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 優選100個

文思社 人氣:2.61W

【導語】

人生哲理故事 優選100個

人生哲理故事 優選100個 由本站會員“jiding11”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人生哲理故事篇2:人生哲理故事篇3:人生哲理故事篇4:人生哲理故事篇5:人生哲理故事篇6:人生哲理故事篇7:人生哲理故事篇8:人生哲理故事

【正文】

篇1:人生哲理故事

1、六獅不敵一牛

黑龍江省第一家非洲林園在亞布力林業局正式建立。開園之日,威風凜凜的非洲獅——五隻母獅和一隻公獅,在剛剛返青的森林裡時隱時現。然而,當工作人員將150公斤左右的小黃牛放在園中,對非洲獅進行野化訓練時,這六隻一歲多的獅子忙活了兩個多小時,卻沒有將小黃牛咬死。受傷的小黃牛甩蹄刨土,眼睛血紅,低頭衝向非洲獅,嚇得獅子紛紛後退。最終,五隻母獅全力才將這頭小牛撲倒,在旁邊看著的公獅,這時才跑上前來,吼了幾聲。過了一會兒,受傷的小牛竟然又站了起來,怒視非洲獅,非洲獅晃來晃去,再也不願進攻了。據非洲獅林園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六隻非洲獅系人工養大,所以捕殺獵物的本事很弱。

人生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包括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對立統一的矛盾雙方在必須的條件下相互依存,並且在必須條件下相互轉化。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善於區分矛盾雙方的對立,又要善於創造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著人們期望的一方轉化。獅子本身存在著“凶猛”和“溫順”的對立,而這種對立又能夠在必須條件下相互轉化,獅子因人工養大,由原先的“凶猛”變得“溫順”,小黃牛因面臨絕境而由原先的“溫順”變得“凶猛”。其實,獅子和小黃牛也是對立統一的雙方,對立的雙方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獅子因三餐無憂而“溫順”,小黃牛因死亡的威脅而“凶猛”。事物就是在這種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運

動中變化和發展的。

2、可怕的虛假安全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了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完成任務歸來著陸前的幾分鐘。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後,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裡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於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最終看到熟悉的基地,自我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釀成大禍。所以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虛假安全”。當你經過重重困難,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別因放鬆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人生哲理:可怕的“虛假安全”事實告訴我們,人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而是在人們精神最放鬆的時候。本來勝券在握,但精神鬆懈了,問題就接踵而至,甚至會導致徹底的失敗。

3、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看好它

19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寫了很多文章。看到自我的作品出版後被讀者搶購一空,他萌生了發財的念頭。心想與其讓這些出版商、書販子賺錢不如自我寫書、自我出版、自我賣書。於是他給自我定了一個目標:兩年內變成百萬富翁。這個念頭一出現立刻就付諸行動。這位大作家搖身一變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大書商。然而,還不到兩年,由於自我不具備經商的技能和素質便債臺高築,難以維持下去。不僅僅書商沒有做好,就連自我的“主業”寫作也被荒廢了。眼看著放在不一樣籃子裡的雞蛋一個一個被打碎了,馬克吐溫果斷放棄了書商的生意,回頭專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學創作,一番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馬克吐溫在回顧他走過的路時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名言在告誡人們要分散風險、實施多元化策略時有必須的道理。因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這個籃子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無所獲了,這對於某些人或事來說是對的。但對於我來說還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而認真地看好這個籃子是再適宜可是的。”

人生哲理:每個人的智力、愛好、興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於文學的創作,有的適合於從政,有的適合於科研,有的適合於做工等等。別人在這個方面可能有特長,你可能在另個方面有必須的天賦。僅有揚長避短髮揮自我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還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怎樣做最好,關鍵是要看是否適合自我,僅有適合自我的才是最好的。

4、可怕的圓周運動

毛毛蟲有一種天生的習性,就是第一隻到什麼地方去,其餘的都會依次跟著走。它們整整齊齊排成一行,後邊的一隻跟著前面的一隻,不論前一隻怎樣的打轉或歪歪斜斜地走,後面的都會照它的樣貌做無一例外。這是因為第一隻毛毛蟲邊走邊吐一條細絲,第二隻毛毛蟲就踏著這條細絲前進,同樣也會吐一條細絲加在上頭,以此類推就成了一條毛毛蟲大道。每一隊毛毛蟲不管隊伍長短總有一隻做首領。為什麼能做首領這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大家選舉的,也不是由誰來指定的。今日可能是這隻,明天可能是那隻,沒有必須的規則。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個趣味的試驗。他把十幾條毛毛蟲放到花盆的邊上,花盆的四周佈滿了菜葉,花盆的中央是一株枝葉茂盛正在盛開的鮮花。毛毛蟲隊伍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圓環。它們自動地等距離分佈,速度相同,步調一致,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士兵繞著花盆邊沿做起了勻速圓周運動。一小時過去了,二小時過去了,三小時過去了它們的隊伍還是那樣嚴緊,沒有一隻掉隊的,也沒有一隻偏離軌道的。它們走得那樣認真,那樣整齊真讓人稱奇。八個小時過去了,它們可能是太勞累了,先進的速度有些放慢,隊伍開始走走停停。晚上天氣逐漸變涼,又飢又渴的毛毛蟲們只好停頓下來卷作一團昏昏欲睡。第二天氣溫逐漸變暖,它

們慢慢地甦醒過來,又自動排好隊伍開始在那裡繞圈子。就這樣它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如此簡單的運動,竟沒有一隻發現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有一隻能離開這個可怕騙人的怪圈子而闖出一條新路。數天的奔波它們不吃不喝,這些可憐的毛毛蟲最終無一倖免地累死在花盆的邊沿上。

人生哲理:其實很簡單,只要它向裡一拐就能吃到嫩綠的葉子和芬芳的鮮花;向外一拐掉在花盆下就能吃到豐盛的菜葉,應能逃脫這可悲的下場,但它們就是做不到。可能是生理原因或智商太低,這無可厚非。但做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會上演如此循規蹈矩、盲目從眾的鬧劇,這就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了。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殘餘束縛了人們的頭腦,使人們從眾心理嚴重缺乏創新意識。我們建立一個具有高度精神禮貌高度物質禮貌的創新型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要進行技術創新、文化創新、科技創新。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善於打破常規,克服從

眾心理,勇於創新。僅有這樣社會才能前進,我們的祖國才能興旺發達。

5、性格與命運

從前有三兄弟想明白自我的命運,於是他們便去找智者,智者聽了他們的來意後說:“在遙遠的天竺大國寺裡,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如果叫你們去取,你們會怎樣做呢?”大哥首先說:“我生性淡泊,夜明珠在我眼裡只可是是一顆普通的珠子,所以我不會前往。”二弟挺著胸脯說:“不管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必須把夜明珠取回來。”三弟則愁眉苦臉地說:“去天蘭國路途遙遠,諸多風險,恐怕還沒取到夜明珠,人就沒命了。”聽完他們的回答,智者微笑著說:“你們的命運很明曉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將來自難以榮華富貴。但也正由於自我的淡泊,他會在無形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忙和照顧。二弟性格堅定果斷,意志剛強,不懼困難,預卜你的命運前途無量,也許會成大器。三弟性格懦弱膽怯,遇事猶豫不決,恐怕你命中註定難成大事。”

人生哲理:的確,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人成長。印度古諺雲:“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我國古人也曾說過:“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些都說明了性格的重要。不一樣的性格決定了不一樣的命運。所以,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培養自我性格中的特質。異常是中學生,正處在性格的構成期,就要從小處著手、從行為著手,養成進取向上的行為習慣,構成進取樂觀的行為特質。無論我們屬於何種性格型別,只要我們具有進取樂觀的性格特質,就能夠創造屬於我們自我的成功的七彩人生。

6、媽媽的讚歎

一個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最終誕生了,可是孩子出生後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進保溫箱。”醫生怕產婦受不了打擊,匆匆忙忙地剪斷臍帶,包起來交給護士。之後的一個月,每一天把嬰兒抱給產婦餵奶時,每個“新媽媽”的懷裡都有一個娃娃,僅有“那個娃娃”的媽媽見不到她的孩子。“黃疸重症,此刻不能看!”大家總是這樣騙她,並私下商量,什麼時候帶她去看那個畸形的兒子。一個月過去了,不能再瞞了,醫生、護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她會尖叫著暈倒,想她會轉身離開,想她會痛哭失聲,甚至為她準備了一張空著的病床。她最終見到那個沒有雙臂,也沒有雙腿的孩子。“好可愛!”她居然笑著說。那天生重症殘障的孩子,就是此刻日本著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明白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媽媽說他“好可愛”的那一刻嗎?乙武洋匡說:“出生一個月,我最終誕生了。”乙武洋匡,由於自傳《五體不滿足》而廣為人知。他也生於日本東京,在家人與教師的幫忙下(異常是母親),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讀到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1997年出版的自傳,敘述了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理解的許多手術等等。他的事蹟激勵了許多日本民眾,自傳的銷量到達380萬本。之後又陸

續出版了一此書籍,並理解日本電視臺TBS的工作,負責“新聞的森林”節目的企劃和播出。

人生哲理:母愛給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乙武洋匡一顆平和的心、堅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給我們:正面、進取、樂觀的思考態度是多麼重要啊!

