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監測機構專題調研情況報告

文思社 人氣:1.68W

【概述】

價格監測機構專題調研情況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DFGD32”為你整理了這篇價格監測機構專題調研情況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為全面瞭解我省秋糧生產和市場價格執行情況,省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局於近期組織10個糧食主產縣價格監測機構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20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超5234萬畝,與上年5233.5萬畝基本持平,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與上年大體相當。在調研中,我們選擇了縣轄區內有代表性的糧食部門、國有糧庫、糧食加工企業和大型種植戶等。從調研情況看,今年我省秋糧產量、新糧收購價格、種糧收益情況有以下特點:

(一)秋糧產量穩中有降。今年秋糧生長期,全省農業氣象條件總體偏差,部分地區遭受先旱後澇、颱風等極端天氣,對玉米收成產生不利影響;由於今年極端天氣對水稻生長影響不大,且農戶普遍做好了稻瘟病的預防,對水稻收成影響相對有限。玉米產量有較明顯下降,以彰武縣為例,在二伏進入乾旱無雨期,影響到玉米授粉、結莢,三次颱風後,降雨量突然加大,倒伏現象嚴重,玉米產量與上年相比下降39.3%。從其他幾個地區看,昌圖縣玉米畝均產量1360斤,同比下降11.23%;開原市玉米畝均產量1140斤,同比下降9.1%。大窪等地玉米產量也小幅下降,僅大石橋市玉米產量同比上升7.17%。水稻產量反而小幅上升,開原市水稻單產1057.8斤,同比上漲17%;甦家屯區水稻單產1269斤,同比上漲6.37%;大窪區平均在1500斤左右,同比上漲7.14%;大石橋市畝產量1458斤,與上年基本持平。綜合考慮單產和麵積(此次調查:水稻面積530萬畝、玉米麵積840萬畝)兩方面因素,預計秋糧總產量穩中有降。

(二)新糧收購價格高位執行。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極端天氣以及生豬生產形勢好轉等因素影響,我省玉米、水稻價格都有所上漲,特別是玉米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其中,大石橋市玉米收購價格為每500克1.2元(標準水,單位下同),與上年0.86元相比上漲39.53%;昌圖縣玉米收購價格為1.06元,同比上漲24.7%;彰武縣玉米收購價格為1元,同比上漲16.3%。在水稻收購價格方面,開原市水稻收購價格為1.49元,同比上漲6.03%;甦家屯區水稻收購價格為1.42元,同比上漲4.41%,大窪區水稻收購價格為1.45元,同比上漲3.57%。據省發改委價格監測局(11月25日)監測資料顯示,玉米、水稻全省平均收購價分別為1.18元、1.45元,與上年同期0.90元、1.41元相比分別上漲31.12%和2.84%。總體來看,當前糧企入市採購較為活躍,玉米收購已完成60%以上,稻穀收購完成近30%。

(三)種糧收益有所提升。今年種子、化肥、農藥等物化投入略有下降,受颱風和強降雨影響,部分地塊出現倒伏和泥濘現象,機收和人工費用略有上漲,總體看種糧成本沒有明顯變化。綜合分析成本、價格以及糧食產量增減變化情況,預計種糧收益整體將有所提升,據昌圖縣(玉米種植面積344.04萬畝)對一般農戶成本測算,每畝玉米種植成本在510元左右,按平均畝產1370斤,市場收購價1.06元計算,每畝產出1450元,每畝收益為940元,較上年增加12.91%;對合作社成本測算,每畝成本在1050元(含租地費用700元),每畝產出1260元,每畝收益為210元,通過了解,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種糧大戶等主要是採取“降成本、促效益”舉措,依靠成本優勢,以量取勝。開原市(水稻種植面積349.32萬畝)水稻出米率可以達到67-70%,品質非常好,每畝種植成本為820元,按平均畝產1048斤,市場收購價1.49元計算,每畝收益為740元,較上年增加近70%。

此外,我省非大豆全國主產區,此次調研地區大豆播種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受極端天氣影響,部分地區大豆產量也出現一定程度減產,其中,彰武縣受損較為嚴重,大豆產量平均畝產240斤,同比下降39.1%;莊河市大豆產量平均畝產125公斤,同比下降19.3%。在收購價格方面,受全國主產區種植面積減少、大豆內需加大以及及國際大豆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近三個月外圍大豆價格上漲因素傳導,近期大豆價格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漲幅,其中,彰武縣漲幅最大,大豆收購價格為每斤2.6元,漲幅為46%,其他幾個地區大豆收購價格近期也出現一定上漲趨勢。但從全省監測情況看,大豆平均價格漲幅不大,市場價格較為平穩。

