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精品多篇)

文思社 人氣:1.52W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精品多篇)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一

一、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定位偏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掌握工商管理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具有較高人文素養,能夠在企業運營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然而隨高等教育的普及,社會對高階人才的需求呈現層次性和階梯性的特徵,對高階人才的需求朝碩士或博士生轉變,高職院校處於較低的層次,人才培養定位應與社會行業實際需求相吻合。

2、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從課程設定來看,大部分是理論教學。目前,大多數院校在教學安排上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實踐環節很少。國內很多的現行管理方面的教材都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然而,外國的教材引進國內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國內院校的部分教材還是國外很陳舊的知識,當代國外最新的管理理論知識,並未及時傳播到國內。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這些理論知識,是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3、校企合作流於形式。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學校與企業合作,可以完善理論教學的不足。但與院校合作的企業,基於經濟角度的考慮,責任大於回報,導致合作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大多數校企合作屬於短期的,不規範,靠人脈資源維繫較低層次的合作。學生去企業實習,只是僅僅瞭解企業的工作形式,未能真正深入瞭解企業的全面工作運作流程,導致學生在企業未能得到有效地鍛鍊,畢業後,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4、專業設定毫無自身特色。工商管理專業不同學歷層次間的培養目標設定沒有明顯區別,從而導致培養人才的特點不夠鮮明,沒有層次性,缺乏自身的特色。從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定上看,範圍很廣但不集中。一般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都要學習:公司理財、生產運營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等等,即什麼都要學,但什麼都學不精,缺乏知識的縱向深入。很多學生求職非常迷茫,感覺什麼都懂一點點,但具體到某一工作崗位,往往無所適從。因此,專業設定沒有自身的特色,這樣培養的人才也毫無特色可言。

二、完善現有培養模式的若干建議

當我們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由包分配轉變成自主擇業時,如何培養符合職業發展需要的高職管理類人才,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創新。

1、界定高職類層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的素質也在明顯下降。高職學生是高招最後批次錄取的,分數較低,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該有區分,把曾經培養目標為高素質的高階管理類人才,轉變為與實際的生源,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素質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來適應整個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即高職培養目標應界定為在工商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的生產管理、銷售管理、連鎖經營、人力資源、行政管理及管理諮詢等中基層市場或銷售類崗位。這樣培養目標,能夠為高職管理類畢業生指明瞭就業方向,同時能夠更好的與本科教育及本科以上層次教育區分開來。此外,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詳細,使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的實際用人要求相符合,從而使我們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只有更切合社會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把高職教育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出來。

2、教學方法的創新。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樂於接受,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在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要針對工商管理專業不同課程,交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具體來說,應從以下三個層面入手:第一層面是課堂教學層面,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多媒體演示、角色演練、專題式研討、演講、辯論、情景設定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學習環境,突出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角,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互動。第二層面,課外教學層面,把專業課教學延伸到課堂外,將課堂教學與校園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例如,在《生產與運作管理實務》專業課程第二章選址與設施佈置教學中,有課外實踐訓練模組。假定你所在學校的旁邊有一家小餐廳需要改進它的佈置(自己觀察並選擇一家),請收集相關資料以幫助這家小餐廳出謀劃策。實訓的目的:通過參觀小餐廳的服務狀況,來規劃小餐廳的整體佈置,以達到增加收益的目的。我們鼓勵學生利用課餘和週末的時間,做這項實踐活動。通過在小餐廳,對其客戶資源、服務狀況進行客觀調查,然後畫出一張佈置圖,完成之後,將佈置圖放在課堂討論。學生通過這項實踐活動,加深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瞭解不同行業,不同型別的企業,不同的崗位,為將來求職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學資訊平臺、手機簡訊、電子郵件、QQ、微信等媒介與學生建立互動橋樑,加強師生之間的課外交流,並隨時指導學生開展各種課外實踐活動。第三個層面,打破傳統課程各自為政的格局,加強各個專業課程的良性互動,使管理類學生能更好掌握整個企業運營管理的過程。

3、進一步深化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考核,應改變以往傳統的應試考試模式,突出體現本專業實踐性的特徵,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考試和評價體系。首先,評價主體應多元化,改變以往以教師評價為重點的模式。將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小組評價和班級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以體現評價的公平性、動態性、過程性。評定的指標儘量做到細化又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評價的內容應體現綜合性和專業性,儘量避開考“死知識點”,既要考核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學生素質和能力測試。再次,考核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開卷和閉卷結合,筆試和口試結合,平時作業和期末測試結合的綜合性考評體系。此外,要改變學生單一的考核評價體系,應結合具體專業課程,學科性質和高職學生自身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考核,使專業課程與企業實際運營有機結合起來。

4、深化校企合作機制,提高就業率。隨著大學生就業從計劃走向市場,高職就業指導工作也面臨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學校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絡,開展校企合作,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佔主動地位,建立一批相對穩定、不斷髮展的就業基地。基本做法: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大一、大二學生寒暑假,大三學生,不少於兩個月,鼓勵學生去實習單位實習和鍛鍊。和實習單位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努力促成和建立,實習、就業一條龍的。相對穩定的就業基地,同時把企業的用人標準和理念,運用到學生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企業培養適應性人才。此外,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主動邀請用人單位前來學校參觀交流、實地考察、洽談合作事項、召開招聘會等,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二