7、想像的力量拳王阿里在一場爭奪重量級冠軍的決賽中,前12個回合一向被對手壓制,被打得很慘,他的眼角裂了,鼻孔流出了鮮血,觀眾都認為阿里輸定了。他的教練在休息時問他:“要不要放棄比賽?”阿里說:“這樣的問題你應當在拳賽結束後再問我。”在短暫的休息中,他反覆想像著自我打倒對手時候的情景,想像千萬人為自我歡呼的情景,口中唸唸有詞,不斷告訴自我:“我最強。”奇蹟在第13個回合發生了,阿里又恢復了拳王的氣勢,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最終,他一記重勾拳擊倒了對手而獲勝。

人生哲理:想像有強大的力量,許多成大事的人都首先從自我描繪具體行動形象開始,然後為實現願望竭盡全力去工作。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可是他們能煥發出自我的潛能,所以成就了偉業。不斷想像自我成功的場景,想像得越具體越好。成就偉大人生的最重要的法則是:人生將依照你自我的想像、所描繪的樣貌而實現。

8、別忘了多謝

一位外國總統問一位活了104歲的老奶奶長壽的祕決時,老奶奶回答說,一是要幽默,二是學會感激。從25歲結婚起,每一天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多謝”。她感激丈夫、感激父母、感激兒女、感激鄰居、感激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感激每一個祥和、溫暖、歡樂的日子。別人每對她說一句親切的話語,每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說聲“多謝”。八十年過去了,是“多謝”二字使老奶奶歡樂長大,使老奶奶幸福長久,使老奶奶生命長久。一位教師患癌症死了。他在臨死之前留給人世間的最終一句話“多謝”:多謝日夜照顧他的親人,多謝盡心為他治療的大夫、護士,多謝前來看望他的學生。一位山區農民為了感激收留他走失的孩子並將其送上回家汽車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縣城裡挨家挨戶尋找了幾千家,只是為了當面向那位好心人說一聲“多謝”。一個盲女在媽媽的生日時送給他一份禮物,那是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

盲文。媽媽看不懂,請別人給解釋,沒想到那段盲文竟讓她淚流滿面,並視為她一生中收到的是為珍貴的禮物。那段盲文是:“媽媽,多謝您把我養大!雖然您沒給我眼睛,但多謝您給了我生命;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多謝您。”

人生哲理:有人總結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個字,即:多謝,您好,對不起,麻煩您,再見,我錯了,請,我們。其中居首位的就是“多謝”二字,英文中也有一個詞使用率最高,人們幾乎每一天詞不離口,那就是“THANKYOU”。有時,一千句、一萬句的感激之情,都凝聚在“多謝”這兩個字上了,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許是禮貌禮貌的基本要求,是我們應當做到的。[由本站網友投稿]

9、玫瑰與青蛙

一株漂亮的紅玫瑰,因為自我是花園裡最美麗的的花朵而感到驕傲,可是它

卻發現人們總是站在遠處欣賞它而從不靠近。原先,在它的旁邊一向蹲著一隻又大又難看的青蛙,紅玫瑰十分生氣,命令青蛙立刻從它身旁消失。青蛙順從地離開了。沒過多久,青蛙經過紅玫瑰身旁,驚訝地發現它已經凋謝,葉子和花都已經掉光了。青蛙問:“尊貴的紅玫瑰,你看起來很不好,發生什麼事情了?”紅玫瑰答到:“自從你走以後,蟲子每一天都在啃食我,我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美麗了。”青蛙說:“當然了,我在那裡的時候幫你把蟲子都吃光了,你才成為花園裡最美麗的花朵。”

人生哲理:紅玫瑰自命清高,認為青蛙蹲在花園裡不僅僅一點用都沒有,並且還影響了人們對自我的欣賞和讚美,便毫不客氣呵斥青蛙快快離去。紅玫瑰的這一舉動,不僅僅傷害了青蛙的自尊心,並且也給自我帶來了厄運。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僅有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忙,生活才會其樂融融,明天才會更完美。

10、不要和老鼠比賽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獅子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樣”,鼬鼠說,“你害怕嗎?”“十分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能夠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動物都會恥笑我竟然和鼬鼠打架。”美國有一位年輕作家,早年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銷量不錯,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有一天,作家和當地一位市儈因生活瑣事發生了矛盾,兩人誰也不讓誰——較上勁了。朋友勸作家不要和市儈理論,因為作家的時間寶貴,勸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寫作上。可是作家卻是難以釋懷,他認為那位市儈破壞了他的聲譽,汙辱了他的人格,他要戰勝他,要讓他心悅誠服。從此,作家與這位“敵人”針鋒相對,兩人之間不斷髮生衝突和摩擦。作家從此再沒心思去創作,也沒有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多年之後,許多人已記不得以往有這樣一位作家了。

人生哲理: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這是一個真理。

11、“功夫之王”也有先天缺陷

很多人都明白“功夫之王”李小龍的功夫十分了得,但很少有人明白,李小龍本來是有先天缺陷的。中國功夫歷來講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睛不好為練武之大忌。可李小龍從小就是近視眼。李小龍曾十分坦誠地說:“因為我從小就近視,所以我從詠春拳學起,因為它最適合做貼身戰鬥。”還有,他的兩腳不一樣長,右腳比左腳短5釐米。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左腳專事遠踢、高踢,如狂風掃葉;右腳專事短促的阻擊性踢法或隱蔽性踢法,近身髮腳如發炮。同時,兩腳的不一致使他擺出的格鬥姿勢優美別緻、獨具特點,成為一種武術流派的典型。

人生哲理: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經過內因而起作用。李小龍的人生經歷說明:只要充分發揮內因的進取作用,不悲觀、不消沉,與逆境抗爭,變不利為有利,同樣能夠成才,甚至做出通常情景做不出來的事情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矛盾著的雙方,依據必須的條件,各向自我相反的方向轉化。眼睛近視、兩腳長短不一致對想要練武的來說是缺陷、劣勢,是不利條件,但李小龍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揚長避短,不利條件反而成了化被動為主動的有利條件。該故事還啟示我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雖然客觀條件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卻又給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供給了廣闊的空間。李小龍正是在分析了自身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有利條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了不利條件的影響,才構成了獨具一格的武術風格,成為國內外都掀起了“中國功夫熱”的“功夫之王”。

12、“官財”的故事

有兩個秀才一齊去趕考,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個秀才心裡立刻“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見鬼,趕考卡子碰到這個倒黴的棺材。於是心境一落千丈,走進考場,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向揮之不去,考試時文思枯竭,最終果然名落孫山。另一個秀才也同時看到了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開始心裡也“咯噔”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棺材,那不是既有“官”也有“財”嗎?好兆頭,看來今日我要紅運當頭了,必須會高中。於是心裡十分興奮,情緒十分高漲,走進考場,文思如泉湧,果然一舉高中。回到家裡,兩個人都對家裡人說:“棺材”真得好靈。

人生哲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因為一次成功而成就一番事業;有的人因為對手的強大而心生畏懼,有的人因為挑戰巨人而使自我成為巨人。對事物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進取和消極之分,並且每個人都要為自我的看法而承擔最終的結果。消極思維者,對事物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並總能為自我找到消極的藉口,最終得到消極的結果。而進取思維者,從事物存在中總能找到其存在的進取意義,做出進取的反映,指導其做人、做事,從而成就其人生的巔峰。

13、迷失自我的蝦

蝦見到螃蟹身上有時呈現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螃蟹告訴蝦,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晒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它時,身上便呈現出好看的紅色。蝦聽後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著晒起了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晒死了。

人生哲理: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活動的規律和生活習性,盲目跳到岸上去晒太陽,可見,迷失自我的過程,也就是釀造杯具的過程。存在之道其實很簡單,只要不模仿別人就行了,適合自我的才是最好的。

14、天堂和地獄

兩隻老虎走過一片肥美的草地,其中一隻老虎見那裡的環境優美,便留戀起來。另一隻老虎勸說道:“那裡雖然景色不錯,便不見一隻牛羊,它根本不適合我們的生存啊。”那隻老虎不聽,在草地上居住了下來,結果沒幾天就餓死了。

人生哲理:聯絡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失去了與周圍事物的聯絡,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虎嘯深山,駝走大漠,是因為它們選擇了適合自我發展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極致;任何事物僅有選擇了適合自我的方式,找準了自我的位置才是最好的,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而這隻餓死的老虎無視聯絡的客觀性,割裂了自身生存與周圍環境的聯絡,對本不屬於自我的景色的留戀,對自我生存條件的漠視,帶來了生存危機,決定了其生命的終結,也詮釋了天堂與地獄間的逆轉。這啟示我們:別人的天堂也許就是自我的地獄。

15、專注是金

日本有一家僅有7個人的企業,其產品是有些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哨子。可你千萬別小看這小玩意兒,一年竟創造了7000萬元的利潤。原先這家企業的產品異常“專一”——只生產哨子,他們聘用了300多名科技人才專門研發哨子,最貴的哨子賣了2萬美元一個。在世界盃足球賽上,所有的哨子都是出自於該廠。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哨子的種類到達上千種,有給美國警察生產的專用哨子,哨子讓他們給做絕了。麥當勞的創始人是雷克羅克,他以非凡的經營才能,把麥當勞兄弟的小餐館變成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自我也成為了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企業家之一。據說,當年從麥當勞兄弟手中買下特許經營權的除了克羅克,還有一個荷蘭人。兩人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經營之路:克羅克只開麥當勞店,而加工牛肉、養牛的錢任由別人去賺;荷蘭人卻不僅僅開麥當勞店,並且投資開辦了牛肉加工廠,使加工牛肉的錢了流入自我的腰包,之後,他又辦了一個養牛場。多年過去了,克羅克把麥當勞開遍了全世界,而那個荷蘭人卻窩在荷蘭的一個農場裡養著200多頭牛。

人生哲理:“善始者眾,善終者寡”,這執著專注堅持到最終的“善終者”,也就成為了人生事業的成功者。可見,人生要獲得成功,就要明確目標,專心致志,頑強執著,不達目的決不放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專注是金”,專注的確是成功的祕決。

16、對聯人生

宋朝的蘇東坡,年輕時就已是常識淵博,人見人誇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滿起來。一天蘇東坡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看了,擔心兒子自大,不知求進,又怕撕下對聯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加了兩個字: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回來,看見父親的字,心中十分慚愧,從此虛心學習,有了非凡的成就。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人生哲理: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掌握本領是無止境的,決不能輕易言滿。這是因為,整個世界是無限的,是不斷變化的,人們的認識也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充套件、向前推移。我們不可能有足夠的精力去掌握浩如煙海的知識,無數事實證明,知識永無止境。即使再退一步,如果當時掌握了某個方面的“絕對真理”,他的這項知識就滿了嗎?當然沒有,因為世界是在變化的,在某一時刻是真理,而在其他時候也許就不再是真理了。我們應當在取得必須成績後,繼續向著更大目標前進,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更多的成績。對學習不感興趣,或是“忙得沒功夫看書“的人,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也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7、你是別人的一棵樹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一天夜裡,他實在沒有活下去了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自我的種種遭遇和挫折。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它的種種經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岩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得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苟活於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此人不解。樹之後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隻喜雀所築,一向以來,它們在那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兩隻喜雀可咋辦呀?”此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人生哲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我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於他人來說都是一棵偉岸的樹。

18、眼中僅有野兔

一位總經理要從三個很優秀的人中選擇一位做助手,他再三權衡,難下結論,最終索性帶著他們去打獵。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就緒,在開始行動之前,總經理問:“你們看到了什麼?”甲說:“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雲,還有奔跑的野兔。”乙:“我看到了經理、同事、獵槍、眼前優美的景色,還有奔跑的野兔、水中的野鴨。”丙說:“我只看到了野兔。”回到公司,總經理就確定丙為經理助手,之後丙乾得很出色,不久就獲得了提升。

