人畜爭糧、爭地壓力;種植業中,以優質脫毒洋芋為主,其它作物為輔。在二半山區,以發展糧食作物、生豬為主,解決群眾致富的問題。在江邊河谷地區,以發展規模化經濟作物、經濟林果為主,解決群眾率先奔小康的問題。

圍繞建設“沿江百里綠色產業經濟帶”,抓好“三群兩基”建設。

——發展壯大以生豬、家禽、牛、羊為主的畜牧產業群。二半山以生豬、家禽為主,適當發展廄養山羊、肉牛,充分利用二半山糧產豐富,桔杆數量大的優勢,大力普及生化、氨化飼料,科學飼養,限度地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與高寒山區羊、肉牛合力形成畜牧產業群。同時,扶持發展肉製品加工企業,帶動產業群的發展。

——發展壯大以魔芋、砂仁為主的經濟作物產業群。把魔芋、砂仁發展成為經濟作物中的龍頭產業,用以帶動油菜籽等作物的發展。充分發揮“金江魔芋”、“金江砂仁”的優質品牌效應,擴大魔芋種植面積、鞏固砂仁面積,提高產量和品質,強化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財源,達到富民、壯鄉、強縣的目標。

——發展壯大以花椒、臍橙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群。以江邊乾熱河谷地區為主,充分利用沿江自然資源,以金江花椒、紅桔、臍橙的品牌效應,做大做強優質金江花椒和以臍橙為主的水果產業,在規模和加工上大做文章,採取優惠政策,扶持發展1—2戶龍頭企業,提高附加值。帶動核桃、板粟、白蠟蟲等產業以及二半山區的速生豐產林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路子,從而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

——培植蔬菜基地。隨著溪洛渡電站籌建工作的進一步拓展,施工隊伍和外地商人陸續進入縣城,蔬菜、肉食等食物供應問題已成為迫切而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分兩期規劃建設4萬畝蔬菜基地,年提供商品蔬菜8萬噸。

——優質糧基地建設。以二半山區為主,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糧食品種結構,以優質大米和優質玉米為主,其它雜糧為輔,狠抓農技措施推廣,努力提高單產,增加複種指數,使有限的耕地發揮出更大的效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轉變觀念,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樹立“競爭農業”新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縣情、鄉情鎮情的認識,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退耕還林結合起來,與農業基本建設結合起來,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與推廣農業科技結合起來,抓好優勢農產品的佈局,培植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二是遵循市場導向原則、因地制宜原則、農民自願原則、生態平衡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優勢產業向自然優勢區域集中佈局的原則、重點突破原則、擇優發展原則、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植原則、科技先導原則、龍頭企業和能人帶動原則。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發展壯大特色農產品基地,解決好培植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問題。四是扶龍頭、建協會、親能人,解決好生產與市場的聯接。解決好龍頭連市場、龍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問題。建立農業專業協會、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自我服務。大力扶持營銷大戶,培育和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五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六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搞好服務,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使每一個支柱產業,從規劃佈局、基地建設、品種引試、技術培訓、生產加工到市場行銷等各個環節,都有人才、有措施,環環抓緊抓實,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七是抓好小城鎮建設和勞務輸出。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和非公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與開發利用地方優勢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為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增收開闢更廣闊的空間。八是講文明,樹新風,為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軟環境。解決好文明言行、環境衛生、服務質量,特別是農村、集鎮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講排場、鋪張浪費等方面的問題,破除陋習,移風易俗,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農村文明程度。

(三)強化城市建設與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景觀

為適應支援服務溪洛渡電站建設的需要,圍繞構建“山城、水電、園林、湖濱旅遊城市”的形象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力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加大縣城擴容改造力度,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在規劃管理上,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嚴格按規劃確定的城市目標定位進行建設。已聘請重慶規劃設計院完成了縣城15平方公里總規和8平方公里建設性詳規。根據規劃,我縣將在縣城老城區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北片城區,積極配合三峽公司建設好電站施工生活區,著手開發南片新區,通過溪洛渡大道、振興大街、民通路相連線,力爭在五至十年內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佈局和體系。

二是在開發模式上,堅持按照“組團、連線、成片”的思路,實行組團式開發與連片式發展相結合。

三是在資金來源上,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前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闢融資渠道,實行政府、企業和個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多渠道吸引外來投資商和本地民間資金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在土地的開發利用上,堅持把土地作為經營城市的一個重要方面,走以地生財、以財建城、以城招商的路子。對公益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和鼓勵性產業投資專案,實行協議出讓,規劃勘察成本、一級土地市場費、公共設施建設費完全由開發商承擔;對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拍賣;享受和兌現優惠政策,實行“收支兩條線”,採取先徵後扶持的辦法進行。

篇4:考察報告

個人考察情景報告

xxx,性別x,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參加工作,xx年xx月加入,xx年xx月畢業於xx學校xx專業,xx學歷,現任xx單位xx職務。

主要特點:

一、政治素質強、思想覺悟高。該同志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並經常寫學習心得和體會。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維護黨的形象,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政治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有事業心和職責感、組織本事強。該同志在具體負責的xx工作中,堅持xx、xx,

xx,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工作中敢抓敢管,敢於承擔職責,顧大局、識大體,注重實踐,講究效率。善於總結創新,善於抓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善於聽取不一樣的意見和提議,善於組織、調動、協調各方面的進取因素,構成整體合力,推動工作順利開展。無論是在xx、xx、xx、xx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必須的成績,極大的提高了xx,多次受到領導和上級部門的肯定。

三、廉潔自律、甘於奉獻、有親和力。該同志性格開朗,待人誠肯,作風民主,處事公道,尊重領導、關心下屬、團結同事,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清正廉潔,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任勞任怨,紮實肯幹有魄力,大事面前沉著冷靜,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工作中既講原則又有靈活性,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先後獲得過“優秀xx”、“優秀xx”、“xx個人”等榮譽稱號。

主要不足:有時過於急躁,要注重強化細節,加大創新的力度,繼續深入學習專研業務理論知識。

篇5:考察報告

職業學校考察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場體制的不斷完善,人才需求多樣化更加明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職業技術學校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辦學思路教育要從基礎抓起,從人才抓起,如今高等教育發展很快,職業教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尚處在落後階段。

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爭當時代教育強者已成為現代中國教育工作者勢在必行的目標,人文教育客觀地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中,其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與技術教育相比,二者分屬兩種不一樣的體系,並且是相互滲透、合二為一的,對二者任何一方的偏頗,均會導致不良後果。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健全人格,掌握職業技能,到達提升人性與人力的相互統一,必將成為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切入點,。

為了更好的瞭解職業學校的辦學特點,2012年5月我考察了和的幾所職業學校,分別是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商貿學校、工業技術學校、崇明豎和職校,此次考察讓我開闊了眼界,受益匪淺。

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堅持“適應市場、滿足需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突出本事、注重發展,就業升學、多元出路,素質教育、成人成才”的辦學理念,全面貫徹職業教育的精神,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挖掘學生的特長,堅持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紮實的專業技能、較強的職業本事和創新精神作為辦學的培養目。

職業技術學校注重就業指導,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配備專職就業指導教師,負責畢業生的就業推薦工作,定期召開人才供求見面會。注重學校與企業、社會之間的聯絡,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和為社會各方面的服務,。學院以服務北部灣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為宗旨,以就業指導為導向設定專業,以沿海優勢突顯特色,以產學結合創新理念,以內涵建設為重心提高質量,以提高學生就業本事和其他綜合素質而服務社會。商貿學校秉承“以學生為本”,堅持以創立現代化,國際化的品牌職業學校,為目標,倡導為學生供給完美教學,管理,服務理念,堅持“誠信,溝通,合作,雙贏”的學校文化。學校瞄準國際職業教育前沿,進取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資料與教學模式。

市工業技術學校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教學中注重德育滲透,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分析、確定及行動的綜合本事,培養勤奮嚴謹的職業素質,創立了加強和完善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新模式學校勇於嘗試,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進取探索最佳實訓手段,模擬企業生產過程,以製造業生命週期的邏輯過程為主線,向學生全面、真實地展示企業各種真實場景及各個工作崗位資料,以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進取實施教育和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行為規範和心理健康教育,全民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崇明豎和職校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市場,主動適應,按需辦學,靈活多樣”的辦學方針,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會做人、精技術、肯吃苦、敢創業”為育人目標,把培養學生“學做人、會做人”與“學技術、能做事”結合起來,“掌握就業本領”與“敢於創造崗位”結合起來,“課堂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就業指導”與“社會考察”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就業本事。

從對和的幾所職業學校考察結果來看,和的職業教學理念各有不一樣,的職業教育理念主要面向,職業教育理念相對來說更為先進,更為全面,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本事,面向市場,提升人性與人力的相互統一,更能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理念相對落後,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從而更能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需求。

篇6:考察報告

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考察報告

為學習和借鑑別人先進單位安全工作經驗,做好我校安全工作,確保學校安全,維護學校良好的教學、生活秩序,我們保衛幹部於近日考察了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考察採用參觀、聽介紹、交流交談等方式進行。現將考察情景具體報告如下:

一、職業技術學院基本情景

職業技術學院是199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有著五十年辦學歷史的四所院校合併組建的新型高校,位於中華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該院學校面積1473畝,校舍建築面積54.8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33億元,教學儀器裝置總值7913.24萬元,圖書館藏書98.8萬冊。現有教職工1055人,在校生14958人。設有藝術與傳媒學院、財經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資訊科技學院、外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建築技術學院,共開設50個專業。

二、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先進經驗與成功做法

1、安全保衛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該院安全保衛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圍繞學院中心工作,落實職責、確保安全。該院保衛處高度重視學院安全保衛工作,定期研究分析安全保衛工作的新情景、新問題,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工作制度,明確安全保衛工作職責,落實安全保衛工作職責制,切實做到思想到位、職責到位、措施到位,確保學院平安。

2、加強安全保衛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安全保衛人員的綜合素質

安全保衛隊伍是學院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安全保衛工作的好壞事關學院整體工作的開展和安全,是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的根本保障。該院保衛處日常加強對安全保衛人員的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無私奉獻精神,使他們能進取主動克服困難,自覺做到識大體、顧大局、講奉獻、講團結,甘於吃苦、安心本職,努力完成工作任務。安全保衛人員克服了自卑情緒和思想,做到自尊、自重、自愛、自醒、自強,從根本上樹立熱愛安全保衛工作的思想。

安全保衛人員加強學習,努力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管理手段,加強事業心和職責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他們進取參加“新知識、新業務、新技能”的培訓和崗位技能練兵比武活動,不斷提高安全保衛業務知識、監控裝置操作、突發事件處置等方面的本事。保衛處負責人是安全保衛工作的職責者,安全保衛工作始終遵循“超前防範”和“警惕出安全”的總要求,按照“規範、守紀、創新”工作思路,做到安全保衛工作有新的起色和亮點。

3、加強學習培訓,打造業務過硬的安全保衛團隊

該院保衛處努力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提高安全保衛職工的政治覺悟,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做好各項安全保衛工作。他們加強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切實提高安全保衛工作水平。經過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安全保衛職工的綜合素質,充分認識和肯定安全保衛在學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增強做好安全保衛工作的自豪感和職責感,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打造業務過硬的安全保衛團隊中,進一步加強安全保衛幹部隊伍建設,著力建設適應新形式下的政治過硬、業務精湛、團結一致,能幹事的、幹成事的安全保衛幹部隊伍。一是抓學習,嚴格執行幹部學習制度。按照“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紀律嚴明’的要求,強化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增強幹部政治鑑別力、政治敏銳性和做好學院安全保衛工作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強化幹部的業務技能學習,增強幹部做好業務工作的本領,適應學院安全保衛工作需要。二是抓紀律,嚴格執行幹部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打招呼制度、報告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嚴明崗位工作紀律。三是抓效率,健全並堅決執行工作問責制度,增強幹部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建立一支紀律嚴明、真抓實幹的安全保衛幹部隊伍。

4、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的宣傳教育,增強安全保衛、安全防範意識

該院保衛處切實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的宣傳教育,經過舉辦講座、出宣傳欄、編印《安全簡報》等形式開展安全知識教育、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學院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防範意識、應急及憂患意識和自防自救本事,增強安全保衛、安全防範意識和法制觀念與守法護法的自覺性。

5、加強制度建設,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該院保衛處加強制度建設,使各項制度更加標準化、規範化,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他們切實落實崗位職責,對每個按照工作專案、工作概述、工作標準和所需知識技能等四方面資料,制定量化事項,職責到人的職位說明書。做到每個安全保衛人員都有崗位職責,每件工作、每項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

6、認真做好安全防範和安全管理工作

該院保衛處認真做好安全防範和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不斷鞏固和完善人防、機防和技防相結合的防控體系,切實將安全防範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二是做好學生宿舍和學校環境的綜治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人員的密切合作,對學生宿舍、公共場所和學校環境的安全加強檢查、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學院安全整治工作,為全校師生創造更加安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營造出更加和諧的學校氛圍。三是進一步落實消防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加強與消防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絡,認真履行消防監督和指導職能;做好日常消防安全檢查、消防安全培訓、滅火演練和隱患整改等消防安全管理基礎性、日常性工作;完成消防器材的增補及換藥、保養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安全門衛制度、堅持憑證出入學院制度,加大對進入學院外來人員的嚴格詢問、登記制度,控制無關外來人員進入學院;建立24小時巡邏制度,確保重點要害部位和學院面上安全;做好學院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確保安全保衛工作質量,樹立崗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維護好學院秩序。五是做好人訪、物訪和寄訪工作,堅持應有的警惕性,工作細緻認真做到家,既保證學院對外聯絡聯絡的暢通,又嚴格防範各類安全風險與事故的產生,維護學院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六是改善安全保衛人員值班、

值勤必備的聯絡裝置和防護裝備,適應治安保衛工作發展的需要。

7、加強黨建工作,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該院保衛處切實加強黨建工作,經過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搞好學院安全保衛工作夯實政治組織基礎。在加強黨建工作中,他們嚴格黨組織生活,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認真抓好“三會一課”制度的落實,堅持每年一次的專題組織生活會制度,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活躍黨內的思想交流,督促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參加組織生活。引導黨員本著對黨、對學院、對自我高度負責的態度,敢於和善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虛心聽取意見、真心實意整改中不斷提高、完善自我,切實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學院各項安全保衛工作加快發展。

8、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職責制,大力推動反腐倡廉建設

該院保衛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教育,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教育和思想動態綜合分析。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堅持監督聯席會議制度,拓展教育資料,豐富教育形式,強化宣傳教育效果,深入開展廉潔從政教育和警示教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精神,認真執行《廉政準則》、中紀委“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和“五項規定”及上級領導部門關於廉潔自律、依法行政、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保證政令暢通,提高行政效能。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崗位職責,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職責書。按照學院安全保衛工作要求和部署,貫徹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紮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抓住腐敗現象容易滋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健全完善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制度體系。同時,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案件和事故隱患排查分析,確保不發生任何案件和事故,維護學院穩定和諧局面。

經過對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的考察,我們歎服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全工作上取得必須成就的同時,深深覺得他們有許多先進經驗與成功做法值得我們學習,異常是他們安全保衛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加強安全保衛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安全保衛人員的綜合素質,認真做好安全防範和安全管理工作,加強黨建工作、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等有關經驗。考察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的目的,是要把他們的先進經驗,移植到我們學校,象他們那樣搞好學校安全工作。我們決心認真梳理考察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的心得體會,切實掌握他們搞好安全工作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理論知識與工作方法,把它真正投入到我們學校的安全工作中,開拓發展,力爭取得實際成效,為營造平安、和諧學校做出實際貢獻。

篇7:考察報告

地方山村文化學習考察報告

6月14日,根據黨校的學習安排,我們青幹班全體學員踏上了山東考察之旅。龍口市南山村作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是我們此次山東之行的重要一站,南山村的發展成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將南山考察的情景總結匯報如下:

一、南山村的基本情景

南山村位於山東半島的港口城市——龍口市。30年前,南山村是一個僅有4個生產小隊,240多戶,800多人的窮山村。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南山村在村書記宋作文的帶領下靠5000元辦起了工副業。經過30年的艱苦創業,如今南山村已兼併周邊4個鄉鎮,10多個行政村,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社會禮貌提高、生態環境優美、群眾安居樂業的現代化新村。

二、南山村所見所聞

見聞之一:強大的工業產業。南山村的經濟支柱是南山集團,南山集團始創於1978年,經過三十餘年的艱苦拼搏,現已發展成為多產業並舉發展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集團轄屬13個居民生活區,40餘家企業。擁有鋁業、紡織服飾業、旅遊業等核心主導產業,並戰略性地拓展了能源、建材、葡萄酒、高爾夫、教育、金融等六大產業。2008年,南山集團公司總資產達316億元,綜合實力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78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排行第92位。“南山”牌系列產品連續多年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南山精紡呢絨、南山鋁型材為“中國名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南山集團實行獨特的“村企合一”管理體制。在南山,村級領導班子與企業領導班子合二為一,村民與企業職工合二為一。在“村企合一”體制下,一方面,南山村將相當部分的個人收入經過“加成”和“股份”的方式集中到團體,用於增加企業的積累和再投資發展,這使得南山集團的經濟實力得以迅速壯大。另一方面,南山籍的村民既是企業的員工,又是公司的股東,這使得村民的切身利益與團體利益緊密地聯結在一齊,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村民發展團體經濟進取性和主動性。

見聞之二:發達的社會事業。走進南山村,展此刻眼前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化城鎮。工業區、生活區、商貿區、教育區、休閒娛樂區、旅遊風景區櫛比鱗次,錯落有致。

富起來的南山人十分注重社會各項事業的提高與發展,著力創造禮貌提高的軟硬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教育事業,南山集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累計投資10多億,建立了從幼兒園、國小、中學、職業中專、職業學院一整套教育體系。到達國家級標準的南山幼兒園,能容納400多名幼兒,南山集團長期聘請兩名外教,在幼兒園實行雙語教育。南山職業技術學院投資1.5億元,佔地600多畝,設有紡織、旅遊、企業管理、電子、計算機應用、工業自動化等40多個專業,重點為南山培養高階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每年有80%的畢業生在南山集團就業。有力緩解了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集團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二是文化設施建設,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人們需要層次的提升。順應需要,南山村投資100萬元,建起了一個面積1萬m2,藏書50多萬冊的大型圖書館;投資1億多元建成了全國農村第一座一流的歌舞劇院;功能齊全的南山體育場能容納兩萬餘名觀眾。南山人利用這些文化體育場所開展經常性的文體活動,極大地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南山人的文化素養,推動了南山的發展。三是社會保障體系。在南山老有所養的問題已得到全面解決。南山集團利用團體積累資金,投資建起了老年公寓。其

