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資訊化2.0工作總結

文思社 人氣:2.16W

一、提升工程 2.0 實施概況

學校資訊化2.0工作總結

(一)本校專案實施背景

1.學校簡介及資訊化發展規劃概述

桐廬縣畢浦國小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天目溪畔,與垂雲通天河景區毗鄰,始建於1915年,

佔地面積22735平方米,建築面積4411平方米,學校辦學設施基本達到浙江省標準化辦學要求。學校現設6個年級1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81人。

學校以“求實、發展、幸福”為願景,以“質樸自然,求真務實”為校訓,以“誠實、樸實、踏實、厚實、實效”為學校核心價值觀,以“一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為辦學宗旨。教師以“內煉素養,外塑形象”為根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石繪藝術”是學校傳統辦學特色,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已經成為學校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內涵。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李四光中隊”、“浙江省標準化學校”、“杭州市綠色學校”、“杭州市鄉村少年宮學校”、“杭州市接送車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杭州市合格資源 教室”、“桐廬縣文明單位”、“桐廬縣特色學校”、“桐廬縣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數十項綜合性榮譽。

2.教師資訊科技教育應用能力現狀

學校現有正式教師24名,其中 1人高階教師職稱,19人擁有一級教師職稱。是一支具 有高度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優秀思想道德素質、具有較高教育教學技能的專業教師隊伍,顯示了學校雄厚的師資力量。

在平臺應用和空間建設使用上,學校教師人人建立之江匯教學空間,但是沒有上傳充實各類資料內容。建有學校網站。

(二)核心需求與主要目標

1. 核心需求

學校於2021年10月18日至31日間通過問卷星開展了提升工程2.0培訓需求問卷調查,參加調查的教師共7人,其中女教師7人。調查結果顯示,5人以上能勝任技術與教學、管理的有效結合,並在通過資訊化途徑獲得並管理教學中的資源、設計和製作用於教學的課件;利用資訊科技和資源進行課堂匯入、授課、練習與反饋;家校聯絡、班級管理方面積累一定的經驗。能使用資訊化手段或工具來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精準掌握學情的教師也達到5人以上,佔全校教師的71%以上。

資料表明:學校教師教育資訊化素養良好,教師平時應用資訊化裝置設施和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和管理,技術助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已成常態。71%的教師已把WPS文件、釘釘直播作為教學的主要輔助工具使用。

在培訓目標的設定上,教師個體更關心做一個精美的PPT。學校的目標教師傾向舉辦一次課件製作評比活動。在關注點的選擇上,教師比較關心同步線上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技術 支援教學內容呈現創新等。

2.主要目標

(1)提升管理團隊資訊化領導能力,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形成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和教師培訓計劃,有效提升管理團隊領導全校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的能力。

(2)打造學校資訊化骨幹團隊。推動全體教師應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教學研究水平與效能。教師經過資訊科技2.0培訓後,瞭解此項工程的意義,梳理自身需要提升的薄弱點,進行選定任務清單,通過學習提升教師的業務及資訊科技能力。例如:會利用網路資源下載圖片、檔案、PPT、音視訊及它們的處理技能;會使用格式工廠等工具進行WORD,PDF等檔案之間的轉化;會利用視訊、音訊、圖片等資源高效制PPT進行引課、授課;會利用錄屏功能等製作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會利用一體機軟體中的各項功能及展臺,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學科組為單位組織學習使用教學應用 APP。提高指導學科教師資訊化教研的能力,以及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3)提升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以教學為重點,以課題為導向, 努力提升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教學能力,開展教學問題研究,助力學校資訊化教學創新。

(4)打造高質量的技術應用創新。圍繞研修主題,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學科教研組開展競賽:語文組開展專題教學比賽,微課製作評比;英語組課件製作比賽,說課比賽等,以資訊科技為輔助手段實現以賽促研,以研促教,研教一體。

二、整校推進組織與實施

(一)整校推進實施概況

1.研修關注點與能力點說明

依據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廳相繼出臺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見》《浙江省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進實施指南(試行)》等政策,堅持“以校為本、整校推進”的培訓理念,參訓學員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移動學習、參訓學員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相結合的混合培訓方式,立足學校智慧教育以及浙江省“網際網路+義務教育”民生工程的需求,經學校領導層集體協商,全校教師分成了 2個學習組:管理團隊組和教師組,具體為管理團隊組3人,組長俞偉軍,以G2 校園資訊保安與管理、P1 教師網路空間的構建與應用為關注點,全面負責專案推進工作,組織開展日常活動;教師組16人,組長楊曉翡,以T1 數字教學資源獲取、開發與應用、T2技術支援教學內容呈現創新、P1 教師

網路空間的構建與應用為關注點,要求瞭解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型別與功能,能較熟練地操作常用裝置。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角色通過關注點選擇學習課程和選擇2個能力點完成2項作業。

2. 專案啟動情況概述

2021年10月,桐廬縣畢浦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培訓啟動大會在會議室舉行,學校全體教師參加本次培訓。啟動大會上,俞偉軍校長從指導思想、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考核等方面對我校的實施方案進行了重點解讀,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全體教師一致通過了《桐廬縣畢浦國小“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校本實施方案》,明確了本次能力提升工程2.0 培訓的重要性,共同學習了培訓的實施過程,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將跟上時代步伐,積極參與學習各項課程,並完成相應任務要求。