人生哲理:我們在看問題、辦事情時,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辦好。職員丙與職員甲、職員乙的不一樣之處,就在於善於抓住中心,這也正是他取勝的關鍵。兩惡權重取其輕,兩處權重取其重。人生處處都在選擇,成功或失敗就在於選擇的重心不一樣。

19、心境

朋友小王愛好寫作,總是埋怨沒有好的環境,沒有適宜的時間。別人在單位說笑,他怕別人吵鬧,又怕別人笑他迂腐。在家中租來的房間裡,又嫌房間太小又陰暗,讓人壓抑。他說:“要是能有一個清潔的環境,我必須能寫出好作品。”結果不久他搬了家,環境一切滿意,但始終沒有如願。他又說:“太安靜了,缺乏靈感。”

人生哲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經過內因而起作用。其實,更多時候當我們埋怨一切不如意時,事實上不必須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自身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

20、《昆蟲記》的誕生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自幼愛好自然,經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景。他觀察研究的熱情,簡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為了瞭解昆蟲的生活,他有時在野外紋絲不動地伏在地上,從太陽升起一向觀察到太陽下山。他為了捕捉一隻昆蟲,常常跟著昆蟲跳來跳去。他觀察雄槲蠶蛾“求婚”的過程,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當快要取得成果的時候,槲蠶蛾“新娘”卻不巧被一隻螳螂吞食。法布林毫不氣餒,從頭再來又整整觀察了三年,才得到結果。法布林對觀察是這樣的熱情,這樣有耐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寫的《昆蟲記》共十卷,這部鉅著在生物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人生哲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經過實踐,獲得很多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前提。正是由於法布林多年耐心細緻地觀察,才有了《昆蟲記》這部鉅著的誕生。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僅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生道路的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的結果固然讓我羨慕,讚歎,但應對成功路上的坎坷與磨難更需要我們百倍的信心和堅韌去應對。

21、查理卓別林笑對人生

19世紀末,英國倫敦,誕生了一個不幸的男孩。出生後一年,父母離婚,他跟了母親。然而母親在他6歲時精神失常被收入精神病院,他也被收入孤兒院。他自小當過藥店的徒工、旅館的服務生、書店的夥計、玻璃廠的零工,印刷廠的學徒。他的童年飽嘗都市裡的苦難,沒有一個正常兒童應有的歡樂,但他之後卻發現了對付苦難的有效方法,他掌握了笑的祕密和訣竅。於是他就把他的笑拍成電影,他的每一部影片均在世界範圍內擁有3億觀眾。他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他就是查理卓別林。

人生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必須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病痛、苦難、挫折等是人生的不幸,但如果我們能用進取樂觀的態度對待它,並用進取的行動去戰勝它,它就會變成人生寶貴的財富。卓別林用笑的祕密和訣竅對付人生的苦難,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自我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昇華。

22、唐僧師徒防腐敗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走了16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其間也有許多腐敗的機會,能夠說困難重重,誘惑處處。但師徒四人最終還是戰勝了困難,抵住了誘惑。唐僧師徒為何不腐敗,有分析家認為,唐僧是因為信仰堅定,心中有佛;孫悟空是石猴出身,無七情六慾;沙悟淨膽小老實,不敢腐敗;豬悟能得益於唐僧的教育開導和悟空的嚴密監督。

人生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經過內因而起作用。取經途中,唐僧、孫悟空、沙僧能夠做到不腐敗,歸根到底是內因起根本作用。唐僧是因為一心向佛,四大皆空,能夠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孫大聖是石猴,無七情六慾,是以視金錢美色如糞土;沙和尚則因性格因素,怕伸手而被捉,故能潔身自好;豬八戒之所以沒犯原則性錯誤,其師父的諄諄教導和孫猴子的嚴密監督這樣的外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外因的作用再重要,也必須經過內因起作用。正是由於唐僧苦心婆心的教育開導,使豬悟能自身樹立了許多正氣,使得其雖然屢犯小錯誤,卻能夠抵禦諸多誘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持自我,繼續邁開西行的步伐,終成正果。

23、捕鼠器和雞、豬、牛

一隻老鼠透過牆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裡釋出警報。但院子裡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為與自我無關。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檢視時不細心被毒蛇咬傷了。為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為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之後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連累得雞、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人生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絡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絡著,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但聯絡又是具體的,每一事物與他事物相聯絡又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到聯絡的條件性。從表面上看,一個捕鼠器與老鼠有著聯絡,而與雞、豬、牛等動物關係不大。

但由於出現了捕鼠器誤捕到了毒蛇,使得雞被殺掉用來給農夫的妻子補身子,豬、牛被殺掉用來待客。

24、男孩與死驢的故事

一個城裡的孩子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裡花了100美元要買一頭驢,這個農民接過錢同意第二天把驢牽給他。第二天農民來找男孩,說驢子死了,錢也花光沒法退了。男孩就讓農民把那頭死驢給了他。幾天後,,農民遇到了男孩,問他是如何處置死驢的。男孩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彩票,每張2美元。”多年後,長大男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

人生哲理: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中,如果伴隨著合夢想象與創造性思維,人們的認識本事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認識的成果甚至是驚人的。男孩花了100美元買了一頭死驢,應當說十分倒黴,但他沒有簡單處理了事,而是打破常規,從人們急於中獎的心理出發,將驢作為獎品舉辦幸運抽獎,用創造性思維處置了死驢,並得到了1000美元。如果這個男孩墨守成規,不進取主動進行創造性思考,並且每每遇事如此的話,也許世界上就少了一個當總裁的人才了。

25、分粥

有七個人以往住在一齊,每一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夠分。剛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一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他們僅有一天是能吃飽的,那就是自我分粥的那一天。之後,他們決定推選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讓他給大家分粥。開始就有人挖空心思地去討好、賄賂分粥的人,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又組成三個分粥委員會及四人評選委員會,還是互相攻擊、扯皮,當粥吃到嘴裡時已經是涼的了。最終又想出了一個辦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後,端剩下的最終一碗。為了不讓分粥的人吃到最少的,大家都儘量分得平均些。這樣一來,大家快歡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人生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在事物總體數量不變的情景下,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這要求我們要優化結構,理順體制。“輪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到其他人挑完後,自我才能端剩下的一碗”是理

順體制,是量變。“快歡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26、吃蛋原理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戶人家養了一隻母雞,這隻母雞每一天下一個蛋。對於這戶人家來說,可有三種消費方案:一是堅持一天吃一個蛋——收支平衡;二是把雞殺了吃掉——透支;三是堅持在一段時期內少吃雞蛋,省出10個,孵成小雞,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雞,4只公雞,過些日子,這家人能夠一天吃5個雞蛋,遇上特殊的日子,還能夠殺只公雞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這樣堅持下去,那麼消費水平便會不斷提高,積累也會越來越多。

人生哲理:應對同一事物,立場不一樣,觀點不一樣。三種不一樣的消費方案,反映不一樣的消費觀念。整個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第三種消費方案體現了發展的觀點。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在必須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所以,要全面的看問題,防止片面性。同時創造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好的方面轉化。

27、零和遊戲原理

零和遊戲原理源於博弈論。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THEORY,直譯就是“遊戲理論”。一項遊戲中,勝方所得與負方所失相同,兩者相加,正負相抵,和數必為零,這就是所謂的“零和”。“零和遊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與“零和遊戲”相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蔽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但20世紀以來“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非零和遊戲”即“負和”或“正和”觀念所代替。“負和遊戲”指,一方雖贏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可謂沒有贏家。贏家所得比輸家所失多,或者沒有輸家,結果為“雙贏”或“多贏”,稱為“正和”。在競爭社會中,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已不必須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從“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遵守遊戲規則,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佔別人的小便宜,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會出現,吃虧的最終還是自我。

人生哲理: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實際出發,不是從單一的因素出發,而是要從複雜的全面的實際出發,去具體分析每一個事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零和”“負和”和“正和”是遊戲結果的三種事實,過去人們只從“零和”這個單一事實出發,而不能從全面的實際出發,尤其是忽視了“正和”這一事實,從而導致了人們構成了錯誤的主觀認識,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了必須的損失。

28、擦淨你的“窗戶”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乾淨,也許那個鄰居不明白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大概一個月後,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著一件乾淨的衣服,她大叫著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明白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日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後我把玻璃擦乾淨了。”

人生哲理:在我們作出確定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戶”是否乾淨。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取決於眼前窗戶的純淨度。在我們作出任何評判之前,我們應當檢查自我是否客觀,是否能看到對方好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找出問題審判對方。所以請務必擦淨你的“窗戶”。

29、如此鄰居

據傳說,有座深山裡住著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李。一日,張家來了客人,就到李家借了竹筍。過了幾日,張家扛了一根竹竿到李家說:“還你竹筍,只是老了點!”又過了幾日,李家也來了客人,就到張家借了一隻老母雞。停了幾日,李家拿了一隻雞蛋到張家說:“還是你老母雞,只是嫩了點!”

人生哲理:該故事啟示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必須弄清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求我們在自我成長過程的不一樣階段,有針對性地提高和鍛鍊自我,不斷地完善自我,堅決反對故意混淆事物所處階段的損人利己的言行。

30、打破關住自我的門

一個木匠做得一手好門。他給自我家做了一扇門,他認為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必須會經久耐用。過了一段時間,門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顆釘子,木匠就換上一顆釘子。之後,又有一塊板壞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再之後,門閂壞了,木匠又換了一個門閂若干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扇扇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我家的門又老又破,滿是補丁。木匠明白了,是自我的這種門手藝阻礙了自家“門”的發展。

人生哲理: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會關住自我。應對全新變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氣、有決心打破關住自我的這扇“無形門”,及時反思和提升自我的“手藝”,這樣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麗的風景。

篇2: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1

一隻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一隻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象你一樣整天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幹嗎?”

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麼不呢?”