建築面積1.2萬m2,共有100多個賓館式標準房間,可容納200多為位老人居住。南山凡年滿60歲的老人都可入住,每月花費只需200多元,其餘全部由南山集團承擔,除去南山按年齡段向他們每人頒發的養老金,幾乎可算免費養老。

見聞之三:蓬勃發展的旅遊業。80年代隨著南山集團的發展,南山的領導者敏銳的感受到了南山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從最早經營賓館酒店到興建南山旅遊景區,旅遊業已成為南山集團的朝陽產業。2001年南山旅遊景區被國家首批授予4A級景區稱號,南山旅遊景區以優雅的自然景觀和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構成了融宗教、歷史、旅遊、飲食、商業文化於一體旅遊觀光休閒勝地。

三、南山考察學習的啟示

啟示之一: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發展。工業化促進城鎮化,沒有工業化的城鎮化是沒有根基的。南山正是依靠發展工業,經過艱辛創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實現了從農業向工業、鄉村向城市、從傳統的自然經濟社會向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的轉變,實現了共同富裕,應當說南山經濟發展史是一部工業創業史。

啟示之二:堅持全面推進,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物質禮貌、政治禮貌、精神禮貌協調發展的過程。南山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全面、協調發展,政治、文化、社會都取得了很大提高,村民住進了別墅,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建立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鄉村治理新機制。

啟示之三:發展旅遊風景區,提升旅遊帶動作用。南山村書記宋作文曾說,“工業企業做不好可能會倒閉,旅遊產業卻是大家一輩子的保障”。南山旅遊風景區原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山是禿山,路是山路,沒有任何旅遊資源,如今經過南山集團大手筆投資建設,已構成了集宗教文化與中華歷史文化、飲食文化與商業文化、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人造旅遊文化風景區,年接待國內外遊客二百萬人次以上。我們能夠借鑑南山旅遊的投資建設方式,立足夷陵區自身優勢,著眼大三峽,開發大專案,發展大旅遊,舉全力培育精品,推動夷陵區旅遊業的大發展,並以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篇8:考察報告

商業保險市場的考察報告

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被譽為社會“減震器”和“潤滑器”。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市場中也顯現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為了進一步規範我縣保險市場,更好地發揮保險業在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保障作用,最近,我們組織力量,對我縣保險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地調查,並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和思考。

一、我縣商業保險市場發展現狀

(一)市場主體發展迅速。截止年7月底,全縣共有10家商業保險公司進入我縣設立分公司或營銷服務部。其中,財險公司有中國財保、太平洋財保、中華聯合財保、大地財保等4家,壽險公司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新華人壽、生命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等6家。10家保險機構中,以分公司形式設立的有4家,其中財險有中國財保、大地財保、中華聯合財保3家,壽險有中國人壽1家。全縣共有保險從業人員1800餘人,其中,專職管理人員116人。從業人員中,從事財險人員800餘人,從事壽險人員1000餘人。當前,另有等5家財險公司正在我縣籌建設立分公司(營銷服務部),年底,全縣商業保險機構將到達15家,比年新增9家。

(二)保險產品日益豐富。人壽保險產品主要包括普通壽險、分紅保險、一年期以上健康險和短期險。規模較大的主要有“康寧終身”、“千禧理財”、“國壽鴻泰”、“國壽鴻新”、“學生平安”保險、“校方職責險”等30多個險種。各財險公司主要經營機動車輛險、家財險、企業財產險、貨運險、短期健康和意外傷害險等。有的公司還進取探索涉農保險業務。如中華聯合財保、大地財保公司分別推出了“家家樂”、“農家樂”系列組合產品,正在農村推廣。

(三)經營管理日臻完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家保險機構不斷更新經營管理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客戶回訪制度,完善事前、事中、事後服務控制體系,改善內部管理,增強服務本事,贏得客戶認可,保費收入、上繳利稅逐年增長。年,全縣實現保費收入7540.3萬元,上繳利稅237.47萬元;年,全縣實現保費收入9763.8萬元,上繳利稅262.82萬元,分別增長29.49%、10.68%。今年元至6月,全縣實現保費收入就達10293.7萬元,上繳利稅269.2萬元,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87%;保險密度(人均保費金額)為101.02元人,已超過年全年保費收入和利稅。元至6月的保費收入中,財險收入1600.7萬元,佔15.55%,壽險收入8693萬元,佔84.45%。中國財保、中國人壽兩家老牌公司雖穩居主導地位,佔有財產險和人壽險89.66%左右的市場份額,始終領跑全縣保險市場,但也明顯感覺到了來自保險市場開放的競爭壓力。

(四)保險功能逐步增強。全縣保險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保費逐年遞增,保險所供給的制度安排,如參與社會體制管理、減少社會成員間的經濟糾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社會穩定等等,已開始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多個層面、多個環節,其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明顯提升,促進了全縣保險事業與經濟、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年,全縣各保險機構共受理理賠6047起,賠款兌現1905.2萬元;年,全縣各保險機構共受理理賠5549起,賠付兌現1532.4萬元,今年元至6月,全縣共受理理賠2827起,理賠兌現952.162萬元。今年,我縣“426”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後,太平洋保險公司進取主動介入,並按合同約定,進行頂線賠付,向縣審計局原副局長肖國辛的家屬快速理賠23.4559萬元,為政府減輕了壓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年,中華聯合財保公司為56家涉農企業開辦了小額保險業務,及時化解了這些公司在恢復性發展中的資金困難。

二、我縣商業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宣傳力度不夠。一向以來,縣、鄉兩級政府很少把商業保險工作納入到議事日程,對《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保險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等方面的宣傳組織不力。各保險公司只注重對業務人員的業務培訓與產品推介宣傳,很少組織對相關法律、法規,社會保障知識、案例等的宣傳。加之,不少保險從業人員在進行保險展業推介時,重理財功能的宣傳,輕風險保障功能的宣傳,宣傳方向不對,導致消費者對保險的風險防範功能認識不深、保險意識不強。社會的保險意識與保險業的發展態勢還存在很大差距,被動理解保險活動較多,主動參與保險活動較少。

(二)同業無序競爭突出。主要表此刻:一是高薪挖引同業公司人員。隨著我縣機構的增加,全縣保險從業人員需求量逐步增大,尤其是高階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著必須客戶資源的業務經理,成為新保險機構爭奪的重點,在高薪、高位的誘惑下,不少管理人員走馬燈一樣,頻繁跳槽,導致保險隊伍管理混亂,也直接增加了相關保險機構的人員培養和管理成本。二是不計風險成本低價“攬保”。相比之下,財產險比人身險競爭更趨激烈,主要以車輛險、職責險、意外險競爭為主。違規競爭導致費率嚴重走低,經營瀕臨虧損,承保潛在風險加大。異常是機動車輛保險,各家公司相互壓價,費率折扣超過約定標準的現象比較普遍。個別新公司急於搶佔市場,“低價”攬保。年城區的士車輛臺均保費為6600多元,現已降至4500-4800元,降幅達46.67%,而職責保額未降,仍為66萬元。縣大地財保測算,今年該公司承保的士40輛,共收取保費18萬元左右,如有1輛的士需全額賠付,該公司將所有保費全賠進去還不夠。這種局面得不到遏制,勢必將保險經營推向險境。部分公司、部分險種已經開始出現虧損。三是旁落職責拉攏客戶。今年,車船稅開徵後,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財險公司在開展車輛保險業務的同時,必須代徵車輛、船舶使用稅。可是,有少數財險公

司不顧國家利益,只管拉攏客戶,不代收車船稅,導致少數“聽話”的公司因代收車船稅而客戶減少保費下降,“不聽話”的公司不收車船稅而拉攏客戶,客戶增多保費增加,職責與利益出現了倒掛現象。

(三)營銷人員素質偏低。主要表此刻三個方面:一是從業人員業務知識有待加強。從全縣保險從業人員的組成和來源看,以待崗、下崗、離崗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兼職人員為主,專修保險專業的人員比較少。不少人員本著就業和謀取“二職業”的想法進入保險行業,對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掌握不夠,瞭解不多。異常是有不少管理層人員和具體代理人員對公司推出的新產品條款理解不透,宣傳解釋不清,有上下標準不一致、口徑不統一的現象。二是少數從業人員道德、誠信素質有待提高。有不少從業人員短期行為嚴重,為了到達自我的目的,利用客戶對自我的信任,過分誇大產品的保障功能,對限制性條款和免除職責沒有如實告知客戶,誤導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選擇,為以後客戶與保險公司在理賠問題上發生糾紛埋下隱患。三是從業人員中“臨時就業”的現象較為普遍,隊伍流動性大。各家保險機構從業人員更新換代較為頻繁,營銷隊伍不穩定,導致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服務斷檔,續保業務開展困難,投保物件“投後撤保”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涉農保險發展緩慢。我縣是農業大縣,農業是我縣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弱質產業。從目前農村保險保費收入情景看,增速有所加快,但覆蓋面和保費收入仍處於較低水平,與農業在我縣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農村人口數極不相稱。異常是近些年,我縣農村自然災害、疫蟲病害頻發,農民損失嚴重。“國十條”和省“八條”出臺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保監局《關於加快全省“三農”保險發展的意見》,可是,我縣“三農”保險異常是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還未引起縣、鄉兩級政府和相關保險部門的重視。目前,涉農保險也僅限於農房險、家財險、醫療、養老、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常規險種,涉及農業的僅有變壓器、耕牛、棉花儲運之類的財產保險,真正為農戶種植、養殖排憂解難的險種較少,或者說保險公司雖有相關的險種,但由於受農戶經濟條件、收入狀況、保險意識、風險難預測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農戶保不起、保險公司賠不起”的兩難現象。

(五)行業監督管理缺失。目前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監管明顯不到位。國家設立了保監會,對保險業行使監督管理職能,保監會向下只延伸到省一級。省保監局應對龐大的保險市場,顯得鞭長莫及、力不從心;市一級雖然成立了保險行業協會,制訂了《保險自律公約》、《營銷員流動自律公約》、《從業人員違規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違約保證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但協會是一個行業組織,不具備行政執法職能,不能採取強制措施,所以,應對各種違規行為也無能為力,對行業違約行為的處罰很難執行到位;縣一級則什麼機構也沒有,個別保險公司只顧快速擴張,不顧自律公約,違約經營問題時有發生,但無人監管。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商業保險市場建設的提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保險意識。縣、鄉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保險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種會議和宣傳媒體廣泛開展宣傳,引導社會正確認識保險,引導廣大消費者進取參與保險,理性進行保險消費,擴大保險消費需求,拓展保險的資源空間。異常是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發揮正確的主體導向作用,宣傳、支援並引導農村保險事業的發展,發揮保險支農、助農、扶農的功能。要充分發揮各保險公司自身的作用和行業優勢,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及網路媒體,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保險的重要性;要“抱團”宣傳,避免單打獨鬥,降低宣傳成本,提高宣傳效果。異常是要經過正面典型案例、現身說法,向公眾宣傳保險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宣傳的可信度,提高人們的參與意識。各保險公司還要利用保險營銷人員點多面廣的優勢,加大保險產品的宣傳解釋工作,加深人們對保險產品的瞭解和認識,為擴大保險市場儲備客戶資源。

(二)加強內控建設,增強市場競爭本事。一是要加強對保險從業人員的管控力度。建立並完善保險從業人員准入制度和相關管理制度。要嚴把准入關,防止一味追求擴充市場佔有份額,盲目吸納從業人員;要加強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徹底杜絕無證上崗。二是要切實加強保險行業的誠信建設。要進一步加強誠信建設,把“誠信保險”的各項教育和創立活動作為“信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杜絕誤導、欺詐等違規行為;要堅持向社會發布投保風險提示,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促進理性消費;要克服保險服務過程中“重承保、輕理賠,重保前服務、輕售後服務”等現象。對社會普遍關注的車險、健康險等領域,要細化理賠服務資料,明確理賠程式和時限,突出解決銷售誤導和理賠難問題;要逐步建立統一、規範的保險代理人誠信記錄資訊庫,與從業資格證書一同管理,實現各保險公司之間資訊互通、資源共享。異常是要建立和完善保險從業人員的“退出”機制,加大對保險從業人員失信的懲戒力度,對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代理人,要堅決辭退,並記錄在案,終身不得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三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操作規程。各保險機構要認真研究制定業務操作規程,明確重要崗位的職責分工,實行業務流程規範化管理。要設立內部稽核、事

後監督崗位,作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有效降低並規避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的利益風險。四是要細分市場,找準市場定位。各保險公司要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圍繞城鄉居民的消費習慣和熱點、圍繞巨集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的調整,發揮自身優勢,細化我縣保險市場,選擇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推出個性化、差異化的保險服務專案,努力滿足不一樣層次、不一樣職業、不一樣地區人群對保險產品多樣化的需求,避免同質競爭、爭奪同一市場帶來的不良後果。

(三)拓寬服務領域,支援農村經濟發展。一是要創新縣域保險發展思路。各保險機構要著眼縣域實際,立足於關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創新發展思路,進取拓展服務領域,加快發展涉農保險。要在進一步探索開展農民醫療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村家庭財產保險、涉農企業小額保險等常規險種的同時,不斷開發新的“三農”保險產品,突出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二是要進取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要堅持“有效需求”的原則,確定種植業、養殖業“兩業”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異常是要儘快啟動生豬保險、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加大政府支援力度,建立起“政府推動、共保經營”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體制。縣政府要作為農業保險發展的組織者,主動承擔農業保險發展的職責,進取向省、市爭取,落實資金支援,引導我縣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儘早啟動。三是要完善農村保險網路體系。要進一步優化網點佈局,改善和加強鄉鎮保險服務網路建設,力爭建立起網路到鄉鎮、延伸到村組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四是要建立健全縣級保險服務機構。各營銷服務部要不斷拓展自身業務空間,提升服務本事和水平,使之逐步到達分公司設立標準,做到納稅到縣級,參與服務縣級經濟發展。

(四)健全監管體系,強化對保險的監督管理。一是要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提議在縣市級建立保險監管機構的派出機構,或委託銀監局對基層保險市場實施監督管理,對基層保險機構進行清理,進一步規範保險市場。二是實行行業准入管理。在機構准入方面,要爭取上級保監機構和部門,根據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狀況等綜合指標,加強保險機構設立的可行性研究,合理控制縣級保險機構數量。既要堅持適度競爭所需的機構數量和必須的發展空間,同時又要防止因機構數量過多,造成過度競爭、無序競爭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和矛盾。在業務准入方面,要重點對投資理財類保險業務品種進行嚴格稽核把關,既要避免對其他金融產品尤其是儲蓄存款構成直接衝擊,堅持各類金融業務的均衡發展,又要防止保險公司不計成本開展業務促銷,確保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和投保人利益不受損失。三是要建立集團業務公開招投標制度。交通運輸企業車輛交強險、商業險宜採取招投標的方式進行採購,引導各保險公司進行理性競爭,以免惡性殺價帶來不良社會後果。四是要加強對保險機構的稅務監管與服務。一方面,稅務部門要與保險機構認真研究,重點解決好保險機構代徵車船稅時存在的稅款與保費由保險公司一票同步收取,每月再由保險公司集中向稅務部

門開具稅票,投保物件(納稅人)納稅、收據不一樣步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稅務監管,防止偷逃稅收和流失。稅務部門要加強對車船稅、保險營業稅徵收情景的監管,適時監控,對少數保險公司不履行車船稅代徵職責,拒繳、拖繳、漏繳營業稅的,堅決查處,直至停業整頓。五是要嚴厲查處擾亂保險市場秩序的違法違紀行為。要加大對保險公司的業務檢查和違規處罰力度,嚴厲打擊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要堅決查處行政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干擾保險市場的違紀違法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

(五)實施政策引導,創優保險發展環境。一是要科學編制全縣保險發展規劃。要結合我縣“”發展規劃,認真研究我縣保險業發展規劃,著重解決保險業長遠發展規劃的目標、戰略、步驟、措施以及政策等問題,規範地指導我縣保險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加強政策指導與扶持。縣、鄉政府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3號)、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省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政發[]45號)等檔案精神,把保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全縣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具體意見,加強對全縣保險業發展的巨集觀指導與政策支援。三是建立保險機構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平臺。縣、鄉兩級政府要以專題會、座談會等形式,組織保險、稅務、銀行、工商、、消防、教育等有關部門開展經常性的交流、探討,互通情景,並就如何支援、扶持保險業發展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為保險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工作環境。四是要建立保險激勵機制。要仿效對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的獎勵辦法,把保險發展業績、在地方繳稅情景納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把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作為目標考核的硬指標,對保險行業實行年度考核,對保險有功人士、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的保險公司實行年

度獎勵。

篇9:考察報告

個人考察情景報告

***,男,1975年2月出生,漢族,中專文化,**縣**鄉***村人。該同志199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

該同志於1994年7月畢業於*****專業,同年8月分配到***工作。20XX年1月到****工作(***公司前身),先後擔任車間操作工、班長、試驗室檢驗員、研發員、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

該同志具有過硬的政治和理論素質。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進取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能夠密切聯絡實際,靈活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大事面前能冷靜,難事面前善思考,是非面前講原則,在思想上、行動上與組織堅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識大體,顧大局,不計個人名利得失,能始終堅持一顆平常心。能正確對待組織和個人,無論組織上安排他到哪個崗位,他都能很快適應工作,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該同志在***工作十餘年來,堅持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愛崗敬業,虛心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大膽創新,不斷進取,分管的辦公室、**部、**部、**部均取得了較好成績。自20XX年以來共爭取各類專案資金3000餘萬元,獲批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國馳名商標、院士工作站等。建立招聘渠道,完善考評機制和內部人才選聘機制,建立完善了薪酬體系和全員培訓體系。20XX年接管**部工作,進取了解情景,制定管理措施,制定經營策略,對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突破,經過採用不一樣提取技術,生產出紫紅色和紅色兩種色調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動***部實現了跨越發展。20XX年接管***部工作,加強思想教育,嚴格管理程式,精簡人員,成本大幅度下降,色價從1000提高到3000以上,利潤逐步增長,使**成為集團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篇10:考察報告

民營企業發展狀況考察報告

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拉動區域經濟、增加財稅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就地轉移勞動力、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加快市場化程序的“助推器”。近期,我們針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點調查和走訪,並對調查中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一、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按照“強攻外向抓招商,壯大內源抓民營,優化環境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扶持壯大中小民營企業,全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在全縣民營企業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截止年底,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12288戶,從業人員45484人,註冊資金3.6億元;共有民營企業1454家(含規模工業),註冊資金31億元,資產總額94.6億元。

(二)行業覆蓋不斷延伸。目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主要從事機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築材料、紡織服裝、生化醫藥、農副產品加工、造紙包裝、交通運輸、餐飲商貿、文化遊樂等,廣泛涉及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業。至年,中小民營企業共為我縣群眾供給就業崗位99121個,已成為我縣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