摘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和管理思路也隨之發生迅速的變化,無論是社會還是企業,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趨向多能力全方位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素質和專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促使民辦高校在培養工商管理類人才時應做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本文以長春科技學院為例,從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入手,在教學體系、教學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改革,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

一、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定位

(一)人才培養目標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上,為了主動適應地方產業、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堅持以轉換人才培養目標、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滿足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尤其要滿足地方各類產業、行業對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養的規格定位

結合社會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和民辦高校自身辦學條件的限制,基於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基礎薄弱的局面,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規格應圍繞市場的需求定位在各行業的基層管理崗位。

二、圍繞能力的培養創新理論課程體系

理論教學體系要圍繞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培養這個主線,把普通高等學校“寬口徑,厚基礎”的學科教育與應用型本科學校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特點相結合,突出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規格和目標。基本原則應當是:重視工商管理理論的基礎性和先進性,強調工商管理知識與方法的應用性和實用性。理論課程體系結合社會的需求與專業特點,根據課程的地位,採用階梯化設計,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可以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方向選修課程四個階梯組成。理論課程階梯化設計能體現知識積累與提升能力的層次結構與能力培養的遞進規律,即理論課程體系能夠符合“底層寬基礎能力、中層厚專業應用能力、頂層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三、圍繞能力的培養創新實踐課程體系

為培養具有較強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實踐課程體系設計必須突出應用性,體現層次性和漸進性,堅持開放性。

(一)優化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環節的安排應當與理論課程聯絡密切,按照理論課程體系的不同階段進行設定,要能夠凸顯專業知識、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幾個方面。要能夠體現從認識到深入,從見習到實踐,從單項訓練到綜合訓練,從課堂到企業逐層遞進的過程。

(二)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模式應採用“學、用、創”相結合的形式。基礎能力訓練以師教和生學的方式為主,以啟蒙為目的;綜合應用能力訓練以生用和師導的方式為主,以啟智為目的;設計創新能力訓練以生創和師評的方式為主,以啟能為目的。

(三)注重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模式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專題講座、校企合作課程的方式,把行業或企業的專家請進來,讓師生接觸更多的行業企業新形勢;二是通過學生的校外實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鍊,讓師生走出去,從而補充師生的企業實踐管理經驗的不足。

(四)完善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實訓效果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和網路環境,提供模擬實訓條件,實現貼近實際的實訓效果。如長春科技學院開設的跨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建設的,該課程實現了把企業搬進校園,利用資訊科技,結合手工業務操作,使學生的實踐業務能力迅速提升;緊密結合課程特點和實訓型別,採用靈活多樣化的實訓方法。

四、圍繞學生能力的培養創新教學形式和考核方法

(一)重視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定創業相關理論課程、創業實訓課程、創業模擬課程、創業技能大賽和網際網路+大賽等;利用學校創業園的有利條件鼓勵學生創業實踐、註冊實體公司,真實體驗經營管理的內涵和職業人角色,真實體驗市場環境與規則,真實體驗創業風險,培養創業經驗。

(二)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現校企協調育人

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講求實踐教學的成效,圍繞工商管理類專業,專業實習和頂崗實習不僅應列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而且有關實習形成常態,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雙向培養,實際工作經驗和職業素養明顯提升。來自行業、企業專家成為師資力量的重要補充,形成一批穩定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兼職教師,學校專職青年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鍊,定崗履責,豐富了實踐經歷。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不僅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保障作用,而且完善了雙師型結構,學科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也明顯增強。

(三)改革考核方式,引入能力評價的內容

對學生的評價是對教學活動和教育效果的反饋,是認定教學質量、衡量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手段。首先要做到評價內容全方位,這樣不但能夠檢驗教學效果,更能促使學生多方面發展。其次,評價主體要多元化,從而促進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第三,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中,應該做到以“一條能力培養主線貫穿始終”;能夠堅持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辦學體系,堅持理實一體、強化實踐的教學體系;能夠實施專業教育同職業認證相結合、同學科技能競賽相結合、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三

工商管理專業主要研究盈利性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它是一門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技術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交叉科學。該專業知識範圍較廣,學生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原則與要求

1、強化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一是要突出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互動性,準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和管理理論發展趨勢,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管理人才;二是要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現代教育質量觀,堅持“重基礎理論、重創新精神、強實踐技能、強綜合素質”的原則,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三是結合學校的層次和定位,發揮學校專業特色和優勢,打破課程體系壁壘,使學生在就業中具有競爭優勢。

2、體現工商管理的特色性。

工商管理類畢業生主要從事企事業單位的決策諮詢、計劃、生產、技術、人力資源、財務和營銷等管理工作,實踐性很強。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隨著社會的發展,管理環境日趨複雜,管理難度日益加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手段不斷豐富和完善,要求工商管理人才不僅要會經營管理,而且要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種專業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要具有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注重其職業道德、社會公益心和尊重他人、團結合作與創新質疑精神的養成,需要在大學期間培養其溝通、交往、協調、組織、領導等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3、倡導個性化、多元化的培養模式。