於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隻狐狸出現了。

狐狸跳向兔子,並把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幹,你必須坐(做)得十分十分高。

故事2

一隻火雞和一頭公牛在聊天。“我十分想到那棵樹頂上去,”火雞嘆口氣道,“可是我沒有那份力氣。”

“這樣啊,那你為什麼不吃點我的糞便呢?”公牛答道,“那裡面充滿了營養。”

火雞吃了一團牛糞,發現它真的使自我有力氣到達樹的第一個分叉處。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糞以後,火雞到達了樹的第二個分叉處。

最終,兩星期後,火雞十分驕傲地站在了樹的頂端。

但不幸的是,沒多久,它就被一個農夫盯上了,並且農夫十分利索地就將火雞射了下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牛糞(狗屎運)也許能使你抵達頂峰,但它不能使你永遠呆在那兒。

故事3

一隻小鳥正在飛往南方過冬的途中。天氣太冷了,小鳥凍僵了,從天上掉下來,跌在一大片農田裡。

它躺在田裡的時候,一隻母牛走了過來,並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

凍僵的小鳥躺在牛屎堆裡,發掘牛糞真是太溫暖了。

牛糞讓它慢慢緩過勁兒來了!它躺在那兒,又暖和又開心,不久就開始高興地唱起歌來了。一隻走過的貓聽到了小鳥的歌聲,走過來查個究竟。

順著聲音,貓發現了躲在牛糞中的小鳥,十分敏捷地將它刨了出來,並將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

1)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敵人。

2)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3)並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當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

故事4——表演大師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徒弟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

等到徒弟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鬆。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

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鬆開,能夠經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徒弟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必須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進取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能夠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故事5——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十分靈活可愛。

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本事,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必須自我本事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我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我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十分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我,最終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篇3:人生哲理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人生哲理故事!

1、成功之道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一樣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必須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我卻吃起了最小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了桌上的最終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青年立刻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沒有青年吃得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必須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佔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後,富翁對青年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僅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更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人生哲理:只重視眼前利益,會喪失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存在著統一的一面,僅有放棄一些眼前利益,才能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不能只看中眼前的一點點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則沉溺於既得利益中,會不思進取,消磨鬥志,沒有突破與創新,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要著眼於長遠利益,目光遠大,並朝著目標不停頓地努力,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2、如此差異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十分有名的實驗。有一年他們對即將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一群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這群學生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後,合佛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逸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異常的成績,恢復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人生哲理:夢想是指路明星,沒有夢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3、蜜蜂與蒼蠅的實驗

一位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放在瓶口敞開的瓶子裡,側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會一次一次地飛向瓶底,企圖飛進光源。它們決不會反其道而行,試試另一個方向。困在瓶中對它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情景,是它們生理結構所始料未及的,所以,它們無法適應改變後的環境。

這位科學家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瓶子裡放的是幾隻蒼蠅,瓶底向光,不到幾分鐘,幾隻蒼蠅都飛出去了。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們常會一頭撞上玻璃,但最終會振翅飛向瓶頸,飛出瓶口。然後,科學家解釋這個現象說:橫衝直撞要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人因害怕失敗而不敢輕舉妄動。這種恐懼的心理,使許多人更喪失了成就未來的大好時機。實際上,在實現人生價值、人生夢想的過程中,往往總是伴隨著挫折、痛苦和失敗。所謂心想事成、一帆風順,只可是是人們的完美願望而已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或者叫做屢敗屢戰的勇氣。

4、扛船趕路

一個年輕人揹著個大包裹千里迢迢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途跋涉使我疲憊至極,嚐盡了人間的心酸與苦辣,為什麼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包裹裡裝的是什麼?年輕人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裡面裝的是我每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您這兒的。於是,無際大師帶年輕人來到了河邊,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年輕人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年輕人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現自我的步簡便而愉快,比以前快得多了。原先,生命是不必如此沉重的。

人生哲理: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東西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它能使人清醒、成熟、長見識、出智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也。可是我們如果把當成一個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會使我們無法負重前行。最終,在重壓之下跨掉、趴下。

5、漁夫的誓言

古時候有一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的時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說市場上的黑魚價格最高,於是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可是這次魚訊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十分懊惱地空手而歸。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場上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貴。他後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必須要打撈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只能是空手而歸。他懊悔地發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還是墨魚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漁夫嚴格遵守自我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隻螃蟹和墨魚都沒有遇到,見到的只是一些馬鮫魚。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人生哲理:一個人在確立自我的人生目標、人生夢想的時候,不僅僅要貼合自身實際,也要貼合社會需要的實際。而社會需要的實際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所以我們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調整自我的夢想,這樣才可能由夢想變為現實。否則,即使自身條件再好,夢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篇4: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1:不得不走的彎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擋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可是我喜歡,並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細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最終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能夠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和我同樣的彎路。”

“可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我,然後笑了:“一路細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我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主角,同時也患有過來人同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

人生哲理:“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教師、或者其他長輩總是提醒我們:那條路行不通,要走這邊。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總相信前路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我們,所以,青春的腳步不因阻礙而停止。也許這路上沒有鮮花與掌聲,但我們仍願執著前行。

故事2:欣賞的美

20世紀,馬德里聖費爾納多皇家學院。一個靠叔叔薩爾瓦資助得以求學的孩子,忽然愛上了逃課。因為他迷戀上一個地方:普拉多美術館。在那裡他享受著藝術的盛宴。之後,越發著了魔,乾脆跑到大街上寫生,足跡遍佈了整個馬德里。叔叔最終明白了他逃學的事情,失望地中斷了對他的接濟。

猩紅熱迫使他回到了巴塞羅那,父親唐霍塞又失望又生氣,對他漸漸冷淡。僅有母親洛佩斯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媽媽相信你,要是你當兵,就能做將軍;要是你當教士,就能做教皇。”

孩子被母親的話深深打動,他重新鼓起了勇氣。從那天開始,他把所有作品上的署名正式改為母親的姓氏--畢加索。

不得不承認,有時一句話有翻天覆地地力量,足以撼動尚未啟程的人,扭轉他初始時既定的方向。還記得提奧對著梵高說:“你得堅守你自我!”那個時候,梵高對印象派著了迷,瘋狂地臨摹高更和修拉的畫作,他如醉如痴,不得自我。僅有提奧對他堅定地說:“你是梵高!”

天才的動力來自欣賞,哪怕只是一個人的欣賞。

人生哲理:欣賞是寒夜對爐火的讚語。人在最困惑時需要欣賞的支援,在最失意的時候需要欣賞的鼓勵。如果沒有欣賞的存在,就會因失敗的暗夜而迷失方向;如果沒有欣賞的存在,就會因妄自菲薄而一蹶不振。享受欣賞的陽光,播下欣賞的種子,讓欣賞的歌聲響遍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就會有成功之花遍地開放。

故事3:學會讓壓力反彈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沒有什麼異常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卻僅有雪松。這一奇異景色之謎,令許多人感到疑惑,之後,揭開這個謎的竟是一對夫婦。

那是1993年的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找回昔日的感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否則就友好地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漫天飛舞的大雪,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可是當雪積到必須程度,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壓,反覆地彎,反覆地落,雪松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卻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妻子發現了這一景觀,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了。”少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麼,擁抱在一齊。

生活中我們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它們積累著,終將讓我們難以承受。這時候,我們需要象雪松那樣彎下身來,釋下重負,才能夠重新挺立,避免壓斷的結局。彎曲,並不是低頭或失敗,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人生哲理:生活是有壓力的,如何處理這些壓力成為現代人生存的基本本事。一個不會彎曲的人,最終只能是一個脆弱的人、一個失敗的人!讓我們們學會彈性地生活。彎一彎腰,當你抬起頭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空分外晴朗、明麗!

故事4:忘我的追求

1858年,瑞典的一戶富豪人家生下一個女孩。孩子出生不久,得了一種無法找到病因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本事,家人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齊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向孩子講起船上有一隻天堂鳥,孩子聽得入迷,想親自去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我去找船長。可是孩子卻等不及了,要求船上的服務員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員並不明白她不能走路,就拉她去看那隻天堂鳥。這時奇蹟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的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員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塞爾瑪。拉格洛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僅有在這種境界裡,人才會超越自身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人生哲理:忘我,就是一種執著。正是在奔向那輪金色嚮往的忘我追求、執著跋涉中,才能體味生命的鮮活,靈魂的則健。

故事5:冷漠的囚牢

有這樣一個趣味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為從動物實驗中獲得有關愛失類行為線索,設計了5種人造母猴,觀察“母親”拒絕會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樣反應:第一種偶爾用壓縮空氣吹幼猴;第二種會猛烈晃動,致使幼猴無法爬到“母親”身上;第三種裝有彈簧,能將幼猴彈開;而第四種“母親”的身上居然佈滿鐵釘。但這四種“母親”都未能將幼猴從它的“母親”身邊趕開,唯獨第五種體內灌有冰水的“母親”,使幼猴躲在牆角,並永久地拒絕了“母親”。

很多人認為是自我的優秀拉開了同他人的距離,其實冷漠才是造成自我孤獨的原因。

人生哲理:冷漠是心與心最大距離。一顆冷漠的心,是什麼也無法靠近的。冷漠是世界上最高的雪山,冷漠的高山是誰都無法翻越的。冷漠是一種真正的囚牢,再明亮的陽光也無法刺穿冷漠遮成的黑暗。冷漠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拒絕,既拒絕了別人,又囚牢了自我。冷漠的最終結果,是孤獨。融化我們心靈的冷漠,讓和煦的陽光燦爛地灑進來!

故事6:捕野雞

小時候,有一次和祖父進林子去捕野雞。祖父教我用一種捕獵機,它像一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繫著的繩子一向接到我隱蔽的灌木叢中。只要野雞受到我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我只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飛來一群野雞,共有9只。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兒就有6只野雞走進了箱子。我正要拉繩子,又想,那3只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3只非但沒有進去,反而走出來3只。我後悔了,對自我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之後,又有2只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我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最終,連最終那一隻也走出來了。

那一次,我連一隻野雞也沒能捕捉到,卻捕捉到了一個受益終生的道理: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而機會卻稍縱即逝;貪慾不僅僅讓我難以得到更多,甚至連原本能夠得到的也將失去。

人生哲理:活在當下,抓住機遇,方能最大限度地取得成功。過去的輝煌已不在,未來的事難以預料,僅有此刻是實實在在的,任你在有限的時間內自如支配。

故事7:開啟一扇門

20世紀40年代,有一名德國工人在生產一批書寫紙時,不細心調錯了配方,生產出了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這個工人所以被解僱了。他的生活、心境都陷入了低谷,可是不久,他驚異地發現,這批廢紙的吸水效能相當好,能夠很快吸乾手稿墨跡和傢俱上的水分。於是,他從老闆那裡將所有廢紙買下來,再切成小塊,換上包裝,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上去銷售,竟然十分搶手。之後,他申請了專利,並組織了大批量生產。當我們路子越走越窄,甚至通常還會進入死衚衕時,不妨換個思路,開啟一扇門,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生哲理:當我們路子越走越窄,甚至通常還會進入死衚衕時,不妨換個思路,開啟一扇門,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故事8:蘆葦與橡樹

有一棵高大的橡樹總是嘲笑河邊的蘆葦:“喂、夥計,你看我長得多高大偉岸啊!而你,那麼瘦弱,真可憐!”