(三)經濟貢獻不斷提升。年,全縣新增產值的85%、縣級財政收入的70%以上、鄉鎮財政收入的90%以上來自中小民營企業。年,我縣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5億元,完成營業收入103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1.2億元。剔除規模工業,中小民營企業三項指標所佔份額比例分別到達62.8%、64%、59.3%。

二、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外部環境看:一是部門“輕小重大”。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一部分,雖然也享受了政府和各職能部門供給的服務,但長期以來,一些職能部門仍然沒有轉變對中小民營企業“歧弱”、“輕小”的觀念,片面地把管理和服務的重點放在規模工業上,對中小民營企業關注不夠。二是政府職能缺位。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行政職能被分割在多個部門,存在著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城鄉分割、服務不夠的問題,使有限的行政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沒有構成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合力。同時,由於過去對中小民營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明確的扶持措施,中小民營企業出現了重複建設、盲目發展等問題,加劇了市場的無序競爭。就農副產品加工來說,全縣現有大米加工廠21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接近200家,兩個加工行業真正具備資質的均不到三分之一。三是企業融資困難。企業貸款難,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更難。從調查的85家中小民營企業來看,年需要資金支援的企業就高達68家。經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中小民營企業信貸支援力度小,且貸款手續繁瑣,成本高;中小民營企業專案包裝本事弱,儘管有的企業有好專案,產品有市場,也具備還貸本事,但缺乏自身包裝和與銀行的溝通;中小民營企業的資信

程度低,不能到達信貸要求;銀行普遍存在對大企業“爭貸”而對小企業“惜貸”的問題,對大企業“錦上添花”有餘,對小企業“雪中送碳”不足;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尚不完善,而我縣民營擔保公司至今僅有一家,遠遠不能滿足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擔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檢查收費頻繁。由於近年來我縣只對規模企業的檢查收費程式進行了規範,少數執法執收部門便把檢查收費的重點轉嫁給中小民營企業,強行收費、搭車收費,以收費代服務,以罰款代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多的檢查、收費,不僅僅加重了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負擔,並且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業主對此反映十分強烈。

從企業自身看:一是企業管理有待規範。目前中小民營企業多數實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企業的決策權、管理權、經營權集中;在用人上,以血緣、親緣、地緣為紐帶,唯親是舉。雖然大部分企業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多數情景下,親情戰勝了制度,使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二是創新本事有待提升。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總體水平不高,多數集中在投資少、風險小、技術簡單、勞動密集的領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產業關聯度不高,配套本事差,產品檔次偏低,缺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能叫響的“優質產品”、“名牌產品”不多。同時,企業普遍缺乏人才,調查顯示,目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大專以上學歷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不足3%和1%。三是業主素質有待提高。主要是守法經營意識較差,誠信缺失,少數中小民營企業主甚至將偷稅漏稅作為賺取利潤的主要手段;法制觀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我的合法權益,經常成為詐騙的犧牲品,或者成為亂收費、亂罰款的主要受害者;“小成即滿,小富即安”,取得必須成績後就自我滿足,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四是團隊精神有待增強。調查中,企業主普遍反映企業間缺乏團隊協作精神,沒有構成相互溝通

、互幫互利、共同發展的氛圍。有些企業主缺乏合作意識,只看到競爭的一面、沒有看到合作發展的一面,部分同行業企業之間相互壓價,構成惡性競爭。一些中小民營企業主“寧作雞頭,不做風尾”的舊觀念根深蒂固,行業壟斷,閉關自守,各自為政,嚴重削弱了中小民營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加快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提議

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當前,我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對發展中小民營經濟十分有利,只要全縣上下來一次思想大解放、環境大改善、素質大提高,動真格,下真情關注中小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我縣中小民營企業就必須能夠有一個大發展。

(一)全力營造中小企業發展氛圍。目前,全省各地發展縣域經濟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形勢咄咄逼人,我們必須要看到發展的大趨勢,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力發展中小民營企業。要對中小民營企業給予“國民待遇”,和其他規模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真正做到少干預、多服務,少限制、多支援。要切實加強領導,改善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構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巨集觀調控、部門全力支援、全社會進取參與、企業自主發展”的格局,促進中小民營企業健康成長。

(二)全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強發展引導。進取引導中小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中小民營企業向高科技發展、向規模化發展,使企業上檔次上規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體素質和效益。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切實規範部門涉企檢查收費程式,參照縣優經辦對全縣規模企業規範服務管理模式,將年產值在3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和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企業按屬地管理原則,納入鄉鎮優經辦進行管理,執法執收部門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檢查收費實行嚴格的申報審批制和“企業安寧日”制度,並將兩項制度的執行情景作為部門和鄉鎮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考評工作的重要資料。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一門式”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儘可能為企業排憂解難。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全縣中小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三是鼓勵技術改造。中小民營企業的重大技術研發專案,應納入縣科技發展規劃予以支援。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專案及為大企業產品配套的技改專案,應享受政府的貸款貼息政策支援。設立中小企業科技獎勵基金,對推動中小企業科技提高有貢獻的人員和團體進行獎勵。

(三)全力構築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平臺。一是建特色小區。縣委、縣政府應加快出臺相關辦法,鼓勵各鄉鎮從本地實際和優勢出發,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產品檔次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鄉鎮民營工業小區,構成民營經濟的產業特色和規模優勢。二是建專業市場。有關部門要因勢利導,對建材、裝飾裝潢、日用品、農資、傢俱、電器等商品,劃定區域,使同類商品經營向指定區域集中,在全縣範圍內構成功能較為齊全的專業化市場群體,提高市場吸引力與輻射力。三是抓園區建設。把園區作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切實加強園區人才、技術、資本、資訊等生產要素的集聚,使更多的中小民營企業進入到園區中來。

(四)全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一是加強“政、銀、企”合作。大力開展銀企對接洽談活動,引導金融部門把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服務、支援的重點,適當放寬貸款條件,降低信貸准入“門檻”,加大貸款供給份額,供給更多金融信貸產品,支援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二是提高企業自我融資本事。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主的金融知識教育,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資訊的透明度,提高企業的信用水平。三是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把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載體,引導企業“走出去”,用好的專案和產品吸引外資,拓寬融資渠道。

(五)全力提升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後勁。要加大培訓服務力度,制訂培訓計劃,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及員工進行經營管理與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儘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民營企業家隊伍。要引導中小民營企業自覺加強技術知識、管理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要注重企業創新,加快技術引進和人才引進的步伐,加大技術開發和工藝創新的力度,不斷提高消化、吸收和創新技術的本事,提高產品檔次,切實增強競爭本事。

篇11:考察報告

根據xx鎮第五屆村黨總支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考察工作法,xx鎮xx考察組於2013年4月10日深入到xx村民委員會對xx村第四屆黨總支委員討論、醞釀經過後的9名第五屆村黨總支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進行逐一考察,分別與被考察物件、各級代表、村組幹部、黨員和群眾等17人進行座談,聽取考察物件的意見、提議及評價,並分別進行談話,最終進行彙總,現將考察情景報告如下:

一、xxx:政治思想覺悟高,品行端正,無不良嗜好。文華程度一般,但組織協調本事強。工作踏實,認真負責,進取主動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緊密團結黨員幹部強化組織建設。在幾年來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在群眾心中有必須的威望,能夠及時調節處理群眾間的矛盾糾紛,帶領幹部群眾必須程度上改善了基礎設施。與此同時進取爭取資金專案、政策支援,為當地建設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外部環境。潔身自好,熱心公益,無違法亂紀情景。考察結果為優秀。

二、xxx:政治思想素質較好,為人端正。在擔任主任三年期間,進取學習提高自我思想文化素質,工作本事不斷提高,為黨員幹部群眾認可。為人樸實無華,工作狠抓實幹,

在歷年工作中打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為人謙遜,不在群眾面前“擺架子”、“拍桌子”,群眾幹部信任放心。廉潔自律,無違法亂紀行為。考察結果良好。

三、xxx:政治思想素質較高,品性良好。在擔任村幹部三年期間,進取支援“兩委”工作,踏踏實實,認真負責,有極強的職責心和事業心。不僅僅自我能勤勞致富,還影響和帶動了不少黨員群眾也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幾年來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群眾的好評。熱心公益,廉潔自律,無違法亂紀行為。考察結果良好

四、xxx:政治思想素質較好,品行良好。雖然在共.產.黨鎮從事烤煙檢測工作,但依然進取參與組織生活和村委會的公益事業建設,主動帶頭捐款捐物,進取主動支援村委會公益事業。為人樸實、正直、有奉獻心,能夠深入群眾中去做工作,得到黨員群眾的好評。無違法違紀的不良行為。考察結果良好。

五、xxx:政治思想素質較好,品行良好。在擔任村委幹部的三年期間,進取帶領群眾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生產,建設美麗鄉村,強化科普宣傳力度,在群眾中國取得了較好影響,建立了必須的群眾威望,深的黨員群眾的信任和支援。無違法亂紀行為,潔身自律。考察結果良好。

六、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行端正。少小當家,年輕有為,在村裡青壯年眼中有必須影響。由於年輕,工作經驗不多,調解矛盾糾紛,組織協調本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無違法亂紀行為,群眾基礎一般,有必須培養潛力。考察結果為合格。

七、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行良好。為人正直,勤勞致富,文華程度不高,可是進取學習。進取熱心公益,有必須的群眾基礎和組織協調本事。無違法亂紀情景,考察結果為合格。

八、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性良好。工作進取主動,辦事熱心,有必須群眾威望。文華程度一般,為人謙虛。無違法亂紀情景發生。考察結果為合格。

九、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行良好。熱心公益,工作進取主動,有必須群眾基礎。為人和藹,善於調解矛盾糾紛,組織生產建設。為人樸實,進取上進,無違法亂紀行為。考察結果為合格。

篇12:考察報告

土地規模經營考察報告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試點引導,循序漸進,全鎮土地流轉面積到達16686畝,佔承包面積的22%;轉出土地的農戶2819戶,佔承包農戶的21%;承包30畝以上的大戶有115戶,承包面積5334畝,大戶承包占承包總面積的7.1%。近期,我們對全鎮土地流轉情景進行了調查,並就土地規模經營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有其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隨著農村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業技術的提高,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一)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化轉移,使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成為必然。鎮有21個行政村,二輪延包時有368個自然小組,農業人口54659人,承包農戶13895戶,承包面積73884畝,勞動力33065人。調查統計:外出務工勞動力21503人,留守在家的勞動力僅有11562人,全鎮外出勞動力佔66%,舉家外出戶1386戶,佔總戶數的10%,如村(原治安村)7組有人口86人,此刻僅有21人在家;申津渡村1組(原雙明村7組)一輪承包人口176人,二輪延包僅有77人,在家人口僅有39人;法華寺村9組有人口212人,外出人口88人,留守在家的多數都是祖孫隔代。在家人口中,超過60歲的健康男性,充當著農村的正式勞動力。村的胡祖兵今年67歲,和老伴耕種18畝地,還是一個正式勞動力。在耕地面積總量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家勞力力的很多減少和年齡結構的逐漸老化,促進了土地的規模經營。

(二)社會資本回流農村,成為土地規模經營的“催化劑”。隨著農村經營環境的改善,經濟效益的提高,一些有實力的投資者或投資公司,異常是從農村走出去的“老闆”受農業規模經營效益的吸引,不斷與家鄉聯絡,要求投資農業。原村,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公司某分公司副總經理,他多次與家鄉聯絡,要求規模經營土地1000畝以上;外地養殖大戶羅旭初多次與鎮相關負責人聯絡,要求規模經營土地。很多的社會資本回流農村,為土地規模經營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社會化服務的健全與完善,為土地規模經營供給了條件。隨著社會分工分業不斷深化,農戶家庭“小而全”、“兼業化”的經營格局被不斷打破,一些經營專案和生產環節逐步從家庭經營中分離出來,成長為專門的農業生產服務的產業和專案。該鎮村農戶自發組建農機服務隊,購置收割機14臺、耕整機20臺,年收入250多萬元。農業生產服務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經營資料的日益精簡,為農戶家庭規模經營土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政府的引導推動,加速了土地規模經營的步伐。該鎮以法華寺村為試點,專班與村委會一道入戶瞭解民意,召開了不一樣層次會議10多次,到農戶做了很多工作。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成功集中該村5個組與鎮邊的機動地土地222畝,為規模經營樹立了樣板。用該鎮農民的話說:土地經營“捏攏來了,效益也就帶得出來了。”規模經營帶來的收益,為農民帶來了動力,也成為了推動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的根本因素。

二、土地規模經營為該鎮帶來了“雙重效益”

就該鎮在法華寺村的試點來看,規模經營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雙重效益。

(一)優化了農業資源。土地規模經營不是簡單地集並土地,而是經過土地流轉和集中,實現土地、勞力、資金、技術、資訊資源的優化配置,改變粗放經營的狀況,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資源的作用。從該鎮法華寺村試點看,5個村民小組農戶轉讓的124畝土地,轉讓前種不保收,轉讓後,連同98畝荒攤一併開發與利用,不僅僅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廣種薄收、拋荒不種的問題,並且新開發利用了一些農業資源,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二)增加了農戶和村團體的收入。法華寺村集中農戶土地後,村以每畝230元的價格發包給大戶羅旭初規模經營,發包期15年,每年收益5.06萬元,總收益75.9萬元。該村農民除獲取轉讓收益外,還可騰出精力從事其他行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村團體經過轉讓荒攤、溝幹、田界等,每年可獲取收益2.1萬元。

(三)促進了經營大戶的發展。經營戶羅旭初在承包經營法華寺村土地後,根據土地低窪的特點,將其改造成13口漁池,在放養必須數量魚種的同時,發展黃鱔網箱養殖,共放養網箱7100口,每年可獲純利200萬元以上。

(四)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實行規模經營後,農業成為業主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經營戶注重使用新品種、新技術,使用農業機械,提高生產水平,帶動了當地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規模經營大戶羅旭初為掌握網箱養鱔技術,自費到華中農學院學習,並將養殖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戶。在他的帶動下,該鎮網箱養鱔增加了2萬多口。

(五)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法華寺村低湖田與未開發的荒攤,歷來是血吸蟲重疫區。全村感染血吸蟲病人數155人,晚血病人10人,近10年來,該村因血吸蟲病感染共有9人死亡。經過集中轉包,由業主實行低湖田及荒攤的改造,不僅僅使閒置土地變廢為寶,並且對釘螺孽生環境進行了有效治理,消除了血吸蟲病威脅,農民十分滿意。

三、土地規模經營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鎮在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探索實踐中,雖然取得了必須的成效,但由於缺乏巨集觀政策的指導,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影響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順利開展。

(一)幹部群眾認識上有偏差。部分村幹部認為,確權到戶後承包權三十年不變,種是農民的權利,流轉不流轉是農戶自我的事,與團體沒多大關係,不想管多了惹麻煩;還有不少群眾對經營權流轉的法律含義不清楚,擔心土地流轉了,今後無著落。

(二)流轉程式和手續不規範。根據調查的情景來看,目前農戶的土地流轉基本處於自發、放任狀態,隨意性較大。一是農戶間私下轉讓、代耕代種較多,沒有經過村組團體;二是流轉時僅為口頭協議,沒有辦理書面流轉協議的較多;三是雙方約定租期、租金比較隨意,缺乏應有的基本參照;四是有的合同中籤約主體和流轉主體與實際情景不一致;五是已簽約的合同中僅包含租金、年限等關乎眼前利益的約定,對今後可能出現的糾紛預計不足,解決辦法不具體,留下矛盾隱患。如該鎮申1組於年將組級土地交與村委會,隨著國家惠農補貼政策的實施,該組農戶再次要求承包現屬於村團體所有的土地,引發了一系列糾紛和上訪事件。

(三)推進深化有障礙。主要存在三大難點:一是土地集中連片難。目前,土地流轉大多是農戶間的分散零星流轉,土地流轉後很難成片,異常是有的農戶對承包大戶存在對立情緒,不願將土地流轉給大戶,也增加了大面積集中土地的難度。土地不集中,是發展規模經營的主要障礙。二是相關基礎設施不完善,規模經營擴大難。三是在家勞動力少,規模經營業主請工難。

四、有序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對策與提議

實行土地規模經營,既要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對農民負責,又要保護農村土地流轉權,發揮土地的最大產出效益。當前,應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能夠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指導思想,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推進土地的規範、有序流轉,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一)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引導。土地的耕種和流轉是農民的權利。一方面,要進取向農民宣傳政策法律,鼓勵、引導農民盤活土地資源,促進土地經營從低效益向高效益轉變,把“命根子”變成“錢袋子”;另一方面,要把承包戶擺在土地流轉的主體地位,尊重承包戶的選擇權,不包辦、不搞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用市場手段調節流轉行為,逐步推進和發展土地規模經營。

(二)規範土地流轉行為。要進一步明確土地流轉主管部門的職能,賦予工作權力,給予必要的財力支援,做到“有人管事”,“有錢管事”;要迅速搭建以鄉鎮為中心的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開展土地流轉諮詢、登記、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務;要建立規範的土地流轉程式,統一土地流轉合同文字,加強流轉過程的管理。

(三)引進培育經營主體。要加大現有農民的培訓力度,支援有實力、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開展規模經營;要鼓勵已外出當“老闆”的農民回鄉發展,創辦現代農業;要著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原料基地,發展訂單生產,優化產業佈局,構成規模效應;要打破行業、區域界限,引導、鼓勵部分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促進規模經營。

(四)強化對規模經營的政策扶持。要在認真研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在政策性補貼、信貸、專業合作社或協會、種養保護和生產銷售、市場流通、稅收優惠等各個方面,對規模經營供給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程序,推動規模經營快速、健康發展。

篇13:考察報告

水產養殖業發展考察報告

近年來,委、鎮政府把水產養殖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緊扣“特色、規模、品牌、效益”四個環節,大力推進水產業發展,全鎮水產養殖面積達22510畝,其中精養魚池20143畝,逐步走上了一條“水產富民、水產強鎮”的發展路子。近期,我們就進一步推進水產養殖業發展,打造“水產強鎮”做了一些調查與思考。

一、具備打造“水產強鎮”的基礎條件

(一)自然條件優厚適宜。地處兩省三縣市結合部,平均海拔高度30米,水資源豐富,適宜水產養殖水域面積達3萬多畝;交通便利、貿易交往頻繁,水產品內外流通活躍。

(二)規模養殖漸成氣候。近年來,本著宜農則農、宜漁則漁的方針,加大水產開發養殖力度,全鎮水產養殖呈現出以慄樹村、曾口村、肖家咀村、上升村、新堤村為主的萬畝小龍蝦野生寄養板塊和以為中心的“一場五村”(曾口、上升、新堤、永興垸、肖家咀)2萬畝高產優質水產板塊。同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原則,採取互換、租賃、承包、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集並土地,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全鎮順利流轉土地9638畝,實現水產連片開發7390畝。