3. 學員網路研修情況

假期里老師們也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參訓教師積極參加了網路學習,在寒假返校初期100%完成線上學習,學校線上培訓平均時長達1470.95分鐘。此外,由教研組牽頭開展了不同形式的非同步學習、校本實踐、自主實踐,在互動答疑、之江匯應用等方面學校依託集中反饋,個別輔導等方式幫助教師順利完成培訓,完成率達到了 100%。

4. 線下研修主題與參與率

2022年4 月 15日—2022 年 4 月 21日,學校開展第一次校本研修——“基於‘希沃白板多媒體’的課件製作指導及研修活動 (關注點T1 數字教學資源獲取、開發與應用)”。本次研修,全體教師們以教研組為單位,實際操作希沃白板軟體,根據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選用合適的學科工具,力求掌握課件製作、課堂互動等希沃白板運用技能。通過此次研修,老師們更加註意到對於一些基礎薄弱的同學,需考慮課堂互動活動設計的層次性和有效性,多關注多鼓勵,及時引導,因材施教,最終實現資訊科技真正融入課堂,助力教學。

2022年4 月 25日—2022 年 5月 1日,學校開展了第二次校本研修——“技術賦能智慧課堂(關注點:T2技術支援教學內容呈現創新)”。研修活動由余芳韻校長組織,楊曉翡老師作技術示範與指導。楊曉翡老師利用希沃白板,以四年級下冊《“諾曼底號”遇難記》為課例給大家呈現了一堂數字融合傳統教學的展示課。期間,楊老師利用圖片、視訊等多種多媒體資源,拓展了課堂的寬度;也運用了希沃軟體中的手機投屏、拍照上傳等多種功能,密切了教學中師生的溝通與反饋,聽課老師們都大有收益。

2022年5月20日-2022年5月27日,學校開展了第三次校本研修活動——“雲端新探索 數字促提升(關注點T2技術支援教學內容呈現創新 P1教師網路空間的構建與應用)”。在整個資訊科技2.0校本研修提升工程中,全體老師都非常重視,積極參與到2.0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中。通過對之江匯網路空間教學端、教師網路學習的平臺以及希沃相關軟體的學習,大家瞭解到了更多獲取教育教學資源與經驗交流分享的途徑和渠道。老師們能更熟練地利用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轉為動畫、思維導圖等更易理解和引起學生興趣的形式,能獲取更多更適合教學內容的大量音視訊資源,也能錄製微課供學生線上學習,還能借助諸如之江匯教師網路空間學習名師的教育經驗。

5.專家送教主題與到課率

在俞偉軍校長的積極組織下,邀請了專家在關鍵時刻“雪中送炭”。早在2022年1月,希沃高階講師趙文靜老師在瑤琳國小對多所學校進行聯合培訓送教,畢小全體老師在俞偉軍校長、餘芳韻校長的組織下前往參加,培訓中老師們積極參與與老師的互動,並收穫了大量的希沃軟體實操技能。2022年4月,受疫情影響,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王如欽老師關於教師資訊科技能力點與教學融合策略的線上講座。本次講座內容以教師學習任務整體要求和教師成果佐證指導、之江匯應用指導為主。王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本次2.0研修教師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900分鐘的線上網路學習,3次線上指導講座,使用之江匯常態化應用,參加2次線下專家講座、3次校本研修等等,併為我們作了技術指導與演示,還介紹了諸如希沃剪輯師、網路空間教學端等軟體,讓全體教師都受益匪淺。2022年6月,專家團隊又蒞臨我校作研修指導與交流,針對教師在研修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校在研修組織中的不當之處給予了指導與建議。

此類專家送教形式能幫助學校與老師有效地解決理論上的疑惑與技術操作上的困難。經過以上送教,我校的教師資訊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日常教育教學進一步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感謝此類培訓助推了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實現及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教師資訊科技能力的提升,道阻且長,但“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相信全體畢小老師將不斷更新觀念,學習新知,並恰當、正確地將所學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二)整校推進的做法與特色

1.本校在提升工程期間,學校領導十分注重以學科為立足點,分學科研修,以切實提升參訓教師的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能力。學校專案推進以辦公室為單位,推選資訊科技能力優秀教師為組長,“抱團取暖式”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執行長與及培訓負責教師,常常在線上分享學習所得,拍小視訊介紹任務完成的真做法、好方法,得到老師的紛紛點贊。

2.明確資訊科技學習重點。通過參訓前的診斷測評和培訓後的發展性測評,真實反饋資料,幫助參訓教師真實瞭解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明確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技術能力發展目標)教學應用短板和努力重點、教師自由選擇能力點,根據個人興趣與努力方向,愉快而高效完成培訓。

3.立足提升教師應用能力。通過成果研磨,引導參訓教師將資訊科技與本學科(領域)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在做中學,製作開發相應的數字課程和微課,以及教師、學生、班級的空間建設和應用能力,同時幫助教師整理撰寫案例和製作案例視訊,在此過程中切實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三、整校推進的成效與影響