一陣狂風颳過,大橡樹被連根拔起,吹到河邊,落在蘆葦叢中。大橡樹慚愧地說:“唉,我真不明白,你們那麼瘦弱,竟然沒有被大風颳倒,而我,卻被狂風摧殘成了這個模樣。”

“你和狂風抗爭,最終你失敗了;而我們正好相反,只要有一點微風,我們就在它面前彎下腰來,所以,我們能避免被摧殘,不會被折斷。”蘆葦說。

人生哲理:古人曾說:“不有所忍,不能夠盡天下之利。”

低頭,並不意味著屈服,那是在困難前保全自我的一種方式。

忍讓,並不意味著放棄,那是在命運里昂首闊步的一種姿態。

後退,並不意味著失敗,那是在成功前厚積薄發的一種動力。

故事9:鷹與鴕鳥

上帝召開了一次會議,瞭解自從賜給動物翅膀後,它們是如何使用的。

鷹說:“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在這個高度裡,一切獵物都逃可是我的眼睛,我所以而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雙腿在沙漠中奔跑,翅膀從來沒有派過用場,它揹負在身上已成了沉重的負擔。”

企鵝說:“我已把翅膀變作了鰭,它使我和魚一樣,能夠在海洋深處自由來往。”

人說:“上帝啊!雖然你沒有賜給我翅膀,但我的靈魂卻能夠飛翔,它帶我飛翔到任何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

上帝聽了以後,感概良久,動物們說:“我賜給你們最珍貴的翅膀,你們卻浪費在身上;我沒有賜給人以翅膀,他們卻有了靈魂的飛翔,這是一切飛翔中最崇高的飛翔。”

人生哲理:夢想是美麗的,嚮往是美麗的,什麼也不能阻止心靈的飛翔。有夢想,思想就不會老去,有嚮往,心靈就會永遠年輕。靈魂能夠飛翔,我們就會領略超凡的美麗和無限的風景。

故事10:袋鼠與籠子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

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先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人生哲理:凡事有“本末”“輕重”“緩急”之分,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故事11:離完美更遠

日本人倉岡天心所寫的《茶之書》中,有這麼一則趣味的故事:茶師千利休看著兒子不庵打掃庭園。當兒子完成工作的時候,茶師卻說不夠乾淨,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於是再花一個小時掃園。然後他說:“父親,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洗三次,石燈籠也擦拭多遍。樹木衝灑過了水,苔蘚上也閃耀著翠綠。沒有一枝一葉留在地面。”

茶師卻斥道:“傻瓜,這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像是潔癖。”說著,他步入園中,用力搖動一棵樹,抖落一地金色、紅色的樹葉。茶師說,打掃庭園不只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

千利休其實是訓誡兒子,做事時太苦、太枯、苛求絕對完美的心態與做法,不僅僅違背自然,也往往使我們離完美更遠。

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堅持一箇中庸的餘裕與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勞、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極苦、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養性的益處,心境也不會愉快。當一個人為了追逐幸福的尾巴不顧一切,卻反而因為以偏概全而離幸福便更加遙遠。

故事12:累與不累

有一名老司機,開了大半輩子的卡車,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個角落。一天,他要指導一名新來的年輕司機。老人起初讓我名年輕人自個兒開車。年輕人駕駛著18輪大卡車,在馬路上跑了3個小時,最終筋疲力盡,請求老司機替換自我。

這名老司機接手後駕駛七八個小時,仍然精神十足地邊握方向盤邊哼著歌。年輕人很納悶,問老人為什麼開車這麼長時間,卻一點兒也不累。

老司機反問他:“你早上離家時,都做了些什麼?”年輕人回答說:“我向妻子告別,跟她說我去工作了。”老司機說:“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我的問題?”

老司機笑著說:“是呀。我早上離家時也跟妻子道別,可是我不是告訴她去工作,我說白天要開車到處兜兜見。”

看來,累還是不累,關鍵還是個心態問題。

人生哲理:累與不累,痛與不痛,得與不得,放與不放,要看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有著怎樣的心境。再苦的人,都有一片屬於自我的綠蔭,或在頭頂,或在身邊,更多的時候,是自我不願意去發現而已。為了心中的目標,抱著欣賞與歡樂的心,那無論多遠、多難,都會感覺簡便;只是一味為了趕路而行走,會在趕路中忽略許多,而讓自我過早地覺得疲憊。

故事13:活在當下

記得二十幾歲的時候,有個專門研究輪迴的朋友到家裡做客。我異常問他:“我們夫妻,下一輩子還會不會是夫妻?”

他想都沒想,“很難,機會不大!”

“可是……可是難道這一生夫妻的愛,人一死,就完了嗎?”

“好像電源插頭,拔掉以後,燈絲不亮了。”他又冷冷地說。

“那不是太可惜了!”我不平地說。

“有什麼可惜?你幾時能記得前生?你記得你上一輩子也是跟你太太嗎?你當然不記得。”他一笑,“同樣的,你下輩子又能記得這一輩子嗎?夫妻緣,只是緣的一種,沒有絕對不變的。最重要的是,你們今生是夫妻,看得到,摸得著,最實在!”

將近二十年了,他的話常在我腦海漂沉。

很喜歡一個禪宗的故事。

有一天,老禪師帶著兩個徒弟,提著燈籠在黑夜裡行走。一陣風來,燈滅了。

“怎樣辦?”徒弟問。

“看腳下!”師父答。

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面的來路與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見,如同前世與來生,今生都摸不著,我們要做的是什麼?當然是“看腳下,看今生!”

記得藍心湄有一首歌名叫“愛我到今生”,說“愛我到今生,不要問來生,只要兩個人有緣分,誰也不必在意誰愛得比較深,只要彼此的情真”。是的,我們應當看腳下,看今生,看眼前值得珍惜的一切。

人生哲理:輪迴很多時候是人們用來安慰自我的一種方式,可是路始終在自我的腳下,現實永遠高於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無論年輕還是老邁,我們能夠做好的就是看著眼前,走好腳下的路。

故事14:人生的減法

小時候,一個夏秋相交的午後,家門口的一棵柿子樹被一場罕見的大風攔腰折斷了。那棵樹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所以很是讓人心痛。我問正在對樹嘆息的祖父,冬天風也好大啊,還那麼冷,它怎樣就沒被吹斷呢?祖父說,這樹毀就毀在枝葉太旺,招風啊!隨著經歷漸多,我才慢慢體會到祖父話中的意味。

柿子樹在夏秋之際的斷折,是因為它在最繁華的時節,揹負了太多的沉重。而在深秋或寒冬,華葉落去,果實卸下,生命歸於簡單而平靜,再應對風霜雪雨襲擊時,就顯得無畏無懼,寧靜泰然了。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人生哲理:不要羨慕你身邊外在的華麗與招搖,也不要垂涎你周圍虛幻的光環與榮耀,做一株樹,靜靜地生長,寒來署往,無畏風霜的襲擊,也不懼雪雨的洗禮。大道若簡,人生有時不妨做做減法,減去那些浮誇的枝葉,讓主幹生長得更加堅韌挺拔。

故事15:善良的陽光

1878年冬天,一個衰弱不堪、嘴脣凍得發表的乞丐在街上攔住了匆匆經過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隻通紅的、腫脹的、骯髒的手,向作家乞討。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麼都沒找到。他窘極了,便緊緊地握住乞丐顫抖的手:“別見怪,兄弟,我身上一無所有。”乞丐也緊緊地握了握作家的手。“哪裡的話,兄弟。”乞丐口齒不清地說道:“就這也該多謝您啦,這也是賙濟啊。”

屠格涅夫之後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件事,他最終寫道:我懂了,我也從我的兄弟那裡得到了賙濟。

人生哲理:這似乎是一次有悖於常理的、不可思議的“施捨”與“被施捨”。的確,沒有比這更好更慷慨的施捨了--不是漫不經心地隨手丟給他一枚硬幣,而是用力緊緊地握住乞丐那隻“通紅的、腫脹的、骯髒的”手,施捨者給予的同時也得到了對方同等的回報,雙方共同分享著他們已經使某些東西得到了新生歡樂。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本事去幫忙別人。即使你兩手空空,只要心是慷慨的、真誠的。在你的掌心裡永遠有一種叫做善良的陽光--把手伸出去,只需簡單地一握,你收穫的絕不比你撒播的少。

故事16:存在的價值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一天夜裡,他實在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就來到一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

自盡前,他號陶大哭,細數自我遭遇的種種失敗挫折。崖邊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樹,聽到這個人的種種經歷,也不覺流下眼淚。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

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岩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的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

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苟活於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

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的樹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樹之後說:“你看到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隻喜鵲所築,一向以來,它們在這巢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那兩隻喜鵲可咋辦呢?”

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懸崖邊退了回去。

人生哲理: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到自我的存在的價值,很多時候沒有為自我的生命注入“職責”的催化劑。“死”能解脫一切,解脫世間的紛繁,解脫人間的爾虞我詐,解脫一切的不公!但活著就是別人眼裡在的一道風景,哪怕自我看不見自我的偉岸,哪怕自我渺小得諸如一株小草!是一種牽掛,一種職責,是一種期望,一種力量,能夠讓自我生長,哪怕在懸崖峭壁,哪怕在大漠戈壁,支撐自我的便是別人眼眸深處的一縷希冀!

故事17:邁出下一步的方向

著名的政治家加圖生活在公元前234年-公元前149年的羅馬。他不僅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還是演說家和拉丁散文的奠基人。為了教育自我的兒子,加圖還編撰了一套百科全書,資料包羅永珍—農業、醫學、修辭、軍事和法學都有小涉獵。

有一次,朋友們看見80歲的加圖正在學習希臘文,他們都驚訝地說:“希臘文難極了,要很長時間才能掌握。您應當在年輕的時候學它。”

“可是,你們看”政治家指了指自我的白鬍子“此刻是我剩下的生命裡最年輕的時候呀!”

人生哲理:只要開始,永遠不晚;只要提高,總有空間。重要的不是目前所處的位置,而是邁出下一步的方向。

流雲在天邊,行囊在眼前,努力永遠不晚。大海雄渾有其陽剛之美,小溪潺潺有其娟秀之氣。年輕的我們有自我的價值,更應從此刻開始煥發我們的光彩,洋溢我們的活力。機遇永遠青睞於有準備的人,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奮鬥在每一秒,莫使光陰空流失!