舉辦工商管理教育的高校辦學條件各不相同,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師資力量、招生和擇業的範圍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不同學校應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全國重點大學、綜合性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生源素質高,應突出通用型、外向型、研究型人才培養;多科性大學可創造條件積極開設輔修專業、雙學位專業,鼓勵工商管理專業二三年級的學生選修,培養既懂工商管理又具有廣闊的理工科知識背景,尤其是外語、電腦、網路、產品類知識背景的複合型人才,滿足經濟全球化對現代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地方高校可突出其行業或地區的特色,側重培養區域經濟或行業性應用型人才。在滿足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基礎培養目標要求的前提下,倡導個性化、多元化、多規格的人才培養模式,使不同型別、不同層次、不同地區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定位各有所長,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樣化對不同人才規格和特色的選擇性要求。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過於強調專業教育,忽視全能教育。

全能教育首先是西方國家提出來的,它強調的是培養學生成為什麼人的問題,而專業教育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去做什麼的問題。哈佛大學校長尼爾·陸登庭在北大100週年校慶上的講話中提到:大學開展研究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是無可厚非的,同樣,大學教育幫助學生尋求實用和令人滿意的職業也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學教育的傑出性是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最好的教育不僅使我們在自己的專業中提高生產力,而是使我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它幫助我們的科學家欣賞藝術,藝術家欣賞科學,它幫助我們看到用其它方法無法掌握的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絡,它使我們作為個人和我們社群的成員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樣具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將來在工商業中得到最大發展的領袖和經理人才。

2、課程設定過於強調專業教育,忽視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一般被定義為專業教育之外服務於學生的智慧、情感和社會化等方面發展的教育。通識教育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會科學教育、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等。很多大學都將資訊科技應用、外語、多元文化等包括進去了,並融入了跨學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

3、課程設定缺乏企業家精神與領導能力的培養。

世界著名商學院大多開設有關企業家精神培養及領導能力培養的課程,有關企業家精神的課程有:企業家精神或創業、小企業管理、企業諮詢、企業建立與運營、創業計劃寫作、風險投資、家族企業、機會管理、管理快速成長企業、創造性思考、特許經營開發、創新評估、技術轉移等。我國工商管理專業都不開設這方面的課程,僅有部分院校開設少量選修課,忽視了企業家精神與領導能力培養。

4、教師的科研活動與教學活動相脫離,學生學習的理論嚴重脫離實踐。

目前我國大學商學院普遍存在教師的科研是為了發表論文、評職稱、計算工作量,沒有與教學掛鉤,不能使科研帶動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工商管理本科生基本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經驗,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缺乏感性認知,學校對實習環節不夠重視,實習大多是為了完成學分,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造成學生對企業缺乏全面的瞭解。

三、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法及措施

要遵循教育規律和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培養高素質人才和不同學生合理發展為目標,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面向地方,擇業為主”和“加強基礎,目標上移”的“特長+合格”型人才培養模式。

1、在課程設定時,首先依據不同學生的共性發展和專業特徵要求設定“平臺”課。不論對於繼續深造的學生,還是以擇業為主的學生,給予他們可持續學習的基礎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和社會需要設定“模組”課和任意選修課,從而形成以“特長+合格”的課程結構體系,突出了學習者的個性。最後,以雙重培養目標為目的,賦予學生按自己的需要和目標進行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靈活多樣的學習。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有利於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教育,實現共同發展。

2、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並重,形成兩個相對獨立又相互融合的體系。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而以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區別於研究性高等教育,以較寬的知識面和相對較深的基礎理論知識區別於高職高專教育。

3、在課程設定過程中,遵循“前期趨同,後期分化”的原則,應用性高等教育是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應用性高等教育也是就業教育,但不能把應用性高等教育說成是終結教育,也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前期趨同為學生的就業和繼續學習及深造打下一定基礎,後期分化為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目標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創造條件。基礎課程與專業理論課程、實踐訓練課程及素質教育課程在一定結合點上是相互滲透的。

4、重視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統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職業崗位(群)的內涵與外延日趨豐富、變化頻繁。職業能力觀由狹義的職業技術擴充套件到綜合職業素質,由單純的滿足上崗要求,走向適應社會發展。這就要求現代應用性高等教育應該更加註重應用型人才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統一。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高等教育大眾化決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樣性,而多樣性的高等教育必定要有多樣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去適應。在當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發展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只要們能夠認清人才需求形勢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規律,正確定位,明確目標,科學投入,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四

摘要:分析我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現狀,為提高我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水平應以現代教學手段革新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以理論結合實際豐富培養目標與培養內容以及以多維評價體系完善培養成果評估,完善工商管理人培養模式。

關鍵詞: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現狀;培養模式

企業工商管理對於企業運營與發展的作用體現在企業誕生、成長與發展各個階段。其中,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工商管理活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為工商管理活動的核心要素,包括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人力資本理論、企業管理理論在內都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做出了相當豐富的論述。基於此,文章首先分析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內涵與必要性,其次概括與總結我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現狀,在此基礎上探索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為提高我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水平提供思考。

