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語文答題技巧古詩文

文思社 人氣:4.85K

大學聯考語文答題技巧古詩文

古詩文鑑賞題一直是語文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歷年來大學聯考中古詩詞鑑賞題考生失分普遍較多,因為這類題目牽涉的知識面廣,對考生的理解欣賞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那麼古詩詞鑑賞有哪些答題技巧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大學聯考語文答題技巧古詩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語文答題技巧古詩文

1 知人論世

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現代詩歌,作品常常會滲透作者的經歷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欣賞詩歌之前,首先要對作者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就拿賞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來說,一個是經歷盛唐的輝煌,一個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這兩種不同的經歷,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氣質的詩人:豪放飄逸、浪漫不羈的李白,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的杜甫。

2 瞭解詩歌的各種題材

古典詩詞的題材,往往能或隱或現的揭示詩歌的內容,有助於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從題材上詩歌主要可以分為:

2.1寫景抒情的田園詩歌。

代表人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還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維。這類詩歌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2懷古詠史詩歌。

這類詩歌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3託物言志詩歌。

劉熙載在《藝概》中曾說過“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箇中有我也”。這類詩歌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

2.4羈旅行役詩。

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等內容的詩歌。張繼的《楓橋夜泊》,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類詩歌。

2.5閨怨詩歌。

閨怨詩以女性心態為描寫物件,有濃重的感傷色調,細膩的心理描寫。從創作特色上說,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悠長含蓄,有無盡之味。如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就屬於此類。

3 熟悉詩歌的意象,瞭解詩歌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強調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出現在詩歌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在詩歌賞析中,應該首先並及時抓住詩歌的意象,品讀其中的`特徵以及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詩詞當中的意境。詩歌具體的意象有很多,如花草類,景觀類,樂器類等等。

古典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常用含蓄,簡練的語言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就在這裡。欣賞詩歌要充分而合理的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深入詩人所描摹的意境。

4 答題緊扣詩歌內容解題

必須明瞭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風格和思想內容。

4.1語言的考查。

如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這些問題都是整首詩而言,因此可以記住一些常用的描摹術語,如: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用語清新、雅緻,不落俗套;平淡質樸(樸素自然),凝練簡潔,絢麗多彩;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雲流水。通過結合具體詩歌,能更深刻的瞭解。例: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4.2

形象分析考查。形象分析就是對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進行賞析。並能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如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藝術形象;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構成了什麼意境。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 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請回答“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答: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4.3評價寫作技巧、風格和思想內容。

解答此類題型必須弄清詩歌的寫作手法,首先,應該掌握修辭賞析法。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借代、擬人、對偶、誇張、反覆、設問、反問等。鑑賞詩歌時,通過分析一些修辭的運用,來領會詩人含蓄的情感。其次,瞭解詩歌多種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現手法有襯托、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有層次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