故事18:借錢

臺灣名作家劉墉某日到一位教授家拜防,適逢教授的一位朋友去還錢。那人走了之後,教授就拿著錢感嘆說:“失而復得的錢,失而復得的朋友。”

劉墉聽了,不解地問後一句話的意思。

教授說:“我把錢借給朋友,從來不指望他們還。因為我想,如果他沒錢而不能還,必須不好意思來;如果他有錢而想賴賬,也必須不好意思再來,那麼我吃虧也就一次,等於花點錢,認清了一個壞朋友。談到朋友借錢,只要數目不太大,我總是會答應的,因為朋友應當有通財之誼。至於借出去之後,我從來不去催討,因為這難免傷了和氣。所以每當我把錢借出去時,總有既借出錢又借出朋友的感覺,而每當他們把錢還回來時,我便有金錢與朋友一齊失而復得的感覺。”

人生哲理:自古以來,國人恥於直接談錢,朋友之間為了義氣,性命能夠不顧,更何況錢呢。中國人朋友之間借錢寫欠條的很少,朋友們之間“過錢”,其實是把誠信放在天平上。

故事19:真正的愛

浴室裡,一老人被自我已是中年的兒子攙扶著坐下,兒子低聲說:“爸,我先脫,等一下我幫你。”老人順從地點點頭,安靜地坐著。這時,旁邊有人說:“老人衣服多,先幫他。”那兒子正色說:“讓老人等我,豈不把老人凍了?”一時間,浴室裡頓時靜得出奇。

冬夜,丈夫下班到家,妻子正等著,說:“洗腳水倒好了。”丈夫的腳伸進水裡,溫度適中,只是水快溢位來了。原先妻子將水倒好,不時新增,堅持那個溫度等丈夫回來。剎那間,丈夫覺得春天已走近。

奶奶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無法自理,到最終已不認識所有的人了。孫子勸爺爺找個保姆,爺爺卻說:“別人照顧我不放心,再說了,少年夫妻老來伴嘛。”“可是奶奶已不認識你了!”爺爺沉默半晌說:“但我認識她呀!”

人生哲理:真正的愛應當源自心底,發自肺腑,成為一種習慣或本能。大海不拒細流,愛永遠不卑微。哪怕是極細微極渺小的一點愛,也許薄如青煙,也許細若遊絲,但對於一個需要愛的人來說,就給了他心靈的全部。

故事20:讚美的作用

德國青年福爾德斯在舞臺上演奏《月光曲》,由於緊張彈錯了好幾個音符。演出結束後,他十分不安。這時著名音樂家馮。薩爾走上臺,出人意料地在福爾德斯額上輕輕一吻,說:“你演秦得太好了!記住,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是大音樂家李斯特的學生。一次演奏後,他也是這樣在我額上輕輕一吻,並對我說,這個吻是貝多芬給你的。”

原先,李斯特第一次演奏後,貝多芬也是這樣吻了他,也對他這樣說。

之後,福爾德斯真的成了音樂家。他回憶起這件事,感慨地說:“讚揚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黑夜的蠟燭,是神奇的魔術,有力而誘人。”

人生哲理:我們鼓勵一個人,說他有潛力可挖,未必真的動手去挖掘,那個人卻自然而然提高了。我們讚揚一個人,說我很賞識你,未必真的一手提拔他,那個人卻自我創出了成績。我們勸勉一個人,說他必須能改過自新,未必真的日日督促他,那個人就自我改掉了惡習。這就是“讚美的作用”。

篇5: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1:做好自我的事兒

有一個朋友,和我講了一個關於他自我的笑話。有一次和他同事、領導喝酒,喝啊喝,中途,他起身到外面透透風。等透好風回來時,發現包廂門已經鎖上了。

他試著想開啟,卻沒有成功。

他就在大廳裡等,他開始翻大廳裡的報紙,報紙翻完了,他們沒有結束。他再和大廳的一位小姐聊天,天聊完了,他們還是沒有結束。

一個小時後,他想他們應當結束了。於是再去看,卻發現人去房空,他們早就從另一個通道走了,看來大家都把他忘了。

朋友說:“我在單位裡一向認為自我是個重要的人物,但這餐飯後,我發現自我什麼也不是。”

朋友的這個故事,很殘酷,但你你不得不理解。

任何場所,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位置。許多時候你只是一個配角,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你只能自我欣賞自我,自我照顧自我,然後學會自娛自樂。或許,生活本來就是要我們以觀眾的心態去表演,以演員的心態去欣賞;或許這正好能檢驗一個人隨時調整與適應的本事。

故事2:賺的是歡樂

小鎮裡有一對夫妻。男的在外面開了一家公司,生意紅火。他沒日沒夜地忙碌,很少在家。兒子去很遠的地方讀書,幾個月才回家一次。

女人一個人在家裡,終日無所事事,日子過得不歡樂。

男人想讓她歡樂起來,就對她說:“你去親戚朋友家串串門吧,跟他們聊聊天,打打麻將。你會開心的。”女人於是去親戚朋友鄰居家裡串門,聊天,打麻將。果然開心了一段時間。但話題聊完子,麻將打膩了,她又變得不開心了。

有一天,她對男人說:“我想開間花店。那裡還沒有人開,必須能賺錢。”男人說:“這主意不錯。”花店很快開張了。女人每一天去花店做生意,她變得忙碌起來了。來買花的人很多,女人乾得很開心。可是過了幾個月,男人算了一筆細賬,發現女人根本不是經商的料子。

她經營的花店不但不賺錢,倒賠進去不少。

我問他:“你老婆的那間花店還開嗎?”他說:“還開。”“是賺是賠?”他說:“賺。”“賺多少?”他神祕地一笑。經再三追問,他才悄悄告訴我:“錢是一分沒賺到,賺的是歡樂。”

故事3:兩隻鳥兒

在遙遠的森林,住著兩隻鳥,一隻住在東邊,一隻住在西邊。

有一天,東邊的鳥和西邊的鳥在森林的中央相會了。兩隻鳥都大吃一驚,因為它們第一次遇到另一隻一模一樣的鳥,就像是在河邊看見自我的影子。

兩隻鳥立刻成為十分要好的朋友,每一天清晨都迫不及待地飛到森林中間相會,一齊飛翔,一齊交談,一齊覓食。它們總覺得在一齊的時間過得異常快,永遠也不夠用。這個時候,它們都明白,它們深深相愛了。

“為了證明我們深深地相愛,不如把我們的翅膀捆綁在一齊,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了。”一隻鳥說。

它們找來森林中最堅韌的枝條,把翅膀緊緊地捆在一齊,互相起著誓言:“全天下再也沒有比我們更相愛的鳥了。”這才安心地在巢中睡去。

第二天清晨,燦爛的陽光把它們喚醒,兩隻鳥一齊唱著歌準備去覓食,當它們跳出樹巢,卻同時重重地摔在地上。它們掙扎著爬起來,不管多麼努力,都無法讓自我起飛。這時才明白:兩隻鳥雖有四隻翅膀,綁在一齊,卻一隻也不能飛。

故事4:生命銀行

4個20歲的青年去銀行貸款。銀行答應借給他們每人一筆鉅款,條件是他們必須在50年內還清本利。

第一青年想先玩25年,用生命的最終25年的努力工作償還,結果他活到70歲都一事無成,死去的時仍然負債累累。他的名字叫“懶惰”。

第二青年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歲時他還清了所以的欠款,可是那一天他卻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掛著一個小牌,上頭寫著他的名字:“狂熱”。

第三個青年在70歲時還請了債務,然後沒過幾天他就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書上寫著他的名字:“執著”。

第四個青年工作了40年,60歲他還清了所以的債務,生命的最終10年,他成了一個旅遊家。地球上的多數國家他都去過了。70歲時死去的時候,他面帶微笑。人們至今還記得他的名字叫做:“從容”。

當年貸款給他們的那家銀行叫:“生命銀行”。

故事5:耶穌的開導

有一個煩惱叢生的人去找耶穌,說:“為什麼我總感到事事不如意呢?我做小買賣,雖然掙了點錢,但別人比我還富;我之後從政,可是卻謀了個苦差事,讓我到全國各地視窗民情,看起來像個欽差大臣,但也只可是是個小職員而已;我妻子很賢惠,但比起別人的妻子來說,卻不夠漂亮……”

耶穌問:“你做小買賣能填飽肚皮,解決溫飽嗎?”那人說:“能填飽肚皮,解決了溫飽,還略有節餘。”耶穌指著路旁的一個乞丐,笑著說:“你比他強多了!”耶穌問:“你到全國各地巡視,國王給你車馬費嗎?”那人答:“給,給得還不少。”:“走遍名山大川,許多人求之不得,又不用你自我破費,多美的一件差事啊!”耶穌之後說:“你的妻子雖然不太漂亮,可是她賢惠。要明白,賢惠是個寶哇!”耶穌意味深長地說:“事就看你怎樣看,看開了就是天堂,看不開就是地獄呀!”

煩惱叢生的人頓悟。

故事6:一句問候

一位猶太傳教士每一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總是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超初反映冷漠,因為在當裡,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輕人的冷漠,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一天早上,他仍然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最終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一聲:“早安。”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臺執政。

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的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面揮動著棒子,叫道:“右,右。”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的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僅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最終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生還者。

故事7:如何對待批評

一個人對待批評的反應,往往能夠看出一個人是否能成功。

挪威小提琴家歐雷。布林從小十分喜歡拉小提琴,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拉小提琴上。當歐雷。布林第一次開始巡迴演出時,米蘭一位音樂評論家在報紙上寫道:“他是一位未經正式訓練的音樂家。如果說他是一顆鑽石的話,它是處於粗糙、未雕飾的狀態。”

歐雷。布林對這個批評能夠有兩種選擇,他能夠所以而生氣,也能夠所以而提高。很幸運,他選擇了後者。歐雷。布林去了報社,要求修改部幫他引見那位評論家,之後用了一整晚的時間向這位70歲的評論家請教。理解這個評論家的提議後,歐雷。布林取消了餘下的巡迴演出,回到家裡,重新開始練習。當他再次舉辦音樂會時,年僅26歲,卻轟動了整個歐洲。

故事8:學習忍耐

我有一位朋友,以耐性強、脾氣好出名,許多別人遭遇到會焦躁不安或無法忍受的事情,他卻能毫不在意、泰然處之。

“你能不能教我如何訓練自我的耐性?”有一天我問這位朋友。

未料他搖搖頭講:“我不覺得自我以往忍耐什麼,又如何教你呢?”

“你已經教我了!”我說:“原先學習忍耐的最好方法,是不要讓自我覺得在忍耐,這就好比解憂最好的方法是忘憂一般。”

故事9:比爾蓋茨的忠告

一名流浪漢來到比爾。蓋茨的門前行乞。

蓋茨說,你打算要一美元還是一萬美元?流浪漢明白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便說,對您來說,一萬美元可是是一美元,就給一萬美元吧!