二、後市預測及對策

從當前市場行情來看,原糧價格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受上漲訊息面影響,同時在國內市場受持糧主體惜售、飼料需求攀升、種植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秋糧價格仍有一定上漲空間。但從全國來看,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產量有望創新高,且秋糧價格已呈高位執行,加之進口大豆、玉米在逐步增量,庫存充足。總體來看,未來一段時間,秋糧價格易漲難跌,但漲幅有限,總體以穩為主。

各地有關部門繼續做好秋糧收購工作,有效利用閒置倉容。同時,各地要加強對種植戶及農民在糧食儲備的防潮、防風、防寒指導;在極端天氣條件下暢通秋糧運輸綠色通道,保障運輸時效;密切關注秋糧價格走勢,做好供需調節,圓滿完成秋糧收購及價格穩定工作。

三、存在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有關各方集中反映了現存的一些共性問題,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一)糧食結構調整難度較大。今年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政策面仍繼續引導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但受條件制約,玉米仍是部分地區主要種植品種。其中,彰武玉米種植面積173萬畝,比去年增加25萬畝;瓦房店、大石橋、昌圖、開原、綏中等地區玉米播種面積均與上年持平或略有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除了種植習慣、農村勞動力不足等原因外,糧農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多群眾沒有真正明白退減玉米種植的目的和意義,對相關政策一知半解;二是替代產品選擇面臨諸多風險,比如種植技術風險,市場銷售風險等,加劇了群眾牴觸情緒;三是農民對農業保險缺乏正確認識,現階段保險作用發揮還不充分,只是以成本保險為主,急需探索收入、損失等新的險種。

(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強。調研中有關各方反映,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抵禦自然風險能力弱,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產業化經營格局還沒有形成等問題較為突出。瓦房店、彰武、綏中等地反映,現有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大多陳舊老化,缺乏有效的維護和管理,不少農田缺溝少渠,排水難問題突出,導致防災抗災能力差,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有關部門和農戶還指出,當前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依然較低,部分地方以戶為單位的生產方式仍較明顯,與糧食生產相關的專業配套服務還有待加強,機耕、機收、帶烘乾等各環節服務還不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三)糧食購銷分化明顯。調查顯示,不同地區、不同種植主體糧食購銷進度出現一定分化。由於玉米價格較高,購銷進展較為順利,僅少數種植戶持觀望態度。其中,彰武、昌圖等玉米產區,目前糧食銷售已近70%。但水稻價格相對穩定,多數種植戶都在觀望。其中,大石橋、大窪等水稻產區,大部分農民待價而沽,惜售心理強烈,目前收購數量佔總產量的10%左右。另外,據瓦房店市等地反映,隨著秋糧大量上市,收購量不斷增加,部分加工、流通企業收購資金短缺,貸款及籌措資金難度大,也對秋糧收購造成一定影響。

四、幾點建議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農民收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積極探索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對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目的是要發展高效農業,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面臨資源制約加大的矛盾,解決農民持續增收問題,為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創造條件。一要結合地區實際,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培植本地的特色產品和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二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科技措施推廣力度,注重產業延伸,抓好加工流通。三要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和教育農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斷提高農民增收意識。四要加快建立符合遼寧實際的農業保險機制,全力推動形成糧食保險投保工作長效機制,儘可能降低種糧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二)多管齊下改善糧食生產條件。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政府層面,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改變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現狀,確保農業基礎設施特別是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礎設施建成一片、管用一片,提高抗旱和防澇能力。在技術層面,要積極培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促進糧食生產節本增效,加快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提高病蟲害防控能力,強化技術指導服務,指導糧農科學生產和科學減災,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在市場層面,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支援培育提供機耕、機收、育秧、帶烘乾等種糧一條龍服務的經營組織,讓廣大農民種糧更方便、高效。

(三)千方百計抓好秋糧收購工作。在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前提下,要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市場化收購+補貼”改革新機制及市場形勢的宣傳引導,強化形勢分析研判,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定期釋出糧食收購進展、進出口和期現貨價格等資訊,積極引導企業入市收糧、農戶有序售糧,有效穩定市場預期。要針對遼寧玉米、水稻種植面積大,總產多的實際,大力培育和發展市場開拓能力強,能進行玉米、水稻深度加工,為農民提供系列服務的專業化經營性糧食產後服務機構。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扶持,積極協調配合金融機構做好收購資金供應和管理,全力解決收購企業資金不足問題。