(三)養殖產量逐年攀升。四大家魚、小龍蝦、黃顙魚和甲魚等水產品種正逐年發展壯大。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18210畝,水產品產量10092噸,漁業產值9782萬元,居全縣第三位;2009年,水產養殖面積22510畝,水產品產量將達12475噸,預計漁業產值1.12億元。

(四)水產市場日益活躍。年全鎮居民消費水產品達0.2萬噸左右,水產品人均佔有量到達50公斤。水產品在滿足本鎮居民消費的同時,主要銷往湖南懷化、澧縣和縣內周邊鄉鎮,市場需求量呈逐年遞增趨勢。

二、打造“水產強鎮”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全鎮20143畝精養魚池,普遍存在魚池淤塞、池埂崩塌等問題,保水深度僅有1.5米左右,生產本事大幅下降。同時,全鎮70%的魚池水電路不通,魚池護坡率不到10%;“三機”(抽水機、增氧機、投餌機)配套率雖達100%,但發電機配套率不到15%;魚鱉混養以及小龍蝦野生寄養的防逃設施簡陋。

(二)水產養殖投入不足。一方面,資金保障乏力。近年來,全鎮共投入2000多萬元開挖魚池,大部分資金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漁農購買飼料、肥料等生產資料資金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水產養殖技術支撐不夠。全鎮22510畝養殖水面,僅有水產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苗種繁育、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等滯後於生產發展,養殖品種老化,產品的質量和整體檔次偏低。

(三)專業合作社功能不全。鎮內雖然成立了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但合作社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產品生產體系、科技支援體系和資訊服務體系,大部分漁農還遊離於組織之外,合作社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漁業保護意識不強。部分養殖戶環境意識淡薄,養殖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異常是農業生產汙染、生活汙染、水產養殖自身汙染,嚴重影響了漁業健康發展。合子垸村農戶彭盛基,養殖小龍蝦150畝。去年6月底,由於相鄰的中稻田裡打了除草劑,一場大雨過後,殘留的除草劑順著雨水流進了彭盛基的稻田,造成該農戶8000斤小龍蝦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4萬元。

三、打造“水產強鎮”要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

(一)要增加發展投入,改善發展環境。一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專案爭取和資金扶持力度,重點加大疏挖圍湖排灌渠道、開挖中心溝渠、暢通魚池連線道路、完善用電設施等建設投入,提高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同時,進取鼓勵養殖戶採取聯合出資等方式,改善池塘基礎設施,提高生產本事。二是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圍繞水產養殖內部結構調整和培育支柱產業,堅持以專案為抓手,進取爭取各級農業開發專案資金。加大水產養殖招商引資力度,以鮮明的特色、優惠的政策、寬鬆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外來資本、工商資本、民營資本投入。在進取協調金融部門加大支農信貸力度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民的投資主體作用,引導農民把閒散資金投向水產養殖發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加大對養殖戶理論培訓和現場指導力度,提高農戶養殖技術水平,提高養殖產品技術含量,增加單位產出效益。同時,學習外地先進養殖技術,培養水產養殖能手,以點帶片,提升全鎮水產科技服務水平。

(二)要優化養殖品種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一是發展水產養殖區模式。圍繞市場和加工企業的需求,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推廣“規模飼養、統一管理”的水產養殖區建設模式,實現“小規模、大群體”的輻射帶動效應。重點發展周邊水產養殖區,構成片帶,逐步實現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向規模化、專業化養殖轉變。二是優化養殖品種結構。重點加大名特優養殖品種的養殖規模,大力發展蝦稻連作、魚鱉混養、網箱養鱔、“18821”模式、青魚專養、桂花魚專養等高產高效養殖,培植水產養殖示範戶,做好相關技術推廣服務,提高水產養殖戶的養殖進取性,促進水產養殖戶增收。三是壯大養殖專業合作社。加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進取扶持、發展合作社,引導養殖戶在自主自願的情景下發展專業合作社,提高產品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對現有的特種水產業專業合作社,加強引導和支援力度,增強合作社的競爭本事。四是拓寬水產品銷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認真研究市場需求,主動與漁場加工企業建立產銷關係,發展“訂單養殖”,拓寬市場銷路。充分利用各級農產品展銷會,各種宣傳媒體,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全鎮優質養殖品的知名度。堅持突出環境特色、品牌特色、綠色農產品特色,加快無公害水產品、綠色

水產品基地建設步伐,進取申請註冊品牌商標,創立水產名牌。

(三)要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拉長產業鏈條。一方面,發展水產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水產熟食品、方便速食的半成品和小風味食品加工企業,逐步建立“企業—基地—農戶”的產銷鏈條,帶動漁農增收,提高漁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充分利用的區位優勢、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以垂釣為主,集休閒、觀賞、旅遊、餐飲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增加水產效益。

(四)要增強養殖環保意識,促進水產業可持續發展。將養殖水面的汙染防治納入環保規劃,規範使用漁藥,嚴格控制農藥、化肥、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生活汙水、工業排放等汙染源,確保養殖生態環境良好,減少魚類病害發生。加強對養殖水域的環境監測,進取採取有效措施淨化汙水,確保養殖環境生態平衡。同時,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加大高效生態養殖方式、科學飼料投喂等科學養殖技術推廣、運用力度,多渠道解決汙染問題。

篇14:考察報告

葡萄產業發展考察報告

效益構成動力:種什麼農民自我選擇

有效益,就有動力;一個產業要發展,依靠行政手段來推動是不可行的。僅有當生產行為成為一種自發的行動時,這個產業就走向了成熟。該鎮黨委書記李向東深有感觸地告訴我們,鎮葡萄產業的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至今已有20餘年,該產業經歷了試種、擴面、升級三個階段,應驗了這一發展的歷史規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起步階段。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的鎮天心眼村是全鎮有名的貧困村、落後村。窮則思變,在時任村支部書記的引導下,以等為代表的數名農戶,各自拿出幾分田,開始了葡萄種植的有效嘗試。經過反覆的摸索與實踐,京亞、高麥等葡萄品種相繼在這個貧困、偏僻的村落試種成功,顛覆了平原不能種植葡萄的一貫觀念,並顯現出了明顯高於傳統產業的效益優勢。

據天心眼村現任支部書記介紹,一般種植葡萄第一年畝平需投入0.4萬元左右,第二年需投入0.2萬元左右,三年後畝平年投入0.1-0.2萬元左右;葡萄收益後的成本大概0.4元斤,而平均銷售價格一般在2-7元不等,畝平年收益可達1.2-1.5萬元,相當於棉花種植收益的近10倍。應對可觀的收益,看著身邊的農戶因種植葡萄走上了致富發家的路子,天心眼村356戶農民悄悄地改變了傳統的糧棉油種植習慣,都種上了葡萄。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天心眼村成了葡萄第一村。目前,僅葡萄銷售一項,每年流入該村的資金就多達1200萬元至1500萬元,該村昔日最貧最困的農戶儲蓄上10萬元已不再是新鮮事。

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身邊越來越多葡萄致富的例子,使全鎮農民對種植葡萄發家致富深信不疑。村果農曾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收入穩定可靠,也算得上是該村比較富裕的農戶。後經天心眼村同行介紹,毅然停下了他的從醫生涯,開始種植葡萄,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由三分田發展到三畝田。年,在得知新品種藤稔葡萄產量高、效益好,畝產可到達6000-7000元后,他又大膽償試,引進藤稔,改良高麥、京亞等基本品種,種植效益得到極大提高。

年以來,鎮種植葡萄的熱情與日俱增,葡萄種植規模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增長期,實現了由單家獨戶向一個村發展、由一個村向一個鎮發展的轉變。目前,全鎮葡萄種植面積到達2.2萬畝,年產量到達6萬噸,總產值到達2.4億元,佔全鎮農業年產值的40%。鎮葡萄產業也開始輻射到我縣、、等鄉鎮,成為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

服務就是扶持:做什麼政府找準位置

發展、壯大一個產業,行政推力可能會適得其反;扶持、提升一個產業,政府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葡萄產業的發展中,農民是市場的主體。他們種什麼、種多少,政府必須尊重市場主體意願,遵循市場規律。機關幹部肖明柱給我們講了一個事例,年,鎮葡萄種植戶採購葡萄種苗時,因受騙購回假苗38萬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多萬元,但沒有一個農戶到政府上訪扯皮。箇中原因,就是鎮黨委、政府一向沒有干預農民的種植行為。

一名果農用生動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產業,就如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剛出生時,你要讓他無拘無束的成長;長到必須年齡、懂事了,你要教育引導他,但不能左右他。”

不一樣的階段,不一樣的定位。鎮葡萄零星種植的時候,鎮黨委、政府提出了“無為”就是“有為”的發展思維,“關注但不影響”,讓果農自我摸索,自我發展。在發展中期,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你種植、我幫忙,你發展、我扶持”的發展觀念,千方百計組織資金,相繼拿出500多萬元,對種植大戶、種植能手,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扶持與幫忙。年,隨著全鎮葡萄產業加速發展、規模日益壯大,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服務就是扶持”的發展理念,成立了葡萄產業科學發展領導專班,著手研究制定葡萄產業發展規劃,廣泛收集市場資訊,引導建立中介組織,完善科技服務,規範市場行為,全力維護果農利益。

近年來,鎮政府相繼與長江大學、省農科院果樹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相關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對內快速培養“土專家”,組織技術骨幹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交流和輔導。同時,還以金秋農業科技園為載體,堅持向上爭取,每年投入100萬元專案資金,開展葡萄品種試種試驗,控產、整形、套袋技術研究,大棚、避雨設施栽培等推廣示範,開展測土配方,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經驗,全鎮葡萄試驗試種品種達80餘個,各類技術日益成熟,葡萄種植逐步走向了優質、標準、安全的科學發展軌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葡萄走向全國,鎮黨委、政府加大了宣傳力度。僅年就發放《葡萄專刊》10期共5萬份,組織省、市、縣各級各類媒體集中宣傳葡萄產業發展情景30餘次;異常是今年7月成功舉辦首屆葡萄交易會,邀請全國20多個省市的客商參加,“政府搭臺,果農唱戲”,向外成功宣傳了葡萄產業,推介了“秋緣”、“天心眼”等葡萄品牌。

、交通、工商等職能部門也加強協作配合,嚴格執行“綠色通道”、“直通車服務”政策,嚴厲打擊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全力服務葡萄產業、盡力方便種植戶和中介組織,已經成為全鎮各職能部門的共識。

市場成就產業:抓什麼中介疏暢流通

沒有市場,產業做不大;市場不暢通,產業也做不強。葡萄成熟時間較北方提早一個月左右,而較南方晚一個月左右。7月上市的葡萄恰好與南北兩產區葡萄上市時間錯開,作為平原規模較大的葡萄生產基地,鎮葡萄不愁找不到市場。此刻每年7月中下旬,鎮葡萄都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長沙、成都、宜昌等大中城市,真正實現了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變,身為種植能手和經紀人的何一方對此信心十足。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廣闊的市場,圍繞葡萄產業應運而生了一批中介組織和經紀能人。

年,以市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為載體,成立了市葡萄產業協會,在此基礎上還組建了6個分會,並輻射周邊縣、市。該協會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生產指導、統一操作規程、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經過吸納種植會員,逐步壯大協會力量,為各會員供給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幫忙解決生產、銷售中的實際問題,近5年來,該協會為果農供給優質葡萄種苗300萬株,農藥肥料6000多噸,銷售葡萄40多萬噸。

同時,以各村為單位培養出來的種植能手和經紀能人也活躍在田間地頭和市場中間,聯絡果農、網路客商,傳授技術、代銷產品,極大地促進了葡萄市場的健康發展。今年葡萄上市期間,全鎮共有200多個經紀人活躍在武漢、廣州、長沙、北京、上海等城市,經過牽線聯絡,有效解決了全鎮6萬噸葡萄在一個月內售罄的難題。

到目前為止,鎮還以秋緣葡萄交易中心為軸心,根據種植分佈情景,在全鎮建立大小葡萄交易市場20多個,組建的規範化專合組織有3個、成員1500多人,銷售經紀人300多人,網路客商200多個。在各類流通主體的推動下,葡萄生產由鬆散型、粗放型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型發展,產品價格也不斷攀升。年,每噸葡萄銷售價格在2700元左右;年,上漲到了每噸4200元。

思路決定出路:破什麼上下力解隱憂

金秋農業科技園負責人劉軍談及當前鎮葡萄產業發展態勢時說到:目前,全鎮上萬畝的葡萄都實現了單產突破1萬元,不可思議;今年全鎮新購種苗到達了150萬株,明年葡萄種植面積將新增上萬畝左右。自發訂購種苗的農戶之多、數量之大,不可思議。

對此,不少幹部不免流露出一絲隱憂。以近兩年鎮葡萄銷售情景來看,當地農民的確是找準了市場,但目前鎮葡萄基本是鮮果銷售,缺乏深加工企業,產業鏈條並沒有完善,以單一產品形式進入市場存在較高風險,政府擔心當前的直觀效益,會造成農民的盲目跟風,如果對種植面積不加以控制,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勢必會造成產品積壓、價格下滑,從而嚴重損害果農的利益,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不少果農和經紀人也直言不諱,怕政府政策轉向、過早地強調“適可而止”,給葡萄產業“潑冷水”,從而錯過葡萄發展的“黃金時期”。

應對葡萄產業“過熱”的態勢和幹部群眾的擔心和隱憂,鎮黨委書記李向東破解了大家的疑慮:目前,我國葡萄生產主要分為南北兩極,南部產區的葡萄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上市,而北部產區基本在每年的8、9月份進入市場,我縣地處平原,屬亞熱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有利於優質葡萄的生產。鎮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品種選擇、種植時間以及氣候條件等方面有著自我的優勢。雖然鎮葡萄種植面積明年將到達3萬畝,但從今後一個時期葡萄鮮果市場需求行情和我縣葡萄生產銷售時間規律來看,發展空間仍然很大,葡萄市場還遠沒有到達飽和程度。

思路決定出路。葡萄產業要發展,今後一個時期要按照“打造葡萄核心區”這一思路,對葡萄產業發展作出明確規劃,以“三線五點十八村”為重點,進一步優化葡萄產業發展佈局,進取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嚴格控制膨大劑、著色劑及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供給以農家肥、生物有機肥為主的肥料,確保產品綠色、健康、安全,確保果品高質高產。要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的有利時機,以葡萄產品深加工為突破口,儘快引進葡萄汁、葡萄酒、葡萄罐頭加工等一批葡萄深加工專案,爭取早日落戶、早投產。要在進一步培植壯大各專合組織、發展農村經紀人的同時,注重加強中介組織的規範和引導,抓好各類交易市場建設,強化品牌創立,將“秋緣”、“天心眼”葡萄品牌推廣出去,以此帶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篇15:考察報告

單位人才隊伍情景考察報告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人才是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為了對接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戰略,縣委、縣政府確立了突出工業優先,推進“一主三化”,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設新興工業強縣、特色農業大縣、區域物流中心、生態水鄉,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縣市發展爭第一,縣域經濟爭先進”的奮鬥目標。為了切實加強我縣人才隊伍建設,為我縣發展供給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近期,縣人事局組織專班到縣衛生、教育、農業、建設等專業技術人才集中的事業單位和部分規模企業,就人才隊伍現狀、人才需求情景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就加強我縣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提議。

一、基本情景

近年來,全縣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進取探索人才隊伍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不斷推進人才政策機制創新,下大力氣引進各類優秀人才,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至年底,全縣企事業單位有各類人才15847人(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或具有初級及以上職稱以及高技能人才)。從人員分佈上看,事業單位人才10205人,企業人才3174人,鄉土人才2468人;從專業技術職務上看,正高13人,副高903人,中級6346人,初級8585人;從文化層次看,研究生24人,本科生2065人,專科生5780人,中專(高中)及以下7978人;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2516人,36歲—45歲3524人,46歲—55歲6890人,55歲以上2917人;現有各類優秀人才43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政府專項津貼3人,市政府津貼6人,縣政府專項津貼30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人才匱乏,分佈不勻。從總量上看,各類人才佔全縣總人口的1.53%,明顯偏低。從人才分佈上看,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事業單位,企業人才僅佔20%,在數量、質量上難以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地域分佈上看,鄉鎮人才僅佔15.6%。僅以農業技術推廣技術人員為例,按每1.5萬畝農田配備一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標準,我縣有農田120萬畝,應配80人,現僅有45人。從結構層次上看,我縣高、中、九年級類專業技術人才之比為1:7:9,高層次人才僅佔人才總量的6.13%,並且異常缺乏在省、市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

二是整體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專業知識較差,能獨擋一面的人才缺乏。如縣疾控中心,核定事業編制60人,按編制配齊人員後,第一學歷為本科的僅有4個,能獨擋一面的人員僅佔13。在現有人才隊伍中,年齡結構老化,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年齡偏大,並且部分高層人才已退居二線或外流。如國務院津貼享受者張全忠(化工行業)、宋巨集章(汽車行業)等,均已退居二線。縣植保站在編在崗4名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年齡46歲,不能適應事業發展要求。

三是人才流失嚴重,地域優勢不足。近十年來,由於多方原因,“人才東南飛”現象持續不斷,並呈增量加速之勢。目前平均每年流失各類人才約50人。人才流失呈現“兩多”現象:高階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流失多;技能人才流失多。如縣梅園中學省級明星教師凡華,年因提拔不成,辭職到深圳某中學任教;原建築規劃設計院10名專業人才中有7人(包括國家一級構造師1人、一級設計師1人,一級監理師1人,本科生4人)陸續外流到廣東、武漢等地。年車橋副總徐才安辭職到三環公司任職等等。我縣基礎教育一向抓得較好,每年大學聯考上大學的學生都在5000人左右,但畢業後回縣工作的每年僅幾十人,約佔考入大學人數的1%。

四是人才難引進,更難留住。應對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各類人才短缺的現狀,各部門(單位)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想辦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但收效甚微。如車橋公司年以來先後招聘、引進100多人,僅留住19人。今年計劃招聘120人(包含專業人才和普工),趕了7場次招聘會,2場為零,目前招聘不到20人。年該公司引進德國C28齒輪生產線後,花費20多萬元選送10人(工段長2人,大學畢業生8人)到北京進行專業操作知識培訓2個月,兩個月後僅留下2個工段長。新生源公司自年起先後招聘、引進各類人才40多人,現僅留下4人。

我縣在人才方面存在這些問題,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障礙:

1、經濟區位優勢不足,在必須程度上制約了我縣人才的發展。我縣是欠發達縣市,人均收入在全省比較靠後,事業單位人均月收入(扣除“三險一金”)約為1400元,如縣植保站高階植保師張才德,扣除三險一金後實際月收入為1600元;規模企業平均約為普工800-1400元月,本科生約為1500-2500元月。與南方地區和沿海地區相比,劣勢明顯。我縣經營行業主要是傳統行業和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業不多。加上縣內企業塊頭不大,實力不強,目前儘管,我縣規模企業增加到130家,與2005年相比淨增50家,但沒有一家稅收過億的企業,銷售過10億的企業也僅有公司一家。大多數企業存在“有多大廟就供多大菩薩”的思想。相對競爭力較低,必須程度上制約了人才隊伍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2、傳統的計劃模式和“重財輕才”的舊觀念,使得部分單位引才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忽視。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和傳統的價值取向將大部分專業技術人才集中到機關事業單位。加上受深層次文化意識的制約,企業愛才只在口頭上,親信式團隊、家族式管理使許多企業重資本聚集,輕人才組合,個別單位是缺才拒才,重引資、輕引智,重使用、輕開發,忽視科研、培訓、引進、待遇、晉升等人才密切關心的問題。

3、體制與機制上的障礙及人員調配方式,客觀上造成人才資源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由於歷史的原因,我縣事業單位嚴重超編,年實施以編制為龍頭的人員調配管理機制以來,全縣大多數事業單位仍然在還歷史的舊帳,造成人員難流動,新鮮血液難補充,人才年齡結構老化。如縣實驗國小有教職員工149人,40歲以上佔70%,30歲以下5人,28歲以下僅2人。現有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急需的人才引進了人,卻難留住心。縣職教中心2年前引進了2名模具專業教師,但一向是臨時工身份。目前事業單位普遍反映缺三類人:能做事會幹事的人、業務骨幹、學科帶頭人。如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核定事業編制32名,按要求醫療和財會專業技術人員配備應為總人數的70%以上,但實際不足50%。該單位目前空餘編制6名,擬調進醫管等專業人員,但縣裡要求從縣衛生系統其它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中進行人員調劑。目前衛生系統內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專業人才無法調劑,而能調劑的非專業人才又不能適應工作需要。

4、投入及激勵強度不夠,綜合環境欠佳,影響人才創業環境的優化。從人才投入看,近幾年全縣各類人才開發的投資有了較大的增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實用人才培訓等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十年來,縣委、縣政府每兩年對部分優秀人才進行一次表彰獎勵,對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實行政府津貼,累計投入財政性資金30多萬元,但與其他地區的人才創業環境相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在投資政策上,往往把產業投資放在首位,技術投資放在第二位,人才投資放在第三位。在投資機制上,尚未建立政府、企事業、人才個體多元投資的機制,也未建立縣級人才發展基金。從動力機制上看,以激發各類人才內在動力為目的,集精神物質激勵為一體的機制尚未構成,利益驅動的作用發揮不夠,薪酬待遇也未與本事、業績掛鉤,人才的歸屬感和向心力較弱。從引才留才環境上看,沒有制定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企業的人文環境也有待改善、提高,等等。這些都在必須程度上制約了我縣人才資源的開發和人才隊伍的可持續優化。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提議

(一)擬定人才發展戰略目標,深化各級各部門人才意識。

調整充實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組織人事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強化各級各部門職責,將人才工作情景納入班子考核的重要資料。制定“十二五”縣級人才發展規劃,經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加大財政對人才經費的投入,構成政府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各方出資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開發投入機制。著力營造關心、支援、理解、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盤活用好現有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1、優化用人機制,拓寬選用渠道,促進各類人才有序流動。制定有利於人才流動的辦法和實施細則,比如對選調生、“三支一扶”畢業生,工作期滿後,只要本人願意,經過相應考核,就可給與編制,辦理聘用手續,留住人才。進取培養企業人才,如黨政機關幹部願意到企業工作,保留人事關係,行政級別不變,適應的繼續留企業工作,不適應的可回原機關工作。實行編制的動態管理,建立事業單位人員正常補充機制。有空編的應每年補充一次。對高精尖人才實行定向招考。

2、打破地區、部門界限,鼓勵現有人才參與社會分工合作。人才是活化的資源,在一個企業內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發揮,在遵守職業道德準則的前提下,允許他們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才華。如車橋公司的技師郭全,是省級技能大師,在、都小有名氣。公司與其約定,在保證公司機修工作基礎上(總經理給其特殊待遇),可接攬其他廠家維修工作。

3、加強培訓、暢通渠道,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環境和條件。一方面,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利用各類培訓基地、網路教育平臺,加大對人才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與更新。另一方面,建立各級領導聽取高層次人才意見直通車制度。明確縣四大家領導每人聯絡1—2名優秀人才或技術骨幹,經常性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提議,為高層次人才供給參政議政舞臺,發揮他們智慧和作用。再次,加強單位(企業)文化建設,打造健康、進取、向上的物質、人文環境,進一步增強單位(企業)吸引人才的魅力,並激發人才的歸屬感與向心力。

(三)制定優惠政策,進取“引才引智”

1、加強專案建設,搭好引才引智平臺。專案建設是聚集資本、吸引人才、落實國家優惠政策的核心,也是吸引人才的突破口。要加強新生源、移栽靈兩家企業省級博士後產業基地建設,藉助這一平臺,加強與相關高校聯絡溝通,提前向優秀畢業生供給實習崗位,招引高層次人才到我縣工作。

2、完善人才政策,用良好的待遇吸引高層次人才。用足用活現行工資福利政策,提高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待遇。搞活事業單位活的工資部分,允許單位根據工作情景進行再分配。對願意回縣工作的本科生直接執行定級工資,對引進的外籍本科生給予適當生活補貼。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縣政府實行補貼制度,鼓勵企事業單位引進高、精、尖人才,實施“一流人才、一流報酬”。用高薪吸引急需的高階人才。如高薪聘請某技術研究所任光電纜專案負責人,月薪5萬元左右,還為公司帶來了一個5人技術團隊。設立縣級人才發展基金。由縣財政、企業、社會多方籌集100萬以上發展基金,定期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3、解決後顧之憂,創優環境穩定人才。建設人才週轉公寓。針對企業難以單一地徵(用)地為高階人才建公寓的現實,採取政府統一建設,企事業單位租用的模式,解決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的居住問題,併力求停車、健身、商務、娛樂、物業管理等功能齊全。簡化程式,開闢“綠色通道”,幫忙解決新引進人才家屬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問題。發放“人才健康綠卡”,確定定點醫院,聯絡科室,由定點醫院為持卡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跟蹤、回訪。加強與外來人才的溝通和聯絡,定期開展座談會、鄉友聯誼會等活動,使他們更好地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才智。

(四)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培養急需、長線人才。

1、加大職業教育工作力度。根據事業單位和規模企業發展的需求,對缺口較大的營銷、企業管理、設計等專業實行定單式培訓。由縣職校與需求企業單位簽訂委培合同。

2、實施人才迴歸工程。結合需求,與畢業後願回縣工作(至少5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本科或以上)簽訂就業合同,由財政給予必須數額的補貼(約為大學學費數額),並確保必須的工資待遇(類似國家對師範生優惠政策),為持續發展儲備一些長線人才。

篇16:考察報告

職業教育工作考察報告

市教育局分管局長帶隊,本次考察由市教育局牽頭組織。各縣區教育局局長、各中職學校校長參加學習考察。

不斷加強我市各中職學校和外省職業學校的交流與合作,為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要求。

提升我市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水平,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市教育局組織考察組於月8日至15日對的職業教育進行了學習考察。

考察人員都認真聽取當地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的經驗介紹,考察組一行先後深入電子職業中專學校、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技師學院、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商旅遊學校以及集美職業技術學校等6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學習考察。每到一處。

詳細瞭解各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與目標、學校建設與發展、機構設定與管理、學校招生與就業、職教集團與校企合作、教學改革與專業設定等方面的情景,並就職業教育規範招生、專業結構調整、資源整合等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每位考察組成員都真真切切感受到與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差距,經過此次考察學習。

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此次考察為契機,將職業教育辦學的寶貴經驗和先進理念及時傳達給本縣區、本學校的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進取借鑑吸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努力辦好本縣區、本學校的職業教育,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大發展。

篇17:考察報告

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考察報告

為深入貫徹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強文化強省建設”以及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以雜技、武術為標誌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副市長12月14日來我局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文廣新局要進取給市委、市政府當參謀、出思路,異常是要緊緊圍繞如何壯大文化產業,推進文化事業,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努力創新,大力推進全市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部署。12月19日至23日,文廣新局赴省市、市,省市、市、市等地,就當地雜技、武術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情景進行考察學習。上述幾地無論從文化淵源、產業基礎、規模還是主要藝術形態均與我市相近。

期間,考察組每到一地,實地檢視雜技院團或雜技、武術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硬體配備情景,參觀當地雜技、武術文化產業專案,同時就雜技藝術的傳承保護、雜技藝術生產、雜技院團改制、政府對特色文化產業扶持政策、雜技人才培養、雜技武術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等方面與當地主管部門和相關院團、學校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所見所聞,耳目一新,令人振奮,獲益匪淺。經過考察學習,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市雜技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和特色文化品牌效應依然存在,多地之間業務合作的依存度較高。可是,自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無論從體制機制、發展方向,還是政策優惠、資金扶持方面,周邊省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我市雜技產業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使命感愈加強烈,雜技院團深化改革以及雜技產業發展創新求變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現將考察情景報告如下:

一、省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一)出臺省級層面扶持政策

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經過了《中共省委關於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指出將文化產業納入省國家發展戰略。同時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牢牢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像重視經濟建設一樣重視文化建設,像重視經濟體制改革一樣重視文化體制改革,像重視維護人民群眾經濟權益一樣重視維護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意見》中著重指出,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

一是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層次為重點,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是經過注入資金、資助專案開發、劃轉相關資產等方式,支援重點文化企業發展,支援貼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經過上市融資和發行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企業債券等方式壯大實力規模。

三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援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

四是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投資、財稅、金融、土地和價格政策為主要資料,建立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自2012年起,除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較大幅度增加,各地要在預算內設立相應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逐步擴大規模。

(二)採取的具體措施

近日,省根據省委書記姜異康做出的“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逐步做到一村一年一場戲”的重要批示精神,提出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將國有院團變為保障基層群眾公共文化權益、滿足基層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主陣地和大本營的發展方式。要求各地市進一步發揮好藝術院團的公益作用,支援演藝團體深入基層演出,出臺自2012年實行“一年一村一場戲”的有關保障措施。同時強調在演出補貼政策方面,要實行政府買單,加大補貼力度,按照不一樣類別的演出單位和藝術門類,制定不一樣的演出補貼標準,提高演出單位演職員的進取性。要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及文化下鄉演出專項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強資金的管理監督使用,切實提高劇團演出裝備水平,落實為劇團配備舞臺流動車的政策。

(三)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市,位於黃河下游,省的西北部,是省北大門,與我市的吳橋縣為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00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2.9億元,全市總人口586.19萬。19日上午,考察組一行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雜技團等相關負責同志就文化產業發展情景進行了座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今年11月中共市委出臺了《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區域文化高地的實施意見》,提出緊緊圍繞建設幸福為新的追求,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落腳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建設區域文化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或即將開工的涉及文化旅遊、文化休閒服務、休閒健身、文化旅遊用品等重點文化專案181個,計劃總投資1149.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15.2億元,目前到位資金188.9億元。

市雜技團成立於年,為市屬差額事業單位,編制80人,實有86人,該團另有9—14週歲雜技學員27人。為鼓勵雜技院團發展,、年市雜技團共新進事業身份演員23人;從2012年起,財政撥款數由原先在編人員工資總額的60%增長至100%。近日,市財政撥付文廣新局3000萬元設施裝置改造費用,用於支付三團(雜技團、歌舞團、京劇團)的燈光音響裝置購置和雜技團排練廳、演出劇場的改造以及舞臺車、演出大客車的購置,現正在進行招標採購。同時,自2012年起市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的專項經費鼓勵文化藝術創作。

市關於雜技院團改革的思路是,經過改革將院團進行功能切分,採取公益演出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經營。鑑於雜技演員職業的特殊性,對於40歲以上的老演員放到公益性演出單位,採取財政購買公益演出的形式(結合一村一年一場戲),進社群、下鄉村演出,同時承擔黨的喉舌的作用,改革後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保。年輕演員不但要承擔藝術創新任務、放到市場演出,並且還要承擔一部分公益性演出,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創新獲獎後進行獎勵,掙高工資,進而實現雜技藝術的傳承和雜技院團的做大做強。

(四)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市居魯西,臨、,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全市總人口617.8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00萬。年實現生產總值1606.5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5億元。19日晚和20日上午,考察組分別與市文廣新局、市雜技團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並實地參觀了雜技團排練廳(兼演出廳)。

市雜技團成立於1970年,現有演職人員98人,市級差額事業單位(按編制人數的70%撥付);1993年文化部批准在建立中國少兒雜技基地,2003年市財政投資1000餘萬元新建了中國少兒雜技基地暨雜技團,同年依託雜技團成立市雜技藝術學校,招收6-10歲學員,雜技團的骨幹演員均為該校學員,目前已初步構成了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迴圈鏈條,實現了教、學、研、創、演一體化均衡發展格局。年雜技分別列入國家級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雜技被省命名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

近幾年來,市政府為保護、發展雜技藝術,提高雜技團的市場競爭力,專門針對雜技團老職工提前退休問題出臺了特殊政策,凡是工齡年滿30年,年齡接近45歲從事雜技表演的職工,能夠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凡是離退休的雜技團在編職工,均由市財政按照事業人員退休工資的100%撥付給文廣新局,由文廣新局負責發放。目前,全團在編人員不足10人,其餘80餘人均為外聘人員,財政撥付的人頭費(按照編制人數工資總額撥付)幾乎全部用到了節目創新上,該團重金打造的雜技主題晚會正在緊張排練中,將於2013年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精彩亮相。

二、省促進文化產業叢集發展

(一)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古稱汴梁,位於省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省確定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目前舉辦有中國菊花花會、中國清明文化節、中國收藏文化論壇等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節慶活動。年全市旅遊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到達3469萬人次和128.4億元。

21日,考察組一行實地考察了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景,同時參觀了國家級5A景區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是由市人民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座大型宋文化主題公園,園區佔地面積510畝,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佈局,集中展現宋代諸如酒樓、茶肆、當鋪、汴繡、官瓷、年畫等現場製作;薈集民間遊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鬥雞、鬥狗等京都風情。目前定時表演節目:包公迎賓、楊志賣刀、林沖怒打高衙內、燕青打擂、李師師藝會情公子、王員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禮、編鐘樂舞、馬術、氣功絕活等20餘個。《大宋·東京夢華》是由清明上河園景區投資1.35億元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梅帥元策劃,全劇共70分鐘,由700多名演員參與演出。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已經進入冬季,現已暫停演出,待明年3月後擇天氣狀況恢復。

(二)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為縣級市,隸屬鄭州市。位於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為中國“武術之鄉”,聞名宇內的少林寺就位於境內。禪武文化獨具特色,少林武術規模發展,全市有少林塔溝武校、鵝坡武術專修學院、小龍武院、南北武院等武術院校62家,分佈在市委市政府規劃的武術城內。目前在校習武的海內外學子達5萬人之多。現已構成、少林寺、洛陽三點一線的武術文化旅遊品牌。

22日,考察組一行抵達市,對武術文化發展狀況進行考察,實地參觀了少林塔溝教育集團的少林寺塔溝武校,並與集團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少林寺塔溝武術學校是少林塔溝教育集團的一個教學單位成立於1978年。少林塔溝教育集團成立於年元月,其中還包括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少林中學、金塔駕駛學校等。其中塔溝武校目前在校生3萬餘人,學校佔地面積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66萬餘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3000多人,有武術教學班600多個;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設有能夠招收國外留學生的國際教學中心。經上級批准,學校於2004年成立了少林中學和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其中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為實施高等學歷教育(大專),市委市政府為支援其學院發展無償劃撥了1000餘畝建設用地,該學院現已成為培養高素質武術人才的全國第一所武術院校。如今塔溝武校,已發展成為一所集文、武教學為一體的大型民辦武術教育集團。

市在大力發展武術教育的同時,於年重金打造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型文化演出專案。專案選址在距市西10公里的待仙溝,距少林寺7公里。由曾獲得奧斯卡原創音樂獎的譚盾提綱藝術總監和音樂原創;由成功策劃《印象·劉三姐》的著名策劃人梅帥元製作;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任禪學顧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任少林寺文化顧問;著名舞蹈學家黃豆豆任舞蹈編導。《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規模巨集大,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少林僧侶的現場唱誦,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合成了中嶽嵩山輝煌的交響。由於進入冬季,演出已經暫時停止。

(三)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市位於省東北部,是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全市總人口340.63萬人,年全市生產總值774.8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2億元。是中華龍鄉、雜技之鄉,龍文化與雜技藝術是的特色與品牌。該市自2000年開始舉辦龍文化活動周,每年舉辦一屆。2003年改為中華龍文化節,並增設雜技藝術節,此後兩年一屆至今,共舉辦中華龍文化節6屆、雜技藝術節3屆。市嶽村鄉東北莊,與吳橋並稱為中國雜技南北兩故里。年,東北莊雜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2日—23日,考察組一行與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深入座談,並實地參觀了雜技藝術學校、水秀雜技晚會演出劇場(大棚)、市雜技團、東北莊雜技藝術學校、東北莊原生態雜技文化園建設工地。

1、市委市政府的重點扶持政策。

(1)支援雜技文化藝術發展。今年7月,市委書記、市市長帶領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到市雜技團、市豫劇團現場辦公,一次性解決了制約院團發展的資金問題,並構成了市長辦公會議紀要(見附件)。紀要中指出:1、將雜技團、豫劇團所有在編人員檔案工資由原先的30%提高到100%全額發放。2、市政府每年向市雜技團、市豫劇團各購買200場公益性演出,每場3000元。3、為市雜技團、市豫劇團各解決100萬元資金,用於兩團購買一輛豪華大巴車及演出裝置。4、明確由市財政局負責,參照同類事業單位標準為市雜技團、市豫劇團解決辦公經費。5、有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提出獎勵辦法,報市委市政府審定,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對獲得省以上獎勵和獎項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重獎。

(2)建設國內首家雜技藝術類專科院校。6月23日,市與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簽訂文化創意與雜技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將重點打造中國國際雜技文化產業園,在園區內建設雜技藝術學校新校址,同時與北師大合作辦學,將學校辦學層次升格為大專,這將成為國內第一家雜技藝術類專科學校。用於新址建設的3000萬元啟動資金已經撥付到位。

(3)建設兩個雜技產業園區專案。在市級層面新建中國首家雜技文化產業園,總投資11億元,依託市中原綠色莊園進行分期改造建設。利用綠色莊園豐富的植被和水利資源對現有旅遊專案進行整合,擴建現有湖面,按照國際標準建設主題場館,並在中原路建設北大門,力爭用四年時間把雜技產業園建設成為佔地1200餘畝,國內首屈一指,華北地區最知名的旅遊、文化、娛樂、休閒、度假等知名品牌和的城市名片。