蓋茨給了他一美元,外加一張簽了“用你的長處致富”的名片,說這就是9999美元。流浪漢問,這張名片真的就值那麼多錢?蓋茨說,只要你照著去做,可能不止9999美元。按照蓋茨名片上的啟示,第二天流浪漢就給市政府打了一份報告,申請成立紐約乞討諮詢公司。理由是:紐約街頭有20萬流浪漢以乞討為生,施主越來越吝嗇,態度也越來越差,所以需要幫忙這些人尋找出路,減輕生存壓力。而本人流浪40年,具備這方面的豐富經驗和生存知識,能夠勝任這一工作。

不久,當局就批准乞討諮詢公司正式開業。目前,紐約乞討諮詢公司的資產已突破千萬。前不久,該公司以“知識乞討”為主題又到歐洲開闢市場。

故事10:誠信

臺灣有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很小的時候他就明白,一個人的名聲是永遠的財富。而對一個生意人而言,最好的形象,當然是誠信。

一次,他向某銀行借了500元,他其實並不需要這筆錢,他之所以借錢,是為了樹立聲譽。

那500元錢,他實際上從未動用過,等催款的通知一來,他就立刻前往銀行還錢。

他說:“我並不需要借錢,但我卻需要聲譽。”

從那以後,銀行對他十分信任,再大數量的貸款,他都能夠拿到。

另有一位成功的推銷商,他有一種獨特的推銷策略。每次登門拜訪客戶的時候,他總是開門見山地先宣告“我只耽誤你一分鐘時間”。他按下手錶,計時開始,拿著一份精心設計的方案,口若懸河地講一分鐘。時間到了,他主動打住,留下材料,然後離去,絕不耽誤客戶的時間。

說用一分鐘,就用一分鐘,一秒不差。而這帶給客戶的印象就是“他說到做到”,即“有信譽”。

3天后,這位推銷員再度來電,在電話中自我介紹,客戶還必須記得他,記住那個只講一分鐘的人。而他留下的書面資料呢?大部分客戶都會看的:有沒有進一步的商機呢?大部分都會有。

故事11:綠咬鵑與貓頭鷹

這是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的一個古老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覆蓋大地的森林中,發生了一場大火。人和動物在奔跑逃生,貓頭鷹也在逃命,但它發現一隻小鳥正匆匆忙忙,來回奔波於大火與附近的河流之間。

貓頭鷹好奇地飛向那隻小鳥,原先那是綠咬鵑,它飛到河邊,用喙銜住一小滴水,然後回到火場,把那一滴水澆到火焰上。貓頭鷹飛到綠咬鵑身邊,向它喊道:“兄弟,你在幹什麼?你傻了嗎?這樣做根本不管用。你要幹什麼?這樣你得飛一輩子!”

綠咬鵑停了一下,看著貓頭鷹,回答道:“我只想盡我所能。”

於是有了老輩人代代相傳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一隻小小的綠咬鵑,一隻貓頭鷹,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和人們,一齊撲滅了大火,拯救了覆蓋大地的森林。

故事12:柔和的力量

記得早年學醫時,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越高越好啦!先生說:“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構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精的濃度調行柔和些,潤物細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於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拔弩張,依舊格守尊嚴的藝術。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證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故事13:小事見人心

那天午時,豔陽高照,天氣悶熱得讓人窒息。快下班的時候,老天爺突然變了臉,發起飈來,狂風大作,暴雨漣漣,直到天黑了,仍不見小。

小孫子急不可耐地要媽媽。我安慰了他幾句,拿了兩把大雨傘,捲起褲腳出了門,頂風冒雨,來到兒媳的辦公室,果然不出所料,還有她的一位同事也被困在那裡,回不了家。

“爸爸。”兒媳一見著我,高興極了。

“你爸爸真好。”她也誇我。

“雨太大,來晚了。崽崽在家想你了,咱們回家吧。”

兒媳給了她同事一把傘,我倆共一把傘回家。

過了幾天,不見兒媳拿雨傘回來。我心中納悶,便問她:

“那天晚上你同事拿去的那把雨傘,沒拿回來?”

“哦,我沒問她,大概是她忘記了。”

“孩子,一把傘值不了幾個錢,小事一樁,她是你的同事,礙於情面,你就別跟她提這件事了。可是,如果是人家幫忙了你,為你解了困,你會不會把人家給忘記了呢?”

“爸爸,我懂了。我明白該怎樣做了。”

故事14:寬容諒解

一位讀博的弟子發現自我的導師和師母十分和睦,就笑著問其要領。導師笑著說:“也沒什麼,只是我吃慣啦你師母的飯菜,非他親手所做就吃不飽。”弟子回頭笑問師母“是這樣嗎?”師母回答說:“我倒沒覺得自我做飯如何,只是我神經衰弱,晚上聽慣了他的打鼾聲,如果聽不見反倒睡不香啦!”

隔了幾天,弟子陪導師出差。發現導師吃的比在自我家裡還多還香,就又問導師。導師笑著說:“為了和諧嘛!”弟子隨即拿起電話撥通了導師家裡的電話,囑咐導師家裡的保姆:“導師不在沒有打鼾聲,你必須要關照好師母的休息!”保姆笑著說:“放心吧!師母這才真正睡得香啦!”

弟子悟出其道:寬容諒解!

故事15:人生的頂峰

本來,他可是為各個辦公室拎拎開水而已,在單位上毫不起眼。但有一次一位大領導來單位視察工作,正好碰上他拎著水壺從旁邊經過,於是領導在攝象機前同他握手、交談,稱讚他為人踏實,對拎開水這種不起眼的小事情也一絲不苟,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之後他就不再拎開水了,他不停地在各個地方參加大大小小的事蹟報告會。人們的讚揚,新聞的報道和成堆的似乎毫不相干的榮譽證書充斥了他的生活。

這一次,他又做完了一個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報告會。在一成不變的鮮花掌聲和酒會之後,他住進了這個城市最高階的酒店。站在豪華套房的落地窗前,城市霓虹閃爍的夜晚盡收眼底。這時的他疲憊但卻又有一種抑制不了的激動——成功的喜悅總是無法獨享,於是他給酒店經理打了個電話。不久,敲門聲傳來。他微醉卻又愉快地開啟房門。只見一位漂亮的女孩彷彿帶著一種無法抵抗的誘人淺笑依門而立,他禁不住抱了個一懷香軟…

第二天早晨起床不久,他就坐上了去另一個會場的轎車,春風滿面。就在車開走的同時,酒店對面的電話亭裡有位迷人的女孩正對著話筒說:“三啊,讀吧,俺又有錢了。”

故事16: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羊要到山頂去吃草,它往山上爬,爬呀爬呀,羊累了。羊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羊又爬呀爬呀,羊很累了,羊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羊之後爬呀爬呀,羊十分累了,羊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

羊終其一生來爬這座山,它一心只想著山頂芳美的鮮草,卻忽略了在途中,也有一片片鮮草走過,而它視而不見。

當羊最終爬上了山頂,它看到了它的歸宿:山頂,原先並沒有草。

機會是要及時把握的,適當調整你的目標有時會更有效。

故事17:熱愛自我的事業

有名記者,為了一篇有關建築業前景的專稿而到某個建築區進行採訪。

當他走進建築區時,看到一名年輕人正在砌磚。他便走向前去問他:“先生,你在做什麼呢?”

“你沒長眼啊,我在砌磚呀。在這大日頭底下幹活,真叫人受不了。”說著,吐了一口痰在地上。

記者不再打擾他,便走到另一處去。他又碰到另一名正在砌磚的年青人。

“嗨,先生,你在做什麼啊?”

“噢,我在建房子,每個幸福家庭都必須擁有一套舒適的房子啊!”

同樣是在砌磚,一個認為單純是在砌磚,另一個則認為在為人類建築新屋。態度改變了人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如果一個人的態度不好,對所從事的行業缺乏熱忱及愛心,肯定無法到達成功。

故事18:最棒的玉米

一個老婆婆在屋子後面種了一大片玉米。

一個顆粒飽滿的玉米說道:“收穫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穫的那天,老婆婆並沒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必須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著。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獨沒有摘這個玉米。“明天,老婆婆必須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著…

可老婆婆依然沒有來。

一天又一天,玉米絕望了,原先飽滿的顆粒變得乾癟堅硬,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它準備和玉米杆一齊爛在地裡了。

可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

也許你一向都很相信自我,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絕望的時候再等一下!

故事19:人生就這麼簡單

相傳有一個富商,生意做得很大,可是每日算計,操心,多有煩惱。在他家隔壁,住著一對貧窮夫妻,靠做豆腐為生,雖說清貧,卻有說有笑,快歡樂樂。

富商的太太心生嫉妒,富商說:“那有什麼難,我叫他們明天就笑不出來。”言罷,一抬手將一大錠金元寶從牆頭扔了過去。

次日清早,窮苦夫妻發現了這一錠來歷不明的金無寶,心境大變:揣測這錢的來路,又琢磨能否弄到更多的錢……如此這般,三天三夜,茶飯不思,寢食不寧,自此,再也聽不到他們的歌聲和笑聲了……

一牆相隔的富商對他的太太說:“你看,當初我們不也是這樣的嗎?,事情就這麼簡單!”

故事20: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此刻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我,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我?”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篇6: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1:

有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奏會上拉提琴。他拉著拉著,G弦忽然斷了,怎樣辦呢他沒有停下來,他立刻換了一個曲子,這個曲子從頭到尾能夠不用G弦。他演奏得十分成功,聽眾給他熱烈的掌聲。

感悟:人生就是勇敢地應對挫折,轉一個方向另求發展。

故事2:

有一個人,從小離開了他的家,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他找了二十年,走了幾千里路,找得十分辛苦。最終,他經過一個農家,時候是在晚上,他看見農夫和他的太太,小孩,正在一塊說說笑笑,享受天倫之樂。他看了之後,覺得已經找到人生意義,就結束了他的流浪,回到家裡去了。

感悟:家庭的溫暖,任憑踏遍天涯也找不著。

故事3:

當初上帝造人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背了一個大包袱。人類常向上帝抱怨,怨自我的包袱太重,別人的太輕。有一天,上帝叫這些人交換包袱,可是把別人的包袱背過來以後,反而覺得更沉重,覺得不如以前簡便。

感悟:知足安分,珍惜此刻所擁有的。

故事4:

愛神和惡鬼一齊來到了人間。

春天裡,他們同遊花園。愛神說:“啊!多麼美麗的景緻——百花爛漫!”惡鬼說:“美什麼那花朵下有刺呢!”