(一)總體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此次培訓,我們培育了一支學校教育資訊化管理者隊伍,系統瞭解了當前教育資訊化政策與資訊科技教育應用途徑,掌握了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規劃設計與組織管理技能,推動了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智慧化轉型。骨幹教師通過網路研修、專題研修、專家指導、教學實踐等途徑,教師能獨立開展優質數字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課堂教學活動創新設計與實踐,掌握微課設計與製作實現技術創新課堂。普通教師經過研修,教師能獨立自主或在指導老師幫助下開展優質數字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課堂教學活動創新設計與實踐,在學科骨幹帶領下開展了3次的主題研修,帶動校本研修和課堂教學呈現方式創新,熟練掌握了簡報的設計與製作,實現技術創新課堂的呈現。

(二)關注要點與能力點達成情況

學校參訓教師自由選擇能力點,其中A6 技術支援的課堂教學 、A7 技術支援的課堂總結最為熱門,老師們非常重視資訊科技在課堂中的實操運用,選擇率高達90%以上。教師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應能力點並全部達到合格及優秀成績。

特別是我校老教師偏多,但大家集思廣益,有疑惑便一起探討請教,克服自身資訊科技障礙,主動學習,在學習組長的幫助下,能夠學會使用錄屏軟體、剪輯軟體,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併成為率先保質保量完成佐證任務的“先驅”,為年輕教師樹立了優秀示範。

通過整校推進實施,學校培育了一支教育資訊化管理者隊伍,系統瞭解了當前教育資訊化政策與資訊科技教育應用途徑,掌握了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規劃設計與組織管理技能,構建了教師資訊化發展的新機制,為學校“資源庫”的建設,創造出了更多的優秀資源,不斷推動學校教育管理工作資訊化轉型。

(三)取得的成果

1.善學精研,資訊素養有效提升

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的整合,同時,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通過此次培訓,全體教師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直觀形象,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教學流程圖讓教學過程更加明朗化,為教師的教學增添了光彩,老師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即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資訊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有重要作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有重要作用。

老師們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知識、研究方法,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學習了媒體素材的加工和獲取方法,掌握了資訊檢索加工利用的方法,授導型和探究型教學設計的模式、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前期分析、確定目標、制定策略、選擇資源、確立步驟、分析評價),教學資源與資訊化教學資源的基本概念,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等。具備了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及教學條件有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具備了收集、甄別、整合、應用於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加以優化教學環境的能力,具備了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學習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2.善集樂享,數字資源有效傳播

老師們在此次研修中學會了完善之江匯個人空間。一年來,學校教師基本實現“一人一空間”,學習空間應用逐步日常化。平日裡,教師們也會將教學資料、學生的作品、精彩瞬間存入班級和個人相簿,實現資源共享。同時發現了之江匯網路空間教學端這一資源寶庫,資源庫中眾多的省級教學資源給老師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參考價值,並且能借助之江匯中的名師個人空間,不斷了解新的教學理念與知識。

3.技教融合,智慧課堂有效實踐

研修中,我校教師積極實踐資訊科技提升工程 2.0 應用,將培訓所獲得的技術成果應用到教案設計、教學課件製作中。如楊曉翡老師參加了由桐廬縣教師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基於課堂、應用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師“技教融合”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課堂展示活動。楊老師以圖片、視訊等多種多媒體資源,拓展了課堂的寬度;也運用了希沃軟體中的手機投屏、拍照上傳等多種功能,密切了教學中師生的溝通與反饋,課堂效果良好。

四、尚存問題及後續思路

(一)尚存問題

本次資訊科技培訓中,我們發現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 教師基礎差異較大,整體提升時,部分基礎薄弱的老師感到比較吃力。

2.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比較欠缺,比較依靠平臺現有資源。

3.還有類似於學校資訊化基礎設施與提升工程所要求的資訊化環境之間有差距,使用環境有待改善。

(二)後續思路與規劃

結合學校實際下階段學校教師資訊科技提升工作,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1.教師基礎差異較大,整體提升時,部分基礎薄弱的老師感到比較吃力,可以辦公室為單位,採取新老教師結對互幫互助的形式,結對學習。青年教師用熟練的資訊科技操作能力幫助老教師,而老教師則用豐富的實踐經驗做理論培訓與實踐操作的橋樑。

2.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比較欠缺,比較依靠平臺現有資源,那麼,在今後的校本研修中,將“資訊科技與教學備課的融合”作為一個培訓主題,在教研組長安排下,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可以結合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力量,分工完成,不斷提高教師創造能力。

3.資訊科技老師,不斷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利用技術,獨創多媒體資源、演示文字的素材,結合縣市省培訓,不斷更新自身知識、能力。

4.針對學校資訊化基礎設施與提升工程所要求的資訊化環境之間有差距,使用環境有待改善。學校加大對資訊化技術的投入,納入預算,增加比如錄製微課的裝置、話筒錄音系統裝置的更新。

TAG標籤:資訊化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