在區級層面,市華龍區成立了東北莊雜技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建設東北莊原生態雜技文化園。該園區規劃佔地3000畝,核心建築區面積727畝,計劃總投資6億元。目前東北莊中原雜技藝術博物館主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裝和布展等工作。該館是我國第一座以雜技為主題的單體博物館,總投資3613萬元,專案佔地總面積約36畝,主體場館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它也是東北莊雜技文化旅遊園區的標誌性建築。目前除雜技博物館外,溫泉度假區、龍湖濱水景觀、雜技民居、文化廣場、商業街和園區綠化工程等已經全部啟動,預計2015年將全部建成。

(4)大力支援民營院團發展。市政府為支援民營院團出精品、創力作、做大做強產業規模,市政府為豪藝雜技集團創作生產的《水秀》實景演出劇目供給了貼息貸款2000萬元。目前全市擁有豪藝集團、華晨集團等民營雜技團體30多個,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經營收入超億元。

2、國有雜技院團發展現狀。

(1)市雜技團。該團誕生於清朝中期,它的前身是縣雜技團,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差額補貼事業單位,編制80人,實有雜技演員200餘人。年9月,該團40名不能參加正常演出又不到退休年齡的老演員,全部調整到雜技藝術學校任教師,優化了雜技團人員結構,激發了院團活力。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由市雜技團投入600多萬元創作的大型雜技情景劇《神龍部落》在鄭州長期駐演,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雜技藝術學校。該校是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以雜技教育為主的綜合性藝術中專學校,年,學校曾先後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被省雜技家協會命名為“雜技藝術教育基地”,被國家教育協會命名為“全國職業教育創新學校”。學校現開設雜技表演、戲曲表演、舞蹈、聲樂、器樂5個專業。學制3——6年不等,目前在校生達1000餘人。

3、域外雜技演出市場。近年來,雜技一向在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國內的桂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等大中城市,都有雜技的演出隊伍。在桂林演出的《夢幻灕江》、在蘇州演出的《夢蘇州》兩臺大型主題雜技芭蕾晚會,創下了國內雜技晚會演出場次最多、上座率最高和收入最好的紀錄。市雜技團先後80餘次出訪美國、義大利、馬來西亞等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民營雜技團體先後佔據了美國迪斯尼、日本大阪環球影城等6個固定演出場所。

4、雜技藝術創作。迄今為止,創作了《獅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神龍部落》等一批雜技精品劇目,在法國巴黎國際雜技大賽、義大利拉迪娜國際雜技節、義大利維多納“國際明星雜技節”、日本東京“實際青少年雜技大賽”、武漢國際雜技節、吳橋國際雜技節和其他眾多國際國內大賽中,分別獲得“總統獎”、“政府將”、“金獅獎”、“黃鶴獎”、“芳草獎”等300多項。

三、各地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啟示

(一)政策引導是方向,政府扶持是根本。

明確雜技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謀劃、包裝、推介產業發展專案,出臺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擴大政府扶持文化產業的途徑範圍和渠道,加大政府對雜技文化產業投入,協調安排必須的政策性扶持資金用於發展文化產業,對具有創新性的文化產業專案實行低息或貼息貸款,鼓勵社會資本參股、控股、興辦文化企業,構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進而做大產業主體,做強產業規模,打造產業品牌,優化產業載體。

(二)將文藝院團改革後功能定位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融合是趨勢。

如將雜技院團全部推向市場,其自身將很難生存,經過政府花錢買公益等方式,增加對雜技院團的經費投入,拓寬院團演出市場,建立公益性演出和商業性演出雙向管理新機制,以廣場文化展演活動和群眾參與互動的娛樂康體活動為載體,在啟用和提高院團的生命力、競爭力的同時,也滿足了普通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前提條件。

發揮本地獨特文化資源優勢,發展龍頭導向化、市場多元化、體制多樣化、規模產業化、發展規範化、內含優質化的各類別、各性質、各主體的雜技藝術院團和雜技藝術學校,扶持發展一批雜技骨幹企業,實現從量變的積累逐步發展為質變的飛躍。

(四)人才建設是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靈魂。

經過考察能夠看出,各地對於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十分重視。各地每年均在全國各地雜技學校、雜技院團中選拔優秀雜技人才,高薪聘用。可是我市雜技院團受財力、機制以及影響力的制約,卻無法留住好的雜技人才、無法引進優秀雜技苗子,逐步構成了結構性斷層,人員老化現象逐年嚴重,人員包袱日益沉重。

(五)藝術創新和精品創作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精品創作是藝術發展的靈魂,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的劇節目,推動文化資料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所以,建立和完善藝術創新機制,已成為當前文化產業率先發展、邁向繁榮的基礎保障。

(六)大力實施文化產業專案建設是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依託雜技資源優勢,經過大力實施文化產業重點專案建設,在推進雜技藝術水平提高、優化文化產業升級、帶動雜技產業快速發展、提高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帶動不一樣行業、不一樣區域協調發展,構成地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佈局結構合理、創新本事較強、市場繁榮有序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五、加快我市雜技文化產業發展的提議與對策

近兩年來,我市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文化事業尤其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產業增加值逐年快速提高。可是,我市的雜技文化產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嚴重滯後於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求相比,還存在必須差距。從國內比較來看,我市的雜技文化資源優勢依然存在,但雜技產業發展已明顯落後。究其原因,主要存在:思想觀念滯後、產業意識薄弱;產業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弱;資源利用不夠,開發本事較弱等方面的問題。為用足用好國家、省、市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牢牢抓住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戰略時機,進一步加快我市雜技文化產業發展,我們提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儘快註冊成立“中國雜技集團”。

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轉換為重點,率先啟動雜技團的改制工作,以市雜技團為主體,組建雜技集團,註冊企業法人。成立後的經營範圍分為四大板塊:即雜技演出、雜技教育、雜技旅遊、雜技相關衍生品的開發。改變各單位多元化經營格局,團、校、園各抓主業,優勢集中。鑑於目前我市雜技團體的單位性質、管理結構、人員結構、資產結構等方面具有必須的複雜性,提議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初步構想分三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以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和市雜技團發起成立中國雜技集團。首先實現市屬資產雜技學校和市雜技團的合併。與吳橋雜技大世界及武術文化構成旅遊產業鏈互動,構成有特色的創意文化產業。

第二階段:以中國雜技集團注資吳橋雜技大世界並控股,完善雜技集團架構。

第三階段:以集團名義按照市場法則,運用市場手段,實施集團對吳橋縣雜技團的兼併。

對市雜技團、吳橋雜技學校、吳橋雜技大世界、吳橋縣雜技團實現資產、人員的全面整合,全面實施事業單位改制,建設資產緊密型的企業集團,集團初步正常運營。集團對所屬各企業擁有人事任免、資產監管、財務運作、市場管理的全面權利及職責。

以雜技集團為核心輻射帶動各民間團體。凡轄區內貼合必須條件並志願加入集團的雜技產業實體,經批准均可作為分公司或分團,以集團名義對外經營,仍堅持原有獨立法人資格,遵守集團章程及各相關規章制度,理解集團的管理,享受集團的扶持政策。

(二)抓緊啟動雜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雜技文化產業園區專案,以雜技產業集團和雜技職業學院為載體,以雜技館為橋樑,以雜技產業大廈為依託,進一步提高雜技藝術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與業內影響力,做大做強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這一知名文化品牌,圍繞雜技文化產業發展的系列專案,打造“團、校、園、廠、節”五位一體的完整雜技產業鏈條。實現雜技劇目演出、雜技人才教育、雜技藝術交流、雜技道具製作、雜技節慶活動以及雜技文化旅遊的有機高度統一;實現雜技人才和各類資源的合理調配和集約化經營;實現彙集多功能於一體的完善的經營服務體系;實現園區功能化、專案基地化、配套標準化、服務優質化、節目產業化、運作市場化、集團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文化產業鏈。

1、雜技藝術職業學院

依託我市現有的吳橋雜技藝術中等專業學校為基礎,創立雜技職業藝術學院學校。雜技學院為專科性質普通高校,建成後將成為我國第一所雜技藝術類大學。學院按四個功能區(行政辦公區、教學區、生活服務區及運動操場)進行規劃建設。根據雜技藝術人才成長的特性和國內外雜技市場需求狀況,擬定學院在校生規模不低於1500人,配備教職工不低於230人,以後根據市場需求滾動擴大辦學規模。學院暫設五部(公共基礎部、科研創新部、國際合作部、市場開發部、繼續教育部)七系(雜技系、魔術系、音樂舞蹈系、藝術表演系、舞美設計與道具製作系、雜技編導與師資系、文化產業管理系)二十四個專業(雜技表演4——形體、平衡、雜耍、高空;魔術表演4——魔術、滑稽、仿聲、氣功;音樂舞蹈4——民族、現代、聲樂、器樂;藝術表演系1;舞美設計7——佈景設計、化妝與造型設計、道具製作、服裝設計、舞臺燈光、舞臺技術管理、電腦美術設計;雜技編導1;文化產業管理3——文化創意與產品開發、文化企業管理與市場行銷、文化遺產保護)。

2、雜技館

雜技館應以雜技表演為主體,配有辦公、排練、交流、展示、商業和獸房等配套設施,建設成為一座設施完整、功能齊備、專業一流、特色鮮明的雜技表演場所。雜技館的舞臺主要表演專案應著重體現藝術專業性與現代綜合性相融合、雜技馬戲表演與綜藝文藝演出相兼顧、國際化趨勢與本土化特色相借鑑的建設理念。雜技館功能上應體現專業雜技(魔術、馬戲)表演劇場功能;雜技藝術交流及空間展示功能;充足的排練、辦公及小型會議功能;雜技藝術生產的研發、編創、培訓中心規格齊備的獸房以及適當的商業附屬設施。雜技館建成後,將成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雜技專業場館,屆時可用於雜技節慶賽事的舉辦、雜技節目演出、排練以及相關大型會議召開等。

3、雜技產業大廈

雜技產業大廈專案共分兩部分:一部分為雜技產業大廈,暨雜技產業寫字樓。該大廈不但作為新組建的雜技產業集團的總部基地,並且將吸引和容納本地和全國各地的雜技院團、雜技學校、雜技演出經紀機構、雜技藝術編創團體、服裝道具加工企業入駐,作為辦公場所、節目研發編創中心以及產業專案孵化中心。

第二部分為大廈附屬建築。一是將根據實際需要建設練功房,作為入駐雜技院團、學校的節目排練和日常練功場所;二是建設服裝道具加工企業廠房,延伸雜技產業鏈條;三是建設雜技專家公寓,吸引國內外知名雜技藝術大家進駐、紮根,助力產業發展。

專案建成後,經過充分利用我市環京津、環渤海的交通優勢、深邃厚重的雜技文化資源優勢、完善的雜技產業架構體系及平臺,吸引國內乃至海外雜技團體及相關產業企業入駐大廈,建立面向國內外的雜技產業發展基地、雜技文化交流基地、雜技藝術傳承基地、雜技人才培養基地、雜技資訊匯聚基地、雜技道具製作基地、雜技節目研發基地、雜技學術研討基地。共享產業資訊、延伸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打造產業航母、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綜合實力,最終實現節目產業化、產業集團化、集團國際化,打造成中國雜技產業具有培訓基地、製作基地、研發基地、資訊基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集散地,帶動雜技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依託自身文化資源優勢,謀劃週末劇場演出劇目。

我市應當依託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謀劃一臺大型雜技、武術類主題晚會暨週末劇場,藉助我市的旅遊資源吸引外地遊客,異常是京津遊客,週末來滄領略雜技之鄉、武術之鄉的獨特文化魅力。演出定位以“驚險奇絕”的雜技藝術與“武健泱泱”的武鄉盛景相結合,充分展示雜技技藝和武術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提高的同時,到達宣傳、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目的。

(四)加大財政投入,扶持院團發展。

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前提下,推進藝術院團的改革發展,根據新形勢變化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需求,把握市場需求,創新理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進一步深化對文藝院團功能定位的認識,既要體現其市場性,又要體現其公益性;既要走市場、見效益,又要出精品、出人才;既要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又要發展文化藝術產業;既要克服等著改、等著轉的消極被動思想,進取主動地進行自主改革探索,又要轉變改革就是甩包袱、減投入的思想,切實加大政府投入。

篇18:考察報告

根據20xx/2002年中泰農業合作交流專案安排,農業部組織的農業化學管理考察團一行9人,於20xx年12月5—13日對泰國的農藥、肥料生產、經營、使用、進出口管理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期間,代表團拜訪了泰國農業與合作部農業司、農業經濟研究辦公室等政府部門和領導,參觀了農藥、肥料管理機構、生產企業、銷售廠家,以及使用農藥、肥料的農場和經濟種植園,重點了解了泰國有關農藥、肥料管理體系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地處亞熱帶和熱帶,國土面積51.3萬平方公里,農用地面積2160萬公頃,接近國土面積的一半。人口6240萬,從事農業人口2200萬。主要種植水稻、蔬菜、木薯、甘蔗、水果、花卉等作物。20xx年農業產值佔國民經濟比重為24.9%,是傳統的農業大國。

泰國的農作物病蟲草害較為嚴重,農業生產對農藥依賴性較強。據調查,1996年如不使用農藥,會造成當年30%的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近年來,泰國的農藥使用量逐年增加,1991年為15029噸,20xx年已增至31454噸。由於勞動力相對缺乏,今後泰國的除草劑使用量仍呈增加趨勢。

泰國對肥料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年需求量一般在400萬噸(實物量)左右。泰國國內不直接生產化學肥料,全部靠進口。20xx年進口化肥295萬噸,折純為132萬噸,其中N80萬噸,P2O530萬噸,K2O22萬噸。主要進口品種為尿素、硝酸銨、氯化鉀(60%)及二元、三元複合(混)肥(配比為16-20-0、116-16-8、13-13-21、15-15-15、16-16-16、18-46-0),主要進口國為韓國、中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馬來西亞等。泰國國內加工企業共有24家,對進口的295萬噸中的240萬噸化肥進行復混加工,同時生產70萬噸有機肥料。

二、泰國的農藥管理情況

(一)泰國農藥管理法規的制定和實施

泰國是著名的世界旅遊勝地,又是農業大國,為保護環境和促進農產品出口,政府非常重視對農藥的管理,早在1967年就頒佈了《泰國控制毒性物質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進步,《條例》因其管理範圍過窄、操作性差等缺陷而日益不能適應社會要求,因此,泰國政府於1992年對《條例》進行了修改完善。修改後的《條例》擴充套件了管理範圍,不但包括原有的國有部門毒性物質的管理,而且將私有部門毒性物質、工業和衛生系統毒性物質都納入到管理範圍。

修改後的《條例》於1992年頒佈,1995年正式開始實施。到20xx年6月,共有472個標籤得到批准,頒發了12810個登記證,93家進口商和308個有效成份(包括混配製劑)得到登記,62個成份被禁止生產和銷售,13種農藥被列入監控名單,57個生產商得到生產許可,4700個零售店得到銷售許可;20家生產商、18個銷售商因生產、銷售觸犯《條例》而受到處罰。

(二)泰國農藥管理機構及職能

泰國的農藥由農業部農業司毒性物質處具體負責管理,衛生用藥由衛生部負責管理。農業司毒性物質處下設四個科:①農藥登記科,負責全國農藥的登記管理工作;②殘留科,負責農藥施用後在環境中的殘留檢測工作;③製劑科,負責流通領域的農藥質量監控,農藥製劑的開發、研究,私有化檢驗機構的管理工作;④農藥毒性辦公科,負責農藥施用中對人體的危害研究,指導安全用藥。

此外,還成立了毒性物質委員會,負責制定毒性物質管理政策,協調各部門共同合作,執行法規。

為了加強對有毒物質的有效控制,毒性管理各部門可根據系統內的具體情況釋出管理通知。

(三)泰國農藥的管理模式

1、泰國農藥實行分類管理。《條例》規定,農藥分以下四種類型進行管理。第一類:進口、出口、生產時,必須符合規定的標準和程式,但不需要登記和許可。第二類:進口、出口和生產時,必須進行登記,但不需要許可。第三類:生產、進出口、擁有時,必須進行登記和許可。第四類:禁止生產、進口和使用的農藥。在目前泰國生產、進口和擁有(包括銷售、儲藏、運輸、服務)的農藥中,符合第一類的還沒有,第二類主要為低毒農藥(如生物製劑BT、印楝素等),大部分為第三類。

2、泰國農藥的管理方式。根據《條例》規定,對農藥制定了三種管理方式,即:“農藥登記管理”、“農藥生產、經營許可管理”和“農藥監督檢查管理”。

(1)農藥登記管理。要求提供風險和效益資料。風險資料包括藥效、防治物件、應用範圍等,其中藥效資料是在政府部門的監督下,由地方公司按試驗準則完成的。效益資料包括毒性資料(對人體的接觸毒性)、殘留資料(在環境中的消解動態,對環境的影響,產品化學包括製劑型別、含量、分析方法等)。

農藥登記分三個階段完成:一是試驗階段:要求進口和生產者提供小量的試驗樣品,來完成藥效、急性毒性、殘留資料的準備工作。二是示範階段:在試驗基礎上,在田間進行一定面積的應用時,要提供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資料以及殘留資料。三是登記階段:依效益和風險資料、示範結果以及全套的毒性資料(包括2年的動物餵養試驗資料)決定是否可以使用和發給登記證,登記後方可生產、進口和大面積應用。

另外,在農藥登記時,對農藥標籤也提出了詳細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稽核和批准。

(2)農藥許可管理。《條例》規定,登記後的農藥,在生產、進口和銷售時,必須取得許可授權,無許可不得進行生產、進口和銷售。

①生產許可:要求廠家提供生產地點、廠址、裝置及設施、安全防護以及有毒廢棄物的處理等資料,由工業部發給生產許可證書。

②進口許可:要求提供有毒物質種類、數量、進口國家、包裝、標籤、儲存地點、含量、雜質、中毒急救措施以及對工人、接觸人員及環境的影響等資料,由農業司毒性物質處發給證書。

③擁有(包括銷售、儲藏、運輸、服務)許可:要求具有儲藏地點、儲藏方法、運輸、服務及農藥的應用管理措施。零售店的銷售人員要經過當地農技推广部門培訓,取得證書後,向地方農業推广部門提出申請,經地方政府批准,報農業司毒性物質處統一稽核發經營許可證,許可證有效期為一年,到期後在地方政府辦理續展。

(3)農藥監督檢查管理。為安全有效地使用農藥,泰國農業司制定了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規定由農業司毒性物質處對流通領域的農藥進行不定期的未通知式的抽查。抽查內容包括農藥經營許可、包裝、標籤、農藥包裝廢棄物等,發現禁用農藥立即銷燬,不再生產和進口。