一、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內涵與必要性

(一)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內涵

首先,企業工商管理是指企業在一系列組織框架與制度下,通過經營管理活動、企業戰略選擇、財務管理與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等方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運營效率,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與發展水平。最為根本的是,無論是企業成長初期還是企業發展中期,企業工商管理活動都掌握了企業發展的命脈與關鍵。其次,在理清企業工商管理概念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掌握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內涵。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是指為了完成既定的企業工商管理目標,在總體發展戰略與經營模式下培養足夠的(數量和質量方面)人才支援,本質是企業人力資本的提升。其中,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途徑包括本土培養與合作培養,本土培養是指以培養工商管理系統內的人才為主,學生或學員通過職業發展規劃、專業知識學習、企業管理培訓等方式逐漸掌握工商管理所需的知識體系。與本土培養相反的是合作培養,主要是指培養單位無法通過第一種方式培養足夠的工商管理人才,或者說目前本土培養無法滿足企業工商管理更高層次的人才需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途徑中無論是本土培養還是合作培養都需要以服務企業工商管理活動為目的,以企業工商管理實際狀況為依據,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從而發揮出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實效。

(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第一,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必要性首先體現在提高企業運作效率方面。從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途徑來看,本土培養工商管理人才能夠儘可能地縮小培養成本,從而提高人才培養效率;而合作培養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能夠縮短本土人才培養的持續時間。第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必要性還體現在高效管理員工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於任何企業而言員工管理與維護成本都是影響企業效率的關鍵環節,這對於成長期的企業或公司尤其重要。本土培養對員工職業發展的整個階段都能進行有效管理,根據微觀經濟學廠商理論可知,長期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成本必然處於LAC曲線的最低點。而對於合作培養而言,僅訪學成本高於本土培養的成本,但是其收益一般情況下更高,對於工商管理方案制定、活動展開等理解更深。第三,除了提高企業運作效率以及高效管理員工,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必要性還體現在統籌企業財務狀況層面。成功培養模式為能夠合理地發揮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引導企業的資金流向,保持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確保企業融資順利進行。包括財務管理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以及產業鏈管理工作在內都是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用武之地”,由此可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對於整體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二、我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現狀

(一)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陳舊

首先,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陳舊作為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首要困境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由於國內工商管理教學水平與國際相比差距較大,加之迅速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與市場條件,絕大部分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仍然按照傳統模式進行,培養方法大都為專業課程學習、外部機構實訓等。然而,隨著資訊科技革命的發展與“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學校若不改變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式,那麼培養出的人才必然被高度競爭的市場所淘汰,相應的工商管理人才支撐作用必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二)培養目標與培養內容偏離實際

此外,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困境還包括培養目標與培養內容偏離實際。根據統計資料,我國78%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過於細節化,導致工商管理人才只精通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物資管理中的一門或少數幾門。顯而易見的是,零碎的知識體系導致工商管理人才難以從全域性、系統的角度把握企業經營管理體系,難以全面地提高企業工商管理效率與水平。最為致命的是,如果企業高階管理人員或決策者並未全面掌握工商管理知識體系,那麼企業在做重大轉型戰略或遇到重大危機時就有可能誤入歧途,不僅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更關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基石。

(三)培養成果評估不成熟

具體而言,培養成果評估不成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成果評估缺乏目標性,在評估培養成果時往往不瞭解人才培養的重點與重心在哪,以至於使用“一刀切”的評估機制,並未細分不同部門、不同組織結構的人才的工商管理特點。另一方面,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成果評估缺乏科學性。在評估培養成果時大都重視可量化的成果,而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與管理行為在內的大量培養成果難以量化,往往導致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成果評估時存在較大的偏誤。

三、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

(一)以現代教學手段革新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

由於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存在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陳舊的問題,因此構建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需要以現代教學手段革新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法。現代教學手段要求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摒棄陳舊、落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包括“一言堂”式的授課方式等等,而轉向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具體而言,現代教學方法包括網路線上學習法、工商管理實訓課堂以及校企互動教學課堂等,通過引進現代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或學員的學習興趣,更能夠使其夯實理論掌握程度,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從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成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模擬企業管理,既提高了學生的實戰經驗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與生動性。

(二)以理論結合實際豐富培養目標與培養內容

培養目標與培養內容的豐富與充實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必須將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原則貫穿始終。理論結合實際一方面要求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工商管理理論基礎,尤其在課堂教授、課後複習以及教學考核過程中體現理論知識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工商管理實踐相結合,單方面掌握理論知識或實踐能力都不是合格工商管理人才的標準。因此,在培養過程中需要將課堂教學、課程考核等理論培訓與校內實踐、校外實習、企業實訓等實踐培訓相結合以提高培養實效。

(三)以多維評價體系完善培養成果評估

由於培養成果評估涉及主體是多方面的,包括企業、學校、學生等,因此構建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還需要以多維評價體系完善培養成果評估。尤其注重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無形工商管理素養的考核,避免以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為主的傳統評估方式,以多維度、多樣化為評估標準,從而達到良好的評估效果。最為根本的是,政府、企業以及高校等機構需要越來越重視對工商管理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漸突破單一的培養成果評估標準,並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的定位,為培養符合社會和企業發展的工商管理人才做出貢獻。根據分析,現代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必然會加快我國政府、企業以及高校等機構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各方參與主體需要在深刻認識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內涵與必要性基礎上分析目前工商管理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且需要輔以現代教學手段、理論結合實際理念以及多維評價體系等舉措,尤其需要重視培養模式、培養方法、培養目標、培養內容以及培養成果評估等方面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陸紅光,黃靜,李舉烈。不一樣的課程專業,不一樣的工學結合———高職管理類專業工學結合教育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2]莫少紅。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與實踐———基於服務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龐中燕。區域經濟發展下的廣西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例[J]。考試周刊,2016(29)。

[4]初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實踐研究———以黑龍江職業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5(4)。