夏天裡,他們一齊遊山林。愛神說:“瞧!多麼美妙的風光——綠樹濃蔭!”惡鬼說:“妙什麼那樹裡有蟲呢!”

秋天裡,他們一齊遊郊野。愛神說:“看!多麼歡樂的美景——黃金世界!”惡鬼說:“樂什麼那黃表示是枯萎呢!”

冬天裡,他們同遊大漠。愛神說:“哈!多麼潔淨的大地——白雪皚皚!”惡鬼說:“潔什麼那雪下全是沙呢!”

於是,上帝讓愛神留在天堂,將惡鬼打入了地獄。

感悟:內心有愛,得到的是歡樂;內心有恨,得到的只是痛苦。

故事5:

有位先生委託兩個人評估一塊他頗有興趣的土地。

一個向他報告:“那個地方種的全是活不了的樹,溪流窄到幾乎可讓人一步跨過,那兒的野草還有一人高哩!”

另一個人卻評論說:“那片土地上的柴火,夠你燒一輩子;溪邊有一處寬到足以挖個小遊泳池;從野草的面積大小來看,這是那地區中最豐饒,最肥沃的土地。”

這位先生採納了第二個報告,開闢成令人喜悅的休閒農莊。

感悟:悲觀的人,在每個良好的機會裡看到了不幸;樂觀的人,卻在每個不幸中都能看出良好的機會。

故事6:

兄弟四人同乘一艘小船,決心飄洋過海,去尋找夢想的聖地。途中,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如箭……

老大嚇得靈魂出竅,顫抖著說:“快點掉頭,退回去吧!”

老二嚇得面如土色,結結巴巴地嚷著:“快!快改變方向,另選目標!”

老三蜷縮著身子,躲在船艙裡,死也不肯出來。

僅有老四,依然緊握船舵;決心乘風破浪,堅定不移地向前。

這時候,一個巨浪捲來,把小船劈成了碎片,兄弟四人一同葬身大海……

等到太陽重新照耀海面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一幅奇異的景象:

大變成了一尾蝦,喜歡向後退著遊走;

老二變成了一隻蟹,總是橫著爬行;

老三變成了一隻鱉,時時躲在甲殼裡面;

僅有老四,變成了一條大魚,始終迎著風浪,面向陽光。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

感悟:信心決定你的未來!

故事7:

有個科學家經過八○八次實驗,最終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藥物。這種藥物的發明,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殊榮。

記者問他:“在八○八次實驗中,哪一次實驗使你最感到痛苦”

“當然是八○七次失敗的那回!”科學家回答。

“那麼,哪一次實驗又使你最感到歡樂呢”記者又問。

“當然是第八○八次成功的那一回呀!”科學家笑著回答。

“請你再談談,在這項發明創造中,你體會最深的又是什麼”記者再次追問。

“事實證明,”科學家無限深情地回顧,“在科學實驗中,當我最痛苦的時候,也就臨近了最歡樂的時候。這,就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科學家的話,在人群中久久迴盪,激起了經久而熱烈的掌聲。

感悟:最困難的時候,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了,因為成功往往是最終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故事8:

在宇宙大家庭裡,有眾多兄弟。他們分別叫浮雲,雷霆和閃電……

浮雲,每日在天空中游蕩,飄來飄去,經久不散;而雷霆和閃電卻分秒必爭,來去匆匆,瞬間不見!

為此,浮雲取笑閃電:“瞧,我的生命多麼長久,你的生命多麼短暫!”閃電無暇反駁。它只是靜靜地靜靜地聚集著所有的力量,……剎那間,迸發出震驚世界的光電。雷霆在一旁聽了,忍不住吼叫起來,對浮雲說:“親愛的兄弟!請別忘了:同樣的生命,有的留給大地的都是陰影;而有的帶給世界的是光明!”

感悟:生命是一篇小說,不在長,而在好。

故事9:

十五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

一個窮人說:“瞧,天上有一塊大餅!”

一個富人說:“錯了,那是一塊銀元!”

一個詩人說:“不對,那分明是少女的眼睛!”

一個姑娘說:“也不對,那是梳妝檯上的鏡子!”

聽著他們的爭論,有個男孩覺得奇怪,問:「媽,天上到底有幾個月亮啊」

“傻孩子,月亮僅有一個啊!”媽媽回答。

“那麼,他們為甚麼瞎爭呢”

“孩子,月亮雖然僅有一個,但各人看月亮的眼睛是不一樣的啊!”

感悟:主觀的意志,往往只用眼睛看到事物的某一面,必須用頭腦去冷靜思考,才能發現真理。

故事10:

春天來了,花園裡萬木爭榮,百花爭豔。

這時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頂出汙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們看見空地就佔,遇到縫隙就鑽,妄想稱霸整個花園。眼看著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鮮花一株株地凋殘,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氣活現。可是,當它們爬到一棵參天大樹底下的時候,卻被那粗壯的樹幹頂住,任憑如何使勁,再也無法向前。

“喂,你是甚麼東西,膽敢阻擋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厲聲吆喝。

“放心吧!”參天大樹巍然屹立,輕蔑地答道,“我是不會和你爭的!你搶佔的,是腳下狹窄的汙地;而我追求的,是頭上遼闊的天空。”

感悟:野心常出之於自私與佔有,而夢想則是追求真實與美善。

篇7: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1: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能夠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能夠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當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樣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回到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我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故事2: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裡,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僅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那裡,和我一齊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歡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完成夢想,不必須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能夠了。

故事3: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樣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我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樣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裡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裡。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能夠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裡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明白這木樁的位置,所以能夠踩著樁子過去。你怎樣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僅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當是學習型的團隊。

故事4: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能夠。可是大家之後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明白是在給自我建房子,他怎樣會這樣呢?此刻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裡!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我的生活,不是進取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我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我建造的“房子”裡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一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僅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我創造的”。

故事5: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明白,她怎樣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貌”。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先,是自我家的窗戶髒了。

故事6: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立刻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

老太太很生氣:“怎樣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我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所以而生。

故事7: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之後,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故事8: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終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我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應對現實的生活。僅有把夢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故事9: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著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簡便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之後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著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能夠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我的;第三,別的手任怎樣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能夠甩手的,僅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麼。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故事10:鋼玻璃杯的故事

一個農民,國中只讀了兩年,家裡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裡,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十分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可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之後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僅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衝入一條河裡。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可是之後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裡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此刻,許多人都明白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採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裡,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闆臺後面,喝完了手裡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裡,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可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僅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篇8: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1:

有一個推銷員,常挨家挨戶地推銷產品,而把腳都走破了。一次這個推銷員在拜訪一客戶約三十次後,客戶卻在最終關頭想轉向別人購買。這推銷員百思不解,也很失望;但他仍不放棄,決定拜訪該客戶的總經理。他帶著“有望客戶表”,裡頭記滿三十次拜訪的談話紀錄,誠懇地請求總經理告訴他“失敗的原因”,以便改善。那位總經理看了密密麻麻的“客戶卡紀錄”之後,抬起頭,看著這個推銷員,感動地說:“我佩服你的精神,此刻,我決定買你的產品!”

感悟:成功的原因不在力量大小,而在堅持多久。把握任何上臺的機會,堅持到最終一分鐘,讓它始終完美。

故事2:

二十世紀初期,維也納有一位極負盛名的鋼琴家——維特史坦,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炮彈炸斷了右手;當時,他原先用來彈奏鋼琴的右手,血流如注,自我也被嚇得哭喊大叫!

可是,儘管維特史坦如何大吼哭叫,都無法改變他右手被炸斷的事實!怎樣辦沒右手,怎樣彈鋼琴鋼琴家的生命就此打住嗎不!不!絕不!維特史坦大聲地向命運惡神發出怒吼:“我絕對不低頭!即使只剩下左手,我也要繼續彈鋼琴,永遠不停歇地彈下去!”

之後,維特史坦到處懇求作曲家,異常為他剩下的左手譜寫樂曲,而他仍然能夠彈奏出優美的樂章。

感悟: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人必須在苦難中,勇敢向命運挑戰,努力尋找“絕處逢生”的契機。

故事3:

有一隻信鴿,長期刻苦練飛,練得一身好本領。它常以其靈巧的飛行,擺脫老鷹的追捕。它在某次飛行比賽中,獲得冠軍,俱樂部負責人授與它金質獎章。它沾沾自喜地把獎章掛在翅膀上,從此不再練習飛行。之後,在一次飛行中,竟被老鷹捕食。

感悟:自滿是榮譽的錯覺,是失敗的開始。有了成就之後,如果不繼續努力,就會被人擊倒。

故事4:

徒弟去見師傅,向師父說:“我已經學夠了,能夠出師了吧!”

師父問:“什麼是夠了呢”“夠了就是滿了,裝不下去了。”“那麼去裝一大碗石子來吧!”徒弟照做了。“滿了嗎”“滿了。”師父又抓起一把石灰,摻入碗裡,沒有溢位來。“滿了嗎”師父再問。“滿了!”師父又倒了一杯水下去,依然沒有溢位來。“滿了嗎”

感悟:哪個少年不輕狂可是學海無涯,如果不勤於精進,不勇於超越,將一無所成。

故事5:

一隻蝴蝶只顧嬉戲,撞在蛛網上。一隻蜜蜂忙著採蜜,撞在蛛網上。它們掙扎了許久,被蛛絲越纏越緊,再也動彈不得。蝴蝶嘆口氣說:“都怪厭惡的風,使我沒法子掌握飛向!”蜜蜂嘆口氣說:“都怪那眩眼的陽光,使我沒法子看清蛛網!”蜘蛛說:“我那裡的食物,都是自動送上來的。你們也一樣,要怪只能怪自我。”

感悟: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唯有認識自我,才不致自陷絕境。

故事6:

有個農夫祈求上帝幫忙,願以一頭牛當作酬勞,之後,果真到達了目的.當他要奉獻牛隻的時候,卻捨不得;若是不奉獻,卻又害怕遭到譴責。於是他把牛帶到市場去賣,另外又帶了一隻雞。他把牛標價一百元,可是他定了一個條件:要買他的牛,就必須買他的雞,可是雞的標價是二萬元。結果,牛和雞都賣了,這個農夫就將賣牛的一百元奉獻給上帝。

感悟:奉獻是應當的,是全部的,是真心誠意的。

【小編簡評】

人生哲理故事 優選100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尋更多其他人生哲理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和我想要的簡直一模一樣啊!

TAG標籤:人生哲理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