對無經營許可證和經銷不合格農藥產品的,具有較嚴格的處罰措施。生產經銷無登記證農藥,處3年監禁,罰款30萬泰銖;無生產、經銷許可證,判2年監禁,罰款20萬泰銖;生產經銷不符合標準農藥,判5年監禁,罰款50萬泰銖;生產經銷假冒農藥,判7年監禁,罰款70萬泰銖;生產經銷禁用農藥判10年監禁,罰款100萬泰銖。

此外,《條例》還規定了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管理由衛生部負責。1979年衛生部頒發了2522號《泰國食品中農藥殘留法規》,1995年規定了5種農藥(艾氏劑、狄試劑、氯丹、DDT等)在作物體外環境中的殘留限量和11種農藥(甲胺磷、氧樂果等)在作物上的最大殘留限量,從而有效限制了這些農藥的使用。

為了鼓勵生物農藥的使用,減少對食品和環境的汙染,在生物農藥登記時,對毒性資料進行減免,要求只提供資料證明其安全性即可。

(四)泰國農藥管理存在的問題

儘管泰國農藥管理法規頒佈較早,管理較嚴格,但在執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1、因《條例》適用於所有有毒物質的管理,負責部門較多,管理標準不一,在業務交叉部分難以協調和統一。2、近幾年政府裁減工作人員,人員的減少限制了農藥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3、與各國和國際組織在農藥管理方面缺少經常性的資訊交流。4、目前在泰國登記的農藥有效成分有198種,共2258個產品。各經銷商冠以不同的商品名銷售這些產品,如久效磷、甲基對硫磷、百草枯等(據不完全統計,在市場上上的商品名已多達上百種)。商品名多而亂是泰國農藥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徵,這種混亂的局面使有關管理部門監督和控制市場的難度增大。

三、泰國的肥料管理情況

在肥料政策方面,泰國政府採取優惠措施,鼓勵多生產和施用有機肥料,減少化肥使用量,對進口農用化肥實行免稅政策。在肥料管理方面,泰國實行生產、銷售、進出口肥料登記許可制度,建立了嚴格的市場監督管理體系,並通過B.E2518法令,即《肥料管理條例》加以確定。《肥料管理條例》主要內容包括:

(一)定義各種名詞

詳細解釋了什麼是肥料、化學肥料、有機肥料、單元素肥料、復混肥料、複合肥料、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營養元素質量保證、有害物質、化學肥料標準、假劣肥料、標籤、運輸、說明書、執行部門等。

(二)組成肥料委員會

1、肥料委員會成員主要包括:泰國農業及合作社部副部長或其授權的人擔任委員會主席,農業司2人,農業推廣司1人,科學司1人,土地開發司1人,商業部1人,由農業技術司1人擔任委員會祕書長,並由委員會指定其他參加人員,但最多不超過5人。

2、肥料委員會有責任和義務為司長或者部長提供以下建議:①化肥生產許可證、銷售許可證及進口許可證的頒發,化肥登記,以及上述登記證書或許可證書的暫停和吊銷;②制定與化肥的生產、銷售及進口以及實驗用化肥樣本進口管理有關的條例、程式及條件,檢查驗收化肥生產地、化肥銷售地、化肥進口地以及化肥儲存倉庫;③根據規定釋出公告,並根據有關規定製定有關條款、程式和條件;④部長委託的其他事務。

此外,為嚴格執行本條例,肥料委員會有權以書面形式命令某人解釋或者呈報其工作所需的有關材料。

(三)規定了化肥登記許可證申請程式

《肥料管理條例》規定,任何人如未獲得政府頒發的有效許可證,則不得生產、銷售、進口或者運輸化肥;未按規定對其生產或進口的化肥進行登記的則不得生產和進口化肥。政府部門可以為如下申請人頒發生產、銷售或者進口許可證:①企業或經營所有者;②在泰國有居住地或辦公室的人;③在泰國有生產廠地,銷售地點或倉庫;④使用的企業名稱不與在一年內被暫停或撤消許可證的企業名稱相同。如果許可證申請人是法人,則必須符合第①、②、③及④條;如果申請人是企業經營人員,則必須符合第②條。

許可證分為四種類型,即:化肥生產許可證、化肥銷售或擁有許可證、化肥進口許可證、化肥運輸許可證。同時規定,如果化肥生產者既是銷售或擁有者,則生產許可證即被視同為銷售或擁有許可證;如果化肥進口商即是運輸商,則進口許可證即被視同為運輸許可證。

許可證有如下四種有效期:①化肥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從頒發之日起3年;②化肥銷售及擁有許可證有效期從頒發之日起1年;③化肥進口許可證有效期,按照許可證上標明的期限,但不得超過一年;④化肥運輸許可證,按照許可證上標明的期限,但不得超過6個月。

《肥料管理條例》還規定,如果有關管理部門不批准申請人的許可證,則該申請人有權在得到通知後的30天內以書面形式向部長提出申訴,部長的決定將為最終裁定。

(四)對化肥許可證管理進行了規範

包括使用範圍、標識標籤內容、使用說明、生產、銷售地點條件及法人要求、補辦程式、如何繼承等。

(五)關於化肥質量的監督管理

《肥料管理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生產、銷售、擁有、進口假化肥、與標準不統一的化肥、變質化肥、未登記的化肥、被撤消登記證的化肥、含有對人、畜或植物有害的毒性物質含量超標的化肥。

(六)化肥登記許可的釋出及公告

經肥料委員會建議,部長有權在政府公報上發表公告許可某人生產或向泰國國內進口化肥。

(七)肥料管理人員職責和義務

根據規定,肥料管理政府官員在執行該條例時,享有在工作時間內進入化肥的生產、銷售或進口地點,或者倉庫,或有機肥料的生產地;可以進入車輛或任何地方進行檢查他們認為可疑的行為;可以提取一定數量的化肥樣本用於實驗;稽查或沒收違反條例的化肥、包裝等。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政府官員必須出示證件,證件的內容必須根據部長頒佈的法規制定。負責執行本條例的政府人員應該是符合刑事法典中的有關規定。

(八)許可證的暫停與吊銷

(九)有機肥料

生產有機肥料者必須執行如下規定:自有機肥料生產之日起,須以書面形式通知政府管理部門其生產的有機肥料,並提交如下材料:①有機肥料名稱,②商標,③生產、儲藏、銷售地點以及辦公地點。同時規定,如有機肥料生產者欲變更有關內容,必須在變更之日起30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有關政府管理部門。

(十)處罰措施及附則

四、體會和建議

通過考察訪問,我們對泰國的農藥、化肥管理情況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一)體會

1、在農藥管理方面:(1)泰國政府對農藥的管理比我國嚴格,如農藥登記過程中要提供產品化學、藥效、毒性(急性和慢性)、殘留的全部資料;在同類產品的等級中無同類產品減免資料的規定。在生產經營進口農藥過程中觸犯了法規要判處監禁和罰款。(2)泰國使用的農藥主要依賴進口,通過進口原藥和製劑在泰國當地加工成成藥。在泰國,農藥的進口和銷售都是由私營企業經營的。據統計,1999年有進口商68家,其中有26家擁有大規模的分裝、加工廠。由於中國產農藥在價格上具有較大的優勢,近幾年泰國從中國進口的農藥逐年增加,據泰國官方統計,20xx年從中國進口量佔其進口總量20%。中國出口到泰國的農藥,主要是賣給進口商,通過加工、分裝後被經銷商冠以不同的商品名在泰國出售,因此絕大部分利潤由中間商獲得。(3)為減少農藥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泰國政府在1994年制定了農藥消減計劃,取消了用藥量高的棉花的作物種植,大力提倡綜合防治和使用生物農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在化肥管理方面:泰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肥料管理體系,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鑑,通過交流,有利於促進我國肥料法規建設。另外,泰國化肥全部靠進口,我國已有少量企業肥料進入泰國市場,但份額不大。

(二)建議

綜上,為搞好我們的農藥、化肥管理工作,擴大中國農藥、化肥對泰國的出口量,建議我國今後採取以下措施:

1、中國和泰國在農藥、化肥管理上有很多互補之處,可進一步加強兩國農藥管理部門的交流與合作。

2、進一步加強對國內流通領域農藥的監督管理,強化經營許可證制度,加大對製售假冒偽劣農藥的處罰力度。

3、組建中泰鬆散型農藥貿易協會,互通訊息,使更多質好價低的中國農藥打入泰國市場;同時也要積極探討中國農藥廠家產品如何通過合理途徑在泰國進行登記,打造自己的品牌,以開啟和佔領泰國市場,從而獲得更多利潤。

4、借鑑泰國消減農藥措施的經驗,制定我國的農藥消減計劃,通過改善作物種植結構,大力推廣綜合防治和低毒農藥、生物農藥的使用,減少高毒農藥的用量,減少農藥在農產品中的殘留,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健康。

5、逐步引導國內企業對泰國進行肥料貿易。採取措施,鼓勵、支援、引導國家大型肥料企業增加對泰國肥料出口,同時,發揮我國生產微量元素、微生物肥料技術優勢,加大對泰國技術轉讓和合作辦廠力度。

6、逐步擴大其他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包括:土壤、肥料分析方法、耕地適宜性調查與評價交流和合作等。

二ΟΟ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農業部農化管理考察團名單:

1.農業部農藥檢定所陳鐵春

2.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徐肖君

3.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許發輝

4.農業部人事勞動司丁力洪

5.農業部國際合作司趙金萍

6.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王壽山

7.河北省農藥檢定所羅勝軍

8.天津市農藥檢定所胡敏

9.黑龍江省農藥檢定所金煥貴

篇19:考察報告

財政部企業會計財務管理考察組

應日本公認會計士協會和日中經濟協會的邀請,我們於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十九日訪問了日本,考察日本企業財務管理的情況。在訪問期間,根據兩個協會的安排,拜會和訪問了大藏省、公認會計士協會、日中經濟協會、經濟團體聯合會,重點訪問了新日本製鐵公司、五十鈴汽車公司、東京芝浦電氣公司、小松製作所、川畸重工業公司和日立精機公司六個公司。由於時間短,日方準備的材料未能系統的介紹,有些問題考察的不夠深入。據我們粗淺的瞭解,日本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經驗,有些是有參考價值的。給我們印象較深的,有以下三點。

大公司的財務管理體制高度集中

這次考察注意瞭解了日本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方面的情況。訪問的六家公司中,除日本精機公司規模較小外,其餘五家是日本著名的大公司。新日本製鐵公司有八個大型的從鍊鐵到鍊鋼、軋材的聯合鋼鐵廠,鍊鋼能力達五千萬噸,其中三座大鋼廠,生產能力都達800一1,000萬噸。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擁有三十多家工廠,上年的銷售額合人民幣一百億元。五家大公司中,相對來說規模較小的五十鈴汽車公司,有兩個汽車製造廠,年產汽車四十萬輛。上述五家大公司的管理體制分二種型別:一種是人、財、物、產、銷的管理權都集中在公司,職工的招收、科級以上千部的任免、工資和獎金標準的確定、裝置投資、主要原材料採購、接受訂貨、推銷產品與核算損益,都由公司負責,工廠只是生產的執行單位,根據公司的指令和計劃,組織生產,管理成本、質最和採購零星材料。屬於這一類的是新日鐵、五十鈴和小松製作所三家。新日鐵所屬的君津鋼鐵廠,生產能力年產鋼1,000萬噸,這樣大的工廠,折舊費都集中在公司統一使用,工廠更新裝置、進行技術改造,要報計劃,經公司審查批准後執行。在批准的投資額中,給相當於一年折舊額十分之一的機動資金,可以應變使用。在計劃之外,工廠沒有購置裝置和建設工程的權利。

另一種型別,是所屬工廠多,產品神類多,按產品把工廠分成若千個事業部進行經營,以事業部為單位核算盈虧。例如,東京芝浦電器公司有三十一個工廠,分為電波電器、電器通訊、醫療機器等十九個事業部。川畸重工業公司有十八個工廠,分為造船、車輛、航空機等十五個事業部。事業部在產、供、銷方面有類似獨立公司的權利,但人事權和財權,仍集中在公司。在人事方面,事業部需要增人,由事業部提出計劃,經公司董事會審查批准後,工人由事業部(或工廠)招收,大學畢業生由公司統一招收。科長以上千部的提升,由事業部推薦,公司審批。在財權方面,各項資金由公司集中排程使用,事業部無權向銀行借款。事業部需要的流動資金,公司核定給一個數額,由公司提供貸款,收取利息。事業部由於管理不善,資金週轉發生困難,需向公司申請追加借款。東京芝浦電器公司規定,這種借款,加倍收息。擴建、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需要的投資,事業部每年要作出計劃,報公司審批。公司按批准的計劃提供資傘去事業部按批准計劃執行,計劃外沒有用錢的權利。東京芝浦電器公司雖然規定折舊費留給事業部,但要用於基本建設和裝置更新改造,也得按公司批准計劃執行。在批准的工程計劃之外,也無權動用。

以上兩種型別,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事權、財權高度集中。我們曾問過新日鐵和川琦重工,工廠規模很大,財權高度集中,有什麼利弊。新日鐵的經理部長中津海先生講:管理高度集中,可以保證最有效的使用資金,最合理的經營。十個鋼廠,都希望發展,要求投資,在那個廠投資最合理,最經濟,工廠不瞭解,公司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十個鋼鐵廠,有二個廠各種鋼材都可以生產,其餘廠生產的品種都有分工和側重,有的適合少品種大批量生產,有的可以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在生產安排上,公司統一接受訂貨,可以根據訂貨的品種、數量和運輸條件,安排到最合適的單位生產,做到高效率、低成本。如果由工廠各自接受訂貨,就會失去這個優勢。川畸重工經理部長橫山先生講,財權集中,可以合理使用資金乃但也有缺點,事業部有依賴思想,主動精神差。在競爭激烈、市場多梢的情況下,使用資金要謹慎,集中管理是有利的。

我國正在進行企業財務體制改革,擴大企業財權。日本的作法,值得我們研究參考。財權不宜放的太散,財權太散,不利於合理使用資金。對財權,可研究區別對待,屬於生活福利基金、獎勵基金,直接放給基層企業步屬於生產發展基金(包括折舊費在內),可以一部分放給基層企業,一部分放到公司一級。這樣處理,可能既有利於調動企業積極性,又有利於合理使用資金。

十分重視會計財務工作

各公司在介紹情況時,對經營的目的講的非常明確。私人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不盈利公司就無法生存。因此,公司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提高盈利水平而進行的。為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增加盈利,各公司都非常重視會計財務工作(日本是會計、財務工作合一,以下統稱會計財務工作),把會計財務工作當作對企業整個經營管理進行控制管理的系統,充分發揮會計財務工作在經營管理上的作用。儘管他們用人精打細算,但在配備會計財務工作人員上肯下本錢。東京芝浦電氣公司的會計核算已全部採用電子計算機,還配備950名會計財務人員,佔公司職工人數的百分之一點五(不包括電子計算機操作人員)。企業的領導人都懂得通過會計財務工作進行企業管理。兵庫縣經營者協會副會長濱先生講:“不懂會計財務工作的人,就沒有資格當企業領導人。”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理解他們對會計財務工作的重視程度。據六個公司的介紹,會計財務工作有以下特點,

一、通過會計財務工作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他們認為,現代化企業,規模大,大的公司下屬有許多事業部和工廠,有生產、物資供應、產品銷售、技術研究、發展新產品、基本建設、裝置更新、成本和盈利等等十分複雜的管理事項。對龐大的企業,複雜的管理事項,如何進行管理,會計財務工作利用貨幣和計算經濟效果的方式,提供了簡化的、明瞭的綜合的管理方法,即實行預決算管理。所謂預算,就是對生產、物資供應、產品銷售、技術研究、發展新產品、成本、利潤和裝置投資計劃,以預算的形式編成。預算經公司董事會批准,在執行中按預算進行嚴格控制。決算就是預算的執行結果。決算同預算的差異,各公司每月都進行分析。他們強調責任會計制,即會計要反映事業部、工廠、車間以至班組各級的經營責任。各級都要進行預算執行結界擴險查考核,完成的好,要找出經驗,普及提高,完成的不好,耍找出原因,研究措施加以解決。他們的會計財務工作,事後反映雖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重點是放在事前預算控制上,充分發揮了會計財務工作的積極作用。

二、狠抓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確保實現盈利目標。資本主義國家企業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企業要得到生存和發展,必須增強競爭能力。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靠產品價格低、品質好、式樣新。生產成本低,價格才能有競爭力,取得超額利潤。他們抓成本管理,有以下特點:

1·經理、廠長直接抓成本。小松製作所的粟津工廠,在廠長直接領導下;有個工廠管理室,室下設七個科,有二個科是管成本的。一個是成本管理科,有9個人,專門搞成本計劃管理。另一個是價值工程科,是專門調查、研究、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徑、方法、有七個人,都是技術人員。日常的成本核算、分析管理工作,由總務部會計科負責。五十鈴汽車公司,有一個直接歸總經理領導的辦公室有122人,主要是搞經營規劃的,其中63人是搞成本規劃、管理和蒐集成本情報的,多數是工程技術人員。日常成本核算、管理,另由成本科負責。

2·重視成本的事前管理。事前管理著重抓成本規劃、產品設計和試製。這個環節的工作抓好了,以後生產的成本管理獻比較容易了。要生產一種新型號的汽車,根據對國內、國際市場相同型別的汽車進行分析研究,確定一個有競爭性的銷售價格。銷售價格減去合理的利潤,作為進行生產的目標成本。目標成本交給設計、技術、生產和供應等部門進行具體設計和落實。如果達不到預定的目標成本,就進一步研究改進設計,力求改進技術,提高材料利用率,採用廉價的代用材料,降低材料、協作件的採購價格,提高生產率,務求達到目標成本。達到了目標成本,才能證式進行試製,否則,就不試製了。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管理,採用標準成本(也叫預算成本,我們叫計劃成本)進行事前控制。標準成本按成本形成的責任單位逐級分解落實到基層,按標準成本對生產過程實行管理,使成本管理髮揮更積極的作用。同時,也重視事後檢查考核。各個責任單位按期分析實際成本同標準成本的差異,實際成本低於標準成本的,要找出經驗,鞏固普及,實際成本高於標準成本的,要找出原因,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新日本製鐵公司各鋼廠每天向公司報一次成本情況。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深谷工廠每月開二次會,研究分析成本。五十鈴汽車公司川菊工廠每月科、部、廠分別開成本會議,分析研究經費預算、工資預算、材料利用率等成本情況。