[5]張曉琳,葉培群。基於“工學結合”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以《商業企業班組管理》課程為例[J]。經濟師,2013(10)。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五

摘 要: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從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效果來看,其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從而使得培養的人才無法快速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還需要改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的培養模式。本文主要對基於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動態過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1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1.1 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面臨新的發展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以及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在黨和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斷的提升,所以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紛紛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同時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這種形式下使得高校的辦學能力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也帶來嚴峻的考驗。

1.2 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

從創新型國家戰略以及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的提出後,人才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所以高校也需要注重對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所以還需要以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為切入點,承擔起人才培養的重要責任。同時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現代企業的發展中需要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推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市場的接軌。基於市場以及時代的發展要求,還需要注重對工商管理人才與市場經濟發展的接軌,注重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升其跨界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推動大眾創業以及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和發展。

2 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分析

從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現狀分析來看,我國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中過於注重理論的培養忽視了實踐技能的提升,同時缺乏創新精神。首先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人才的培養方式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不符,從而使得學生所學的專業和崗位不統一[2]。所學非所用這也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當前部分學校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同時也嘗試採用多種辦法解決,但是改善的程度不大。同時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培養目標陳舊,一直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導致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培養的人才趨同化嚴重,導致學生在畢業後缺乏競爭力,綜合素質偏低。

同時,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途徑單一,當前我國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的教育,而且高校的教育都實施的是學年制和學分制,因此在互相認可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人才培養模式的傳統性,也導致網路教學的應用範圍比較窄,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此外,教學的內容過於陳舊,缺乏對教學內容創新的意識。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也需要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當前我國的工商管理教育中,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內容都比較陳舊,無法適應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同時創新力度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採用滿堂灌的方式,沒有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率難以提升。

3 動態過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對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可知,當前我國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人才培養的效率,所以還需要採用動態過程的培養模式。基於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還需要從資源的應用,培養模式內容創新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進而保證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接下來將對基於動態過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

3.1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資源流動的應用

資源流動指的是在人類的活動中資源在不同區域以及產業間的運動和轉化,其不僅包括空間的橫向流動,同時也包括形態的縱向流動,進而體現出資源的動態過程特點[3]。從資源流動的角度來說,人才的培養也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資源流動形式,這種流動方式也是橫縱向的流動方式,包括資訊和人員的流動。比如對於專業知識的空間移動以及個體對知識的吸收、創新過程,同時也包括學校與企業的空間跨界培養方式,使學生實現在學校以及企業間的空間流動。總體來說,人才的培養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培養過程,具體表現為人才培養中能力、知識以及素養的上升過程,其中包括人才發展中的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同時也包括人才培養中學校、企業、社會等空間環境的交流和影響。

3.2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內容

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可以從橫向以及縱向兩個角度來闡述,其一在動態過程人才培養中需要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的培養模式,在橫向上構建學生與企業、高校、社會團體以及教師等空間實體的互動關係。以學生為主體能夠構建出多種學生與其他實體間的互動方式。其二,在動態過程人才培養中還需要注重從知識到能力再到素養的動態培養過程。在人才的培養中還需要從專業知識、綜合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養,這不僅是人才培養的目的,同時也是當前學生自我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外部需求。所以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中還需要注重從縱向的視角,注重對人才知識、能力以及素養的動態培養過程。

3.3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動態過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是通過橫縱向的耦合,實現對創新、創業以及跨界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首先,在動態過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在人才培養中,培養的主體為學生,橫向以及縱向的空間聯絡和能力培養都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並將這個原則貫徹整個教學過程。同時以學生為主體也是學生髮展的內在需求,包括學生對知識、能力等學習的興趣以及未來工作的實踐和對科研素養的提升需求等,這種需求也會成為人才培養的內驅力。

其次,在人才的培養中還需要注意綜合培養為主,突出專業性的培養原則。當前我國高校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由於過於強調人才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培養,忽視了對人才培養理念的研究,導致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同質化嚴重,無法突出高校的培養優勢以及專業特色。同時過於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提升,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或者只注重人才的靜態培養,忽視人才的動態演變,導致人才的培養效率低。

最後,建立完善的培養、反饋機制。所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內外環境的變化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踐中,還需要能夠不斷的對人才的培養和反饋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實現個體與整體的綜合發展,同時通過校內外環境的共同參與,提升培養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不僅能夠實現對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同時也是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通過對模式的對比可以發現,基於動態過程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我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陽曉雲。基於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經濟資訊,2017(12):36,38.

[2]楊足膺,佟金萍,朱陳鬆,等。基於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266-268,283.

淺析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論文 篇六

【摘要】人才在企業競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競爭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正確發揮好資源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適時預測、合理配置、高效增值等方面的作用,促進企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人力資源企業管理人才

引言: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牢牢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掌握人才競爭的主動權。企業應通過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立能夠留住人、吸引人、讓人充分發揮才能的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的考核機制,要樹立強烈的人才觀念,充分重視人才、網路人才、科學地使用人才。企業只要擁有了優秀的人力資源,就能夠不斷地提升發展能力,實現企業的目標和價值。

一。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

1、人力資源的概念。人力資源(HumanResource)有三個層次的涵義。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具有勞動能力人口的總和;二是指在一個組織中發揮生產力作用的全體人員;三是指一個人具有的勞動能力。

2、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在我國現階段人才流動性很大,隨著擇業觀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行政人事管理概念很深,沒有形成良好的人力資源的管理體系,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人力資源管理缺乏先進的管理制度、管理技術和途徑,沒有處理好人才素質與勞動分配的關係,不能有效的促進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

二、探索有效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人才問題,概括起來包括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個方面,培養和吸引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終目的,使用人才的過程也是人才的再培養、再提高的過程。當然,人才隊伍建設機制是關鍵,只有形成科學、合理、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才能真正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所、人才輩出的局面。如果機制不活,人才就難以配置到合適的位置,潛能也就難以充分調動和發揮。

1、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我國現在大多數企業人員都比較充足,但員工職業技能和素質、年齡結構都不合理,企業各個職位做不到專人專用,高技術人才也比較短缺,沒有辦法適應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要解決企業問題,就要先解決人才問題。要優惠人才成長環境,培養人才。第一,在企業員工中選擇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升職業技能;第二,要在優化人才成長機制和環境上下功夫。

2、盤活人才存量,用好現有人才。用好現有人才,是最基礎、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當前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由於人才使用機制還不夠靈活,人才還沒有完全配置到合適的位置,大量人才所學非所用,造成人才短缺與人才浪費現象的並存。所以,用好現有存量人才資源,減少人才的浪費,尤為重要和迫切。

3、擴大人才總量,引進急需人才。在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引進各類人才,也是企業增強活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然要引進人才,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能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要有舒心的創業工作環境,要有相當的工資報酬。但是如何留住人才、發揮作用,是企業目前應該重視和探索研究的問題。一是做好人才引進儲備規劃工作,嚴把人才引進質量。人才的引進應當慎之又慎,引進前必須做好人才引進的規劃工作,對引進的人才的真實水平也要進行全面瞭解評估,防止由於盲目引進,而引進名不副實的所謂“人才”。二是建立靈活有效的人才引入機制。引進人才實質上就是引進智力、引進知識、引進技術,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共享。三是發揮優勢,搭建平臺,以美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人才。第十一地質隊地理位置偏僻,工作艱苦,吸引人才的軟硬體都還不夠完善,我們要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打造人才能夠發揮作用的事業平臺,以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誘人的發展前景吸引人才。

4、優化人才結構,培養後備人才。作為企業一定要抓好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一線技能操作人才這二支人才隊伍,後備人才隊伍是企業能否持續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後備人才培養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人才開發和積蓄機制,是解決人才總量不足,優化人才結構,防止人才流失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只有儲足了後備人才,才能儲足發展後勁。一是確定後備人才重點,優化人才結構。後備人才的培養過程就是一個人才結構優化的過程。在後備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按照發展戰略需要,對人才進行甄選,從而確定後備人才的`重點。二是堅持為用而儲,儲用結合。儲備人才不是閒置供養人才,而是為了更好的使用人才。所以,一定要發揮人才儲備“蓄水池”、“充電器”的作用,實現在儲備中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儲備,形成後備人才培養的良性迴圈機制。

5、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實現人才的優勝劣汰。要實現企業的全面發展,必須以人才整體素質的提升為基礎。不同時期人才需求的重點不同,選人用人的機制、標準也不同,所以人才隊伍的結構和整體素質也往往參差不齊,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濫竿充數、碌碌無為的所謂“人才”。所以,要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選人用人新機制,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在人才的選拔上,要堅持德才兼備,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堅決破除論資排輩等束縛人才成長的觀念、體制和做法,真正把那些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人才選拔或重用到重要崗位上來,使他們的聰明才智能夠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事業發展後繼有人。

總之,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的成長需要好的環境、好的機制,好的環境需要靠人來創造,好的機制需要靠人來執行。所以,解決發展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要想提升企業發展的能力,實現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就必須儘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框架體系,充分激發和調動各類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提升企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七

1市場需求壓力的啟示

工商管理人才,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始終佔有較大的需求比例,而各調查資料顯示,在此龐大的需求量當中,對於專業性的中層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要遠遠高於僅僅能夠專業操作的管理人員,但是,高層的工商管理人員的需求,卻相對偏少。由此看來,各大院校重點培養的管理人員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和較為廣闊的就業前景。但是,在需求優勢的背後,又存在著一定的威脅:首先,在當今市場的就業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初入企業時,其工作內容主要是對企業進行程式化的日常操作管理工作,而此工作內容,對於一些非工商管理專業的人員而言,也可以憑藉自身其他的素養和優勢:如就業較早,入行較早,相關專業的操作優勢等,使其優先獲得工商管理相關的工作職位。其次,絕大部分企業在招聘工商管理人員方面,多以“有無工作經驗”為前提條件,甚至有些企業則直接高薪聘請其他企業的高管來本企業兼職,由此一來,各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業機率就大幅度降低,就業機會也大大減少。由此看來,雖然現今的市場經濟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但是對於此類人才的專業技能,尤其是實際工作經驗、管理實踐經驗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這就在無形中,對各院校培養的工商管理應屆畢業人才,造成了巨大的就業壓力。那麼,面對這一現實問題,各大院校在對於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就要重新定位培養模式,以此來緩解現實所帶來的就業壓力。