事前的成本管理,在新廠、新裝置建設前就進行充分的研究,保證投產後能做到低成本。私人辦工廠是為了盈利,建設新廠,擴充生產裝置,投產後產品售價多少,成本高低,能否賺錢,這是決定是否投資建設要研究的中心問題,也是銀行決定給不給貸款要研究的中心問題。工廠建設方案,要經過長時間的反覆研究,多種方案比較,力求投資省(投資多了,折舊費就大,影響成本高,還要增加利息負擔)、工藝流程合理、效率高、產品質量好、成本低、賺錢多。不像我們那樣,建設工廠事前不研究投產後的產品成本,工廠投產後發現消耗大、成本高,再去抓成本已經晚了。他們工程建設前研究的時間比較長,準備的充分,一旦決定建設,就集中力量摘,工期比較短,經濟效果好。例如,君津鋼鐵廠,是一個年產1,000萬噸鋼的大聯合鋼鐵廠,是填海造地建設起來的。新日本製鐵公司五十年代末期就開始研究建設這個廠,前後經評六、七年的研究審查,1967年3月才開始填海造地建設,並相繼開始鋼鐵廠各項工程的建設。第一期工程從填海造地開始到出鋼材,僅僅用了十九個月的時間,全部工程只用了五年多一點的時間。各項工程投產的時間銜接的非常好,焦化廠1968年8月1日點火,燒結廠11月10日投產,一號高爐11月27日點火,第丁鍊鋼廠12月2日投產,第一初軋廠12月11日投產,熱軋廠1969年1月13日投產,保證了較高的投資效果。新日鐵用的鐵礦石99.2%是進口的,每噸進口價是22美元;用的焦煤86%是進口的,每噸進口價高達60美元,在這種不利的條件下,由於工廠建設合理,採用新技術,加強成本管理,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仍有競爭力,保持了較高的盈利水平,銷售利潤率達到11.5%。

3·成本管理強調依靠全體職工。東京芝浦電氣公司和小松製作所介紹,都講成本管理要依靠企業的每一個成員。他們依靠職工進行成本管理的方法,首先是注意對職工進行成本意識的教育。小松製作所介紹,職工對成本有正確的認識,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條件,成本意識可以給每個職工的活動指出方向和目標。用我們的話講,教育職工,有勤儉的思想,行動上才能注意節約。其次是每年制定計劃時,發動全廠職工討論降低成本的措施,制訂降低成本的計劃。討論的重點放在本人本單位主管的工作上,怎樣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過職工討論,制訂出個人的、班組的、車間的以至全廠的降低成本計劃,把降低成本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實際執行,按計劃進行檢查考核。這個方法卓有成效。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深谷工廠,有一個裝配工序,通過發動職工討論,採取措施,提高效率30%。三是開展小組管理活動。(類似我們的班組核算)。目標是高質量、高效率、低消耗。深谷工廠84個小組,都開展了小組管理活動,收效很大,去年節約成本一億日元。小組管理活動開展的很普遍,全國約有1,000萬人參加。日本產業界非常重視這個活動,他們稱為“全員自主管理運動”,是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四是提案制度,即發動職工對企業經營管理、、生產、技術等各個方面提合理化建議,好的建議及時採納,用於生產和經營管理上。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深谷工廠1979年共提合理化建議2.2萬件,平均每人7件。這個制度實行的也比較普遍。日本產業界非常推崇這個制度,說它是開發職工的智慧辦好企業的重要方法。

政府也通過經濟團體指導成本管理。日本的經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出口,國際市場競爭很厲害,日本政府非常重視經濟的競爭能力,在全國開展了幾次合理化運動。在合理化運動中,政府通過民間經濟團體提出一些指導原則,推進合理化。日本機械工業協會於六十年代初提出了“機種生產集中原則”,規定一個工廠生產某型號機械,要達到全國產量5%以上,本公司總產量的20%以上,因為規模小,批量少,不經濟,就應進行產業調整,組織集中生產。這個措施,促進了專業化大規模生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強了競爭力,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現在經濟規模比六十年代初大多了,上述具體比例雖已不適用,但各企業從本身利益考慮,還是堅持機種生產集中原則的。

三、使用資金謹慎,講求經濟效果。經濟效果是私人投資的目標。經濟效果不好,企業就會遇到困難,甚至會倒閉。因此,使用資金都非常謹鎮,尤其是在增加裝置投資上更為慎重。東京芝浦電氣公司將裝置投資分為提高效率更新裝置、增加生產擴充裝置、新建工廠三類。為提高效率更新裝置,要詳細計算和比較新舊裝置的經濟效果,包括用人數、作業率、材料利用率、廢品率、成本、投資利潤率、資金回收期限等。更新裝置追加投資的利潤率(成本降低額+更新裝置投資額),一般來講要揭於利用驚芍裝置的利潤水平,才有採用價值。如果不能帶來增加的利潤,就不投資。對擴充生產裝置和新建工廠的投資,要作更周密的研究,包括原材料來源、協作廠家、水泡供應、運輸條件、地質條件產品質量、產品銷路、銷售價格、有技術能力的勞動力、成本、資金、施工單位、建設工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回收期(投資額/扣除納稅、資本分紅後的利潤+折扣)等等方面,進行詳細周密的調查研究。日本的企業,自有資本都比較少,只佔17%左右,一般企業大部分投資、要向銀行借款。上述各項,不但企業要研究,提供貸款的銀行也要審查。經過公司、銀行詳細認真的研究審查,上述各項都有把握落實了,經濟效果比較好,投資一般五至七年可、以收回的,才決定進行投資,銀行才提供貸款。因為決定投資謹慎,投資的經濟效果都比較好。據日本興業銀行介紹,經他們審查提供資金的工程,都是成功的。

在使用流動資金方面,講求金融成本,力求少用資金。新日本製鐵公司完全依賴進口的鐵礦石,只儲備50天左右的用量,煤儲備40天左右用量。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深谷工廠。低值小零件儲備十天用量,顯象管、電視機外殼只儲備二小時的用量。川崎重工摩托車廠,零件儲備二天用量。小松粟津工廠,生產多種挖掘機,過去是不同型號的產品輪番生產,這樣效率雖高,但佔用的資金多,利息負擔大,現在改為在一條裝配線上同時裝配幾種型號的挖掘機,節省了資金。企業都講求資金週轉速度,資金運用效率高,機械工業二百二十個大公司,流動資金一年週轉5.8次(按銷貨成本計算),比我國民用機械工業週轉1.1次快四倍多。鋼鐵工業三十九個公司,流動資金一年週轉3.8次,比我國冶金工業週轉2次快將近一倍。

日本的會計工作,很有特色,不少地方很值得借鑑。他們將會計工作提高到企業經營管理至為重要的地位,使其對企業經營發揮有效的控制作用。會計工作,重點放在成本管理上,成本管理著重事先控制,使用資金謹慎,非常重視使用資金的經濟效果,企業領導人懂得會計知識,會運用會計工具進行企業管理,政府關心巨集觀方面的成本管理,通過民間經濟團體進行指導,等等,這些都值得學習。相比之下,我國的會計工作是落後的,雖然群眾有許多創造,有些方面還勝過日本,但缺乏理論上的概括和提高。會計工作的重點放在記帳、算帳、報帳和事後分析反映上,缺乏事先控制的積極作為。企業的管理千部,懂得會計知識、會運用會計工具管理企業的人很少。我國的會計理論函待發展和提高,以便用先進科學的會計理論指導實踐,發揮會計工作在新長征中的積極作用。建議對企業的經理、廠長進行會計知識的教育,各級經委輪訓企業千部要增加適量的會計課程,使他們粗懂一般會計知識、會計的主要作用和運用會計管理企業的方法。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合理的貸款利率,能有效的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果。目前,企業的資金使用費和銀行貸款利率太低,不能發揮促進有效使用資金的應有作用,建議適當提高。

對大企業進行社會性會計監督

日本的企業制度,股份公司是主要形式。股份公司與一般企業不一樣,投資人多,大公司股票持有者有幾十萬人,如新日本製鐵公司股票持有者51.3萬人,公司需要向股票持有者提供客觀和公證的經營和信用情況。日本戰後恢復差濟,企業向社會籌集資金,吸引外資,也需要向社會提供本企業的信用情況。為了適應這種需要,日本實行了股票上場公司(股票能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叫股票上場)財務公開制度和公認會計士(會計師)制度。證券交易法規定,股票上場公司財務要公開,半年向大藏省報一次事業報告書,並送給股票持有人,同時在社會上公開發行,供想買股票的人閱覽。事業報告書包括:企業概況、資產負債表、損益計算表、利潤分配表。股票上場公司的會計決算,必須經公認會計士進行會計檢查,寫出檢查報告,證明公司的會計決算符合法律規定和會計規則,經公司董事會討論通過,才能呈報和發表事業報告書。上場公司財務公開制度,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潤,同時也有利於公司事業的發展。經營好的公司,盈利水平高,財務狀況好,可以提高公司信譽,投資者願意買它的股票、債券,向銀行借款也比較容易。

公認會計士的業務,是根據證券交易法對股票上場公司進行會計檢查出證,還根據商法對資本五億日元以上的股票未上場公司(信用未被社會公認,股票不能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的公司,叫股票未上場公司)和根據大藏省的規定,對接受政府經費補助的學校進行會計檢查。檢查的目的是防止和糾正會計上的違法和不符合會計規則的行為。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是向政府報告,而是向公司指出,由公司進行改正。經過檢查出證的事業報告書,都是符合法律規定和會計規則的。公認會計士有責任保守公司的商業機密。公認會計士如果同公司勾結起來進行偽證,使投資者遭受損失,投資者可以向法院控告,公認會計士要負法律上的責任,並賠償損失。過去曾發生過偽證事件,為了防止發生這類事件,一般要由二個以上公認會計士組成法人團體(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出證。公認會計士,由大藏省證券局進行管理,實行嚴格的制度。要成為公認會計士,須經過三次考試。第一次考試合格的,可以進公認會計士協會辦的進修班。進修一年,再進行第二次考試。考試合格的作為後補公認會計士,參加會計檢查,實習二年到三年,再進行第三次考試。考試合格者由大減省發給公認會計士證書,准許開業。與外資合營企業的納稅,必須有公認會計士的會計檢查出證才行。對合營企業的會計檢查,一般由所在國的公認會計士進行,有的外國合營者也要求本國的會計士參與檢查。會計檢查是收費的。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要靠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同時給以財政監督。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提倡對企業進行社會性會計監督也是必要的。特別是對同外資合營企業來說,社會性的會計監督是不可缺少卸。我國公佈合資法以後,特別是公佈合營企業稅法以後,日本產業界的積極性較高,有迅速發展之勢。日本政府規定,在國外合營企業的決算,必須有公正的、獨立的會計檢查,證明完全符合所在國法令和公證的會計原則,才能有效的作為納稅的依據。為了適應對合營企業進行會計檢查的需要,要及早組織幾個會計師事務所,吸收有資格的人員(國外很重視會計師的合法資格)參加,擔負合營企業的會計檢查出證工作。同時要抓緊制訂我國成體系的會計原則,並要研究國際上通用的會計原則,在不妨礙主權的原則下,可吸收一些國際上通用的會計原則,以避免在會計檢查上出現不必要的糾紛。要抓緊培養會計檢查人員,經考試合格,由政府發給證書。

篇20:考察報告

10月25日至11月5日,市工商聯副會長、市汽車汽配商會會長王大明一行6人組成十堰汽配商會考察團,先後赴XX市、河北省XX市、XX市、河南省XX市、XX市、XX市、XX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汽車製造業和汽車零部件市場發展營銷情況的考察、學習、交流,瞭解北方市場資訊,加快產業發展。

一、北方考察的三個“沒想到”

考察團一行受到了各兄弟市商會、各廠家和各汽配商城同行的熱情接待。整個行程參觀了9個汽車零部件廠,考察了7個汽車汽配商城,舉行召開了5個不同形式的座談交流會。考察團逐廠逐戶推介了《十堰汽車汽配》大型商務採購指南3000多冊。

經友好商定,市汽車汽配商會與XX市汽車摩托車服務業商會結為友好商會;中國(十堰)汽配城廣場與XX市米各莊汽配市場、石家莊北方汽配商城、鄭州名優汽配城、國產汽配城、XX市龍興汽配城和南陽汽配城達成並結為友好市場。

一路之行,感受頗深,給考察團全體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大家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米各莊鎮竟掘起了一座年生產營業額高達近70億元的汽配城;二是沒想到北方汽配城辦起了博物館;三是沒想到十堰汽車汽配在北方市場平均佔有率不足10%。

兄弟市汽車汽配產業發展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市借鑑學習,固不自封、坐井觀天、小富既安的十堰汽車汽配生產、經營模式必須徹底摒棄和清除。通過此次考察,外地同行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拓寬了思路,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和體會。

二、北方發展形勢給十堰的驚奇

以河北省XX市米各莊汽配市場為例:在既不依託整車製造廠、又不背靠大城市的曲曲小鎮,建立起了一座佔地1000餘畝,營業門市1000餘家,年產值營業額高達近70億元,買全國、賣國內外汽配大市場。是什麼原因支撐米各莊汽車汽配市場發展壯大到今天的呢?

當人們剛剛步入改革開放之時,一群以馬增傑、姜軍、李國營等為首的米各莊的農村小夥子不甘貧窮,用自行車託著配件,做起了汽配生意。由於米各莊處於北京、天津、石家莊及東北三省200公里的中心地理位置,面臨東北、華北廣大市場的有利因素,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有力地推動了米各莊汽配市場的三級跳。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國最早的定位汽配市場;90年代中末期,早先創立市場的一批企業家靠滾雪球辦法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按照汽配市場的內在佈局和要求自建門市,形成了5縱5橫、佔地近1000畝,進駐商戶近1000家的規模市場;進入了20xx年後,他們依託汽配市場和良好的區位優勢,先後建立了河北萬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河北藍天消聲器公司、河北英鋼板簧公司、河北百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10餘家年生產銷售逾億元的民營企業,業務拓展到全國、部分產品出口越南、美國、俄羅斯等國家。

王大明會長不時地對我們考察團成員感嘆,XX市米各莊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又以河南省安陽XX市為例:林州在上世紀中期經濟十分落後,資源缺乏,沒有任何工業基礎,但勤勞富有拼博精神的林州人用當年修建“紅旗渠”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大力發展地方工業。如今,該市已形成大小規模以鑄造為主的汽配生產企業上千家,80%產品與東風各系列車型配套。

對比林州經驗和米各莊現象,我們十堰背靠東風,具有得天獨厚的汽車汽配人才技術優勢,我們十堰的企業家,一定能夠通過臥薪嚐膽的修練,汽車汽配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

三、北方汽配文化建設的啟示

河北英鋼板簧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板簧、鋼圈、波紋管等配件生產,年產值營業額1.5億元以上,被譽為河間老大。該公司生產的英鋼板簧和上圓鋼圈暢銷全國,部分波紋管產品出口德國。

英鋼提出企業文化的靈魂就是企業的精神,企業的精神源於創造性,他們移植了豐田管理模式。英鋼的管理哲學認為,事業在於人;上下同心協力,忠實公司事業,以產業報效國家;切戒奢侈浮華,力求樸實穩健;用軍隊的紀律管理人,用學校的教育培養人,用家庭式的親情關心人。英綱的經營宗旨提出,創造財富,貢獻於社會;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生產質量最高的產品;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使用者,在每道工序中創造質量,一切為使用者服務。英鋼長期堅持的經營理念是,對客戶服務至上;對員工以人為本;對生產以精簡為手段,追求低成本;對產品以零缺陷為最終目標,追求高質量。以開展業務關係為根本,互相致力於研究創造進步,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和共存共贏共榮。英鋼提出的企業和諧思想為:讓產品與市場同步提升,讓公司與社會協調發展,讓個人與社會共同進步。

另一個企業文化的典範是――石家莊北方汽配城。當我們步入20xx平米的二樓大廳時,簡直被這裡陳設的一切驚呆了。這是該汽配城董事長邢士林先生的私人民間文化博物館。館內,為慶祝XX市解放60週年和北方汽配城建成十週年專題製作的長達300分鐘的電視專視片《遙遠的風》和同名畫冊暨大型圖片正在展出,供市民免費參觀,現已接待了近萬人。在圖片展示近鄰,還辟出了一塊“大家堂”,其中收藏了名窯名瓷、木版年畫、書畫剪紙、內畫鼻菸壺、壽山石等近100件門類繁多的民間工藝精品。在大樓的另一大廳,建有汽配城黨員活動室、工會活動室等,做到節日有晚會,假日有活動。有人為此算了算帳,說邢董事長在這文化的事兒上花的錢少說也有300—400萬。邢董事長認為,終於為石家莊的老百姓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為北方汽配城商戶辦了件實事。

河北英鋼的企業文化和北方汽配商城獨闢溪徑的企業文化模式,都走出了一條不同的成功之路。這樣的企業精神已牢固樹立在每個英鋼人、北方汽配人的心中,從而形成了全體英鋼人和北方汽配人唯一的價值觀,共同的生活信念和一致的人生目標。正是在這種企業精神的激勵下,英鋼人忠於職守、拼命工作,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北方汽配人安營市場,創造出了驚人的業績。

四、借鑑北方經驗進一步做強十堰汽配產業思索

一是要整合力量,象宣傳十堰旅遊業一樣,進一步加大十堰汽車汽配對外宣傳力度。十堰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汽車汽配產業基礎,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往往品牌窩在手裡是根草,放大效應才是寶。如何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今年以來,市汽車汽配商會編印兩部《十堰汽車汽配》大型商務採購指南,投放南京第61屆和鄭州第62屆全國汽配交易會上大受歡迎,贏得了萬餘使用者。為了進一步開拓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我們建議由市政府出資牽頭,市汽車汽配商會承辦,運用多種形式,每年組織1—2次十堰汽車汽配全國宣傳月活動,努力形成強大的十堰攻勢,使東風(十堰)品牌效益更好地轉化為市場效益。

二是進一步加大實施“雙億工程”力度,加快規模工業發展,形成規模效益,增強競爭實力。要切實解決汽車汽配企業融資難題,儘快制定支援工業園區發展的具體實施細則,進一步落實工業收費減免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行政服務效能。採取得力措施,引導平等競爭,允許差異化發展,穩定、支援現有企業和專案,儘可能避免企業外流。加大以品牌帶動整車生產規模,提高十堰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汽車汽配的佔有率。

三是注重人才涵養和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研發能力,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動真勁。據市場調查:十堰汽車汽配各企業(含商城)急需各類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質檢師、營銷師近千人,各類中高階技工近1萬人。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加大投入,珍惜人才、培養人才、涵養人才。

四是引導企業構建和諧文化,增強企業軟實力,打造百年名企。隨著我市汽配企業的規模發展,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市政府應拿出一定資金用於引導企業增強軟實力。效仿沿海發達地區作法,通過組織企業家集中免費培訓、專家講座、文化沙龍、文企聯誼等活動,引導企業重視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形成一批有影響的汽配文化企業。

五是加強和尋求與國內外同類企業技術、管理和資源上的合作,提高十堰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地位。以人為本,構建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努力推進十堰汽車汽配產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

TAG標籤:考察報告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