2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2.1各大院校的教學模式往往採用傳統知識的傳授模式,而此模式又比較單一,同時無法拓寬知識面,在實踐與創新方面的培養也比較匱乏,只是起到牢固理論基礎知識的作用。而在理論授課之外,對於具有針對性的實習、實踐方面也不到位,從而更加導致理論與實踐無法結合,使學生在應用方面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2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多數並未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導致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時無法面對用人單位所提出的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具體問題。而我國重基礎、寬口徑的主要培養模式,又造成專業學習沒有側重,雖然拓寬了知識面,但是使得其對專業知識的研究並不深刻,從而導致其在就業時,顯現出實踐能力差,所學知識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等,致使其增大就業壓力。

2.3在實習安排方面,時間短、資源少,往往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儘管各大院校在努力安排假期實習,畢業實習等,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應用能力低的問題,此類實習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最終導致實習只是趨於形式化。

3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人才培養的質量如何直接取決於人才目標的定位。我國的高等院校由不同等級組成,因此要各大院校,要切實根據自身的辦學水平,教學水平,生源水平,以及各種綜合資源的配置,對本院的工商管理人才新型培養目標進行合理定位,通過定位後所培養的人才,使之能夠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應變自如。相關教育課題報告顯示,企業對於管理人才型別需求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全面管理人才、專才型管理人才、技術型管理人才、其他型別管理人才。在企業內部,又將管理人員分為:高層、中層、和基層三個等級,而層次高的管理人員,對於其創新管理理念的要求越高,層次低的管理人員,則只是對其基礎技術操作有要求。在近幾年的企業招聘中,研究生和MBA人員大大增加,使得企業在選擇高層次管理人員時,有了更廣闊的空間,而與此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本、專科院校畢業生進入中高層的機率。對此,各大院校就應以培養經濟管理基層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在該目標定位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方面和實踐操作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夠與時俱進,趕上社會發展步伐。為了滿足社會對綜合性全面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還需要進行再教育、再深造培養,以保證其管理理念的不斷創新。

4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路

對於一般高等院校,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上,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同時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建立模式的構思:首先,要實現經濟管理基層應用人才的目標,就要求各高等院校從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進行改變,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提高所授知識的專業應用性,使所授理論緊跟社會變化,做到與時俱進,從而降低就業時的競爭壓力。在學習內容的選擇方面,可先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然後再從中培養其對專業的興趣愛好,著重專業培養,最後在全面發展又具有紮實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實習、實踐活動。其次,要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專業知識必然要作為工商管理教育的根本,被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但是,要使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儘快適應,得到儘快的提高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要對工作態度,崗位責任心,人際關係處理等多方面進行培養,才能使其在今後的管理工作中,做到盡善盡美。全方位素質的提高,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後的適應能力,同時又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使自己成為優秀的全方位人才,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自我。再次,學校對於人才的培養,要符合社會的變化,符合用人單位對於人才的需求。培養用人單位的“專需性”人才,並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使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用人單位進行深造。或者採用“用人試驗試點”的方式,為應屆畢業的工商管理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大的就業機率。最後,加強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徑。目前各院校在這方面還相對薄弱。因此,各高校除了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教育外,還應該充分利用企業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不斷成長,從而滿足新形勢下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綜合上述,社會的不斷髮展,經濟的不斷進步,使得工商管理人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只有明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找準定位,採用正確的培養思路,擬定正確的培養模式,才能在現實社會中,提高管理創新的能力,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解決工商管理人才的就業壓力,同時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篇八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當前傳統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企業日益增高的人才需求及質量要求下逐漸呈現出無法滿足的缺陷。面對社會對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需求的新結構,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做出一定改革,在高職教育中突出自身特色。分方向、分層次是指將高等職業教育中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在細分的基礎上具體化,是一種具有目標定位與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而在探討“分方向、分層次”在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中的意義及實施的具體措施前,我們首先應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社會需求情況有一定了解。

一、中小企業管理類人才需求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柱石,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推動力量。無論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優化產業結構,還是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中小企業都正在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生力軍作用。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佔全國企業數量99%左右,其經營管理隊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員組成。小部分是從各類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水準;另一部分是企業在“跑業務”做“設計”提升上來的,雖工作經驗豐富但管理理念較缺乏;第三部分則是利用親屬關係、裙帶關係走上經營管理崗位的人員,這部分人員既缺乏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沒有現代管理理念,但能完成一定的管理任務。在整個企業管理隊伍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從各類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管理人員,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對接缺口較大。而中小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為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

據有關調查顯示,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大部分都在中小企業中從事與基礎業務管理有關的工作,只有10%左右畢業生從事其他工作。4中小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礎技能及專業技能的訓練要求較高,目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逐漸呈現出無法滿足學生對技能提高要求的趨勢。工商管理類人才在職業崗位群選擇方面較廣,在對職業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會覺得迷茫失措。另一方面,不少企業認為剛畢業的高職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普遍比較自我,抗壓能力較差且比較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開拓創新能力方面也較為一般。中小企業對高職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要求還包括忠實度、踏實度等。另外,企業單位普遍認為高職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中應注意與企業實際需求接軌。教育部就高職教育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指出,高職學校必須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對人才培養目標明晰的基礎上,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化。

三、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中“分方向、分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分方向”培養是指對接區域優勢產業,將行業特色並不明顯的經管社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細分,針對具體行業實施人才培養;“分層次”培養是指對接行業的崗位需求,根據生源特質實施不同規格人才的培養。H傳統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往往帶有大一統性質,這種培養方式則突破了傳統培養方式,對行業特徵與崗位特徵有充分體現,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將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是以人為本培養思想的踐行,對高職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人才培養的“分方向、分層次”有利於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教育部2006年16號檔案《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型別之一,肩負著對第一線需要高技能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使命,直接關係著我國諸多領域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檔案還指出,高等院校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跟蹤,對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主動適應,在學校辦學條件的基礎與前提下,對專業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定。0從這點來說,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責任就是培養國家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無論從培養目標還是培養規格或培養內容來看,高職教育的生命力都根植在區域經濟社會中,高職教育必須以行業、企業為依託來實施人才培養,在對16號檔案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工商管理類專業通過“分方向、分層次”人才培養方式實施,可進一步實現與社會需求一致的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分方向、分層次”模式能夠為高職工商管理人才高質量就業提供基本保障。雖然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較大市場需求,但近年來就業調查資料顯示,很多畢業生就業離職率較高,畢業生薪資水平等資料在表現上普遍不夠理想。深究該種現象的產生,根本原因在於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特徵不夠明顯,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比較欠缺。所以,對市場需求進行細分,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實施“分方向、分層次”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以具體行業為支撐,根據具體行業需求進行人才培養,能夠促進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實現就業市場上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不可替代性,從而解決高職專業人才與企業的對接問題,為高職工商管理人才高質量就業提供基本保障。

再次“分方向、分層次”模式將人才培養進一步具體化和細分,有利於解決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組織困難。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比其它行業更加寬泛的就業行業,且沒有固定的程式化,使得實踐教學的設計與組織有一定難度。目前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式鮮少對畢業生就業範圍進行細分。在這種缺乏細分的背景下,學生畢業後就會缺乏具體的崗位指向。而“分方向、分層次”在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的應用,則可以在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將具有典型行業屬性的工作崗位分離出來,在教學中根據崗位特徵強化重點教學,促使學生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四、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分方向、分層次”教學模式實施建議

第一,對行業和企業型別進行分析定位,在此基礎上改善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教學組織與管理方式。對專業面向的行業進行分析定位主要是對高職院校所在區域主導行業做出分析,其分析指標除了行業產值外,還必須涵蓋發展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在全面掌握這些指標的基礎上可以設定一些行業作為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目標行業。H不同規模和層次的企業對人才學歷能力要求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因此需要對企業進行型別的分類。從實際調查可以看出,大型企業的人才需求一般學歷要求為本科及以上,中小企業多數要求大專以上學歷。那麼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可定位於中小企業。在分析定位行業和企業型別後,還應相應地對教學組織和管理方式加以改善。已經明確了培養方向與層次後學校應打破原有教學組織體系,將“大鍋”培養改為“小灶”培養。可採取選修式教學組織,前期實施公共基礎課教學,後期讓學生對行業方向自願選擇,最後一個學期引導學生對崗位進行選擇,並在這一階段針對目標崗位強化學生的工商管理職業技能實訓。

第二,對工商管理類人才行業工作崗位、核心能力及核心課程進行定位。明確行業的企業型別後,在梳理企業崗位的基礎上,根據企業需求和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職業可發展性對崗位進行篩選,對最終的崗位加以確定。在定位了工商管理類人才行業工作崗位後,確定崗位核心能力,同時立足核心能力定位教育教學核心課程並在此基礎上做好對核心課程的設計。以市場行銷專業為例,在市場拓展崗位中,其要求的核心能力是業務拓展和銷售網路維護,則核心課程設計應包含市場調查、客戶談判、客戶服務等;在市場督導崗位中,其要求的核心能力為終端人、場、貨的管理,則核心課程設計就應包含終端管理及營銷策劃實務等;當崗位定位為銷售工程師時,其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客戶開發與銷售跟進,則核心課程設計應包含推銷與談判技巧、客戶管理等。

第三,規劃課程體系,對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主要包括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兩種型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礎教育等都屬於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技術課程、實踐課程等則屬於專業課程範疇。就人才培養方案來說,如果培養理念為其靈魂,課程體系則是其血肉般的存在,立足培養目標的科學課程體系是關鍵環節。高職工商管理類“分方向、分層次”培養模式下,其課程設計必須對行業、企業需求變化隨時瞭解,不斷地進行更新和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可以與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關,也可以與區域性課程調整有關,但始終必須突出行業、企業對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特點,始終緊隨市場的變化需求。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中必須注意的是,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應與兄弟專業不間斷地進行溝通,通過對兄弟專業課程資訊和師資的瞭解來不斷改善和充實自身課程合理性及師資力量。在處理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必須以崗位核心能力和企業現實需求為重心。

第四,優化師資隊伍,完善教學實踐條件。“分方向、分層次”教學模式,是一種直面行業、企業具體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承擔培養方案中設計的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還需要熟悉相應行業、企業的具體工作。因此教師可利用寒暑假時間參加企業培訓或直接在相關行業企業實習,從而加強對行業、企業的認知。學校也可以聘請具有相關管理工作經歷的人員,充實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師資人才隊伍。另外,高職院校應根據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定位和需要有針對性的創造實訓條件。在校內,除了建立專業的實訓室,還可以跟兄弟專業的優勢實訓資源共享。在校外,則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與企業良性合作機制的基礎上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從而最大化地完善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實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